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的魔法 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学智慧 中小学生优良课外读物 科普书籍 用趣事 故事讲透生

数学的魔法 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学智慧 中小学生优良课外读物 科普书籍 用趣事 故事讲透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炯朗 著
图书标签:
  • 数学
  • 科普
  • 趣味数学
  • 中小学
  • 课外读物
  • 数学故事
  • 数学思维
  • 生活中的数学
  • 益智
  • 科普读物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通天下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安徽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12649859
商品编码:12556782004
包装:平装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7-04-01
页数:248
字数:169000

具体描述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书名:

  数学的魔法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学智慧

作者:

  刘炯朗

市场价:

  32.80

ISBN号:

  9787512649859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商品类型

  图书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装帧:

  开本:32

  语种:中文

  出版时间:2017-04-01

  版次:1

  页数:248

  印刷时间:2017-04-01

  用纸轻型纸

  字数:169000

 

  作者简介

刘炯朗

◆2011年卡夫曼奖得主

◆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学博士

◆美国电子电机工程师学会会士

享有卓越国际声誉的科学家、教育家,其为青少年撰写的科普著作,曾被马英九推荐为青年暑期阅读好书,多次入选中小学生优良课外读物,也曾获得金鼎奖、开卷好书奖。

 

  内容简介

分蛋糕、排身高、胜负竞猜、 洗牌魔术……一切有关生活博弈的选择问题,都可以用数学来解决。

卡夫曼奖得主刘炯朗,用简单有趣的方式,揭秘藏在魔术、纸牌、体育运动中的数学思维秘诀,带我们跨越数学的边界,看透生活背后的真相与逻辑。

 

  编辑推荐

◆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学博士、美国IEEE会士、2011年卡夫曼奖得主的经典著作,用趣事、故事讲透生活中隐藏的奇妙数学。

 

◆曾被马英九推荐为青年暑期阅读好书,多次入选中小学生优良课外读物,也曾获得金鼎奖、开卷好书奖。

 

◆史上chao有趣的数学知识大合集,让你更博学,更有趣,成为行走的数学知识宝库。

 

◆藏在洗牌魔术、体育赛事、概率事件背后的逻辑,将带你跨越数学的边界,看透生活背后的真相与逻辑,培养受益一生的思维力。

 

  在线试读

01从数学家的思维出发

让我再多说一点,和上述笑话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比如,林先生有一位从香港来的朋友,打电话问林先生怎样从台北火车站到101大楼。林先生详细地一步一步为他说明如何坐捷运、转公交车、再走路;果然一切顺利。第二天,香港朋友又打电话问他如何从东区诚品到101大楼。

林先生说您就坐出租车从东区诚品到台北火车站,在台北火车站再按照我昨天告诉您那条路线走就对了。

这就是把一道待解答的问题,化成一道已经知道如何解答的问题。关于个中奥妙,我就不用再多费唇舌了,这就是“茶壶原理”。

 

有人问老先生:“您今年贵庚?”老先生说:“我40岁时,我的小儿子出生。”那人继续问:“那么您小儿子今年几岁?”老先生答:“他比邻居的张博士小5岁。”“那么张博士今年几岁了?”老先生答:“张先生属狗,刚从美国拿了博士学位回来。”

假设今年是2012年,属狗的是78、66、54、42、30、18或者6岁,所以,张博士应该是30岁,老先生的小儿子是25岁,老先生是25+40=65岁。

 

在这个问题当中,我们先把老先生是几岁的问题,化成他小儿子是几岁的问题,再把他小儿子是几岁的问题,化成张博士是几岁的问题。当我们找出张博士是几岁,就可以解答小儿子是几岁,然后就可解答老先生是几岁了。

上述例子指出应用“茶壶原理”的两个要点:di一,我们先把一道待解答的问题,化成另一道待解答的问题;第二,zui终我们要把一道待解答的问题,化成另一道已经知道如何解答的问题。

这两个要点也可以用两句成语来描述:di一,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第二,饮水思源。可不是贴切得当吗?

 

让我再讲一个故事。有位美国数学家想在中文期刊发表一篇他用英文写的论文,因此,请好友高教授帮忙将论文翻成中文。高教授把论文翻译完成后,这位美国数学家觉得应该在论文里加一个脚注:作者要感谢高教授的帮忙,把这篇论文翻译成中文。但是,他又不懂得怎样用中文写这个脚注,只好先用英文把脚注写好,再请高教授翻成中文。高教授把脚注翻成中文后,这位非常严谨的数学家觉得应该再加一个脚注:感谢高教授帮忙将脚注翻成中文。但他还是只能用英文把这个脚注写下来,拿去请高教授翻成中文。这么一来,问题来了,他还是必须再度感谢高教授帮忙翻译这个脚注吗?这岂不是没完没了吗?

对一个“茶壶原理”通透的数学家来说,小事一桩,他会先请高教授翻译“作者要感谢高教授的帮忙,把这篇论文翻译成中文”这句话。再请高教授翻译“作者要感谢高教授的帮忙,把前面的脚注翻成中文”这句话。zui后,自己把这句话的中文翻译“作者要感谢高教授的帮忙,把前面的脚注翻成中文”抄一次,就可以把他要表达的感谢之意全部说清楚了。

 

02用数列轻松倒推薪水、存款或预算数

故事讲完了,让我讲一点数学。有一连串数字,a1、a2、a3、a4……an-1、an……,假设每一个数字都等于它前面那个数字加3,也就是an=an-1+3。换句话说,如果我们要决定第n个数字是多少,我们只要知道第n-1个数字是多少,就可以把第n个数字算出来了。这可不正是“茶壶原理”的应用吗?

那么接下去,第n-1个数字是多少呢?我们只要知道第n-2个数字是多少就可以了,这又是“茶壶原理”的应用。

一路倒推下去,第二个数字是多少呢?是di一个数字加3,因此,只要知道di一个数字a1,如果a1=19,那么就可以知道a2=19+3,以此类推a3、a4……an-1,zui后可得出:an=an-1+3。

举例来说,一个员工的薪水,每个月加500元,您想知道他9月的薪水吗?只要看8月的薪水单加500元就行,如果您要知道8月的薪水,那只要看7月的薪水单加500元就行。这样倒推下去,只要有某一个月的薪水单,一切问题就都解决了。这就是“等差级数”,或者叫做“算术级数”,就是在以前我们学过的一连串数字a1、a2、a3、a4……an-1、an后面加上d:

a2=a1+d,a3=a2+d,……,an=an-1+d。

那时,我们一步一步往前推,现在我们学会了“茶壶原理”,就可一步一步往后推,an=an-1+d,an-1=an-2+d,……, a2=a1+d,往前推、往后推都是同一回事,如果您懒得往前推、往后推,简化成一个公式就是:

an=a1+(n-1)d

让我趁这个机会也提一下大家也都学过的:有一连串数字a1、a2、……、an-1、an,另外r是一个常数,an=r×an-1,an-1=r×an-2,……,a2=r×a1。要算出an,可以一步一步往后推到a1,这我们在中学也学过,叫做“等比级数”或者“几何级数”,那时是一步一步往前推,a2=r×a1,a3=r×a2……an=r×an-1,往后推、往前推都是同样一回事,简化成一个公式就是:

an=rn-1×a1

 

大家还记得如何用复利计算银行的存款吗?

 

如果利率是每月3%,那么第12个月的存款总数是1.03乘第11个月的存款总数,也就是a12=1.03×a11,接下来,a11=1.03×a10,a10=1.03×a9,这正是依照 “茶壶原理”来算。当然直接来算也可以:

a12=1.0311×a1

 

有一个政府机关编预算,每年的预算是去年预算的65%加上前年预算的45%,所以,我们可以用a

《数字的交响:揭秘隐藏在日常中的数学规律》 一、 导言:唤醒你的数学感官 你是否曾凝视着天空中云朵的变幻,思考过它们形成的几何结构?你是否在超市里比较不同包装的商品价格时,本能地计算着哪一个更划算?你是否曾为了一场球赛的精彩瞬间而激动,却未曾留意到其中蕴含的概率与统计原理? 《数字的交响:揭秘隐藏在日常中的数学规律》并非一本枯燥的教科书,它是一次邀请,邀请你放下对数学的刻板印象,跟随作者的脚步,潜入一个由数字、逻辑和模式构筑的奇妙世界。本书旨在向所有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的读者展示:数学并非高悬于象牙塔中的抽象概念,而是如同一位技艺高超的指挥家,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演奏着和谐而精妙的乐章。 我们生活的世界,从最微小的细胞结构到浩瀚的宇宙星系,都遵循着清晰而优雅的数学法则。本书的篇幅将聚焦于这些法则如何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渗透和塑造着我们的日常经验。 二、 建筑的秘密:从黄金分割到斐波那契数列的视觉和谐 在本书的“建筑的秘密”章节中,我们将暂时抛开复杂的代数公式,转而关注那些能被肉眼直接感受到的数学之美。 黄金比例($Phi approx 1.618$)的无声统治: 你是否曾被古希腊帕特农神庙的宏伟比例所震撼,或是在欣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时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舒适感?这并非偶然。我们将深入探讨黄金比例是如何在艺术、设计乃至自然界中反复出现。我们会解析为什么将一个矩形分割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相似的小矩形,会产生这种被人类审美本能所接受的比例。我们不会停留于定义,而是通过大量图示和实际案例(如现代建筑立面设计、信用卡尺寸乃至网页布局的优化)来展示这种“完美比例”的实际应用价值。 斐波那契数列与自然界的生长图谱: 斐波那契数列(1, 1, 2, 3, 5, 8, 13...)是自然界中最具代表性的序列之一。在本节中,我们将探究这种数列是如何指导向日葵种子的排列、松果鳞片的螺旋生长方向,甚至是鹦鹉螺壳体的完美外扩曲线。我们将介绍欧拉如何发现这种看似简单的数列与对数螺线之间的深刻联系,以及这种数学模型在优化植物资源分配中的生态学意义。这些内容将以清晰的生长模型图辅助讲解,让读者直观理解“自然选择”背后的数学逻辑。 三、 决策的迷雾:概率、统计与日常选择的权衡 现代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而数学中最实用、也最常被误解的领域之一便是概率论与统计学。本书的第三部分,我们致力于将这些工具从赌场和金融市场带回到普通人的餐桌和出行规划中。 小概率事件的心理陷阱: 人们常常高估罕见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而低估常见事件的累积效应。我们将剖析新闻报道如何利用统计学偏差来塑造公众认知。例如,我们会用贝叶斯定理的简化版本,来解释为什么当你听到一则“某罕见疾病发病率提高”的新闻时,你个人的风险评估需要修正,而不是立即陷入恐慌。我们会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安慰剂效应”和“确认偏误”为例,说明人类认知如何与客观概率模型产生偏离。 风险评估的艺术: 无论是购买保险、投资养老金,还是选择哪条路线避开交通堵塞,我们都在进行风险评估。本书会用清晰的例子讲解“期望值”的概念,并展示如何通过计算不同结果的可能性及其价值,来做出更理性的决策。我们将通过一个关于天气预报准确性的模拟练习,让读者学会如何解读统计数据中的“误差范围”和“置信区间”,而不是被单一的预测数字所迷惑。 四、 编码与信息:隐藏在通讯背后的数学基石 我们生活在一个被数字信息洪流包围的时代,从智能手机到互联网,其核心运行机制都依赖于精妙的数学原理。 素数的铁幕: 素数(只能被1和自身整除的数)是数论中最基础的概念,但它们却是现代加密技术(如RSA算法)的支柱。在本章中,我们将剥开加密算法的神秘面纱,解释为什么分解一个巨大的合数(由两个大素数相乘得到)如此困难,而反过来将两个大素数相乘却轻而易举。这种“单向陷门函数”的数学基础,是保护我们银行交易和私人通信安全的关键。我们将以一个简化的“钥匙交换”过程为例,展示素数如何构建起数字世界的防火墙。 误差修正码与数据的弹性: 为什么你可以在网络连接质量不佳时,依然能接收到清晰的视频流?答案在于误差修正码,它是一种利用冗余信息来检测和纠正传输错误的数学技术。我们将介绍如何通过代数方法(如汉明码的原理)在数据中嵌入“校验位”,使得即使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丢失或被干扰,接收方也能重建原始信息。这展示了数学如何在看似混乱的物理传输过程中,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五、 艺术与逻辑的交织:图论在社会网络中的应用 图论,是研究点(顶点)和连接线(边)之间关系的数学分支,它看似抽象,却是理解复杂系统网络的强大工具。 社交网络的拓扑结构: 你的朋友圈子、工作中的协作关系,乃至全球互联网的连接方式,都可以被抽象成一个“图”。本书将介绍“度数中心性”、“中介中心性”等概念,来分析一个网络中谁是信息的关键节点,谁是“桥梁人物”。我们会用现实中的社交媒体连接案例,说明为什么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是由网络的数学结构决定的,而非仅仅取决于内容的吸引力。 最短路径与物流优化: 快递公司如何规划最高效的派送路线?GPS导航系统如何瞬间计算出从A点到B点的最佳路径?这些都是“最短路径问题”的实际应用。我们将介绍著名的“狄杰斯特拉算法”的逻辑框架,展示计算机是如何系统地遍历所有可能性,找到集合了距离、时间和路况限制的最优解。 结语:超越计算的数学思维 《数字的交响》的核心目的,是培养读者一种“数学眼光”——一种能够穿透现象的表象,看到背后结构与规律的能力。数学不仅仅是计算工具,它更是一种严谨的思维训练,一种探索和理解世界的通用语言。读完本书,你或许不会成为一名数学家,但你将更深刻地理解,无论是欣赏一幅画、做一次购物决策,还是信任一项技术,你都在与数学进行着一场无声的对话。生活,本身就是一场精彩绝伦的数学展示。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对《代数思维的力量:解决复杂问题的逻辑框架》的评价是:它成功地把“代数”从一个令人生畏的符号系统,转化成了一种强大的思维模式。这本书的切入点非常独特,它没有过多纠结于解方程本身,而是着重阐述了如何用变量和关系来抽象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问题。比如,它会用代数方法去分析资源分配的效率,或者预测商业增长的趋势。这让我体会到,代数的核心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简练、高效的语言来表达复杂的关系网。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函数”概念时的耐心和类比,书中用了很多关于“投入与产出”的日常例子,让“输入”和“输出”之间的映射关系变得异常清晰。这本书的深度适中,既能满足对数学原理有好奇心的读者,又不会因为过于学术化而劝退非专业人士。读完后,我发现自己在处理工作中的数据报表时,思路都变得更加结构化和有条理了,这真是一本“学以致用”的典范之作。

评分

这本《数感的培养:孩子与数学的亲密接触》简直是为我家那个对数字头疼的五年级小家伙量身定制的!我原本以为这又是一本枯燥的教辅书,没想到拿到手后,发现它完全颠覆了我的想象。书里没有那种让人望而生畏的公式和定义,反而是用一个个贴近生活的场景,比如超市购物、分蛋糕、甚至玩游戏,来巧妙地引导孩子去感受数学的逻辑和美感。我记得有一次,孩子看到书中关于“概率”的例子,竟然自己动手拿硬币做了好几次抛掷实验,然后兴奋地跑来跟我说:“原来数学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可以预测和验证的!” 这种主动探索的热情,比我逼着他做一百道题都管用。特别是它里面介绍的那些“数学侦探”小故事,把复杂的概念包装得像解谜一样,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知识点。书的装帧设计也很用心,色彩明快,插图生动有趣,完全抓住了小学生的审美。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希望孩子爱上数学的家长,这本书绝对能点燃他们内在的学习火花。

评分

不得不提的是《微积分的浪漫史:人类智慧的登峰造极》。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对微积分的刻板印象,它不再是计算导数和积分的工具书,而是一部波澜壮阔的科学史诗。作者极其擅长讲故事,他把牛顿和莱布尼茨之间的“千年之争”写得跌宕起伏,仿佛是一部充满智慧和激情的历史剧。最打动我的是,书中详细描绘了微积分是如何从解决瞬时速度、曲线下面积这些具体问题中自然诞生的,它展现了人类思维如何一步步逼近“无限”和“无穷小”这些宏大概念。书里对“极限”的阐述尤其精彩,那种从有限逼近无限的哲学意味,让人读后久久不能平静。这本书的文字充满了感染力,即便是初次接触微积分概念的人,也能感受到数学家们在探索未知领域时的那种探索欲和优雅的逻辑之美。它成功地将一门看似高冷的学科,带入了充满人文光辉的殿堂。

评分

我是在一个朋友的推荐下买了《几何的奇妙之旅:从平面到空间的探索》这本书的,坦白说,一开始我对“几何”这个词是有点抗拒的,总觉得那是建筑师和工程师才需要的东西,跟我的生活八竿子打不着。然而,这本书的作者似乎有着将抽象概念具象化的魔力。它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欧几里得的公理,而是从我们身边最普通的形状入手,比如一个鸡蛋的曲线、一张折叠的纸张的结构。其中有一个章节专门讲了“黄金分割”在艺术和自然中的体现,我当时正在看达芬奇的画册,立马就对上了号,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真是太棒了。这本书的叙事非常流畅,文笔带着一种哲思的韵味,读起来完全没有压力,更像是读一本关于世界如何构建的随笔集。它成功地让我意识到,几何学绝非僵硬的定理集合,而是理解世界形态、优化空间利用的强大工具。对于高中生或者任何对空间思维感兴趣的成年人来说,这本书都是一次高质量的思维升级体验。

评分

我最近翻阅了《统计的魅力:从数据中读懂世界的真相》,这本书简直是现代信息社会的一剂清醒剂。在如今这个大数据泛滥的时代,如何不被表面的数字所迷惑,真正理解数据背后的含义,是每个人都需要的技能。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接地气,它没有堆砌复杂的统计公式,而是重点讲解了“抽样”、“相关性”与“因果性”之间的巨大鸿沟。作者用大量时事新闻中的统计误用案例进行分析,比如那些看似耸人听闻的民意调查,是如何通过巧妙的提问方式来引导结果的。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像获得了一副“数据透视眼镜”,看待新闻报道和广告宣传时,能够立刻识别出数据是否被片面解读。它教会我的,不仅仅是统计学知识,更是一种批判性思维——永远不要轻易相信未经审视的数字。这本书对于提升社会大众的媒介素养和理性决策能力,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