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50350-2015 油田油气集输设计规范

GB50350-2015 油田油气集输设计规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油田
  • 油气集输
  • 管道设计
  • 规范
  • GB50350
  • 2015
  • 工程技术
  • 石油工业
  • 安全规范
  • 技术标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建筑图书旗舰店
出版社: 中国计划出版社
ISBN:1580058674
商品编码:1325966536

具体描述

GB 50350-2015 油田油气集输设计规范
【标准编号】GB 50350-2015
【标准名称】油田油气集输设计规范
【英文名称】Code for design of oil-gas gathering and transportation systems of oilfield
【出版单位】中国计划出版社
【中标分类】 >  > 
【代替标准】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发布日期】2015年12月3日
【实施日期】2016年8月1日
【出版日期】2016年8月
【标准定价】40.00 元(不含运费)
 
相关公告

 [2015-12-3]

 

标准简介

 

本规范适用于陆上油田、滩海陆采油田和海上油田陆岸终端油气集输工程设计。

 

目录

 

1 总 则
2 术 语
3 基本规定
4 油气收集
5 原油处理
6 天然气处理
7 原油及天然气凝液储运
8 油气集输管道
9 自动控制及油气计量
10 站场总图
11 配套设施及公用工程
附录A 重力分离器的计算公式
附录B 液滴在气体中的阻力系数计算列线图
附录C 油气混输的压降计算公式
附录D 埋地沥青绝缘集输油管道总传热
系数K 选用表
附录E 埋地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保温集输油管道总传热系数K 选用表
附录F 集油管道伴热输送双管管组[(D2/D1)≤3]热力近似计算公式
附录G 埋地沥青绝缘集气管道总传热系数K选用表
附录H 站内架空油气管道与建(构)筑物之间zui小水平间距
附录J 站内埋地管道与电缆、建(构)筑物平行的zui小间距
附录K 通信电缆管道和直埋电缆与地下管道或建(构)筑物的zui小间距
附录L 通信架空线路与其他设备或建(构)筑物的zui小间距
附录 M 站场内建筑物的通风方式及换气次数
本规范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附:条文说明

 
《油田油气集输工艺流程优化与经济性分析》 前言 油气集输系统作为油气田开发的关键环节,其设计水平直接关系到油气产量、生产安全、环境保护以及经济效益。随着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国家对能源效率和环境保护要求的日益提高,传统的油气集输设计模式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在新形势下,构建更加高效、安全、经济且环境友好的油气集输系统,成为行业内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本书聚焦于油气集输工艺流程的优化与经济性分析,旨在为油田设计、生产、管理等相关人员提供一套系统化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方法。不同于纯粹的规范解读,本书将深入探讨集输工艺的内在逻辑,分析不同工艺选择对生产效率、能耗、设备投资、运行成本以及环境影响的综合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供科学的经济性评估工具和决策依据,以期推动油气集输设计向着更优化的方向发展。 第一章:油气集输系统的基本构成与功能分析 本章将系统地介绍油气集输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但不限于: 井口集输装置: 阐述井口阀门、计量装置、防蜡防垢措施等在集输初期的作用与技术要求。 集输管网设计: 详细分析集输管线的材质选择、管径计算、敷设方式(架空、埋地、水下)、防腐蚀措施等关键要素。 联合站/中心处理站: 介绍联合站/中心处理站的主要功能,如油气水分离、计量、增压、加热、脱水、脱硫等,以及各单元设备的选择依据。 输送动力设备: 分析油泵、气压机、加热炉等动力设备的类型、选型原则、性能参数及其对集输效率的影响。 配套辅助设施: 涵盖电力供应、控制与监测系统、安全保护装置、环保设施等集输系统正常运行所需的辅助系统。 本章将着重分析各构成部分的功能定位,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联、协同工作的原理,为后续工艺流程的优化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章:油气集输工艺流程的演变与发展趋势 本章将回顾油气集输工艺流程的发展历程,并分析当前行业面临的主要技术挑战和发展趋势: 传统集输工艺回顾: 介绍经典的集中式集输、分散式集输等模式的优缺点。 一体化与模块化集输: 探讨一体化油气集输模块和橇装化设备的应用,分析其带来的效率提升和灵活性。 智能集输技术: 深入分析物联网(IoT)、大数据、人工智能(AI)等技术在油气集输系统中的应用,如远程监测、预测性维护、智能调度等。 环保与节能型集输技术: 关注低能耗、低排放的集输工艺,如余热回收利用、低压集输、无硫化氢集输等。 复杂工况下的集输挑战: 探讨在深层、超深层、页岩油气、致密油气等复杂地质条件下,集输工艺面临的特殊问题及解决方案。 本章旨在为读者建立对集输工艺发展全局的认知,引导读者理解技术革新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第三章:集输工艺流程的优化策略与技术方法 本章将是本书的核心内容之一,详细介绍优化油气集输工艺流程的各种策略和具体技术方法: 流程模拟与优化: 稳态模拟: 介绍使用Aspen HYSYS, UniSim等软件进行集输管网和处理站的稳态流程模拟,识别系统瓶颈,评估不同操作条件下的性能。 动态模拟: 探讨动态模拟在分析系统启动、停运、负荷变化、紧急情况响应等瞬态过程中的应用,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多目标优化算法: 介绍如何结合遗传算法、粒子群优化等算法,在满足安全、环保要求的前提下,实现产量最大化、能耗最小化、成本最小化等目标。 管网优化设计: 集输管线布局优化: 分析如何通过优化管线走向,减少管线长度、降低压力损失、规避地形障碍,提高施工效率。 管径与流速优化: 探讨如何根据油气组分、产量变化、输送距离等因素,合理确定管径和流速,在降低压降和避免严重冲蚀、气锁之间找到平衡。 材质与防腐蚀策略优化: 分析不同材质在不同介质、温度、压力下的适用性,以及最优化的防腐蚀方案选择。 分离与处理工艺优化: 高效分离器选型与设计: 介绍如何根据油气比、含水率、杂质含量等,选择最适合的油气分离器(如旋风分离器、板式分离器、重力分离器等),并进行优化设计。 加热与增压优化: 分析加热和增压的必要性与程度,探讨如何通过优化加热温度、增压压力,提高分离效率,降低能耗。 脱水与脱盐优化: 介绍先进的脱水与脱盐技术,如电脱盐、化学药剂选型优化等。 伴生气回收与利用: 探讨如何通过优化工艺,最大化回收利用伴生气,减少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增压与输送优化: 泵与压机优化选型: 分析不同类型泵(如离心泵、螺杆泵)和压机(如离心压机、往复压机)的适用范围,以及如何根据输送介质、压力、流量等参数进行精准选型。 多级增压与管网布局协调: 探讨如何在集输管网中合理布置增压站,实现长距离、大流量的有效输送。 本章将提供一系列可操作的技术方法和案例分析,帮助读者掌握优化集输工艺的关键技能。 第四章:油气集输系统的经济性评估与成本控制 本章将重点关注集输系统的经济性评估方法和成本控制策略,以实现投资回报的最大化: 经济性评估指标体系: 投资成本(CAPEX)分析: 详细介绍设备购置费、工程建设费、土地使用费、安装调试费等构成。 运行成本(OPEX)分析: 涵盖能耗费、维护维修费、人工费、化学品费、环保处理费等。 经济性评价指标: 介绍净现值(NPV)、内部收益率(IRR)、投资回收期(PP)等常用经济性评价方法。 全生命周期成本(LCC)分析: 强调从设备选型、设计、建造、运行到报废的全过程成本考量,避免局部最优导致整体效益下降。 不同集输方案的经济性对比: 集中式与分散式集输的经济性比较: 分析在不同油田规模、储层特征下的经济性差异。 不同工艺技术路线的经济性比较: 对比采用不同分离技术、增压技术、智能化技术的经济效益。 管线布局与材质选择的经济性权衡: 分析管线长度、管径、材质、防腐蚀措施等对投资和运行成本的影响。 成本控制策略: 优化设计,降低投资: 通过流程优化、设备集成、标准化设计等方式,降低初期投资。 节能降耗,降低运行成本: 实施能源管理,优化操作参数,采用高效设备,回收余热等。 精细化维护,延长设备寿命: 建立完善的设备维护保养计划,预测性维护,降低故障率和维修成本。 合理化采购与供应商管理: 建立长期稳定的供应商合作关系,优化采购流程,获取最优价格。 风险管理与 contingency 预留: 识别潜在风险,制定应对措施,合理预留 contingency 费用,规避超预算风险。 本章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套科学的经济性评估框架和实用的成本控制工具,帮助读者在集输系统设计和运营中做出最经济的决策。 第五章:案例分析与应用实践 本章将通过多个实际油田的集输系统设计与优化案例,展示本书所介绍的理论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案例将覆盖不同类型油藏(如陆上常规油气藏、海上油气田、非常规油气藏)、不同地理环境(如高寒地区、沙漠地区)以及不同生产阶段(如初期开发、稳产期、递减期)的集输系统。 每个案例将包含: 油田概况与集输挑战。 原有集输系统的性能分析(如有)。 优化的工艺流程设计与技术方案。 经济性评估与成本效益分析。 实施效果评估与经验总结。 通过这些案例,读者可以更直观地理解集输工艺优化与经济性分析的重要性,并学习如何将书中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结语 油气集输系统的设计与优化是一个复杂且动态的过程,它要求设计者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更要具备前瞻性的视野和系统性的思维。本书力求通过对油气集输工艺流程的深入剖析和经济性评估的全面探讨,为行业同仁提供一份有价值的参考。希望本书能够激发读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为我国油气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此处将列出本书引用的相关文献、标准、技术报告等,以支持内容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但不包含GB50350-2015本身。)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安全工程师,在进行油田设施安全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时,《油田油气集输设计规范》(GB50350-2015)是我的重要参考资料。规范中关于防爆设计、防火措施、有毒有害气体监测、个体防护装备配置等安全要求,为我评估潜在风险和制定安全管理措施提供了明确的依据。例如,在站场区域的防火防爆设计方面,规范详细规定了火灾危险性划分、防爆电气设备选用、安全距离设置等要求,这帮助我识别了潜在的火灾和爆炸风险点,并指导相关部门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大大提升了站场的本质安全水平。

评分

在一次油田的工艺流程优化项目中,我深入研究了《油田油气集输设计规范》(GB50350-2015),这本规范在帮助我理解现有集输系统的瓶颈,并提出改进方案方面,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规范中关于油气混合物流动特性、多相流理论的应用,以及不同工况下的管径选择、流速控制等方面的详细论述,为我们分析现有系统的运行效率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结合规范中的计算公式和图表,我们能够更精确地评估当前管线的输送能力,找出能量损耗较大的环节,从而提出更具针对性的优化建议,例如调整管线走向、更换更大口径的管道、优化集输点设置等,以达到提高集输效率、降低能耗的目的。

评分

我是一名从事油田生产管理多年的技术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接触到集输系统的改造和扩建项目。这本《油田油气集输设计规范》(GB50350-2015)对我而言,就像是一本“活字典”,它不仅仅是简单的设计指南,更是一份关于如何优化集输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安全水平的宝贵经验总结。在解决一些实际生产难题时,我常常会翻阅其中的相关章节,比如在面对输量波动、压力不稳定等问题时,规范中关于管线水力计算、压力控制策略的阐述,都能为我提供有效的技术指导和解决方案。此外,规范中对于环境保护的要求也与时俱进,详细规定了油气泄漏的预防措施、应急处理方案以及废水、废气的排放标准,这对于我们在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法规要求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也让我们在进行工艺优化时,能更全面地考虑可持续发展。

评分

作为一名油田的后勤管理人员,在负责集输设施的维护保养和管理时,《油田油气集输设计规范》(GB50350-2015)为我提供了全面的指导。规范中关于设备润滑、密封件的更换周期、管线系统的定期检测(如内窥镜检查、泄漏检测)以及站场环境保护(如油泥处理、污水排放)等方面的规定,都非常有价值。这些细致入微的规定,帮助我制定了科学合理的维护保养计划,确保了集输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减少了突发故障的发生,同时也确保了我们能够遵守相关的环保规定,避免了不必要的经济和法律风险。

评分

这本《油田油气集输设计规范》(GB50350-2015)在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油田工程师进行实际项目设计时,提供了一套极为详实且权威的指导框架。我不得不说,其在输油气管线设计、集输站场工艺布置、设备选型以及安全环保考量等方面的规定,都体现了国家层面对于油田集输工程的严谨态度和深厚技术积累。例如,在管线材料的选择上,规范不仅列出了适用的钢材种类,还详细阐述了不同工况下(如温度、压力、介质腐蚀性)的选用原则,并给出了具体的力学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这对于确保管线的长期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尤其是在涉及高含硫、高含水的油气集输场景,规范中的防腐蚀章节提供了丰富的参考,从材料的耐腐蚀性选择到涂层、缓蚀剂的使用,再到定期检测的周期和方法,都为我们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有效规避了因介质腐蚀带来的潜在风险。

评分

我是一名在高校从事石油工程教学工作的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油田集输系统设计时,《油田油气集输设计规范》(GB50350-2015)是课堂上必不可少的重要参考教材。规范中清晰的条文、丰富的案例(虽然书中不直接包含案例,但规范条文本身就是基于实际案例提炼而来),以及详细的技术参数,为我生动地讲解集输系统的设计原理、技术要求和工程实践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学生们可以通过学习规范,了解国家对于油田集输工程的最新技术标准和要求,为他们将来投身于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评分

作为一名设备供应商的技术支持人员,我需要深入了解各种设计规范,以便为客户提供最合适的设备和解决方案。这本《油田油气集输设计规范》(GB50350-2015)对我来说,是理解油田集输行业需求的关键。规范中对各种设备(如阀门、过滤器、仪表)的性能参数、材质要求、连接方式等都有详细的规定,这使得我能够精准地根据规范要求,为客户推荐符合标准、性能优越的产品。例如,在某些特定工况下,规范对设备的耐压等级、密封性能、防爆等级都有明确的要求,我可以通过研读这些条文,确保我提供的设备能够满足甚至超越客户的预期,从而建立起客户对我们产品和服务的信任。

评分

在我接触的众多技术标准中,《油田油气集输设计规范》(GB50350-2015)无疑是最具权威性和实用性的一本。它覆盖了油田油气集输设计的各个方面,从宏观的系统规划到微观的设备选型,都给出了清晰、明确的指导。这本规范的颁布和实施,对于提高我国油田集输工程的设计水平、保障油气输送安全、促进技术进步,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是工程师们案头的必备工具书,更是整个行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引领着油田集输技术向着更高效、更安全、更环保的方向不断迈进。

评分

初次翻阅这本《油田油气集输设计规范》(GB50350-2015)时,我便被其结构化和条理化的内容所吸引,作为一名刚刚涉足油田集输设计领域的新人,它简直就像一本“宝藏”。规范详细地介绍了集输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从油井端的单井集输管线,到汇集后的联合集输管线,再到最终的集输站场,每个环节的设计原则和技术要求都阐述得清清楚楚。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站场设计部分,规范不仅涵盖了工艺流程的确定,还细致地说明了油气水分离器、计量装置、输油泵、输气压缩机等关键设备的选型依据和布置要求,甚至连站场内的消防系统、安全联锁系统等细节都考虑在内,这极大地降低了初学者在理解和应用过程中的难度,也让我能更快速地建立起对整个集输系统设计的宏观认知和微观细节的把握。

评分

我从事的是油田的施工管理工作,在现场监督和指导施工时,《油田油气集输设计规范》(GB50350-2015)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规范中关于管线敷设、焊接、试压、防腐施工等方面的具体要求,是我们进行现场施工的“金标准”。例如,在管线焊接质量控制方面,规范详细规定了焊缝的类型、焊接工艺、无损检测方法和评定等级,这为我们现场的质量监督人员提供了明确的验收依据,确保了每一道焊缝都符合安全要求,有效地避免了因焊接质量问题而导致的后期事故。同样,在防腐施工的章节,规范对涂层材料、施工环境、表面处理、涂层厚度及检测方法等都做了详细规定,这使得我们能够精确指导施工队伍,保证防腐层达到设计要求,延长管道的使用寿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