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事实不讲道理”是《读库》的编辑方针。其收入的作品从篇幅而言属于五千至五万字之间的中篇读本;内容而言,《读库》强调非学术,非虚构,追求趣味和品味的结合,探究人与事、细节与谈资,不探讨学术问题,不发表文学作品,所选书评影评等文体则强调趣味性,通过真实的表象给读者带来阅读快感和思想深度。
本辑《读库》是2017年第三期,包含九篇文章:《大舅回乡》、《盲流》、《远去的背影》、《“爱乐”之梗》、《浮生(续二)》、《琳琅满堂》、《极限玩家》、《时差》和《分裂时代的前夜》。
张冲波的大舅狄丰义1949年离开家乡与亲人,随国民党到台湾。生前,他一共回过大陆五次。《大舅回乡》记述了流落台湾的大舅这五次返回大陆探亲的经历,以及家族成员的不同命运。骨肉分离多年,父母生死未卜,妻女音讯渺茫,只身漂洋过海……大舅身在台湾,却始终心怀对家国故土的眷恋。
骆武英,生于1931年,河南省卢氏县杜关镇民湾村人。《盲流》是由他口述,骆淑景记录整理的。骆武英幼年在战乱中度过,“土改”时,十七岁的他逃到山里跟师傅学会了木匠手艺,从此靠这个养家糊口。从1969年到1971年,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骆武英自河南到山西,颠沛流离,受尽磨难。这篇回忆录,以亲身经历和个人视角,描绘了那段动荡不安的岁月。
李怀宇走访文化名家多年,《读库》曾刊发过他访问周有光、廖冰兄、许倬云、张充和、余英时等先生的文章。《远去的背影》记录了他与辛丰年、吴冠中、王钟翰、范用、车辐等诸位先生的采访交流。
1-40 大舅回乡 张冲波
41-64 盲流 骆武英 口述/骆淑景 记录整理
65-125 远去的背影 李怀宇
126-187 “爱乐”之梗 亓冠奇
188-214 浮生(续二) 任晓雯
215-237 琳琅满堂 尹敏志
238-313 极限玩家 谭夏阳
314-330 时差 周烨
331-345 分裂时代的前夜 刘勃
拿到这本《读库(1703)》时,我的内心充满了那种即将开启一段奇妙旅程的激动。我喜欢在阅读之前,先让这本书在我心中“播下种子”,去想象它可能包含的故事和观点。我曾设想,它或许会带领我穿越回某个特定的历史时期,让我置身于那个时代的氛围之中,感受那里人们的喜怒哀乐,理解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价值观念。又或者,它会深入到一个我完全陌生的学术领域,用通俗易懂又不失深刻的语言,为我揭示那些我从未意识到的知识奥秘。我期待它能给我带来一种“恍然大悟”的时刻,让我能够用一种更开阔、更深刻的眼光去看待世界。这种期待,让我在翻开书页之前,就已经开始了一场思想的预演。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上“读库(1703)”几个字,就带着一种沉甸甸的重量,仿佛装载着无数值得咀嚼的故事和思考。我拿到它的时候,并没有立刻翻开,而是先将它置于书架的一个显眼位置,让它静静地在那里,和周围的书本一同散发着纸墨的香气。这是一种期待,一种对即将展开的精神旅程的预祝。我喜欢这种感觉,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够静下心来,选择一本能够陪伴自己一段时间的书,本身就是一种奢侈。 在阅读之前,我脑海中已经构建了一个大致的图景。我设想它或许是某个时代的缩影,记录着寻常人家的悲欢离合,或是某个领域的深度探索,挖掘着不为人知的细节。我期望它能带我穿越时空,去感受那个不曾亲身经历过的年代,去理解那些与我不同背景的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情感世界。这种对未知内容的想象,本身就充满着吸引力,它让我带着一种寻宝的心态去探索,去发现那些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惊喜。 拿到这本“读库(1703)”的那一刻,我能感受到它沉甸甸的分量,仿佛里面承载了无数的故事和智慧。我喜欢这种手感,喜欢翻开书页时,那种特有的纸张触感和油墨的清香,这是一种数字时代里难得的仪式感。我迫不及待地想要进入它所构建的世界,去体验作者笔下的悲欢离合,去感受那些字里行间流淌的情感。 我一直认为,每一本书都是一位沉默的朋友,它静静地等待着,等待着那个愿意倾听它的灵魂。而“读库(1703)”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它在那里,承载着岁月的痕迹,也酝酿着深刻的洞见。我期望它能够给我带来一些新的视角,去审视那些我习以为常的事物,去发现那些被我忽略的细节。 这本书的到来,就好像打开了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我站在门前,带着好奇与些许的忐忑,准备踏入其中。我期待着它能给我带来一场思维的盛宴,一场情感的洗礼。我希望它能激发我的思考,拓展我的视野,让我看到一个更广阔、更精彩的世界。 我曾几何时,在一本书中寻找答案,也在另一本书中寻找慰藉。而“读库(1703)”此刻就安稳地躺在我的书桌上,等待着我与它进行一场深入的交流。我期待着它能给我带来一种全新的体验,一种与以往不同的阅读感受。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脑海中闪过无数的可能性,它会是关于什么的呢?是历史的沉淀,还是当代的观察?是哲学的思辨,还是艺术的赞歌?这种未知的期待,本身就是一种乐趣,一种对知识探索的原始冲动。 我始终相信,书籍的力量在于它能够超越时空的限制,连接起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们。而“读库(1703)”的出现,恰恰给了我一个这样的机会,让我能够与作者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去理解他们的思想,去感受他们的情感。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带着一种独特的风格,让我对它里面的内容充满了好奇。我喜欢这种不言而喻的邀请,让我愿意去探索它背后隐藏的秘密。 我常常觉得,一本好书就像一位良师益友,它能够引导我,启发我,甚至纠正我。而“读库(1703)”此刻就静静地在那里,等待着成为我旅途中的一位重要伙伴。
评分《读库(1703)》的封面,传递出一种沉静而有力的信息,仿佛它已经承载了足够多的内容,只待我去一一解锁。我喜欢在阅读前,就对它有一个大概的预期,这种预期就像是对即将到来的旅行做的一份心愿清单。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我进入一个充满细节的世界,那里可能充满了鲜活的人物,生动的故事,以及那些关于生活最真实的描绘。或许,它会让我重新认识某个历史事件的另一面,或者,让我对某种社会现象有更深入的理解。我渴望它能够给我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思考,让我能够打破思维定势,看到更多元的可能性。这份期待,让我在接触这本书的第一个瞬间,就感受到了它所蕴含的巨大能量。
评分当“读库(1703)”静静地躺在我的书架上时,它就好像一位等待被发掘的宝藏。我喜欢在尚未翻开之前,先让它在我的脑海里勾勒出一幅幅可能的画面。或许是某个历史事件的幕后故事,让我得以窥见那些被主流叙事所忽略的细节;又或许是一系列关于日常生活观察的随笔,以一种旁观者的清醒和幽默,揭示出人性的微妙之处。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带我走进一个充满魅力的世界,在那里,文字不再是冰冷的符号,而是鲜活的生命,能够触动我的灵魂,引发我的思考。我希望它能够让我看到那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本质,理解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意义深远的事物。这份期待,让我觉得阅读不仅仅是获取信息,更是一次精神的探索和自我对话。
评分当《读库(1703)》来到我手中时,我感受到了一种来自文字深处的吸引力。我喜欢在阅读之前,先让这本书在我心中“预演”一番,想象它可能讲述的故事。或许,它会像一位历史学家,带领我重温那些已经被岁月模糊的片段,让我以全新的视角去审视过去的事件,理解那些推动历史的车轮滚动的力量。又或者,它会是一位社会观察家,用敏锐的洞察力,剖析当下社会中的种种现象,为我揭示那些我们习以为常却可能被忽略的细节。我渴望它能够给我带来一种“豁然开朗”的体验,让我能够对事物有更深刻的理解,对生活有更丰富的感悟。这份期待,让我在翻开书页之前,就已经开始了一场与智慧的对话。
评分拿到这本“读库(1703)”的时候,我心里涌起了一股久违的兴奋感。这种感觉,就像是即将踏上一段未知却充满吸引力的旅程,脑海中充斥着各种关于这本书内容的猜测和想象。我喜欢在阅读之前,先让这本书在我的脑海里“预热”一下,构建一个属于它自己的想象空间。也许它会是关于某个历史时期某个角落的细腻描绘,勾勒出那个时代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又或者,它会深入到一个我完全陌生的领域,用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生动的笔触,为我揭开它神秘的面纱。我期望它能够带我进入一个全新的语境,去理解那些我从未触碰过的事物,去感受那些我未曾体验过的情感。这种对未知文本的憧憬,让我迫不及待想要翻开它,去验证我心中那些或准确、或偏颇的猜测,并在字里行间寻找属于我自己的答案和惊喜。我喜欢这种“盲盒”般的阅读体验,因为它总能给我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让我的阅读之旅充满探索的乐趣。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质感,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沉淀下来的历史或是某种深刻的智慧。我喜欢这种不张扬但足够有力的设计,它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书中的内容并非浮光掠影,而是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的。我期待着它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引领我走进一个我未曾涉足的世界。这个世界可能是由遥远的过去构成,我得以穿越时空,去感受那些古老的气息,理解那些先人的思想;又或者,它是一个关于当下某个细分领域的深度剖析,让我能够透过表象,看到事物更深层次的逻辑和脉络。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打破我固有的认知壁垒,给我带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重新审视那些我曾经以为理所当然的事情。我对它充满着一种求知若渴的期待,渴望它能给我带来知识的滋养,思想的启迪,甚至情感的共鸣。
评分《读库(1703)》的出现,就像是一份来自远方的邀请函,邀请我去探索一个未知的世界。我喜欢在阅读之前,先对它有一个大致的想象,这种想象就如同为即将开始的探险绘制一张模糊的地图。我设想,它或许会带领我走进一个充满故事的时代,让我去聆听那些已经尘封的声音,去感受那些曾经鲜活的情感。又或者,它会深入到一个我完全陌生的学科领域,用清晰的逻辑和丰富的案例,为我打开一扇通往新知识的大门。我期待着它能够给我带来一种“灵感撞击”的体验,让我能够从字里行间发现那些隐藏的联系,激发出新的思考。这份期待,让我在接触这本书的第一刻起,就充满了对未知的好奇和对知识的渴望。
评分《读库(1703)》的封面,带着一种沉静而深邃的气息,仿佛它已经蕴含了无数值得咀嚼的篇章。我喜欢在阅读前,就让它在我脑海中描绘一幅幅可能的图景。我设想,它或许会是一部关于人类文明演进的宏大叙事,让我得以窥见我们从何而来,又将去往何方;又或者,它是一系列关于某个特定人群或某个特定经历的细致观察,让我能够以一种近乎身临其境的方式,去体验那些我未曾经历过的人生。我期待着它能够给我带来一种“思维的飞跃”,让我能够跨越经验的局限,去理解更广阔的世界,去认识更丰富的可能性。这份期待,让我在接触这本书的第一个瞬间,就感受到了它所带来的深邃魅力。
评分当我看到《读库(1703)》时,一股强烈的求知欲便油然而生。我喜欢在翻开书页之前,先让它在我脑海中描绘一幅幅可能的画面。或许它会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带领我深入某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去感受那个时代的脉搏,理解那里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又或者,它会像一位辛勤的探索者,为我揭开某个我从未涉足过的领域,用严谨的考证和生动的笔触,带我领略其中别样的风景。我期望它能够给我带来一种“世界观”的拓展,让我能够从更广阔的视角去审视我们所处的时代和人类自身。这种期待,让我觉得阅读这本书,不仅是获取知识,更是一次对自我认知的升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