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不单单有美国近代商业史上*富戏剧性的故事,更是一个中国人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奋在美国拼搏奋斗的浓墨重彩的传奇。无论如何,王安都是一个不该被岁月淡忘的人物。
无论是想从主人公身上吸取人生教训、学习人生智慧的传记文学爱好者,还是欲了解电脑技术发展史的发烧友,或许是想一窥商战门道的商务精英,抑或只是爱看恩怨争斗、跌宕起伏的人物故事,《电脑大王王安传》都能带给你感兴趣的读点,让您不忍释卷。
本书由美籍华人作家李梅女士倾情叙写。作为同样奋斗在美国的华人,多年的美国生活,令其耳闻目睹了王氏企业流布至今的影响,与王安博士产生了强烈的心灵共鸣,燃起了将王安和他一生的精彩故事重现在世人眼前的写作热情。全书文字叙写生动,画面感强;语言酣畅淋漓,颇富气势;读之令人感慨万端、心潮难平。
王安博士是一位成功的华裔高科技行业先驱,上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闻名于世的成功企业家,在1983年福布斯富豪排行榜上名列第五。他创业时所面临的双重困境——华裔移民身份、赤手空拳对抗业界*强大的对手,那份困难是今天许多的草根创业公司无法想象的。王氏企业的运作轨迹,从一飞冲天到极速崩塌,成功与失败都同样壮烈,其教训早已成为哈佛商学院经典案例。
在《电脑大王王安传》一书中,作者对王安的一生作了可贵的探索与整理,包括王安早期在中国的成长教育,在哈佛的成功,工作成就斐然,及至自创实验室,在风口浪尖中与强敌的竞争,一直到*后的退位时公司内部争斗、商业帝国瞬间崩塌等一路走来的故事都有着栩栩如生、颇含哲思的描述。
李梅,女,祖籍广州,现居美国波士顿。十八岁赴美留学,拿下包括美国国家大学英美文学硕士在内的双学位。文商并融,东西兼修,视野开阔。作品叙事生动,富气势而接地气,阅之引人身临其境。目前为一家国际高科技公司高管,在国内已结集出版文学作品三部。
001/ 楔 子 古城大厦的主人
少年漂萍
踏上新大陆的那一刻,连王安自己都没有想到,从此要在这个异国他乡,独自漂萍。
008/ 第 一 章 少年江南岸
019/ 第 二 章 漂萍乱世间
028/ 第 三 章 从中国到美国
032/ 第 四 章 无心插柳进哈佛
惊世初创
一个典型的“Thinking out of Box”(盒子外思维)。正是这个“破坏后重建”的大胆的无所畏惧的想法,垫定了王安作为电脑先驱的位置;也在星光闪烁,天才辈出的现代电脑发展史上,牢牢地刻下了一个中国人的名字。
045/ 第 五 章 石破天惊的发明
049/ 第 六 章 一人一桌始创业
060/ 第 七 章 天生我才必有用
066/ 第 八 章 一个王朝的艰难起步
071/ 第 九 章 以卵击石第1役
076/ 第 十 章 十载光阴铸实力
080/ 第十一章 神机妙算计算器
085/ 第十二章 “归化”无奈叹重洋
089/ 第十三章 买地扩张展豪情
096/ 第十四章 儒商重才自带威
纵横江湖
技术革新的浪潮一浪接一浪,王氏再次危机四伏!可是任谁也没有想到,王氏并没有被打倒,这匹黑马将会一次又一次以更加优秀的划时代新产品,再一次惊艳业界,绝尘而出,一飞冲天!
101/ 第 十五 章 风光上市
106/ 第 十六 章 华丽转身千机变
108/ 第 十七 章 爱恨情仇IBM
113/ 第 十八 章 暗箭难防第二役
118/ 第 十九 章 纵横江湖双怪杰
122/ 第 二十 章 横空出世办公王
127/ 第二十一章 古城又春风
133/ 第二十二章 猛将如云日中天
龙争虎斗
在自命不凡又能力出群的假儿子,和血统正宗却能力普通的真儿子之间,上演了一出惨烈的、两败俱伤的夺权大戏,成为王氏由盛转衰的一个关键转折点。
138/ 第二十三章 鸿沟难越两代间
143/ 第二十四章 不姓王的美国儿子
153/ 第二十五章 传宗接代风波起
159/ 第二十六章 半步之遥
166/ 第二十七章 真假儿子龙虎斗
170/ 第二十八章 为父的选择
176/ 第二十九章 各怀心事王家人
四面楚歌
新品屡屡延期;王安身体拉响警报;新总裁一筹莫展;银行逼宫……王氏已行至无可挽回的崩溃边缘。
182/ 第 三十 章 风云突变
186/ 第三十一章 忽略财务的新总裁
190/ 第三十二章 银行逼宫二代空
194/ 第三十三章 *寒冷的夏天
198/ 第三十四章 城头变幻大王旗
日落长河
邓小平握着他的手赞赏地说:“你在美国很出名,现在是家大业大。这可是你自己奋斗出来的啊!”王氏企业的神奇崛起和极速崩溃,是美国现代商业史上很戏剧化的案例之一。
202/ 第三十五章 千亿资产归尘土
205/ 第三十六章 身后荣衰谁人知
209/ 第三十七章 一座大厦的前世今生
213/ 另 章 一乡音无改游子归
217/ 另 章 二惠泽后人慈善王
225/ 终 章 日落长河枭雄远
232/ 王安/王安公司大事年表
234/ 部分参考书目
236/ 附录1 与前麻州州长,美国总统候选人杜卡基斯的对话
240/ 附录2 与王氏大剧院总裁斯柏汀的谈话
244/ 附 网友关于王氏的回忆
248/ 后记 隔代的敬意
256/ 鸣谢
1975 年,哈佛大学的学生保罗·爱伦和比尔·盖茨一起,成立了微软公司,他们痴迷刚刚萌芽的个人电脑前景,两人写出的电脑语言,开启了一个电脑应用软件的新时代。年轻的盖茨在很早就意识到:个人电脑一定会成为时代科技的主流,有着巨大市场前景和应用需求,为此他不惜从哈佛辍学,专注新软件的开发,七天无休,星夜编程,疯狂工作。1980年,微软和IBM合作,全班人马日夜赶写MS-DOS(微软磁盘操作系统),与IBM的机子捆绑出售,结果两家公司都大获成功。
同期,1976年,乔布斯和沃斯尼克在加州的车库里,成立了苹果电脑公司,并做出了第1台苹果电脑,从此,PC(个人电脑)像野火一样,引燃了一个全新的巨大市场。
1980年,因为看到了PC的新曙光,IBM在纽约总部秘密开始了一个名为“橡树果计划”的项目,一年后,第1台IBM PC产生了。
虽然在技术上不是前沿的,IBM第1代的PC,却把所有受欢迎的电脑功能都放到一只小机器里去,存储量有256兆,配软盘驱动器,甚至有彩色屏幕!IBM为了这款新产品,做了一个很聪明的诉求点为“小而强”的广告,结果到了1983年,IBM PC成为电脑业标杆,一上市就卖得好得不得了,简直都来不及生产了!
为了加快在市场的推广速度,IBM决定不再自己全部生产所有配件,而是采用其他厂家的重要部件——包括英特尔的芯片和微软的软件。这样做本来是为了巩固IBM在电脑业的霸主地位,可是讽刺的是,正是这个外包的决定,让英特尔和微软在十年之内做大,开放式的电脑平台不再独尊IBM一家,一个千万亿产值计的新电脑时代来临,在IBM之外诞生出新的数码英雄。
回到1980年,王安决定让儿子稳步接班,第1步,就是自己引退,把公司重要也难管的研发部,让给儿子打理。于是他力排众议,跟董事会说自己想多花时间做公益事业,不再管理公司的日常。
一开始还挺好,王烈在展销会上介绍的王氏新产品,让客户大为兴奋,引颈期待。可是,一个季度过去了,两个季度过去了,甚至数年过去了,王氏还是拿不出承诺的新产品!即使是千呼万唤才面世的新产品,还是毫无新意,只能做文字处理。反之,IBM个人电脑的功能早已大大超*王氏。王氏的客户怨声载道,公司的信誉滑坡。
肯宁翰对研发部的慢动作,非常不满。当然,对小王更是生气。王烈之前管WPS的推广,名义上还在肯宁翰手下,现在当上王氏研发部的主管,已经和肯宁翰平起平坐,对方当然感觉很不爽。在跨部门的周会上,总是不停地向小王发难。
“FRED,你知道客户都在等新的WWP(文字处理系统)吗?你究竟多久才能做出来?”肯宁翰当着全体高管的面,大声责问王烈。
小王和稀泥地答:“在努力地加班加点地做呢,你知道困难很多……”肯宁翰不耐烦地打断他的话头:“谁没有困难?销售部没新产品卖更困难!客户都转向IBM了,你还在跟我说困难!快跟我说什么时候能搞定新品!”
小王对他的语气很不满,忍不住也吼道:“你以为研发部没有压力?你去现场看看,几个主管根本没有合作精神,只知道互相吵架,好不容易才敲定的设计方案!确实在加班加点干!”
肯宁翰这才意识到,今日的小王已经和自己同级!只好压着怒火,嘴上应付着说:“那多再等几个月,拜托你们快点弄!”心里却在呐喊:“没用的小子!同一个部门,同一堆人,你老子搞得定怎么轮到你就不灵了!”
事实上,也不能全怪王烈,在微机转为个人电脑的新潮流面前,王氏其实是大有机会继续成为电脑业界,特别是应用软件的翘楚的。这事还得怪他老爸。
早在1979年,以王氏产品一贯的简洁实用、贴近用户的理念设计,加上其庞大的用户群、出色的营销,其实是*容易转化为兼容性的PC技术的。王烈作为年轻人也很受这股新浪潮吸引,多次向他老爸提出要做开放式的PC产品。
当时,PC刚刚进入市场,谁都不知道它的前途命运如何。王安老了,他开始念旧,他不舍得自己亲自创建、又风光闻名的王氏平台。而且,他固执地认为,电脑不可能成为人人可用的日常机器,它是专业的、高效的、有特殊用途的商业产品,不会沦为大众化的、私人化的个人玩物。于是,他拒绝了儿子的建议。另外,从赢利的角度考量,拥有独特平台,那是从硬件到软件,从打印机到售后服务,一条龙哪里都能大赚其钱的渠道呀!
他想起了他曾经退出的计算器业务——正是因为它已经成为大众化的薄利产品,他才没有兴趣再生产的。他从来喜欢专业、精巧、好用的产品:高精尖的技术才能卖高价,才能为公司带来丰厚的利润。
可是,曾经创造了无数次前瞻正确神话的王安,在新的技术浪潮到来的这一次,却是马失前蹄,犯下致命大错。很多同时代的商业大佬,也都判断错了,包括当时的微机老大DEC公司。
这本《电脑大王王安传》实在是一本引人入胜的书,我几乎是废寝忘食地读完的。它不仅仅是一本人物传记,更像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商业史诗,充满了智慧、勇气和不屈的精神。从王安先生早年在国内求学,到远赴重洋在美国白手起家,再到最终建立起辉煌的电脑帝国,这个过程的曲折和艰辛,透过文字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书中对王安先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商业头脑以及他对华人群体崛起的巨大贡献,都有着深刻而细致的描写。我尤其被他那种“要做就做最好的”的偏执和对技术细节的极致追求所打动,这种精神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读这本书,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时代的缩影,也感受到了个人奋斗的力量是如何能够撼动巨头的。它让我对“企业家”这个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不仅仅是赚钱,更是创造价值,引领变革。书中的许多故事,比如他如何巧妙地规避专利纠纷,如何以小搏大挑战行业巨头,都充满了戏剧性和启示性,让人拍案叫绝。这本传记不仅是了解王安其人的绝佳途径,更是一堂生动的商业和创新课程,值得每一个有志于创业或对科技史感兴趣的人阅读。
评分坦白说,《电脑大王王安传》是一本让我读来热血沸腾的书。它不仅仅是讲述了一个科技巨头的崛起,更像是一部激励人心的奋斗史诗。从书中对王安先生早年经历的描绘,到他如何凭借过人的才智和不懈的努力,在美国这片土地上,建立起一个令世界瞩目的电脑帝国,整个过程都充满了传奇色彩。我被他那种对科技的执着追求,对产品质量的极致要求所深深打动。在那个计算机产业刚刚起步的时代,他能够预见到未来的趋势,并敢于投入巨资进行研发,这种魄力非一般人能及。书中对他如何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化解各种危机,都进行了详尽的叙述,让我对商业运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尤其欣赏书中描写的王安先生,他不仅仅是一个成功的商人,更是一位有情怀的企业家,他对故土的眷恋,他对华人群体的关怀,都体现在字里行间。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精神上的鼓舞。它让我相信,只要有梦想,有付出,就一定能够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评分我必须说,《电脑大王王安传》给我带来的震撼,是久久不能平息的。它不仅仅是讲述了一个人的成功故事,更是揭示了在那个充满机遇也充满挑战的时代,一位华人科学家是如何凭借超凡的智慧和毅力,一步步将不可能变为可能的。书中的叙述非常详实,从王安先生童年的经历,到他求学期间的艰辛,再到他在美国创业初期遇到的种种困难,都描写得绘声绘色。我仿佛亲身经历了那个时代,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科技发展的脉搏。书中对王安公司产品研发过程的描述,以及他如何精准把握市场需求,创造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产品,都让我惊叹不已。他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天才,更是一个卓越的商业战略家。他敢于挑战IBM这样的行业巨头,敢于在技术上做出大胆的创新,这种勇气和魄力,至今仍让人肃然起敬。书中也深刻地刻画了王安先生作为一个人,他的喜怒哀乐,他的坚持和执着,他的家国情怀,这些都让这个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和立体。读完这本书,我不仅对王安先生本人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对那个时代的科技发展和商业竞争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读完《电脑大王王安传》,我的脑海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思绪,这本书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它所展现的,是一位华人企业家如何在西方科技的巅峰领域,开辟出自己的一片天地,甚至让曾经不可一世的巨头感到恐惧。我被书中对王安先生创业历程的细致描绘深深吸引,从他早期在美国的种种不适应,到他如何一步步克服困难,建立起自己的技术和商业帝国,每一个阶段都充满了惊心动魄的转折。书中的许多细节,比如他如何招聘人才,如何进行技术研发,如何应对市场竞争,都让我受益匪浅。我尤其欣赏书中对王安先生创新精神的深入剖析,他不仅仅是跟随者,更是引领者,他总能提前一步洞察科技发展的趋势,并将其转化为实际的产品。这种前瞻性和决断力,是许多企业家梦寐以求的。而且,书中还不仅仅局限于商业的成功,它还深入探讨了王安先生的个人成长,他的家庭,他的社会责任感,这些都让他的形象更加饱满。这本书无疑是了解20世纪末计算机产业发展史,以及一位杰出华人企业家奋斗历程的绝佳读物。
评分《电脑大王王安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一本关于智慧、勇气与远见的恢弘篇章。书中的内容,不仅仅是简单的人物事迹堆砌,而是通过对王安先生波澜壮阔的一生的细致刻画,展现了一个时代的风貌,以及一个伟大灵魂的闪耀。从他青少年时期的勤奋刻苦,到在美国攻读学位期间的艰辛探索,再到创建王安电脑公司并使其成为行业翘楚的辉煌历程,每一个阶段都充满了引人入胜的故事。书中对王安先生在技术上的突破性贡献,以及他如何将这些技术转化为商业上的巨大成功,都进行了详尽的描述。我为他那种敢于挑战权威,敢于在巨头林立的市场中另辟蹊径的精神所折服。他不仅仅是在创造财富,更是在书写属于华人的科技传奇。书中的许多篇章,都让我对商业的本质有了更深的思考,关于创新、关于坚持、关于领导力,王安先生都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这本传记,不仅仅是对一个人的纪念,更是对一个时代精神的传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