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 |
| 商品名称: | 跟毛泽东读资治通鉴 |
| 作者: | 周溯源,于立文 |
| 市场价: | 39.80 |
| ISBN号: | 9787505129474 |
| 出版社: | 红旗出版社 |
| 商品类型: | 平装 |
| 内容简介 | |
| 毛泽东曾经总结性地说:《通鉴》是一部值得再读的好书。有人说,搞政治,离不开历史知识。还有人说,离不开权术,离不开阴谋。甚至还有人说,搞政治就是捣鬼。我想送给这些人鲁迅先生说的一句话“捣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所以以此成大事者,古来无有。” 《资治通鉴》成书以来,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争读不止,点评批注《资质通鉴》的帝王、贤臣、鸿儒及现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数不胜数,毛泽东晚年曾讲,他将《资质通鉴》读过“一十七遍”。他曾说过:“中国有两部大书,一曰《史记》,一曰《资治通鉴》,都是有才气的人在政治上不得志的境遇中编写的。看来,人受点打击,遇点困难,未尝不是好事。当然,这是指那些有才气又有志向的人说的。没有这两条,打击一来,不是消沉,便是胡来,甚至会去自杀。那便是另当别论。司马光晚年还做了三个月的宰相,过了一年左右的时间,他便死了。死了之后,还接着倒霉,真是人事无常啊。《通鉴》是一部值得再读的好书。” 一代伟人毛泽东,酷爱《通鉴》,伴其一生。通读穷一十七遍,至书页残破,仍爱不释卷,且言每读一遍都获益匪浅。遂广为推荐,又教读于左右,批点于卷帙,循循导启,不厌碎烦。 |
| 目录 | |
| 第yi章毛泽东品读《周纪》 1.皮不存,毛安附2 2.庆父不死,鲁难未已3 3.孔夫子当然是有地位的,他是封建社会的圣人6 4.孟子具有人民性11 5.墨子是古代的大哲学家12 6.屈原也会以文杀人15 7.百家争鸣的精神现在仍需要18 8.商鞅变法,良法也19 9.长勺之战,后发制人21 10.城濮之战是弱小之军打胜仗的典范23 11.孙膑是千古高手24 12.反间计成功运用的杰出战例25 13.田忌赛马,赢得漂亮26 14.《诗经》是老百姓的民歌27 15.《庄子》告诉了我们大道理30 16.《楚辞》也有历史价值33 17.《孙子兵法》里面的好东西很多36 18.屈原说两国不要互相伤害44 第二章毛泽东品读《秦纪》 19.秦始皇是第yi个有名的皇帝48 20.李斯在思想上是拥护秦始皇的50 21.焚书坑儒还有待商量51 22.陈胜、吴广起义拉开了旧社会农民战争的序幕52 23.《中庸》也是为学之道53 24.陈胜有二误55 25.贾谊分析的很有道理56 第三章毛泽东品读《汉纪》 26.刘邦是杰出的政治家60 27.项羽逊色了很多62 28.文、景也是守旧派64 29.韩信作为晚辈打败了长辈65 30.汉武帝有大气魄66 31.赵充国敢于坚持自己的原则67 32.汉元帝优柔寡断68 33.王莽已经很重视农民问题了70 34.刘秀更适合当个大学士71 35.班超也是在正当防卫73 36.司马迁发愤在受腐刑之后74 37.贾谊还得说一说75 38.成皋之战得益于指挥正确76 39.赤眉、绿林起义推动了历史的发展77 40.黄巾起义埋葬了汉王朝78 41.长社之战体现了灵活的战术79 42.五斗米道zui早实现了人民公社80 43.《史记》既严谨又准确86 44.《治安策》值得一看88 45.《七发》批判了腐败的封建统治90 46.《汉书》需要挑着去读92 47.《后汉书》写得比前一部好多了93 48.刘胜项败绝非偶然96 49.朱博以才服人98 50.陈寔做得很好99 51.梁鸿教人立志100 第四章毛泽东品读《魏纪》 52.曹刘之间是主要矛盾104 53.西晋能够统一应该感谢曹操107 54.刘备多谋寡断110 55.周瑜是个“小团员”112 56.诸葛亮推行了好的民族政策114 57.孙权其实很能干115 58.魏文帝开创了文学批评116 59.蜀汉不应该两分兵力117 60.官渡之战要好好借鉴119 61.赤壁之战也是好样的119 62.彝陵之战打运动战就对了120 63.要好好向吕蒙学习122 第五章毛泽东品读《晋纪》 64.裴松之下了大功夫128 65.郭嘉多谋善断128 66.谢安文武双全132 67.桓温是个野心家133 68.王猛有双火眼金睛134 69.郭象不怎么样135 70.王羲之的书法让人赏心悦目135 71.淝水之战以少胜多137 72.《文赋》有内涵,就是太冗长了点138 73.谢灵运活得很纠结140 第六章毛泽东品读《宋纪》 74.刘裕不在乎部将贪财144 75.檀道济以武功有威名145 76.刘义庆编撰了《世说新语》147 77.殷景仁和宋文帝合谋害死了刘湛149 78.范晔也是个“好反”的角色151 79.宋文帝北伐用兵欠考虑154 80.臧质是“豪杰之士”156 81.王僧达是个“叛徒”159 82.刘彧平定全国创造了一个奇迹161 83.沈庆之很无能163 84.不入虎穴,焉得虎子165 85.天不变,道亦不变166 第七章毛泽东品读《齐纪》 86.孔琇之治狱有失误170 87.萧衍雍州起兵前后171 第八章毛泽东品读《梁纪》 88.运去英雄不自由的梁武帝174 89.曹景宗也是豪杰175 90.韦睿有刘秀、周瑜之风177 第九章毛泽东品读《陈纪》 91.陈后主太没出息182 第十章毛泽东品读《隋纪》 92.李延寿写史有统一的思想186 93.隋炀帝也是个没有出息的人187 94.隋末大起义促进社会发展188 |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本身就相当考究,从封面到内页的纸张选择,都透着一股沉稳而厚重的历史感。当我第一次翻开它时,扑面而来的不是枯燥的史料堆砌,而是一种引人入胜的叙事方式,仿佛作者是一位资深导游,带着我在浩瀚的中国历史长河中漫步。最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历史事件的解读并非简单罗列,而是深入剖析了事件背后的人物动机、权力博弈以及决策的深远影响。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在与那些叱咤风云的人物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作者的笔触细腻且充满洞察力,能够将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描绘得生动形象,让人在阅读中不断思考“如果当时……会怎样?”。这种互动式的阅读体验,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趣味性和知识的吸收效率。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梳理历史脉络时所展现出的清晰逻辑,即使是跨度较大的历史时期,也能被他巧妙地串联起来,形成一幅完整的历史画卷。书中的一些细节描写,比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当时的社会风貌,都刻画得入木三分,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那个时代的脉搏。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多的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作者对历史事件的解读,总是能够从更深层次去挖掘其本质,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现象。他善于捕捉历史发展中的关键节点,并分析这些节点如何影响了后续的走向。这种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叙事方式,让我对中国历史的理解更加立体和深刻。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对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件的描写,却能够从中引申出重要的历史规律,这充分展现了作者的独到眼光。书中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既有史学大家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韵味,读起来既有学术的深度,又不乏阅读的乐趣。每一次合上书本,我都会感到意犹未尽,并迫不及待地想继续探寻那些未知的历史篇章。这本书无疑是我近年来阅读过的最有价值的一本书,它让我对历史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爱不释手的书,每一次阅读都能发现新的惊喜。作者的功力体现在他能够将那些宏大叙事中的细枝末节也梳理得井井有条,并且赋予它们生命力。我常常会因为书中描绘的某个历史场景而陷入沉思,想象自己身处其中,会如何做出选择。书中对权谋斗争的解读尤为精彩,它不是简单地罗列阴谋诡计,而是深入分析了权力运作的规律,以及决策者在不同情境下的权衡与取舍。这对于理解当今社会的人际关系和组织运作,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历史人物的心理剖析,能够感受到他们内心的挣扎、野心以及最终的命运。作者的文字充满力量,却又不失温情,他能够让你在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残酷的同时,也能体会到人性的光辉与温暖。读这本书,就像是在和一位智慧的长者促膝长谈,听他讲述那些波澜壮阔的往事,并从中汲取人生的智慧。
评分坦白说,在翻阅之前,我曾对“读《资治通鉴》”这件事抱有一种“望而生畏”的心态,总觉得它是一部艰深晦涩的古籍。但这本书就像一位亲切的引路人,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国历史深邃殿堂的大门。作者的文字功底可见一斑,他能够将那些曾经发生在遥远时空的帝王将相的恩怨情仇,以及国家兴衰的宏大图景,描绘得如此清晰生动,引人入胜。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历史人物的刻画,没有脸谱化,而是力求还原他们的真实面貌,展现他们的复杂性与人性。每次阅读,都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与书中的人物一同经历喜怒哀乐,一同见证历史的潮起潮落。作者的解读角度也非常新颖,他总能在看似平常的事件中挖掘出不为人知的深层原因,并揭示其对历史进程的巨大影响。这本书让我不仅增长了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了我一种独立思考和批判性分析的能力,让我能够用更广阔的视野去审视当下,理解人生。
评分我曾以为《资治通鉴》是一部只适合历史研究者的高冷巨著,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以一种极其平易近人的方式,将这部鸿篇巨制“翻译”成了普通读者也能轻松理解的语言。他并没有回避原著的精髓,而是巧妙地提炼出其中的核心思想和故事梗概,并用现代的视角去解读。每一次翻开,都能学到一些过去从未留意过的历史细节,或是对一些熟悉的历史事件有了全新的认识。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某些历史人物的评价,既不拔高也不贬低,而是客观地展现其复杂性,让我们看到历史人物也是有血有肉、有优点也有缺点的普通人,只是他们的选择对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真实感,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启发性。书中的一些论述,让我开始反思当下的一些社会现象,并从中找到历史的影子。这种穿越时空的共鸣感,是其他很多历史读物所难以给予的。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引导我用更广阔的视野去看待世界,去理解人性的复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