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關係委員會主席理查德·哈斯為美國政界重要人物,在國際戰略、世界秩序研究方麵的成就堪比基辛格及布熱津斯基。哈斯曾輔佐多屆總統,是白宮資深智囊,親自參與白宮政策製定並多次代錶美國到阿富汗、北愛爾蘭等地處理國際事務。在學界,哈斯同樣是首屈一指的專傢。2014年年底,哈斯在《外交》雜誌上刊登瞭關於“失序時代”的長文,並被多國媒體轉載、翻譯,隨即在政學界均掀起瞭對“失序時代”話題的熱烈探討。如今,哈斯終於將他對世界秩序的2.0版的詳盡解讀凝聚成這部權wei之作——《失序時代》。在書中哈斯認為,全球秩序已經脫離瞭由美國單一操控的時代,無論在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麵所呈現的復雜態勢均錶明世界已經進入“失序時代”,而這一失序的態勢同樣為世界新秩序,即世界秩序2.0的到來提供瞭良機。對此,美國該怎麼做?中國該怎麼做?世界又該怎麼做?在《失序時代》一書中哈斯將會一一給齣答案。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王緝思、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袁鵬、美國國防部前部長羅伯特·蓋茨、“冷戰史研究泰鬥”約翰·劉易斯·加迪斯等聯名推薦《失序時代》。
一切都在崩散,中心無法自固。“二戰”以來引導世界的所有規則、政策和機構大都走到瞭盡頭。這個時代受到從恐怖主義到核武器擴散、氣候變化、網絡空間安全等全球性挑戰的影響,單憑尊重主權已不足以維持秩序。同時,大國爭霸捲土重來,弱國造成的問題和強國一樣令人失措。美國仍然是世界上zui強大的國傢,但是美國的行為和不作為,多次使全球局勢變得更糟。中東陷入混亂;亞洲麵臨朝鮮的肆無忌憚;幾十年來全球zui穩定的地區——歐洲已今非昔比。眼觀當前,唐納德·特朗普當選和英國脫歐公投這兩個信號,錶明許多現代民主國傢都拒絕全球化中的許多重要方麵,包括對貿易和移民開放國界。這個世界已越來越凸顯其失序態勢,世界秩序的脈絡也越發模糊,我們急需一個全球新秩序。
在《失序時代》中,哈斯主張一個更新的全球操作係統——世界秩序2.0。它反映齣權力廣泛分布、國傢邊界重要性降低的現實。在這一調整中,一個關鍵因素是對主權采取一種新方法,兼顧義務和權利、保護和責任。哈斯提齣瞭美國應該如何應對與中國、俄羅斯等大國的關係,並建言對待亞洲、歐洲和中東地區的外交細則。針對美國政治失能、債務不斷攀升、對美國與世界關係的性質缺乏共識等美國麵臨的問題,哈斯也提齣應對措施。
《失序時代》是一次明察善斷的診視,深度洞察瞭當今世界,讓我們深刻認識到,如果美國對國際事務不能達成新的理解,美國就不能成為全球穩定和繁榮的力量之源。
序 言
第yi部分
第yi章 從戰爭到世界大戰
第二章 冷戰秩序
第三章 “二戰”後秩序
第二部分
第四章 後冷戰時代的大國關係
第五章 全球新失序
第六章 區域秩序的多棱鏡
第七章 世界多極化的泡沫
第三部分
第八章 全球新秩序的設想
第九章 遏止修昔底德陷阱
第十章 世界秩序2.0
第十一章 多重世界秩序的構建
第十二章 外交政策始於國內
結 論
理查德·哈斯,擔任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已達14年,是美國政學兩界的重要人物。在政界,哈斯曾就任喬治·赫伯特·沃剋·布什的特彆助理、美國國務院政策規劃部主任和前國務卿剋林·鮑威爾的主要顧問。他還曾是代錶美國的阿富汗前景斡鏇者和北愛爾蘭和平進程的美國特使。曾榮獲美國國務院傑齣榮譽奬、總統公民勛章、蒂珀雷裏國際和平奬等殊榮。在學界,哈斯的職務包括布魯金斯學會副主席、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資深會員,並在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教授公共政策課程。哈斯擁有牛津大學的碩士和博士學位,並是13部著作的作者,其中Foreign
Policy Begins at Home獲得“《金融時報》2013年政治類好書”。
在《失序時代》中,哈斯博士指齣美國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纔能防止世界進一步失序。正在成為世界大國的中國,需要思考類似的戰略問題,得齣不同但是不必相反的答案,並付諸於同其他大國協調的行動
——王緝思 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
美國戰略思想界的佼佼者。他對美國實力、世界格局等宏大議題一嚮具有深刻的洞察力和高超的解析力,他的新作當然應該成為理解美國、世界和我們這個時代的案頭必備。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 袁鵬
對於美國新任總統和所有關心這個越發混亂的世界的人來說,這是一本必讀書。理查德·哈斯帶領讀者概覽瞭過去400年間的世界曆史,闡釋世界演進到當今格局的過程,並提齣一個富有見地、戰略連貫的方法以應對和管理我們麵前的挑戰。
——羅伯特·蓋茨 美國國防部前部長
我們所在的這個年代,曾經將全球化、單極化,甚至民主化等視為不可逆轉的趨勢,但事實已經證明並非如此。在引導我們如何應對這些動蕩與混亂方麵,就我所知,沒有比理查德·哈斯的《失序時代》更齣色的作品,他在這本書裏提齣瞭指南和新策略。對於所有試圖理解我們所處的關鍵時刻的人來說,它不容錯過。
——約翰·劉易斯·加迪斯 冷戰史之父、著名大戰略研究傢
在權力分散、不尊重國界的世界裏,我們需要一個更新的操作係統為我們提供新的外交途徑。理查德·哈斯的這本著作睿智而深入,指齣我們在處理國內事務和外交政策上需要做的工作。這是應對亂世的良方。
——沃爾特·艾薩剋森 《史蒂夫·喬布斯傳》作者
第yi章 從戰爭到世界大戰
如果不是資料短缺的限製,本書或許可以從迴答世界發生瞭什麼、為什麼發生、我們該怎麼辦等問題來開篇。但是後退一步是更好的方法,也很有必要:先理順事態演變的脈絡,然後辨識齣新的、不同的趨勢。
本書的中心話題是“世界秩序”,這一概念從萌發之初至今已有近400年。“秩序”一詞使用廣泛,但是和許多其他流行語一樣,不同的人對其有不同的用法,所指可能模糊也可能很明確。在反映各個時期的國際關係特性時,以中立、描述性方式來使用和理解它zui為妥帖。它權衡著這個世界的局勢,反映齣促進和平、繁榮、自由的各項努力以及阻礙這些進步的勢頭。簡而言之,“秩序”不同於“有序”,“秩序”涵蓋瞭必然存在、程度不同的“無序”。世界秩序可能很紊亂,而不完全是人們所期望的有序。
“秩序”這個詞正在經曆新生與復蘇,有許多不同的用法。例如,基辛格近期的作品取名為“世界秩序”(World Order)。1基辛格是20世紀下半葉卓越的外交傢,也是世界秩序以及外交史、國際關係領域zui具影響力的作傢之一。因此,我在本書中將不止一次提到他。但現在,我想先從另一名學者——澳大利亞籍的赫德利·布爾(Hedley Bull)說起。
初次認識布爾是20世紀70年代中期,當時我在牛津大學攻讀碩士學位。我們成瞭朋友,他的思想和作品深深地影響瞭我。布爾在1977年寫齣瞭我認為近代國際關係方麵zui重要的書——《無政府社會》(The Anarchical Society),副標題十分切閤本書的標題:世界政治秩序研究。2布爾的作品聚焦於國際體係和國際社會,區分瞭兩者的差異。一個國際體係僅僅存在於國際層麵,各個國傢、實體以及不同因素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沒有任何政策、決策方麵的考慮,很少涉及或完全不涉及選擇、管理、原則、規則等。國際社會不同於國際體係,涵蓋更廣,實質的不同之處在於:國際社會的概念反映齣參與者在一定程度上的認同,包括接受對他們訴求的限製或遏製,如何去訴求或抑製,或者兩方麵都包括。這都以規則為基礎,而社會成員接受這些規則(或限製),其中一個簡單的原因是他們認為這是現實可選方案中zui優(或zui不壞)的行動方案。這樣的規則可能是正式的書麵協議,也可能是人們墨守的非正式形式。
在國際關係領域,布爾的“社會”概念有具體含義。首先,這個社會的主要“公民”是國傢(states)——這一詞語在本書中與“單一民族國傢”(nationstates)、“國傢”(countries)所指相同;其次,這一社會的基本原則是各個國傢以及監管國傢的政府和領導人基本上都可以在其境內自由行事,無論他們以血統繼承、革命、選舉或其他方式獲得權力,都不影響這一自由行事的原則。再次,這個國際社會的成員不僅尊重和接受其他成員自由行事(相應地,其他成員也尊重和接受這一成員在其國境之內自由行事)的原則,而且尊重和接受這一社會中其他成員存在的事實。因此,國傢之間應盡力避免戰爭,大緻可以用“活著並讓彆人活著”來描述這一國際關係的概念,是一種跨越國界的相互理解。
但是曆史並不僅僅描述共識,也需要描述分歧和摩擦。這種成功與失敗、有序與無序的混閤,構成瞭布爾作品的核心。正如他的書中所言,任何時刻或時代的曆史都是通過不同力量間的互動與角逐,導緻瞭有序與無序的結果,也正是它們之間的均衡程度決定瞭時代的主要特徵。
這是一個十分有用的框架性概念,可以幫助我們走近和瞭解這個世界,並成為獲得事情所在狀態的“快照”。如果有充分的從日期、月份到年份的“快照”資料被保存、串聯起來,就能夠清晰地顯示齣動態趨勢。
在此,我必須說明實現有序的國際社會的基本要求。基辛格大約在60年前齣版的早期著作《重建的世界》(A World
Restored)3以其博士論文為基礎,每個研究國際關係的碩士生都應該花費一些功夫來研讀這部作品。書裏有很多生動形象的人物刻畫,寫得很棒,將具體曆史事件及其經驗教訓、意義有機地結閤,遊刃有餘地穿插其間。在這本書中,基辛格寫到建立新國際秩序、拿破侖戰爭後世界大多數國傢的重生,以及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革命。這是當時國際秩序(即歐洲秩序)的曆史,獲得瞭維也納會議(Congress of Vienna)的認可。在維也納諸多會議中,1814年和1815年的兩次會議具有特彆意義:英國、法國、普魯士、俄國、奧地利帝國的外交大臣們匯聚一堂,共同規劃歐洲的未來。而這一規劃的前景zui終成為19世紀絕大部分時期的現實。
維也納會議樹立瞭努力促進和平與穩定的早期榜樣,zui終取得瞭領土協議、土地交換、對閤法統治者的承認等成果。此外,維也納會議雖然在促進歐洲幾十年間和平方麵功不可沒,但是它的不作為也值得注意。在維也納會議的幾個參與國國內或鄰國齣現革命運動時,權力平衡被打破,普魯士(以及後來的德國)崛起,多個帝國隕落並zui終消失。在這一過程中,維也納會議毫無作為。這確實值得注意,因為這真實演示瞭有序如何終結並zui終演變成混亂。
解構“秩序”概念、分解齣zui核心的要素,有助於更好地理解它。“秩序”中zui關鍵的要素是“閤法性”,基辛格將它定義為“國際間對於可行協議以及外交政策中可允許的目標與方法的普遍認同”。4根據這一定義,“閤法性”是一個宏大的構想,不僅定義瞭國際關係的規則(即所尋求的目標和實現的方式)以及如何設定與修改規則,也反映齣實際掌握權力的各方對這些規則的接受程度。
但是,與“秩序”理念、“閤法性”概念同樣必不可少的是思維之外的因素。具體說來,我想引用基辛格60年前描述當時世界的話,“沒有抵禦外部入侵的防衛實力,任何秩序都不安全” 5,明確指齣秩序既依賴於規範國際關係的規則與協定,也離不開權力的平衡。
在“秩序”之外,布爾和基辛格還解釋瞭與之相對的“混亂”。他們認為,混亂反映瞭那些因不滿於現有協定而想改變(包括通過暴力)的能力。混亂是想要改變的行為體與不願意改變卻無法阻止這種變革的國際社會之間角力的結果。
……
失序時代 中信齣版社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失序時代 中信齣版社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