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名称】 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 50353-2013 
 【著译者】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主编 
 【书号】1580242.297 【书代号】82297 
 【出版日期】2014年6月          
 【开本】32 开 27 页  
 【装帧】平装   
 【版次】1-1  
 【定价】12.00元  
 本规范面向相关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等。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第269号公告发布,自2014年7月1日实施。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建设全过程的建筑面积计算。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计算建筑面积的规定。 
   
 1 总则 
 2 术语 
 3 计算建筑面积的规定
 本规范用词说明
 附:条文说明 
说实话,我买这本《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纯属偶然,当时是为了帮一个亲戚看他买的期房合同。他拿到合同之后,对里面的“建筑面积”有疑问,我本身也不是做这行的,但又不想让他觉得我帮不上忙,就想着找点资料来研究一下。没想到,一翻开这本规范,我才意识到,原来我们平时随口说的“面积”,里面学问可大了去了。这本书的编排逻辑非常清晰,从总则到各个具体的部位,一步一步地讲解计算方法。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套内建筑面积”和“公摊面积”的划分,虽然这本书主要讲的是“总建筑面积”的计算,但里面涉及到的很多基本概念,对于理解整个房产的面积构成非常有帮助。比如说,它里面讲到地下室、半地下室的计算规则,还有设备层、管道井这些非居住空间的面积如何界定,这些都让我这个门外汉大开眼界。而且,书中配的图例也非常直观,比如不同类型的阳台、露台、阳台怎么计算,一看图就明白了,比光看文字描述要容易理解得多。虽然我不是专业人士,但这本书让我对房屋面积的计算有了一个非常系统和准确的认识,以后再看房、签合同,心里也不会再有模糊不清的地方了。
评分这本书,我把它放在书架上,更多的是一种“备而不用”的心态。我本身不是建筑专业的,也没有经常接触到这方面的工作,但作为一名对城市建设和生活空间有好奇心的人,我总觉得应该对一些基础的工程概念有所了解。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非常“硬核”,我就想看看,我们每天居住、工作、生活的空间,它的面积到底是怎么被界定的。我翻阅的时候,并没有刻意去记忆每一个计算公式,更多的是浏览它的整体框架和核心内容。我发现,这本书非常系统地阐述了建筑面积计算的各个方面,从最基本的概念,到各种具体部位的计算规则,再到一些特殊情况的处理。它里面的很多细节,比如关于地下室、半地下室的层高要求,关于门斗、楼梯间、电梯井的计算方式,都让我觉得非常有意思。它不是一本讲“故事”的书,也不是一本“科普”书,它是一本非常严谨的“技术手册”。我最欣赏的是它的“普适性”,意味着无论在哪里、无论哪个建筑项目,只要按照这本规范来计算,结果都应该是统一的。虽然我可能不会亲自去计算,但了解了它的存在,以及它背后所代表的科学性,就足够让我觉得安心了。
评分这本书,我大概是前段时间家里装修,找了一些施工队过来报价,然后就发现大家对“建筑面积”这个概念理解得天差地别,同一个房子,不同施工队报出来的面积差了好几十平,我当时就懵了。后来有个懂行的朋友就跟我说,这种东西是有国家标准的,让我去买一本专门讲建筑面积计算的规范来看看。我当时就想,这不就是一本工具书嘛,可能有点枯燥,但为了避免被坑,也只能硬着头皮找了。拿到手一看,果然是够“硬核”的,厚厚一本,密密麻麻的条文和图示,跟大学时候看的专业教材有得一拼。一开始翻的时候,我几乎是逐字逐句地读,生怕漏掉哪个关键点。比如,关于阳台的计算,里面就有明确的规定,是算一半还是全算,又或者是封闭式阳台和开放式阳台有什么区别,都有详细的说明。还有像挑廊、雨篷、楼梯间、设备平台这些,以前我根本没关注过,但一看书才知道,它们在面积计算里都有各自的规则。这本书最大的好处就是,它把所有可能遇到的情况都考虑进去了,而且用一种非常严谨、科学的方式给出了标准答案。虽然初读的时候确实需要费点力气去理解,但一旦弄懂了,再看施工队给的报价,心里就有了底,也能跟他们理论得有理有据了。
评分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其实是有点“误打误撞”的。当时是在一个建筑相关的技术交流论坛上,大家在讨论一个工程项目中的面积计算问题,争论得非常激烈。有人提到“要看GB/T 50353”,我当时一头雾水,就顺着这个线索去查找,然后就找到了这本《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我当时的想法是,既然大家都在引用它,那它肯定是最权威、最全面的参考资料。拿到书之后,我主要关注的是它在解决实际工程争议方面的作用。比如,书中对于各种特殊部位的面积计算,像是有挑空的部分、有设备管线的空间、有屋顶构架的部分,都有非常详尽的解释和图示。我看到它里面有一章专门讲“不应计入建筑面积的部位”,这让我觉得非常实用,因为在实际操作中,很容易把一些不该算进去的部分也混淆进去。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提供了统一的标准,避免了因为个人理解不同而产生的偏差。对于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来说,这本书就像一本“判案宝典”,当工程中出现面积计算上的分歧时,翻开这本书,按照里面的条文对照,基本就能得出结论。它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让技术争议有了明确的依据。
评分这本书,我其实一开始是抱着一种“求知若渴”的态度去翻阅的。我本身对建筑行业有一些兴趣,尤其是那些隐藏在项目背后的技术规范。当时正好在关注一些城市规划和房地产发展的新闻,就对“建筑面积”这个概念产生了好奇。我猜想,这个数字肯定不是随便定的,背后一定有一套科学、严谨的计算体系。当我找到这本《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时,我感觉就像找到了一个宝藏。我特别喜欢它那种“锱铢必较”的严谨性。比如,书中对于不同高度的楼层、不同类型的构件(像是楼梯、电梯井、烟囱、水塔等)都有非常明确的计算界定。我还注意到,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怎么算,还解释了为什么这么算,很多计算规则背后都有其工程意义和使用考量。例如,关于屋顶附属物的计算,书中会详细说明哪些可以计入建筑面积,哪些又不计,这背后涉及到建筑的实用性和经济性的平衡。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让原本可能枯燥的技术条文变得生动起来,我能感受到背后工程师们的智慧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通过这本书,我不仅学会了如何计算建筑面积,更重要的是,我理解了建筑工程背后那种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