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注解与配套(第四版) | ||
| 定价 | 24.00 | |
| 出版社 | 中国法制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7年06月 | |
| 开本 | 32开 | |
| 作者 |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 页数 | 0 | |
| 字数 | 0 | |
| ISBN编码 | 9787509384015 | |
为了帮助读者准确理解与适用法律,我社于2008年9月开始推出“法律注解与配套丛书”,深受广大读者的认同与喜爱。随后,应广大读者的要求,我社陆续扩充本丛书品种,第四版共有51种,成为法律工作者办案运用和公民法律学习的有力助手。
适用导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一章总则
一条【立法目的】
第二条【适用范围】
1�庇萌说ノ晃从肜投�者签订劳动合同,从而发生争议,如何认定双方是否存在劳动关系?
2�薄按峭酥肮ぁ笔欠癜�括因违纪被辞退的职工?
3�敝肮び胗萌说ノ恢�间就落实国家有关人事政策发生的争议,是否属于劳动争议受案范围?
4�崩投�者与用人单位就是否存在劳动关系引发争议的,能否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第三条【基本原则】
第四条【协商】
第五条【调解、仲裁、诉讼】
5�崩投�争议发生后当事人是否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6�倍杂谥俨貌镁霾环�的,当事人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处理?
第六条【举证责任】
7�痹诶投�争议纠纷案件中,哪些情况由用人单位负责举证?
第七条【推举代表参加调解、仲裁或诉讼】
第八条【三方机制】
第九条【拖欠劳动报酬等争议的行政救济】
第二章调解
第十条【调解组织】
第十一条【调解员】
第十二条【申请调解的形式】
第十三条【调解的基本原则】
第十四条【调解协议书】
8�崩投�争议调解委员会制作的调解协议书,能否作为申请强制执行的依据?
第十五条【不履行调解协议可申请仲裁】
第十六条【劳动者可以调解协议书申请支付令的情形】
9�敝Ц读钣θ绾紊昵�?
10�敝Ц读钍�效后的应如何处理?
11�庇萌说ノ煌锨饭ぷ视Ω菏裁囱�的法律责任?
12�鄙昵胫Ц读畹姆延媒桓兜谋曜际鞘裁�?
第三章仲裁
一节一般规定
第十七条【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设立】
第十八条【政府的职责】
第十九条【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组成与职责】
第二十条【仲裁员】
13�倍杂诶投�争议仲裁员应如何管理监督?
第二十一条【劳动争议仲裁案件的管辖】
14�比绾稳范ㄒ桓隼投�争议是否发生在本劳动仲裁委员会管辖区域范围内?
第二十二条【劳动争议仲裁案件的当事人】
15�崩投�争议仲裁的当事人在劳动争议仲裁中有哪些权利?
16�鄙昵肴说淖矢袢绾稳范�?
17�庇萌说ノ环⑸�变更时,当事人的资格应如何确定?
18�庇萌说ノ环⑸�终止的情况时,应如何确定当事人?
19�崩投�者在其用人单位与其他平等主体之间的承包经营期间,与发包方和承包方双方或者一方发生劳动争议,应如何确定当事人?
20�崩投�者丧失劳动能力或者死亡时,应如何确定劳动争议仲裁的当事人?
第二十三条【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
21�痹诶投�争议仲裁中,第三人有哪些权利义务?
22�庇萌说ノ徽杏糜肫渌�用人单位尚未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给其他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怎样的责任?
第二十四条【委托代理人参加仲裁活动】
23�蔽�托代理的授权委托书无明确授权的,其效力应如何认定?
24�笔裁辞榭鱿拢�仲裁委托代理关系应该终止?
第二十五条【法定代理人、指定代理人或近亲属参加仲裁的情形】
25�崩投�仲裁的法定代理人的代理权在什么情况下丧失?
第二十六条【仲裁公开原则及例外】
第二节申请和受理
第二十七条【仲裁时效】
26�苯獬�劳动合同争议仲裁的情况下,仲裁时效应如何起算?
27�崩投�关系存续期间因支付工资争议引起的劳动仲裁,仲裁时效应如何起算?
28�崩投�者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后因工资、经济赔偿金、福利待遇等争议引起的劳动仲裁,时效应如何起算?
29�逼笠道投�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不成所用时间是否会影响到申请劳动仲裁的时间限制?
第二十八条【申请仲裁的形式】
第二十九条【仲裁的受理】
30�崩投�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的仲裁申请的受理,会产生怎样的法律后果?
31�崩投�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当事人的仲裁申请后,应如何进行审查?
32�北痉ü娑ǖ摹拔迦铡笔芾砥谙蓿�是否包含节假日?
33�崩投�争议仲裁委员会以当事人申请仲裁的事项不属于劳动争议为由,作出不予受理的书面裁决、决定或者通知,当事人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应如何处理?
34�崩投�争议仲裁委员会以申请仲裁的主体不适格为由,作出不予受理的书面裁决、决定或者通知,当事人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应如何处理?
第三十条【被申请人答辩书】
35�鄙昵肴巳绻�是口头申请仲裁的,应如何处理?
36�敝俨么鸨缡橛Π�含哪些内容?
第三节开庭和裁决
第三十一条【仲裁庭】
37�崩投�争议仲裁庭应如何组成?
38�敝俨猛プ槌刹缓瞎娑ǎ�应如何处理?
第三十二条【通知仲裁庭的组成情况】
第三十三条【回避】
39�敝俨迷钡幕乇埽�应由谁决定?
第三十四条【仲裁员承担责任的情形】
40�敝俨迷蔽シ幢咎醯墓娑ǎ�应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开庭通知及延期】
第三十六条【申请人、被申请人无故不到庭或中途退庭】
第三十七条【鉴定】
41�奔�定机构如何确定?
42�倍杂诩�定意见,在什么情况下当事人可以申请重新鉴定?
43�倍杂腥毕莸募�定意见,是否可以申请重新鉴定?
44�奔�定的效力如何认定?
第三十八条【质证和辩论】
45�敝手びΠ凑赵跹�的顺序进行?
46�敝手な保�对于证人的资格有什么要求?
47�敝手な保�当事人是否 须到庭?
48�北缏塾Π凑赵跹�的顺序进行?
第三十九条【举证】
49�倍杂谥ぞ萦υ跹�进行审核认定?
50�笔裁囱�的证据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51�彼�方当事人对同一事实分别举出相反的证明,但都没有足够的依据否定对方证据的,应如何予以认定?
第四十条【开庭笔录】
第四十一条【申请仲裁后自行和解】
52�钡笔氯舜锍珊徒庑�议后是否可以申请仲裁庭根据和解协议制作调解书?
53�钡笔氯俗孕泻徒獯锍珊徒庑�议并撤回仲裁申请后,如果一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另一方当事人是否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重新申请仲裁?
第四十二条【先行调解】
54�敝俨玫鹘馐榈男ЯΡ硐衷谑裁捶矫�?
55�敝俨玫鹘馐樵谇┦罩�前当事人反悔的,应如何处理?
56�痹谑裁辞榭鱿拢�调解程序应当终止?
第四十三条【仲裁案件审理期限】
第四十四条【可以裁决先予执行的案件】
57�钡笔氯瞬环�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预先支付劳动者部分工资或者医疗费用的裁决,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是否应予受理?
第四十五条【作出裁决意见】
第四十六条【裁决书】
第四十七条【一裁终局的案件】
第四十八条【劳动者不服一裁终局案件的裁决提起诉讼的期限】
58�敝俨貌镁鲎鞒龊螅�劳动者期满不起诉的,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59�蔽淳�仲裁程序而直接进入诉讼程序的劳动争议案件,当事人又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可否受理?
第四十九条【用人单位不服一裁终局案件的裁决可诉请撤销的条件】
60�背鱿直咎� 一款中规定的情形,人民法院应如何处理,会产生怎样的法律后果?
第五十条【其他不服仲裁裁决提起诉讼的期限】
61�敝俨貌镁鍪榫哂性跹�的法律效力?
62�钡笔氯硕岳投�仲裁裁决中的部分事项不服,提起诉讼的,裁决是否发生法律效力?
63�崩投�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多个劳动者的劳动争议作出仲裁裁决,部分劳动者对仲裁裁决不服而提起诉讼的,裁决的法律效力应如何认定?
第五十一条【生效调解书、裁决书的执行】
64�庇煞ㄔ褐葱械牡鹘馐椤⒉镁鍪椋�应如何确定执行法院?
65�痹谑裁辞榭鱿拢�对于申请人申请执行的仲裁裁决,法院应裁定不予执行?
66�钡笔氯恕⒗�害关系人认为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的,可以采取什么补救措施?
67�敝俨貌镁鲋葱型瓯虾螅�据以执行的仲裁裁决确有错误,被人民法院撤销的,应如何处理?
68�痹谑裁辞榭鱿拢�法院应中止仲裁裁决的执行?
69�痹谑裁辞榭鱿拢�法院应终结仲裁裁决的执行?
70�倍喔隼投�者的劳动争议经仲裁裁决,部分劳动者不服起诉的,法院应如何处理?
第四章附则
第五十二条【人事争议处理的法律适用】
71�蹦男┤耸抡�议可以申请人事仲裁?
第五十三条【劳动争议仲裁不收费】
第五十四条【实施日期】
配 套 法 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节录)
(2012年8月3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2012年12月2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2008年9月1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2009年8月2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
(2010年8月28日)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组织规则
(2017年5月8日)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
(2017年5月8日)
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规定
(2011年11月30日)
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
(2005年5月25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
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
(2008年1月13日)
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
问题的解释
(2001年4月16日)
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
问题的解释(二)
(2006年8月14日)
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
问题的解释(三)
(2010年9月13日)
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
问题的解释(四)
(2013年1月18日)
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刑事案件
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13年1月16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2010年10月28日)
工伤保险条例
(2010年12月20日)
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2014年6月18日)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执行《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二)
(2016年3月28日)
高人民法院关于人事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如何计算的批复
(2013年9月12日)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规范的通知
(2014年3月5日)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央综治办关于加强专业性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的意见
(2015年6月3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多方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意见
(2016年1月17日)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央综治办、 高人民法院、司法部、财政部、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完善多元处理机制的意见
(2017年3月21日)
实 用 附 录
劳动争议处理流程图
劳动诉讼流程示意图
劳动合同争议调解申请书(参考文本)
劳动合同争议仲裁申请书(参考文本)
劳动合同争议起诉状(参考文本)
显示全部信息第五条【调解、仲裁、诉讼】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即指本法第47条。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注解
本条是关于劳动争议处理的体制的规定。
我国目前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可以用“一调一裁两审”来概括,即发生劳动争议后,当事人除先进行协商外,可以申请劳动调解,调解不成,或者不愿意调解的,当事人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其诉讼程序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实行两审终审制。“一调一裁两审”的制度将仲裁作为诉讼的一个前置程序,不经仲裁,当事人不能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为了快速处理劳动争议,解决劳动争议处理周期过长的问题,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对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一调一裁两审”体制进行了重大变革,实行对涉及金额不大的追索劳动报酬、经济补偿、养老金或者赔偿金的争议,以及因执行国家的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发生的争议一裁终局的制度,对这部分争议案件,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裁决为终局裁决,使劳动纠纷终止于仲裁环节,不再走完全过程,有效解决周期长的问题,真正降低劳动者的维权成本。
应用
5�崩投�争议发生后当事人是否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不可以。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6�倍杂谥俨貌镁霾环�的,当事人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处理?
我国现行的仲裁法规定一般经济纠纷的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度”,即仲裁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劳动争议仲裁,当事人对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里的“本法另有规定的”是指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47条规定的一裁终局的情形。
第47条规定:“下列劳动争议,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一)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不超过当地月 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的争议;(二)因执行国家的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发生的争议。”对于上述劳动争议案件的裁决,劳动者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用人单位一方不服的,需要先向法院申请撤销仲裁裁决,在人民法院作出撤销仲裁裁决的裁定后,可以自收到裁定书之日起15日内就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配套
本法第47-50条;《 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5、7条;《 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4-6、8条
显示全部信息我必须说,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惊喜远超预期,尤其是它在“配套”部分所做的努力,简直是将理论与实践的鸿沟填平。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劳动争议,而法律条文的规定往往是原则性的,如何在具体情境下应用,就成了最大的挑战。《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注解与配套(第四版)》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详细解读了每一条法律,更重要的是,它搜集整理了大量的相关司法解释、部门规章以及指导性案例,并将这些内容有机地穿插在注解之中。这使得我们在理解法律条文的同时,能够迅速了解到最新的法律动态和实务操作指引。特别是那些案例分析,非常贴近现实,从案情、争议焦点到最终判决,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让读者能够从中吸取宝贵的经验教训,避免不必要的风险。这本书的编排逻辑也非常清晰,便于查找和阅读,无论是作为工具书参考,还是作为学习资料研读,都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评分我一直认为,法律书籍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内容的准确性,更在于它能否真正帮助读者解决实际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注解与配套(第四版)》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它将深奥的法律条文,通过翔实的注解和丰富的配套资料,变得触手可及。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它不仅仅是一本“教你法条”的书,更是一本“教你如何用”的书。书中的注解部分,不仅解释了法律条文的字面意思,更深入地阐述了其立法本意、法律逻辑以及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应用。特别是那些由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和中国法制出版社联合推出的“配套”内容,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全面的信息,包括相关的司法解释、仲裁规则,甚至是一些地方性的规定,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储备,拓宽了我们的视野。通过这本书,我对劳动争议的处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加理解了法律背后的智慧和原则。它让我对法律的敬畏之心油然而生,也让我能够更自信地面对工作中的各种法律挑战。
评分最近刚收到这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注解与配套(第四版)》,迫不及待地翻阅了一下,感觉这本厚重的著作,简直是为我们这些常年与劳动法律打交道的人量身定做的。书的内容非常系统和全面,它不仅仅是对《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条文的简单罗列和解释,而是深入挖掘了每一条法律背后的逻辑和应用场景。我尤其欣赏的是它在注解部分的严谨和细致,对于一些容易引起歧义的法律条文,作者都给出了清晰的阐释,并且引用了大量的司法判例和学术观点来佐证。此外,书中提供的“配套”内容,也大大增加了它的实用价值。这些配套的司法解释、部门规章以及仲裁庭审指南等,都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实践指导。在处理具体劳动争议案件时,我常常会发现,法律条文的理解只是第一步,如何将其转化为切实可行的操作步骤,才是真正的难点。而这本书,恰恰在这方面给予了我们有力的支持。它让我能够更准确地把握法律的尺度,更有效地运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帮助企业规避法律风险。
评分这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注解与配套(第四版)》简直是我近期工作中的“及时雨”,让我对棘手的劳动争议问题有了更清晰、更系统的认识。翻开书,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内容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从法律条文的精准解读,到实际案例的深入剖析,都体现了编纂者深厚的法学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特别是那些注解部分,简直是把枯燥的法律条文变得生动易懂,对于我们这些非法律专业人士来说,这无疑是巨大的帮助。书中提供的配套文件和指南,更是锦上添花,让我在处理具体事务时,能够有条不紊,找到最合规、最有效的解决方案。每次遇到劳动争议方面的难题,我都会习惯性地翻开它,总能从中找到灵感和指导。它不仅仅是一本法律书籍,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法律顾问,时刻在我身边提供支持。它的出版,对于所有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法律事务,甚至是有劳动权益纠纷困扰的个人来说,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我非常庆幸能拥有这本书,它极大地提升了我在处理复杂劳动关系时的信心和专业度。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在一线处理劳动合同纠纷的HR,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注解与配套(第四版)》的实用性有着最直接的体会。在我的职业生涯中,遇到过无数复杂棘手的劳动争议案件,常常因为对法律条文的理解不够深入,或者缺乏相关的实践指导而感到力不从心。这本书的出现,可以说是我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不仅对《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进行了非常细致的注解,而且对其中涉及到的许多模糊地带,都给出了清晰的解释和权威的解读。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包含了大量与调解、仲裁相关的程序性指引和实操性建议,这对于我们如何规范地处理劳动争议,如何有效地进行调解,以及如何准备仲裁材料,都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帮助。我经常会在工作之余,翻阅书中的案例,从中学习其他企业是如何成功化解劳动争议的。这本书就像一本“武功秘籍”,让我能够更从容地应对工作中的各种挑战,极大地提升了我的专业能力和工作效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