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 |
| 商品名称: | 列宁专题文集(1-5卷)【普及本】 |
| 作者: |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
| 市场价: | 200.00 |
| ISBN号: | 9787010085852 |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 商品类型: | 精装 |
| 内容简介 | |
| 《列宁专题文集(套装共5册)》包括《论社会主义》、《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论无产阶级政党》、《论马克思主义》、《论资本主义》。《列宁专题文集》采用文献选编与重要论述摘编相结合的形式。各卷精选了列宁zuiju代表性的著作,或全文收录,或部分节选,同时从本卷未选收的著作中摘选与本专题有关的重要论述,编成《重要论述摘编》,作为本专题所收文献的补充。这种新的编辑形式既能反映列宁相关思想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又能体现收文少而精的原则。 |
| 目录 | |
| 《论社会主义》目录: 论欧洲联邦口号(1915年8月10日[23日]) 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1916年8月9日[22日]以前) 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节选)(1917年4月4日和5日[17日和18日]) 国家与革命(节选)(1917年8-9月) 第五章国家消亡的经济基础 1马克思如何提出问题 2.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 3共产主义社会的第yi阶段 4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 布尔什维克能保持国家政权吗?(节选)(1917年9月底-10月1日[14日]) 工人同被剥削劳动农民的联盟(1917年11月18日[12月1日]) 怎样组织竞赛?(1917年12月24-27日[1918年1月69日]) 俄共(布)第七次(紧急)代表大会文献(节选)(1918年3月) 9关于修改党纲和更改党的名称的报告(3月8日) 15就布哈林对关于党纲的决议的修正所作的发言(3月8日) 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1918年4月) 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的国际环境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任务 当前的总口号 …… 插图 《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目录: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节选)(1908年2-10月) 第yi版序言 第yi章 经验批判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一) 1.感觉和感觉的复合 第二章 经验批判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二) 1.“自在之物”或维·切尔诺夫对弗·恩格斯的驳斥 4.有没有客观真理? 5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或论亚·渡格丹诺夫所发现的 恩格斯的折中主义 6.认识论中的实践标准 第三章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经验批判主义的认识论(三) 1.什么是物质?什么是经验? 3.自然界中的因果性和必然性 5.空间和时间 6.自由和必然 第五章 zuijin的自然科学革命和哲学唯心主义 8.“物理学”唯心主义的实质和意义 第六章 经验批判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波格丹诺夫怎样修正和“发展”马克思的学说 4.哲学上的党派和哲学上的无头脑者 结论 …… 插图 《论无产阶级政党》目录: 社会民主党纲领草案及其说明(1895年和1896年) 党纲草案(1895年12月9日C21日]以后) 党纲说明(1896年6-7月) 俄国社会民主党人的任务(1897年底) “斗争协会”告彼得堡工人和社会主义者 《火星报》编辑部声明(1900年8月下旬) 怎么办?(节选)(1901年秋-1902年2月) 一 教条主义和“批评自由 (一)什么是“批评自由”? (二)“批评自由”的新拥护者 (三)俄国的批评 (四)恩格斯论理论斗争的意义 二 群众的自发性和社会民主党的自觉性 (一)自发高潮的开始 (二)对自发性的崇拜。《工人思想报》 (三)“自我解放社”和《工人事业》 进一步,退两步(节选)(1904年2-5月) (九)党章第1条 (十七)新《火星报》,组织问题上的机会主义 (十八)稍微谈谈辩证法,两个变革 …… 插图 《论马克思主义》目录: 卡尔·马克思(1914年11月) 序言 马克思的学说 哲学唯物主义 辩证法 唯物主义历史观 阶级斗争 马克思的经济学说. 价值 剩余价值 社会主义 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策略 书目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95年9月7日[19日]以后) 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1913年3月1日[14日])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1913年3月) 马克思和恩格斯通信集(1913年底) 一概述 在马克思恩格斯纪念碑揭幕典礼上的讲话(1918年11月7日) 俄国社会民主党人抗议书(1899年8月) …… 插图 《论资本主义》目录: 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节选)(1895年底-1899年1月) 第二版序言 第yi章 民粹派经济学家的理论错误 一 社会分工 二 工业人口增加,农业人口减少 三 小生产者的破产 四 民粹派关于额外价值不可能实现的理论 五 亚斯密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社会总产品的 生产和流通的观点以及马克思对这些观点的批判 六 马克思的实现论 七 国民收入论 八 为什么资本主义国家必须有国外市场? 九 第yi章 的结论 第八章 国内市场的形成 六资本主义的“使命” 危机的教训(1901年8月) 对欧洲和俄国的土地问题的马克思主义观点 (1903年2月) 讲演提纲 第yi讲的提要 …… 插图 |
我必须承认,我对《列宁专题文集》(普及本)的接触,纯粹是出于一种好奇心。在大学的图书馆里,我常常会被那些年代久远、装帧古朴的书籍吸引,而这套五卷本的《列宁专题文集》正是其中之一。我选择的是普及本,一来是考虑到自己并非专业研究者,二来也是因为担心原著的晦涩难懂。拿到书后,我尝试着阅读了其中关于帝国主义的章节。不得不说,列宁对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帝国主义阶段的分析,其洞察力令人惊叹。他将当时的经济、政治、军事状况联系起来,勾勒出一幅宏大的世界图景。尽管书中充斥着大量的历史事实和经济数据,但其逻辑链条却非常清晰,能够引导读者一步步走向他所提出的结论。我尤其被他对于垄断资本、金融资本以及殖民扩张之间相互关系的论述所吸引。这些分析,即便放在今天,对于理解全球经济格局和国际关系,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我发现,很多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国际现象,在列宁的笔下,都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经济动因。阅读这本书,就像是获得了一副新的眼镜,让我能够以一种更加宏观和历史的视角去审视当今世界。虽然阅读过程并不轻松,有时会感到吃力,但每次读完一小段,都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这正是经典著作的魅力所在吧。
评分刚收到这套《列宁专题文集》(普及本),迫不及待地翻开第一卷。不得不说,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相当朴实,没有花哨的封面,厚实的书页带着一股油墨的清香,这种纯粹的阅读质感,在如今琳琅满目的出版物中显得尤为珍贵。翻阅的瞬间,就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初读之下,列宁的文字风格,虽然有些地方略显晦涩,需要反复咀嚼,但其思想的锋利和逻辑的严谨,却如同手术刀般直指问题的核心。尤其是他对于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分析,以及对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探索,尽管我才刚刚涉足,但已经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巨大能量。那些关于国家、阶级、政党的论述,虽然在今天看来,某些具体情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其对社会结构和权力运作的深刻洞察,依然具有极强的启发性。我特别留意了其中一些关于意识形态和宣传的文章,思考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如何辨别真伪,如何理解不同声音背后的逻辑,这套书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反思角度。虽然是普及本,但其内容的分量丝毫未减,每一个章节都像是一场思想的洗礼,迫使我停下来,去思考,去对照现实,去审视自己的一些固有认知。这绝对是一套值得反复研读的经典之作,我会慢慢消化,争取在这五卷中汲取更多的智慧。
评分对于《列宁专题文集》(普及本),我的看法可能更偏向于一种历史文献的解读。作为一套被广泛讨论的著作,我一直想亲自去了解其核心思想。入手这套普及本,主要是想以一种更易于理解的方式来接触列宁的观点。我从第一卷开始,重点阅读了他关于革命策略和策略转变的部分。我发现,列宁在不同历史时期,面对不同的社会条件,所采取的策略是极其灵活和务实的。他并非是僵化的教条主义者,而是能够根据现实情况,不断调整和修正自己的理论。这种辩证的思维方式,在处理革命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时显得尤为重要。书中对当时俄国社会各阶层力量对比的分析,以及对不同政党之间关系的判断,都非常细致和深入。我注意到,他对于如何团结工人阶级,如何争取农民支持,以及如何利用资产阶级民主的矛盾,都有着非常具体的论述。这些策略性的思考,对于理解政治斗争的艺术,以及如何在大变革时期把握主动权,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虽然我并不认同所有他的政治主张,但他在分析问题和制定策略时所展现出的深刻洞察力和战略眼光,确实值得学习。这套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政治家是如何在复杂的现实中,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并在历史的洪流中留下印记的。
评分我选择阅读《列宁专题文集》(普及本),主要是想从一个更基础的层面去理解20世纪的激进思想是如何形成的。我的背景并非政治学或历史学,所以更倾向于选择普及本,希望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其核心概念。我从第二卷开始,关注了列宁关于党的建设和组织纪律的论述。我发现,列宁非常重视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性、纪律性和思想统一性。他认为,一个强大的革命政党,必须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并具备严密的组织结构。书中对于“民主集中制”的论述,尤其引起了我的注意。我试图去理解,在列宁看来,这样的组织原则是如何能够保证党的有效运作,以及如何应对来自内部和外部的挑战。他对党员素质的要求,对理论学习的强调,以及对思想斗争的重视,都展现出一种对革命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虽然我个人对于这种高度集权的组织模式存在一些疑问,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种模式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确实起到了凝聚力量、推动革命的作用。这套书让我对现代政党组织的形成和运作,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也引发了我对于个体与组织、自由与纪律之间关系的思考。
评分我购买《列宁专题文集》(普及本)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源于我对20世纪历史变革的兴趣。我一直认为,理解一个时代,就必须了解那个时代最有影响力的人物和思想。我从第三卷开始,着重阅读了列宁关于国家消亡和共产主义社会的设想。这些部分,虽然带有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但其对未来社会的描绘,以及对人类解放的追求,依然具有深刻的哲学意义。我试图去理解,列宁为何会提出“国家消亡”这样的概念,以及他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将是怎样一种形态。书中对于生产力极大发展、阶级消亡、按需分配的描述,虽然在现实中看来遥不可及,但其背后所蕴含的对平等、自由、博爱的向往,却是人类永恒的追求。我发现,列宁的很多设想,都建立在他对资本主义社会弊端的深刻批判之上。他看到了私有制、剥削和压迫所带来的种种不公,并试图通过革命来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虽然我对这些设想的实现路径和可行性持保留态度,但我认为,这种对理想社会的探索,本身就具有重要的价值。它能够激发人们对现状的批判,并对人类社会的未来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这套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思想家对人类命运的深刻关切,以及他为之付出的不懈努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