|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提高团队承受力的49条职业法则 |
| 作者 | 刘恒志 |
| 定价 | 30.00元 |
| 出版社 |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563940011 |
| 出版日期 | 2014-08-01 |
| 字数 | |
| 页码 | 260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 |
| 商品重量 | 0.340Kg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刘恒志,文学硕士、管理学博士,著名军旅作家、诗人、理论家、书法家,曾任军艺训练部参谋,学术处主任,《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主编,解放军艺术学院军事文艺研究所所长,教授,现为中央政策研究室课题组成员。 马杰,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北京中大研博教育科技研究院院长,擅长领域:微观经济学、企业管理咨询、市场营销管理、人力资源教育与配置。 |
| 目录 | |
| 编辑推荐 | |
| 《提高团队承受力的49条职业法则》由北京工业出版社出版。 |
| 文摘 | |
| 序言 | |
最近我们项目上遇到一个历史遗留的钢箱梁修复问题,涉及到一些老旧焊缝的性能评估,翻阅这本GB50661-2011真是帮了大忙。它对于疲劳荷载下的焊缝性能劣化和修复焊接的标准,提供了一套非常成熟的评估框架。很多旧规范可能对疲劳寿命的考量不够深入,但这一版明显加强了对长期服役结构安全性的关注。特别是其中关于超声波探伤(UT)的扫查角度和耦合剂要求,描述得细致入微,这直接关系到我们能否准确发现隐藏的内部缺陷。我对比了我们手头其他一些国际标准,发现这本国标在结合国内材料特性和施工环境的适应性上做得尤为出色,显得更加“接地气”。如果说理论研究者可能更偏爱那些复杂的力学模型,那么我们这些项目现场人员,需要的恰恰是这种可以直接转化为可操作步骤的指导文件。它就像一份详尽的“操作手册”,告诉你每一个关键步骤的合格标准是什么,让你在面对复杂现场问题时,能够迅速找到一个官方且可靠的裁决依据。
评分作为一名资深的结构设计师,我不得不说,每次修订的标准都是对现有工程实践的一次巨大推动。拿到这本2011年的规范时,最直观的感受是它在防火、抗震这些极端工况下的焊接要求上,有了显著的提升和细化。过去,在某些高烈度地震区的设计中,总觉得焊接节点的设计余量有些模糊地带,但现在,规范明确给出了屈曲约束支撑(BRB)等新型构件的焊接细节和性能指标,这极大地增强了我们进行超规范设计时的信心。阅读这本书时,我发现自己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解“是什么”,更要深入思考“为什么是这样”,去体会背后所隐含的对结构安全极限的考量。它不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部关于如何敬畏结构、如何科学地管理风险的行业宣言。对于任何想要在这个领域做出长久事业的人来说,对这本规范的精研是不可或缺的“成人礼”。
评分说真的,对于非结构专业背景的朋友,或者刚接触钢结构行业的同仁来说,直接上手这本《正版规范GB50661-2011》简直就是一场“硬仗”。我记得我第一次尝试对照图纸查找某个特定工况下的焊接工艺要求时,花费了大量时间在章节的跳转和术语的理解上。这本书的行文风格极其精炼,几乎每一个词语都是经过反复推敲的专业术语,没有丝毫的冗余和“废话”。它最大的特点是那种“一板一眼”的实用主义——它不跟你探讨美学或者创新,它只告诉你“该怎么做才是合格的”。比如,关于焊工的持证等级和复检周期,规范里给出的界限划分得非常清晰,这种严苛的要求,虽然在管理上增加了难度,但从工程安全的角度看,绝对是必要的。我个人认为,这本书更像是法律条文而非教科书,需要使用者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才能高效吸收。如果把它当作工具书来使用,它提供的查找效率是极高的,索引做得也很到位,但如果把它当成轻松读物来翻阅,那可能只会收获满满的挫败感,但正是这种“不近人情”的严谨,才成就了它在行业内的地位。
评分从装帧和排版的角度来看,这本《正版规范GB50661-2011》保持了国家标准一贯的风格:朴实无华,注重功能性。纸张的质量尚可,足以支撑日常的翻阅和批注,但它显然不是一本设计用来“欣赏”的书。它的价值完全体现在内容逻辑的严密性上。我特别欣赏它在不同章节之间建立的内在关联性,比如,前面对焊接到位的要求,会在后面对检验批次的划分中得到呼应和量化。这种“层层递进、相互制约”的结构,保证了整个焊接过程的质量控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对于需要编写质量控制计划(QCP)的质量工程师来说,这本书简直是现成的骨架,你只需要将具体的材料参数和项目要求填进去,一个符合国家标准的质量体系蓝图就大致勾勒出来了。它体现的是一种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无数专家在不同项目经验上的权衡与妥协,最终形成的最优解。
评分这本《正版规范GB50661-2011 钢结构焊接规范》我入手也有一段时间了,说实话,刚翻开的时候还真有点让人望而生畏。它那种严谨、厚重的专业气息扑面而来,每一个条款、每一个图示都透露着不容置疑的权威性。对于我们这种常年跟钢结构打交道的工程师来说,它就像是行业内的“圣经”一样,是指导我们日常设计、施工和验收的根本大法。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焊缝的分类和检验标准那部分,里面对于各种复杂节点,比如T型焊缝、搭接焊缝的尺寸要求和无损检测的频次划分,描述得极其细致。很多以前凭经验拿捏的细节,现在都有了明确的数值依据,这对于提升工程质量的标准化和可追溯性起到了关键作用。虽然初读起来需要耐心啃读,但一旦掌握了其中的精髓,你会发现它极大地降低了操作层面的风险。尤其是对于新入行的年轻技术人员,如果能把这本规范吃透,那在工程实践中少走很多弯路。它的价值不在于提供多么花哨的理论模型,而在于它提供了行业内公认的、经过时间检验的“安全红线”和“最佳实践路径”,是确保我们建筑和桥梁能够屹立不倒的基石。
评分不错!不错!
评分书很好用,考试备用,是正品
评分非常好,使用很方便,满意!
评分都是正版的书,很好很好
评分规范很好用考试必备推荐
评分钢结构施工必须得有的
评分考试用书,为了保护双眼,买单行本还是明智的选择。
评分很满意 不错
评分是正版书,发票齐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