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内经知要述义
定价:17.00元
作者:周潜川著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发行部
出版日期:2012-05-01
ISBN:9787203069881
字数:180000
页码:177
版次:5
装帧:平装
开本:12k
商品重量:0.182kg
精通医,释,道,儒,武等诸家经典,功理功法精深广博,医理医法独树一帜,尤其在气功,大小导引,针炙,丹药,草药以及阴阳论,经络论,气功论等很多方面有的发现,有所创新,自成一家,他以一生的实践,得到学界和人民的高度评价。
医理医法独树一帜,他既有留学海外的经历和本文近代实证科学熏陶,又能坚持东传统文化的韵味。
本书内容简介:凡是学习中医的人,没有不知道内经的。因为内经是祖国医学思想体系的基础,它指导着祖国医学的发展以至于今。上下两千余年,祖国医学对于广大人民在保健和治疗上的贡献,都以这部经典为根据,而发挥了它的作用,成为世界上独特的医学理论。从历史的观点证明它不是偶然的成绩,而明它精深的内容,有它丰富多彩的物质基础作理论根据。《内经知要述义》以道生篇、阴阳篇、色诊篇、脉诊篇、藏象篇、经络篇、 治则篇、 病能篇等篇述详述了内经的精髓。
章 绪言
一 什么是内经
二 内经的内容
三 内经知要的内容
四 素问的释名
五 灵枢的释名
六 内经的考据
七 素问的考据
八 灵枢的考据
九 学习内经的钻研方向
十 理论搞通还得从事实践
第二章 道生篇
上古天真论
四气调神论
阴阳应象大论
遗篇刺法论
道生篇小结
第三章 阴阳篇
阴阳应象大论
金匮真言论
生气通天论
五常政大论
阴阳篇小结
第四章 色诊篇
引言
肪要精微论
灵枢五色篇
第五章 脉诊篇
脉要精微论
平人气象论
根结篇
方盛衰论
脉要精微论
玉机真藏论
平人气象论
大奇论
三部九候论
征四失论
第六章 藏象篇
第七章 经络篇
第八章 治则篇
第九章 病能篇
第十章 尾语
整理者说明
后一段“厥气客于五脏六腑”系出于灵枢的邪客篇。李本也错简了。
乙、这里前一段是在素问逆调论篇里,专说藏气逆调而为息喘的理论。按:逆调论的含义,是说人体寒热水火营卫之气逆而不调的意思,故寒热逆而不调,则为烦为痹。水火逆而不调,则为肉烁和挛节。营卫逆而不调,则为肉苛。藏气逆而不调,则为息喘。
丙、按:逆调论篇的本文,在这一段岐伯日的上面,还有“帝日:愿闻其故”一段,计共六十七字,是逆气与息喘的分类辨证要领,应当参考,联系起来体会。又其中“有不卧不能行而喘者”一句,参考滑伯仁氏注解,以为当作“有不得卧,能行而喘者”。揆诸临床经验,我同意滑氏这种体会是正确的。
据上述这种体会,我们只要在实践中,有凭有据,对于错简的经文,可以大胆地提出改正的意见,对于整理经论,才能有收获。
丁、“下经”是古代的一种医经著作,现已失亡了。考史记仓公传云:“仓公受脉书上下经于阳庆”,或者即是下经。
戊、“故息有音也”的含义,原文已自解释胃气不和,逆上冲肺,故不能卧而息有音。另有一种起居如故而息有音的,即一般常见的人睡着了鼾声如雷。这种现象,其病不是器质性的变化,即不在胃,也不在脏,而是胃气逆于络脉,其病势浅而又微,另外有一神人睡着了口中吹气,也与此同。总的说来,都是气逆不调的原因。
己、半夏五合秫米一升即半夏秫米汤。是治痰涎壅塞,胃气不得下降而不寐症的方剂。按:秫米有两种说法,有人说是北方的小米,有人说是高粱米,据临床经验而言,用高粱米也有效,与小米无优劣之分,这大约是古人经验之谈。
庚、“流水千里以外者八升,扬之万遍”的含义,即甘澜水,取其有疏通下达之力,可调和阴阳,详本草纲目。
……
这本书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我一直对中医的博大精深充满了好奇,但总觉得隔着一层窗户纸,难以窥探其精髓。直到我翻开了这本《内经知要述义》,才算是真正踏入了中医的殿堂。作者周潜川先生的笔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他没有上来就抛出晦涩难懂的术语,而是从最基础、最核心的概念讲起,将《内经》中那些看似古老、遥远的智慧,用现代人的语言重新解读,并且逻辑清晰,条理分明。我尤其喜欢他对于“阴阳”、“五行”等基本理论的阐述,不再是死记硬背的条目,而是能够理解它们是如何贯穿于人体的生理、病理以及方药之中。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对照自己的身体感受,惊叹于古人对人体理解的深刻和精准。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启迪,让我开始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审视健康与疾病,去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真的难以言喻,就像在迷雾中找到了方向,开始看到了前方的光亮。
评分作为一名曾经对中医一知半解的读者,在接触到《内经知要述义》之前,总觉得《黄帝内经》这本书如同天书,文字古奥,内容深奥,难以理解。然而,周潜川先生的这部述义,就像是一位引路人,他以其深厚的功底和独到的见解,将《内经》的精华提炼出来,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以阐释。我惊喜地发现,原来中医的理论并非遥不可及,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书中对于人体生理、病理的讲解,逻辑严密,论证充分,让我对“天人合一”、“形神合一”等核心理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尤其是关于“治未病”的养生思想,更是让我认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这本书不仅提升了我对中医理论的认识,更激发了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让我开始重新审视和珍视我们祖先的智慧结晶。
评分我是一个对医学原理非常有兴趣的人,尤其对那些能够解释生命奥秘的学说更是情有独钟。《内经知要述义》这本书,简直就是一本中国医学的“百科全书”,它为我打开了理解中医医理和医法的一扇大门。周潜川先生的分析,独树一帜,他能够将《内经》中复杂的概念,如“经络”、“气血”、“病因病机”等,用清晰、透彻的方式呈现出来,并且将这些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我特别欣赏他在讲解疾病发生发展规律时,那种严谨的逻辑和深刻的洞察力。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能够主动地去思考、去分析,去理解中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提供了多少“医法”,更在于它教会了我一种“医理”,一种看待疾病和人体运行的独特视角,让我对中医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评分说实话,之前我对中医养生总有一种“玄乎”的感觉,总觉得很多道理听起来头头是道,但具体怎么做,却抓不住重点。《内经知要述义》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之前的认知。它并没有给我灌输一大堆养生的“偏方”或者“秘籍”,而是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中医养生的底层逻辑。周潜川先生通过对《内经》的细致解读,让我明白了养生并非简单的“吃什么”、“做什么”,而是要遵循人体的自然规律,顺应四时变化,调节情志,才能达到身心和谐的境界。他对于“藏象学说”的阐释,让我理解了各个脏腑的功能不仅限于物质层面的代谢,更包含着丰富的情志和精神活动。读完这本书,我不再盲目跟风各种养生潮流,而是学会了如何根据自己的体质和所处的环境,去制定一套属于自己的、切实可行的养生方案。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学习过程,让我觉得非常有力量,也更有信心去实践健康的生活方式。
评分一直以来,我都认为中医是一种神秘的、难以捉摸的医学体系,总觉得它与现代科学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然而,《内经知要述义》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中医作为一门科学的严谨性和独特性。周潜川先生的阐释,将《内经》中的医理和医法,置于一个宏大的宇宙观和生命观之下进行解读,这种“医理医法独树一帜”的视角,让我耳目一新。他对于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的分析,不仅仅局限于对生理功能的描述,更上升到了哲学层面,解释了为何如此运作,以及这些运作规律如何影响着人的健康。这本书让我开始认识到,中医的强大之处在于它对生命整体性的把握,以及它与自然环境的深刻联系。读完这本书,我对中医的理解不再是停留在一些零散的方药知识上,而是形成了一个系统、完整的认知框架,也更加坚信中医的价值和生命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