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 50353-2013)

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 50353-2013)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建筑工程
  • 建筑面积
  • 计算规范
  • GB/T 50353-2013
  • 规范标准
  • 工程造价
  • 建筑设计
  • 房屋测量
  • 建筑学
  • 土木工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东建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计划出版社
ISBN:9158024229707
商品编码:1295328210
开本:32
页数:27

具体描述

【图书名称】 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 50353-2013 
【著译者】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主编 
【书号】1580242.297 【书代号】82297 
【出版日期】2014年6月          
【开本】32 开 27 页 

【装帧】平装   
【版次】1-1  
【定价】12.00元  
本规范面向相关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等。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第269号公告发布,自2014年7月1日实施。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建设全过程的建筑面积计算。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计算建筑面积的规定。 
 

1 总则 
2 术语 
3 计算建筑面积的规定
本规范用词说明
附:条文说明


《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 50353-2013) 标准详解与实践应用 本书并非直接摘录《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 50353-2013) 的条文内容,而是围绕该国家标准,深入探讨其核心理念、关键条文的实际应用、常见难点解析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衔接。本书旨在为建筑工程领域的从业人员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理解和准确运用该规范的实践指导。 第一部分:规范背景与核心要义 本书将首先追溯《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的制定背景,阐述其在建筑工程造价、规划管理、产权划分等环节中的基础性作用。我们将深入剖析规范制定的目的,即统一建筑面积计算方法,保证工程计量与计价的准确性,促进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 核心要义方面,本书将聚焦于规范中几个至关重要的概念: “主体建筑”的界定: 详细阐述何为“主体建筑”,以及如何区分主体建筑与非主体建筑,这将是后续所有面积计算的基础。 “计算建筑面积”的原则: 强调“按自然层计算”的原则,并解析其在不同类型建筑中的具体体现。 “不应计算建筑面积”的范围: 明确列举并解释哪些部位和空间不应计入建筑面积,避免出现计算误差。 第二部分:关键条文的深入解读与应用 本书的重点将是对《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中一系列关键条文进行细致的解读和应用指导。我们将分类别、分场景地解析各项规定,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展示如何准确地将规范条文落地。 主体结构不同部位的计算: 楼板面积: 详细讲解不同形式的楼板(如挑梁、阳台、雨篷、楼梯等)的计算方法,包括伸出墙外的部分如何计算。 墙体面积: 重点分析外墙、内墙的计算界定,以及门窗洞口如何处理。 柱、梁、桁架等构件: 阐述这些构件在建筑面积计算中的取值方式。 特殊空间与构件的计算: 层高超过允许范围的楼层: 详细说明其计算规则,以及如何界定“超过允许范围”。 不回填的土方坑、技术管井、设备及储藏空间: 解析这些空间的计算条件与方法。 落地式广告牌、独立柱廊、室外楼梯、台阶、坡道: 明确这些构件是否计入建筑面积,以及如何计算。 地下、半地下室的计算: 重点区分不同用途的地下、半地下室在建筑面积计算上的差异。 构件和设备: 阐述构件和设备所占用的空间是否计入建筑面积。 架空层、走廊、阳台、雨篷、露台、走道、楼梯间、门厅、电梯井、管道井、通风道、楼梯间、电梯间、设备机房、水箱间、锅炉房、变压器室、配电室、通信机房、消防水泵房、消防控制室、防空地下室等: 对上述各类空间和构件,本书将逐一详细解读其计算方法,包括其界定标准、计算范围以及特殊情况的处理。例如,对于阳台,将区分结构阳台和非结构阳台,并解析其计算系数;对于楼梯间,将详细说明其占用的面积如何计算。 计容面积与非计容面积的区分: 尽管规范主要针对建筑面积,本书也会适当引导读者理解建筑面积与计容建筑面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尤其在城市规划审批中。 第三部分:常见难点解析与典型案例分析 针对工程实践中普遍遇到的计算难点,本书将进行深入剖析,提供清晰的解决思路和方法。 层高界定模糊问题: 结合不同建筑类型(如住宅、办公、商业、工业建筑)的层高特点,解析层高的确定方法,以及“超过允许范围”的判定标准。 主体结构与附属结构的分界: 明确主体结构与附属结构的界定,以及它们在计算中的不同待遇。 不同保温、装饰构造处理: 对于墙体保温层、装饰面层等是否计入建筑面积,给出明确的解释。 构件投影面积与实际占用面积的权衡: 针对某些构件,如何准确确定其在计算建筑面积时应占用的空间。 技术夹层、设备层、储藏空间的计算: 针对这些特殊功能空间,如何根据规范进行准确计算。 多层建筑的面积叠加: 讲解如何正确叠加各层建筑面积,并考虑楼梯间、电梯井等共享空间的计算。 本书将精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工程案例,涵盖不同类型建筑(如住宅、商业综合体、工业厂房、公共建筑等)的实际计算过程。每个案例都将详细列出计算依据、计算步骤、计算结果,并对计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疑问进行解答,帮助读者举一反三,掌握计算技巧。 第四部分:规范的延伸与相关法规衔接 本书还将探讨《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与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的衔接问题,例如: 与《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的关系: 说明设计文件如何反映建筑面积的计算依据。 与《房屋登记办法》等产权登记相关法规的关联: 解释建筑面积在房屋产权确认中的作用。 与相关消防、节能等规范的潜在影响: 简要提及建筑面积计算可能对消防审验、节能评估等方面产生的影响。 合同约定与规范的冲突处理: 引导读者如何在合同中明确建筑面积计算的依据,以及当合同约定与国家规范不一致时如何处理。 本书特色: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既有对规范条文的严谨解读,也有大量接地气的实际应用指导。 图文并茂: 辅以示意图、流程图等,帮助读者更直观地理解复杂的计算规则。 条理清晰: 按照逻辑顺序,层层递进,由浅入深。 解决实际问题: 针对工程中常见的疑难杂症,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语言通俗易懂: 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术语,力求表述清晰明了,方便广大工程技术人员阅读。 本书将成为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是造价工程师、项目经理、设计人员、施工管理人员、房屋测绘及产权登记相关人员的得力助手,帮助他们准确、高效地完成建筑工程建筑面积的计算工作,为工程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买这本《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纯属偶然,当时是为了帮一个亲戚看他买的期房合同。他拿到合同之后,对里面的“建筑面积”有疑问,我本身也不是做这行的,但又不想让他觉得我帮不上忙,就想着找点资料来研究一下。没想到,一翻开这本规范,我才意识到,原来我们平时随口说的“面积”,里面学问可大了去了。这本书的编排逻辑非常清晰,从总则到各个具体的部位,一步一步地讲解计算方法。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套内建筑面积”和“公摊面积”的划分,虽然这本书主要讲的是“总建筑面积”的计算,但里面涉及到的很多基本概念,对于理解整个房产的面积构成非常有帮助。比如说,它里面讲到地下室、半地下室的计算规则,还有设备层、管道井这些非居住空间的面积如何界定,这些都让我这个门外汉大开眼界。而且,书中配的图例也非常直观,比如不同类型的阳台、露台、阳台怎么计算,一看图就明白了,比光看文字描述要容易理解得多。虽然我不是专业人士,但这本书让我对房屋面积的计算有了一个非常系统和准确的认识,以后再看房、签合同,心里也不会再有模糊不清的地方了。

评分

这本书,我把它放在书架上,更多的是一种“备而不用”的心态。我本身不是建筑专业的,也没有经常接触到这方面的工作,但作为一名对城市建设和生活空间有好奇心的人,我总觉得应该对一些基础的工程概念有所了解。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非常“硬核”,我就想看看,我们每天居住、工作、生活的空间,它的面积到底是怎么被界定的。我翻阅的时候,并没有刻意去记忆每一个计算公式,更多的是浏览它的整体框架和核心内容。我发现,这本书非常系统地阐述了建筑面积计算的各个方面,从最基本的概念,到各种具体部位的计算规则,再到一些特殊情况的处理。它里面的很多细节,比如关于地下室、半地下室的层高要求,关于门斗、楼梯间、电梯井的计算方式,都让我觉得非常有意思。它不是一本讲“故事”的书,也不是一本“科普”书,它是一本非常严谨的“技术手册”。我最欣赏的是它的“普适性”,意味着无论在哪里、无论哪个建筑项目,只要按照这本规范来计算,结果都应该是统一的。虽然我可能不会亲自去计算,但了解了它的存在,以及它背后所代表的科学性,就足够让我觉得安心了。

评分

这本书,我大概是前段时间家里装修,找了一些施工队过来报价,然后就发现大家对“建筑面积”这个概念理解得天差地别,同一个房子,不同施工队报出来的面积差了好几十平,我当时就懵了。后来有个懂行的朋友就跟我说,这种东西是有国家标准的,让我去买一本专门讲建筑面积计算的规范来看看。我当时就想,这不就是一本工具书嘛,可能有点枯燥,但为了避免被坑,也只能硬着头皮找了。拿到手一看,果然是够“硬核”的,厚厚一本,密密麻麻的条文和图示,跟大学时候看的专业教材有得一拼。一开始翻的时候,我几乎是逐字逐句地读,生怕漏掉哪个关键点。比如,关于阳台的计算,里面就有明确的规定,是算一半还是全算,又或者是封闭式阳台和开放式阳台有什么区别,都有详细的说明。还有像挑廊、雨篷、楼梯间、设备平台这些,以前我根本没关注过,但一看书才知道,它们在面积计算里都有各自的规则。这本书最大的好处就是,它把所有可能遇到的情况都考虑进去了,而且用一种非常严谨、科学的方式给出了标准答案。虽然初读的时候确实需要费点力气去理解,但一旦弄懂了,再看施工队给的报价,心里就有了底,也能跟他们理论得有理有据了。

评分

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其实是有点“误打误撞”的。当时是在一个建筑相关的技术交流论坛上,大家在讨论一个工程项目中的面积计算问题,争论得非常激烈。有人提到“要看GB/T 50353”,我当时一头雾水,就顺着这个线索去查找,然后就找到了这本《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我当时的想法是,既然大家都在引用它,那它肯定是最权威、最全面的参考资料。拿到书之后,我主要关注的是它在解决实际工程争议方面的作用。比如,书中对于各种特殊部位的面积计算,像是有挑空的部分、有设备管线的空间、有屋顶构架的部分,都有非常详尽的解释和图示。我看到它里面有一章专门讲“不应计入建筑面积的部位”,这让我觉得非常实用,因为在实际操作中,很容易把一些不该算进去的部分也混淆进去。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提供了统一的标准,避免了因为个人理解不同而产生的偏差。对于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来说,这本书就像一本“判案宝典”,当工程中出现面积计算上的分歧时,翻开这本书,按照里面的条文对照,基本就能得出结论。它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让技术争议有了明确的依据。

评分

这本书,我其实一开始是抱着一种“求知若渴”的态度去翻阅的。我本身对建筑行业有一些兴趣,尤其是那些隐藏在项目背后的技术规范。当时正好在关注一些城市规划和房地产发展的新闻,就对“建筑面积”这个概念产生了好奇。我猜想,这个数字肯定不是随便定的,背后一定有一套科学、严谨的计算体系。当我找到这本《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时,我感觉就像找到了一个宝藏。我特别喜欢它那种“锱铢必较”的严谨性。比如,书中对于不同高度的楼层、不同类型的构件(像是楼梯、电梯井、烟囱、水塔等)都有非常明确的计算界定。我还注意到,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怎么算,还解释了为什么这么算,很多计算规则背后都有其工程意义和使用考量。例如,关于屋顶附属物的计算,书中会详细说明哪些可以计入建筑面积,哪些又不计,这背后涉及到建筑的实用性和经济性的平衡。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让原本可能枯燥的技术条文变得生动起来,我能感受到背后工程师们的智慧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通过这本书,我不仅学会了如何计算建筑面积,更重要的是,我理解了建筑工程背后那种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