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数学原理+几何原本+九章算术3册 人类科学史上应用数学的算经之首 空间秩序

哲学的数学原理+几何原本+九章算术3册 人类科学史上应用数学的算经之首 空间秩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数学史
  • 哲学史
  • 几何学
  • 代数学
  • 中国数学
  • 古希腊数学
  • 数学原理
  • 九章算术
  • 空间几何
  • 科学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墨马图书旗舰店
出版社: 重庆出版集团
ISBN:256494
商品编码:12834092867

具体描述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几何原本+九章算术 全3册
作者:   
译者:   任海洋
市场价:   161元
ISBN号:   9787229101220    9787229071578   9787229104238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商品类型:   图书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语种:中文
  出版时间:2015-09-01   版次:3   页数:451
  印刷时间:2015-09-01   印次:3   字数:510.00千字

 

  内容简介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艾萨克·牛顿的科学才华处于*峰时期所写的旷世巨著,是他“个人智慧的伟大结晶”。
牛顿不但总结出了力学的基本定律,而且还发现了证明这些定律的数学方法,奠定了数学成为描述宇宙运动的语言的基础。
在本书之后,人类在自然科学中的伟大成就层出不穷,但这些成就无一不与这部非凡的著作息息相关。牛顿提供了科学思维体系的样板。
本书标志着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是人类科学史乃至整个人类文明史中的不朽巨著。本书不仅影响着自它面世后的300年里的自然科学领域,而且对人类的宇宙观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几何原本

《几何原本(建立空间秩序*久远的方案之书全新修订本)》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一部不朽著作。集古希腊数学的成果和精神于一书。
它既是数学巨著。又极富哲学精神。并**次完成了人类对空间的认识。该书自问世之日起,在长达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历经多次翻译和修订。自1482年**个印刷本出版,至今已有一千多种不同的版本。流传甚广。
《几何原本》(全新修订本)收录了原著13卷全部内容,包含了5条公理、5条公设、23个定义和467个命题。即先提出公理、公设和定义。再由简到繁予以证明。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欧氏几何学体系。欧几里得这一演绎推理,后来成了用以建立知识体系的严格方式。这种严格思维范式的确立。对人类知识发展和形成的影响尤为巨大。

九章算术

张苍编写的《九章算术》是人类科学目前应用数学的“算经之首”,也是中国古代算法的扛鼎之作,更是一部与《几何原本》并列为世界两大数学体系的代表作。全书总共收集246个数学问题并提供其解法,这些算法要比欧洲同类算法早1500多年,对世界数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九章算术》*早提出正负数的概念。特别是负数概念的提出,是人类关于数的认识的一次重大飞跃。在印度,直到7世纪才出现负数的概念;而欧洲比印度还晚1000年,直到17世纪才有人提出负数的概念。
《九章算术》提出“盈不足术”,即用两次假设,可以把一般方程式化为盈不足问题,用“盈不足术”求解。而这一解法,直到13世纪才由阿拉伯人传至欧洲,被欧洲人称为“契丹算法”(即“中国算法”)。
《九章算术》*早系统叙述了分数的约分、通分和四则运算法则,也*早提出了“线性方程组”的概念,并系统地总结了它的算法。



  目录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导读
绪论
第1编 物体的运动
第1章 通过量的初值与终值的比率,我们可以证明以下命题
第2章 向心力的确定
第3章 物体在偏心圆锥曲线上的运动
第4章 通过已知焦点求椭圆、抛物线和双曲线的轨道
第5章 由未知焦点求曲线轨道
第6章 如何求已知轨道上物体的运动
第7章 物体的直线上升或下落
第8章 如何确定物体受任意类型向心力作用运动的轨道
第9章 物体沿运动轨道进行运动以及在回归点的运动
第10章 物体在给定表面上的运动以及物体的摆动运动
第11章 在向心力作用下,物体之间的相互吸引运动
第12章 球体的吸引力
第13章 非球状物体的吸引力
第14章 受指向极大物体上各部分的向心力推动的极小物体的运动
第2编 物体(在阻滞介质中)的运动
第1章 受与速度成正比的阻力作用的物体的运动
第2章 受与速度平方成正比的阻力作用的物体的运动
第3章 受部分与速度成正比而部分与速度平方成正比的阻力作用的物体的运动
第4章 物体在阻碍介质中的圆运动
第5章 流体密度和压力;流体静力学
第6章 摆体的运动及其受到的阻力
第7章 流体的运动;流体施加于抛体的阻力
第8章 通过流体传播的运动
第9章 流体的圆运动
第3编 宇宙体系(使用数学的论述)


九章算术

译解者序
刘徽《九章算术》序
导读
卷第YI方田
卷第二粟米
卷第三衰分
卷第四少广
卷第五商功
卷第六均输
卷第七盈不足
卷第八方程
卷第九勾股
附录一《孙子算经》译解
原序
卷上算筹乘除之法
卷中算筹分数之法
卷下物不知数
附录二《周髀算经》译解
卷上之一商高定理
卷上之二陈子模型
卷上之三七衡六间
卷下之一盖天模型
卷下之二天体测量
卷下之三日月历法
索引

  定价定价Z
《宇宙的织锦:从古代契约到现代算法的数学思想演进》 人类思维的深层结构,被一层无形的数学秩序所编织。本书不聚焦于欧几里得的平面几何,亦不深究中国古代的土地丈量术,而是探寻支撑这些伟大成就背后的、更宏大、更抽象的数学哲学基石及其在不同文明中的流变与应用。 这是一部跨越数千年、横贯东西方文明的数学思想史诗。我们试图揭示,数学并非仅仅是计算的工具,而是人类理解世界、构建逻辑体系、乃至塑造社会结构的核心驱动力。 第一部:逻辑的起源与线性的牢笼 第一章:苏菲的黄昏——亚里士多德形式逻辑与早期数学的形而上学 本章将我们带回古希腊城邦的辩论场,探讨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如何为后世的数学证明提供了第一个稳固的逻辑框架。我们审视柏拉图“理念世界”对几何学地位的提升——为何点、线、面被视为超越感官的完美存在?我们将分析泰勒斯和毕达哥拉斯学派在试图将宇宙万象归结为纯粹数量关系时所遭遇的内在悖论,特别是无理数发现对“万物皆数”信念的首次冲击。这并非关于勾股定理的证明,而是关于“证明本身意味着什么”的哲学思辨。 第二章:论证的尺度——从演绎法到公理系统的构建 我们将深入探究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的伟大之处,但侧重点不在于其几何命题本身,而在于其开创性的“公理化方法”。我们探讨,如何从一组不证自明的基本假设出发,通过严谨的逻辑推理,构建起一个庞大而自洽的知识体系。这一章节将对比同一时期,如印度或波斯学者在代数方程求解上的经验主义探索,来反衬希腊人对“确定性”的执着追求。此处的“空间秩序”并非指图形的排列,而是指知识体系内部的层级和依赖关系。 第二部:无限的诱惑与解析的革命 第三章:运动中的实体——微积分时代的哲学重构 时间与运动,是人类直觉中最难以捉摸的概念。本章聚焦于牛顿和莱布尼茨如何通过“流数法”和“微分学”,首次成功地将无限小(Infinitesimals)的概念系统化,从而描述瞬时变化和累积效应。我们探讨这种方法的哲学代价:如何为那些“幽灵般的量”建立起严格的数学基础?我们比较笛卡尔的解析几何对传统欧氏几何空间观念的颠覆——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方程,标志着空间描述权力的转移。此处的“数学原理”关乎如何用变化的量来把握永恒的规律。 第四章:概率的低语——不确定性与人类决策的边界 在古典数学家追求绝对确定性的同时,本章转向了不确定性的领域。从帕斯卡尔和费马对赌博问题的分析,到贝叶斯推理的诞生,我们考察数学如何开始量化“可能发生”而非“必然发生”的事物。我们将探讨,概率论如何从一个关于游戏的工具,演变为现代经济学、统计推断乃至科学实验设计的基础。这揭示了数学在处理复杂、非决定性系统时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第三部:抽象的疆域与计算的未来 第五章:维度的解放——非欧几何与实在的相对性 本章探讨了数学家如何“发明”了挑战直觉的几何结构。当我们抛弃或修改欧几里得关于平行线的第五公设后,会发生什么?罗巴切夫斯基和黎曼的工作证明了,纯粹的数学逻辑可以脱离经验观察而自洽地运行。我们追溯这种抽象探索如何最终为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提供了必要的数学语言——这表明,人类的思维可以预见并描述比日常经验更深层的物理实在。 第六章:符号的炼金术——从逻辑运算到图灵机的诞生 本书的最后部分将视野投向二十世纪。我们将分析弗雷格、罗素和怀特海试图将所有数学建立在纯粹逻辑之上的宏伟工程(《数学原理》),及其最终遭遇的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的根本性挑战。这一发现揭示了任何足够强大的形式系统中,总存在无法被证明或证伪的命题。我们将论述,正是对“可计算性”的追问,催生了图灵的计算模型,将数学从纸笔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预示着信息时代的来临。 结语:数学的疆域仍在扩展 本书旨在展示,数学的演进史是一部与人类认识论、形而上学和技术进步紧密交织的宏大叙事。它始于对完美形式的信仰,历经对无限的探索,最终指向对计算潜能的理解。我们所探讨的,是那些塑造了人类理解时空、量度变化、以及处理不确定性的最深刻的思维工具,而非特定的算术技巧或图形测量。

用户评价

评分

《几何原本》这本书,说实话,我一开始以为会非常枯燥,毕竟是本古老到不能再古老的书。但当我真正沉下心来阅读时,才发现它的魅力简直是穿越时空的。欧几里得用如此严谨、清晰的逻辑,构建了一个纯粹的几何世界,从最简单的公理出发,一步步推演出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各种定理。我尤其着迷于那些证明过程,它们就像精巧的建筑,每一个步骤都牢不可破。我尝试着跟着书中的步骤,在脑海中勾勒出图形,去验证那些证明,那种“啊,原来是这样!”的顿悟时刻,真是太美妙了。它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数学美”,那是一种简洁、精确、和谐的美。而且,这本书的影响力太大了,你会发现,很多我们今天认为理所当然的几何概念,都源于这里。读它,就像在追溯人类理性思维的源头,感受那种启蒙式的智慧光辉。

评分

这套书简直是智慧的宝库,我迫不及待地想与大家分享我的阅读体验。首先,《哲学的数学原理》这本书,它并非简单地罗列公式定理,而是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深刻的哲学思考融为一体。作者以一种极其引人入胜的方式,展现了数学逻辑如何构建我们对宇宙、存在乃至思维的理解。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无限”的讨论,它挑战了我固有的认知,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广阔和深邃的数学世界。读这本书,仿佛在与一位睿智的长者对话,他引导我一步步剥离表象,触及事物最本质的规律。书中的例子常常是生活化的,却又能巧妙地引申出复杂的数学原理,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方式,让我这个原本对哲学和数学都有些畏惧的读者,也深深地被吸引住了。它让我意识到,科学与人文并非是割裂的,数学更是连接这两者的桥梁。每一次翻开,都能发现新的启示,这是一种令人欣喜的“智识的探险”。

评分

《九章算术》的阅读体验,可以说是充满了惊喜和实用主义的色彩。这本书简直是古代中国数学的集大成者,它不像《几何原本》那样侧重于公理体系的构建,而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涵盖了当时社会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数学难题。从测量土地、计算粮仓、工程建设,到商业贸易,这本书里应有尽有。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盈不足术”和“开方术”的讲解,它们用非常直观、易懂的方法,解决了许多在今天看来依然是核心的数学问题。读这本书,让我深刻感受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他们不仅仅是埋头苦干,更是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解决世界。它让我意识到,数学并非总是象牙塔里的高深学问,而是可以如此贴近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这种“知行合一”的数学精神,让我深受启发。

评分

我之所以对这套书如此着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唤醒了我内心深处对“理解”的渴望。我一直认为,学习任何知识,如果只是停留在“知道”层面,那终究是肤浅的。而这套书,它所提供的,正是通往“理解”的钥匙。《哲学的数学原理》让我开始审视数学的“为什么”,《几何原本》让我体会到数学的“怎么做”,《九章算术》则让我看到数学的“有什么用”。这种多维度的学习体验,让我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数学,也让我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了更深的认识。尤其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够静下心来,去探究事物背后最根本的规律,去理解那些支撑着我们世界运转的“空间秩序”,无疑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套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思维方式的启迪,它让我看到,真正的智慧,往往隐藏在最朴素的逻辑和最深邃的思考之中。

评分

这套书整体的价值,绝不仅仅是“应用数学的算经之首”这几个字可以概括的。它更像是一次穿越古今、跨越文明的数学之旅。从古希腊对形式逻辑和公理体系的极致追求,到中国古代解决实际问题的智慧结晶,再到对数学原理本身哲学意义的深度挖掘,这三本书共同构建了一个完整而立体的数学图景。《哲学的数学原理》为我们提供了思考数学本质的视角,《几何原本》则展现了数学严谨推导的力量,《九章算术》则证明了数学的生命力在于解决现实问题。它们相互补充,共同塑造了我们今天对数学的认知。阅读这套书,让我对“空间秩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不仅仅是物理空间,更是概念空间、逻辑空间。它让我明白,人类对秩序的追求,对规律的探索,是贯穿始终的,而数学正是这种追求最强有力的表达。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