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全身CT诊断学(第3版)(套装上下册)

现代全身CT诊断学(第3版)(套装上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唐光健,秦乃姗 编
图书标签:
  • CT
  • 医学影像
  • 诊断学
  • 全身CT
  • 临床医学
  • 影像学
  • 医学
  • 教材
  • 第三版
  • 套装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金卫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ISBN:9787506762724
商品编码:1279406815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892
套装数量:2
字数:309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正版]现代全身CT诊断学-(上.下卷)-(第3版)

定    价:¥498

作    者: 唐光健
 
出 版 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重    量:6630g

出版时间:2014-01-1

版次:3                              页数:1892    

印刷时间:2014-01-1        开本:16                   纸张:胶版纸
 
印次:3                          ISBN:9787506762724       包装:精装 

内容提要

《现代全身CT诊断学(第3版)(套装上下册)》是《现代全身CT诊断学》的第3版,由一批国内quan威专家根据多年的CT诊断经验及科研成果并参考国内外相关资料编写而成。除按系统阐明疾病的CT诊断外,还设置篇章论述CT在急诊中的应用,在口腔颌面科的应用,儿童疾病的CT诊断等。对CT在影像学中地位、CT在诊断疾病所起的作用、CT图像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等问题给予了描述。《现代全身CT诊断学(第3版)(套装上下册)》强调了CT图像与病理的对照,重视CT与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关联与评价,并注意探讨一些疑难疾病的诊断要点。
《现代全身CT诊断学(第3版)(套装上下册)》在第2版的基础上,增加介绍了因CT设备技术的进展对疾病诊断研究成果的应用,如CT灌注、能谱CT等;对口腔疾病,肝、胆、胰、脾疾病的CT诊断等均做了较大篇幅的改动,内容更为全面,更贴近临床实际需要。全书共200余万字,4000余幅图,并编有主题词索引,易读易懂,好记好学,普及与提高兼顾,可作为新手入门的阶梯,也可供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医师系统学习或应急查阅。适用于放射科医师及各科临床医师、研究生作为参考书及继续教育的教材。

目录

《现代全身CT诊断学(第3版)(上册)》
1 CT成像技术概论
1.1 CT的发明与发展
1.2 CT成像
1.3 CT扫描技术临床应用概述
1.4 CT图像后处理
1.5 CT图像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1.6 CT的X线剂量规范与低剂量扫描
2 CT用水溶性碘对比剂
2.1 水溶性含碘对比剂的发展沿革
2.2 水溶性碘对比剂的分类、性质与不良反应
2.3 水溶性碘对比剂不良反应、并发症的诊断与防治
3 颅脑疾病的CT诊断
3.1 检查方法
3.2 颅脑的正常CT解剖
3.3 脑先天性疾病
3.4 脑血管病
3.5 颅内肿瘤性病变
3.6 颅内感染性疾病
3.7 脑白质营养不良
3.8 基底节钙化和基底节CT低密度的诊断与鉴别
4 脊柱与脊髓疾病的CT诊断
4.1 脊柱与脊髓的CT检查方法与CT解剖
4.2 脊柱与脊髓的先天性异常
4.3 脊柱与脊髓炎症及感染性疾病
4.4 脊柱退行性病变
4.5 脊柱血管疾病
4.6 脊柱与脊髓肿瘤及肿瘤样病变
4.7 腰椎融合与内固定的术后CT评价
5 五官头颈病变的CT诊断
5.1 眼部病变的CT诊断
5.2 颞骨及耳部疾病的CT诊断
5.3 鼻和鼻窦疾病的CT诊断
5.4 咽部疾病的CT诊断
5.5 喉部疾病的CT诊断
5.6 颈部疾病的CT诊断
6 呼吸系统疾病的CT诊断
6.1 呼吸系统的CT检查方法
6.2 呼吸系统的正常CT表现
6.3 呼吸系统病变的CT基本表现
6.4 气管、支气管疾病
6.5 肺部疾病
6.6 胸膜、胸壁疾病
6.7 横膈疾病
6.8 胸部CT对于胸部疾病诊断的作用
7 纵隔疾病的CT诊断
7.1 纵隔CT扫描及其在纵隔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7.2 纵隔的正常解剖及纵隔分区
7.3 纵隔肿瘤的CT诊断
7.4 其他纵隔疾病
8 心脏大血管疾病的CT诊断
8.1 心脏大血管疾病的CT检查方法
8.2 正常心脏大血管的CT解剖
8.3 冠状动脉病变的CT诊断
8.4 心肌病的CT诊断
8.5 心脏瓣膜病的CT诊断
8.6 心脏肿瘤的CT诊断
8.7 先天性心脏病的CT诊断
8.8 心包病变的CT诊断
8.9 主动脉病变的CT诊断
9 乳腺疾病的CT诊断
9.1 概述
9.2 乳腺的CT检查方法
9.3 正常乳腺的CT表现
9.4 乳腺CT检查的适应证与限度
9.5 乳腺良性疾病的CT诊断
9.6 乳腺良性肿瘤的CT诊断
9.7 乳腺恶性肿瘤的CT诊断
9.8 男性乳腺病变
9.9 乳腺CT功能成像
10 肝、胆、胰、脾疾病的CT诊断
10.1 肝脏疾病的CT诊断
10.2 胆囊、胆管疾病的CT诊断
10.3 胰腺疾病的CT诊断
10.4 胆胰管十二指肠连接区疾病的CT诊断
10.5 脾脏疾病的CT诊断
11 泌尿系统疾病的CT诊断
11.1 泌尿系统的CT检查
11.2 泌尿系统先天发育异常
11.3 泌尿系统肿瘤
11.4 肾、输尿管及膀胱结核
11.5 肾的囊肿性病变
11.6 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
11.7 泌尿系统结石
11.8 肾血管疾病的CT诊断
11.9 反流性肾病和梗阻性肾病
12 胃肠道疾病的CT诊断
12.1 概述
12.2 食管疾病的CT诊断
12.3 胃部疾病的CT诊断
12.4 十二指肠疾病的CT诊断
12.5 小肠疾病的CT诊断
12.6 结肠疾病的CT诊断
12.7 直肠疾病的CT诊断
12.8 阑尾病变的CT诊断
12.9 前腹壁与腹膜病变的CT诊断
13 腹膜腔及腹膜后间隙疾病的CT诊断
13.1 腹膜腔及腹膜后间隙疾病的CT检查方法
13.2 腹膜腔与腹膜后间隙的放射解剖学研究及其与影像诊断的相关性
13.3 腹膜腔疾病的CT诊断
13.4 腹膜后间隙疾病的CT诊断
14 腹盆部淋巴结病变的CT诊断
14.1 腹盆部淋巴结的CT检查
14.2 腹盆部主要淋巴结的解剖分布
14.3 腹盆部淋巴结与脏器淋巴系之间的联系
14.4 腹盆部淋巴结的正常CT表现
14.5 腹盆部淋巴结病变的CT表现特征及其病理学基础
14.6 腹盆部淋巴结主要病变的CT鉴别诊断
15 女性盆腔疾病的CT诊断
15.1 女性盆腔的CT检查方法
15.2 女性盆腔器官的正常CT解剖
15.3 女性生殖系统先天异常
15.5 子宫内膜异常
15.6 输卵管妊娠
15.7 卵巢良性囊性病变
15.8 卵巢与输卵管肿瘤
15.9 子宫肿瘤
16 男性盆腔疾病的CT诊断
16.1 男性盆腔的CT检查方法与解剖
16.2 前列腺病变的CT诊断
16.3 睾丸病变的CT诊断
16.4 精囊病变的CT诊断
16.5 盆腔其他少见病变的CT诊断
17 肌肉与骨关节系统疾病的CT诊断
17.1 骨关节创伤
17.2 CT三维影像后处理技术在骨关节中的应用
17.3 骨骼肌肉系统肿瘤与肿瘤样病变
17.4 骨关节感染性疾病
17.5 骨坏死
17.6 骨定量CT
18 口腔颌面部疾病CT诊断
18.1 概述
18.2 口腔颌面部正常影像学表现
18.3 口腔颌面部发育性疾病
18.4 颌面部炎症
18.6 唾液腺疾病
18.7 口腔癌
18.8 血管瘤与脉管畸形
18.9 口腔颌面部其他常见软组织肿瘤及瘤样病变
18.10 颌面部骨折
18.11 颞下颌关节疾病
19 内分泌系统疾病的CT诊断
19.1 垂体
19.2 甲状腺与甲状旁腺
19.3 肾上腺
19.4 内分泌胰腺
19.5 APUD系统
20 儿童常见疾病的CT诊断
20.1 儿童CT检查方法
20.2 儿童颅脑疾病的CT诊断
20.3 儿童颈、胸部疾病的CT诊断
20.4 儿童腹部、盆腔疾病的CT诊断
21 创伤的CT诊断
21.1 头部创伤
21.2 胸部创伤
21.3 腹部创伤
21.4 脊柱创伤
21.5 骨盆创伤
21.6 四肢骨与关节创伤
22 合并脑内、肺内机遇性病变的CT诊断
22.1 概述
22.2 发病机制及病理
22.3 的临床表现特点
22.4 神经系统病变与CT表现
22.5 肺部感染与肿瘤性病变的CT表现
23 CT介入放射技术的临床应用
23.1 概述
23.2 胸部CT介入放射技术
23.3 腹部CT介入放射技术
23.4 肌肉骨骼CT介入放射技术
23.5 CT导引下颅脑介入放射技术
24 PET-CT在肿瘤临床诊疗中的应用
24.1 概述
24.2 检查前准备
24.3 PET-CT图像正常表现
24.4 肿瘤的PET-CT检查与诊断
……
《现代全身CT诊断学(第3版)(下册)》


《现代全身CT诊断学》(第3版)—— 深度解析影像学前沿,全面提升临床诊断能力 内容概述: 《现代全身CT诊断学》(第3版),作为一套涵盖人体全身各系统、多部位CT影像诊断的权威著作,在继承前版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全面更新了大量最新研究成果、技术进展及临床实践经验。本书由国内顶尖的影像学专家团队倾力编撰,旨在为广大影像科医师、临床医生及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本内容翔实、条理清晰、图文并茂的CT诊断参考书。全套共分上下两册,体系严谨,内容全面,覆盖了从基础理论到复杂病变的诊断思路,以及新兴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上册:基础理论、技术进展与重要系统详解 上册聚焦于CT诊断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以及影像解剖与常见疾病的诊断。 第一部分:CT成像原理与技术进展 CT成像基础: 详细阐述X线穿透、准直、探测、重建等CT成像的基本物理原理,深入剖析CT数字图像的形成过程,为理解影像提供坚实基础。 多层螺旋CT(MSCT)技术: 重点介绍MSCT的扫描原理、数据采集方式(如轴向、螺旋、容积扫描)、图像重建技术(如MPR、CPR、3D重建)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优势,如提高扫描速度、减少伪影、实现多平面和三维可视化。 能谱CT(Dual-energy CT)技术: 深入讲解能谱CT的工作原理,包括双能X线管、探测器技术,以及数据后处理技术(如物质成分图、能谱曲线分析)。详细介绍能谱CT在软组织鉴别、钙化与出血区分、造影剂定量分析、物质识别等方面的独特价值,以及在心血管、泌尿、肿瘤等领域的应用。 低剂量CT技术: 探讨低剂量CT的成像原理、降噪算法(如迭代重建技术IR),以及其在肺癌筛查、骨骼检查、腹部检查等领域的应用,强调在保证诊断质量的前提下,最大程度降低辐射剂量的策略。 人工智能(AI)在CT影像中的应用: 介绍AI技术(如深度学习)在CT图像的自动识别、病灶检测、量化分析、图像重建、诊断辅助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展望AI如何革新CT诊断流程,提高效率和准确性。 第二部分:头颈部CT诊断 颅脑CT诊断: 全面覆盖颅脑的CT解剖结构,详尽阐述各类脑血管疾病(如脑出血、脑梗死、动脉瘤、血管畸形)的CT表现,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及晚期征象,颅脑外伤(如颅骨骨折、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脑挫裂伤)的诊断要点,以及脑肿瘤(如胶质瘤、脑膜瘤、转移瘤)的CT分型及鉴别诊断。特别关注功能性CT(如灌注CT)在脑卒中和脑肿瘤评估中的作用。 鼻窦与颅骨CT诊断: 详细介绍鼻窦炎、鼻息肉、鼻咽癌等常见鼻窦及鼻咽部疾病的CT影像学特征,以及颅骨骨折、颅骨肿瘤、颅骨炎症等。 颈部CT诊断: 涵盖颈部淋巴结、甲状腺、甲状旁腺、唾液腺、喉、咽等结构,重点分析颈部淋巴结肿大、甲状腺结节、颈部囊肿、喉癌、咽癌的CT表现,以及颈部血管CTA在评估颈动脉狭窄、颈静脉血栓等方面的应用。 第三部分:胸部CT诊断 肺部CT诊断: 深度解析肺部正常解剖结构,重点阐述肺部感染(如肺炎、肺结核)、肺部肿瘤(如原发性肺癌、肺转移瘤)的CT表现,包括肺结节的定性诊断、肺癌的分期(TNM分期)以及术后复发监测。详细介绍弥漫性肺疾病(如间质性肺病、肺气肿、肺大泡)的CT特征,以及胸膜疾病(如胸腔积液、气胸、胸膜增厚、胸膜肿瘤)的CT诊断。尤其强调高分辨率CT(HRCT)在评估弥漫性肺疾病中的不可替代性。 心脏与大血管CT诊断: 介绍心脏和大血管的CTA技术,包括心脏冠脉CTA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主动脉CTA在评估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主动脉弓离断等疾病中的作用,以及肺动脉CTA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地位。 纵隔CT诊断: 详细讲解纵隔的解剖分区,重点介绍纵隔淋巴结肿大、纵隔肿瘤(如胸腺瘤、畸胎瘤、神经源性肿瘤)、纵隔囊肿等疾病的CT表现,以及纵隔炎症与感染。 下册:腹部、盆腔、骨关节与全身多系统疾病诊断,以及进阶应用 下册将视角转向腹部、盆腔,并延伸至骨关节系统,同时涵盖全身其他系统性疾病的CT诊断,并探讨一些进阶的应用。 第四部分:腹部CT诊断 肝脏、胆道与胰腺CT诊断: 详细描述肝脏血管瘤、肝细胞癌、肝转移瘤、肝囊肿等肝脏占位性病变的CT表现,胆囊炎、胆囊结石、胆管结石、胆道肿瘤等胆道系统疾病的CT诊断。重点分析胰腺炎(急性与慢性)、胰腺囊肿、胰腺癌等胰腺疾病的CT特征,以及门静脉高压症的CT评估。 脾脏、肾脏与肾上腺CT诊断: 介绍脾脏肿大、脾梗死、脾脏囊肿、脾脏肿瘤的CT诊断,以及肾脏囊肿、肾结石、肾脏肿瘤(如肾细胞癌、肾盂癌)、肾血管性高血压的CT评估。阐述肾上腺腺瘤、嗜铬细胞瘤、肾上腺皮质癌等肾上腺疾病的CT表现。 胃肠道CT诊断: 重点分析胃肠道肿瘤(如胃癌、结肠癌)、炎症性肠病(如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肠梗阻、肠系膜血管疾病等的CT表现。详细介绍CT小肠造影(CTC)和CT结肠造影(CTC)在诊断小肠疾病和结肠疾病中的价值。 腹膜与腹腔后间隙CT诊断: 讲解腹膜转移、腹膜肿瘤、腹膜炎,以及腹腔后间隙肿瘤(如脂肪肉瘤、神经源性肿瘤)、淋巴结肿大、动脉瘤等的CT评估。 腹部血管CTA诊断: 强调腹部血管CTA在诊断腹主动脉瘤、腹主动脉夹层、肠系膜血管栓塞、肝动脉瘤、肾动脉狭窄等疾病中的重要性。 第五部分:盆腔CT诊断 女性生殖系统CT诊断: 详细描述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卵巢囊肿、卵巢癌等子宫、卵巢、输卵管疾病的CT表现。 男性生殖系统CT诊断: 介绍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睾丸肿瘤等的CT诊断。 膀胱与直肠CT诊断: 重点阐述膀胱肿瘤、膀胱憩室、直肠癌、直肠脱垂等的CT影像学特征。 盆腔淋巴结与血管CT诊断: 关注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评估,以及盆腔血管CTA在评估盆腔肿瘤血供、盆腔淤血综合征等方面的应用。 第六部分:骨关节系统CT诊断 脊柱CT诊断: 详细阐述脊柱骨折、椎间盘突出、脊髓空洞症、脊柱肿瘤(如骨母细胞瘤、脊索瘤)的CT表现。 四肢骨骼CT诊断: 重点介绍四肢骨折的CT评估(尤其是在复杂骨折、关节内骨折诊断中的优势),骨肿瘤(如骨巨细胞瘤、骨肉瘤)、骨关节炎、骨髓炎等的CT诊断。 关节CT诊断: 探讨关节内骨折、关节炎、关节囊病变等的CT评估。 第七部分:全身多系统疾病与特殊病例CT诊断 全身骨骼与软组织转移瘤的CT筛查: 探讨CT在全身骨骼与软组织转移瘤筛查中的应用,关注易转移部位的影像学特征。 血管介入与肿瘤治疗的CT评估: 介绍CT在血管介入治疗(如支架置入、球囊扩张)及肿瘤治疗(如射频消融、化学栓塞)前后的疗效评估,以及并发症的诊断。 CT引导下穿刺活检与治疗: 阐述CT引导下穿刺活检在诊断不明病灶中的应用,以及CT引导下消融、引流等治疗技术的实施。 特殊人群CT诊断: 探讨儿童、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的CT检查注意事项及影像学特点。 本书特色: 1. 权威性: 由国内顶尖影像学专家团队编写,确保了内容的科学性和前沿性。 2. 系统性: 内容覆盖全身各系统、各部位,形成完整的CT诊断体系。 3. 全面性: 既包含基础理论和技术,也深入探讨各类常见及少见疾病的CT诊断。 4. 实用性: 强调临床应用价值,提供详细的诊断思路、鉴别诊断要点及新技术的临床实践指南。 5. 图文并茂: 大量高质量的CT图像,配以清晰的图示和解剖标注,直观易懂。 6. 技术更新: 全面涵盖能谱CT、低剂量CT、AI等最新技术在CT诊断中的应用。 《现代全身CT诊断学》(第3版)将是您在CT影像诊断领域不断精进的得力助手,助您在复杂多变的临床实践中,更精准、更高效地解读CT影像,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诊断服务。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现代全身CT诊断学(第3版)》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全面性”和“实用性”。作为一名在临床一线摸爬滚打多年的放射科医师,我深知一本好的诊断学教材的重要性。而这套书,恰恰满足了我对一本优秀教材的所有期待,甚至更多。 书中对于全身各系统的CT诊断,涵盖了从常见的到少见的,从基础到复杂的各种疾病。让我特别满意的是,它在描述疾病时,不仅仅是简单地列出CT表现,而是深入地探讨了病理生理机制与影像表现之间的联系。例如,在分析肠道疾病时,书中详细解释了不同类型肠炎的炎症反应如何体现在CT图像的壁增厚、强化模式、周围脂肪浸润等方面,这让我对疾病的理解更加深刻,从而能够更精准地做出诊断。 我对书中关于CT增强扫描的讲解尤为赞赏。它不仅详细介绍了不同造影剂的药代动力学、不同扫描时相(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的价值,还针对不同器官的增强特点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书中提供了大量高质量的增强CT图像,并对病灶的强化程度、均匀性、廓清等关键征象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解读,这对于我提高CT增强扫描的报告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外,书中还对一些特殊的CT技术,如低剂量CT、能谱CT等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进行了探讨。这让我对这些新兴技术有了更深的认识,也为我在实际工作中选择更合适的扫描方案提供了指导。比如,对于一些需要反复随访的患者,书中关于低剂量CT的应用,就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让我能够在保证诊断信息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患者的辐射剂量。 这套书不仅仅是一本诊断图谱,更是一本能够提升临床思维的工具。它教会我如何系统地分析CT图像,如何从纷繁的征象中抓住关键,如何结合临床信息做出最恰当的诊断。我毫不犹豫地将它推荐给每一位影像科的同仁,这是一套值得反复阅读、深度挖掘的经典之作。

评分

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简直令人惊叹!作为一名刚刚起步的放射科医生,我一直渴望找到一本能够系统梳理全身CT诊断知识的权威著作,而这套《现代全身CT诊断学(第3版)》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它不仅仅是罗列疾病的表现,更是深入浅出地剖析了CT成像的原理、伪影的产生及其规避方法,甚至还详细阐述了不同扫描序列的选择和优化。 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一些少见但重要的疾病的诊断思路进行了详尽的描述。例如,在肿瘤章节,作者不仅仅列举了常见肿瘤的CT特征,还特别强调了鉴别诊断的要点,并辅以大量高质量的原始图像和示意图,让我能够清晰地理解病灶的形态、边界、密度以及其周围组织的关系。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疾病,书中提供了“陷阱”提示和“关键点”总结,极大地帮助我避免了误诊的可能。 此外,书中关于CT血管成像(CTA)的部分也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涵盖了冠状动脉、脑血管、外周血管等常见CTA的应用,还对一些特殊情况下的CTA技术进行了探讨,比如主动脉夹层、肺栓塞等。我发现书中关于CTA图像后处理的讲解也相当细致,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三维重建(3D VR)等技术的应用场景和最佳实践。这对于我进行复杂病例的报告非常有帮助,能够更准确、更全面地呈现血管病变。 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新技术的介绍和展望。例如,在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方面,书中不仅介绍了AI在CT图像分析中的应用现状,还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这让我对这一新兴领域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激发了我学习相关知识的兴趣。对于一些新兴的CT技术,如双能CT、能谱CT等,书中也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阐述了它们在临床诊断中的优势和局限性,这对于我了解行业前沿动态非常有益。 总而言之,这套书是我在临床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宝贵参考。它的内容组织清晰,逻辑性强,语言生动易懂,并且图文并茂,大大提升了我的学习效率。我强烈推荐给所有从事放射诊断的同行,无论是初学者还是经验丰富的专家,都能从中获益匪浅。这绝对是一套值得反复研读的经典之作,它将伴随我不断进步,在CT诊断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评分

坦白说,刚开始接触《现代全身CT诊断学(第3版)》时,我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毕竟市面上同类的书籍琳琅满目。然而,当我深入阅读之后,我才发现这套书的与众不同之处。它不仅仅是一本“堆砌”知识的书,更是一本真正“理解”和“应用”的书。 让我最为欣赏的是,书中对CT图像的解读,不仅仅停留在“看到什么”的层面,更是深入到“为什么会这样”的层面。作者在描述疾病时,往往会结合解剖生理知识,解释病灶的形成机制,以及这些机制如何在CT图像上得以体现。例如,在讲解肾脏疾病时,书中会详细解释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等疾病的发病过程,以及这些过程如何影响肾脏的形态、大小、皮髓质分界和增强模式。这种深度的讲解,让我对疾病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另外,书中关于CT报告的撰写也给了我很多启发。它不仅仅是简单地描述病灶,而是强调了报告的规范性、逻辑性和临床意义。书中提供了一些不同类型疾病的报告模板,并对报告中的关键要素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比如定性诊断、定量描述、鉴别诊断、随访建议等。这对于我提高报告的规范性和专业性非常有帮助。 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疑难杂症”的探讨。对于一些CT表现不典型、诊断困难的病例,书中会提供多种鉴别诊断的思路,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这让我能够从中学习到如何处理复杂病例的经验。它让我知道,在面对不确定的情况时,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去寻找线索,去排除或者倾向某个诊断。 这套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帮助我从一个“看图匠”蜕变为一个“诊断者”。它教会我如何运用CT技术去“读懂”身体发出的信号,如何将影像学信息与临床信息相结合,从而做出最准确、最有价值的判断。我非常推荐这套书给每一位影像科的同仁,相信它会成为你职业生涯中一份宝贵的财富。

评分

刚拿到这套《现代全身CT诊断学(第3版)》的时候,我就被它厚重的身躯和精美的装帧所吸引。打开书页,扑面而来的是严谨的学术风格和清晰的逻辑条理。作为一名在医院影像科工作的年轻医生,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帮助我快速提升CT诊断能力的教材,而这套书,无疑是我的“救星”。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思路”的强调。在诊断一个新出现的病灶时,我常常会感到无从下手。但是,这套书的作者非常聪明地在每一章节的开头,都会提出一个诊断思路框架,引导读者从病灶的部位、形态、密度、边缘、内部特征以及周围关系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这种系统性的方法,就像给我打开了一扇门,让我知道该如何一步一步地去“解剖”这个CT图像。 在书中关于腹部CT的部分,对于肝脏、胰腺、脾脏等器官的占位性病变,作者不仅列举了各种良恶性肿瘤的CT表现,更重要的是,它详细阐述了鉴别诊断的要点和难点。比如,对于肝脏的囊性病变,书中就列举了肝囊肿、肝脓肿、血管瘤、转移瘤等多种可能,并逐一分析了它们的CT特征,以及如何通过增强扫描来区分。这种精细的分析,让我受益匪浅。 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伪影”的讲解。CT成像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伪影,这些伪影可能会误导诊断。这套书专门有一个章节详细介绍了各种伪影的产生原因、表现形式,以及如何避免和识别。这对于提高CT图像的诊断准确性非常有帮助。我过去经常因为一些伪影而困扰,现在我明白了如何去应对它们。 总而言之,这套《现代全身CT诊断学(第3版)》不仅仅是一本知识的集合,更是一本能够教会我如何“思考”的宝典。它让我能够更自信、更准确地面对各种CT影像,也让我对未来的影像学诊断充满了信心。我非常愿意向我的同事们推荐这本书,相信它也能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帮助。

评分

作为一个影像科的“小白”,我最近在学习CT诊断,感觉脑子里一团浆糊,各种名词、各种成像原理,还有不同部位的疾病表现,简直是天文数字。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入手了这套《现代全身CT诊断学(第3版)》。刚翻开第一页,我就被书中精良的印刷和清晰的排版吸引了。 我最看重的是书中对基础知识的讲解。不像有些书直接跳到疾病,这套书从CT成像的基本原理讲起,包括X射线的产生、探测器的种类、CT值的意义等等,用非常直观的语言和图示解释了这些复杂的概念。这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为什么CT图像会有这样的表现,也更容易理解后续的疾病诊断。 在疾病诊断方面,书中对每一个系统、每一个器官都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举个例子,在讲到肺部CT时,它不仅列举了肺炎、肺结节、肺气肿等常见病,还详细描述了各种病灶的CT特征,比如磨玻璃影、实性结节、空洞等,并提供了鉴别诊断的思路。我尤其喜欢它在描述疾病时,会结合正常的解剖结构进行对比,这让我能更清晰地认识到异常在哪里。 而且,书中还附带了大量的病例图片,这些图片都非常高质量,能够清楚地展示出病灶的细节。作者还在图片旁边做了详细的标注,指出关键的征象,这对我这种需要大量实践来巩固理论的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每次看到一个陌生的病灶,我都会翻到书中对应的章节,反复对比,慢慢地就能形成自己的判断。 总的来说,这套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用最清晰、最系统的方式,把我从零基础带入了CT诊断的殿堂。它让我不再害怕面对复杂的CT图像,也让我对自己的学习方向有了更明确的认识。这是一套非常有价值的学习资料,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和我一样正在学习CT诊断的同行们!

评分

不错啊,非常好,还会在介绍人来买的。

评分

正版!

评分

书的质量还行 可能在运输途中被压了 有点变形 但是不影响看 书的质量还是不错的

评分

第一次在京东买,真的很好,应该是正版,包装也很好,超爱

评分

正版!

评分

书的质量还行 可能在运输途中被压了 有点变形 但是不影响看 书的质量还是不错的

评分

还没时间看,。

评分

速度还可以,工作人员不认真,把书的上下册都能发成一样的。比较耽误时间,解决问题的服务态度还不错!

评分

正品图书,送货及时,还会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