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5-12-3]
标准简介
本规范适用于陆上油田、滩海陆采油田和海上油田陆岸终端油气集输工程设计。
目录
1 总 则
2 术 语
3 基本规定
4 油气收集
5 原油处理
6 天然气处理
7 原油及天然气凝液储运
8 油气集输管道
9 自动控制及油气计量
10 站场总图
11 配套设施及公用工程
附录A 重力分离器的计算公式
附录B 液滴在气体中的阻力系数计算列线图
附录C 油气混输的压降计算公式
附录D 埋地沥青绝缘集输油管道总传热
系数K 选用表
附录E 埋地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保温集输油管道总传热系数K 选用表
附录F 集油管道伴热输送双管管组[(D2/D1)≤3]热力近似计算公式
附录G 埋地沥青绝缘集气管道总传热系数K选用表
附录H 站内架空油气管道与建(构)筑物之间zui小水平间距
附录J 站内埋地管道与电缆、建(构)筑物平行的zui小间距
附录K 通信电缆管道和直埋电缆与地下管道或建(构)筑物的zui小间距
附录L 通信架空线路与其他设备或建(构)筑物的zui小间距
附录 M 站场内建筑物的通风方式及换气次数
本规范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附:条文说明
我是一名安全工程师,在进行油田设施安全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时,《油田油气集输设计规范》(GB50350-2015)是我的重要参考资料。规范中关于防爆设计、防火措施、有毒有害气体监测、个体防护装备配置等安全要求,为我评估潜在风险和制定安全管理措施提供了明确的依据。例如,在站场区域的防火防爆设计方面,规范详细规定了火灾危险性划分、防爆电气设备选用、安全距离设置等要求,这帮助我识别了潜在的火灾和爆炸风险点,并指导相关部门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大大提升了站场的本质安全水平。
评分在一次油田的工艺流程优化项目中,我深入研究了《油田油气集输设计规范》(GB50350-2015),这本规范在帮助我理解现有集输系统的瓶颈,并提出改进方案方面,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规范中关于油气混合物流动特性、多相流理论的应用,以及不同工况下的管径选择、流速控制等方面的详细论述,为我们分析现有系统的运行效率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结合规范中的计算公式和图表,我们能够更精确地评估当前管线的输送能力,找出能量损耗较大的环节,从而提出更具针对性的优化建议,例如调整管线走向、更换更大口径的管道、优化集输点设置等,以达到提高集输效率、降低能耗的目的。
评分我是一名从事油田生产管理多年的技术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接触到集输系统的改造和扩建项目。这本《油田油气集输设计规范》(GB50350-2015)对我而言,就像是一本“活字典”,它不仅仅是简单的设计指南,更是一份关于如何优化集输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安全水平的宝贵经验总结。在解决一些实际生产难题时,我常常会翻阅其中的相关章节,比如在面对输量波动、压力不稳定等问题时,规范中关于管线水力计算、压力控制策略的阐述,都能为我提供有效的技术指导和解决方案。此外,规范中对于环境保护的要求也与时俱进,详细规定了油气泄漏的预防措施、应急处理方案以及废水、废气的排放标准,这对于我们在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法规要求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也让我们在进行工艺优化时,能更全面地考虑可持续发展。
评分作为一名油田的后勤管理人员,在负责集输设施的维护保养和管理时,《油田油气集输设计规范》(GB50350-2015)为我提供了全面的指导。规范中关于设备润滑、密封件的更换周期、管线系统的定期检测(如内窥镜检查、泄漏检测)以及站场环境保护(如油泥处理、污水排放)等方面的规定,都非常有价值。这些细致入微的规定,帮助我制定了科学合理的维护保养计划,确保了集输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减少了突发故障的发生,同时也确保了我们能够遵守相关的环保规定,避免了不必要的经济和法律风险。
评分这本《油田油气集输设计规范》(GB50350-2015)在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油田工程师进行实际项目设计时,提供了一套极为详实且权威的指导框架。我不得不说,其在输油气管线设计、集输站场工艺布置、设备选型以及安全环保考量等方面的规定,都体现了国家层面对于油田集输工程的严谨态度和深厚技术积累。例如,在管线材料的选择上,规范不仅列出了适用的钢材种类,还详细阐述了不同工况下(如温度、压力、介质腐蚀性)的选用原则,并给出了具体的力学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这对于确保管线的长期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尤其是在涉及高含硫、高含水的油气集输场景,规范中的防腐蚀章节提供了丰富的参考,从材料的耐腐蚀性选择到涂层、缓蚀剂的使用,再到定期检测的周期和方法,都为我们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有效规避了因介质腐蚀带来的潜在风险。
评分我是一名在高校从事石油工程教学工作的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油田集输系统设计时,《油田油气集输设计规范》(GB50350-2015)是课堂上必不可少的重要参考教材。规范中清晰的条文、丰富的案例(虽然书中不直接包含案例,但规范条文本身就是基于实际案例提炼而来),以及详细的技术参数,为我生动地讲解集输系统的设计原理、技术要求和工程实践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学生们可以通过学习规范,了解国家对于油田集输工程的最新技术标准和要求,为他们将来投身于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评分作为一名设备供应商的技术支持人员,我需要深入了解各种设计规范,以便为客户提供最合适的设备和解决方案。这本《油田油气集输设计规范》(GB50350-2015)对我来说,是理解油田集输行业需求的关键。规范中对各种设备(如阀门、过滤器、仪表)的性能参数、材质要求、连接方式等都有详细的规定,这使得我能够精准地根据规范要求,为客户推荐符合标准、性能优越的产品。例如,在某些特定工况下,规范对设备的耐压等级、密封性能、防爆等级都有明确的要求,我可以通过研读这些条文,确保我提供的设备能够满足甚至超越客户的预期,从而建立起客户对我们产品和服务的信任。
评分在我接触的众多技术标准中,《油田油气集输设计规范》(GB50350-2015)无疑是最具权威性和实用性的一本。它覆盖了油田油气集输设计的各个方面,从宏观的系统规划到微观的设备选型,都给出了清晰、明确的指导。这本规范的颁布和实施,对于提高我国油田集输工程的设计水平、保障油气输送安全、促进技术进步,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是工程师们案头的必备工具书,更是整个行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引领着油田集输技术向着更高效、更安全、更环保的方向不断迈进。
评分初次翻阅这本《油田油气集输设计规范》(GB50350-2015)时,我便被其结构化和条理化的内容所吸引,作为一名刚刚涉足油田集输设计领域的新人,它简直就像一本“宝藏”。规范详细地介绍了集输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从油井端的单井集输管线,到汇集后的联合集输管线,再到最终的集输站场,每个环节的设计原则和技术要求都阐述得清清楚楚。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站场设计部分,规范不仅涵盖了工艺流程的确定,还细致地说明了油气水分离器、计量装置、输油泵、输气压缩机等关键设备的选型依据和布置要求,甚至连站场内的消防系统、安全联锁系统等细节都考虑在内,这极大地降低了初学者在理解和应用过程中的难度,也让我能更快速地建立起对整个集输系统设计的宏观认知和微观细节的把握。
评分我从事的是油田的施工管理工作,在现场监督和指导施工时,《油田油气集输设计规范》(GB50350-2015)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规范中关于管线敷设、焊接、试压、防腐施工等方面的具体要求,是我们进行现场施工的“金标准”。例如,在管线焊接质量控制方面,规范详细规定了焊缝的类型、焊接工艺、无损检测方法和评定等级,这为我们现场的质量监督人员提供了明确的验收依据,确保了每一道焊缝都符合安全要求,有效地避免了因焊接质量问题而导致的后期事故。同样,在防腐施工的章节,规范对涂层材料、施工环境、表面处理、涂层厚度及检测方法等都做了详细规定,这使得我们能够精确指导施工队伍,保证防腐层达到设计要求,延长管道的使用寿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