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圣-桑第一大提琴协奏曲(a小调Op 33总谱)/全国音乐院系教学总谱系列
原价:8.00元
作者:(法)圣一桑 作曲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04-01
ISBN:9787540429843
字数:
页码:6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圣-桑(1835一1921)法国作曲家、管风琴和钢琴演奏家、指挥家。他出生于法国巴 黎的农民家庭,幼年即表现出惊人的音乐才能,美国音乐历史学家吉尔伯特·蔡斯认为 “他的早熟堪与莫扎特媲美”。圣-桑五岁起开始作曲,十一岁即以钢琴家姿态登台演出, 十三岁进巴黎音乐学院学管风琴,曾多次在比赛中获奖。1853年起他开始在教堂任管风 琴手,其中有四年在尼德尔学校兼任钢琴教授,杜卡和福列都是他的学生。1877年他辞 去教堂的职务,埋头作曲。十九世纪下半叶,在法国艺术界出现了一个以振兴民族音乐文 化为宗旨的“民族音乐协会”,圣一桑是这个组织的创始人之一。他积极从事音乐活动, 又以钢琴家和指挥家的身份到各国演出。晚年则热衷于旅行,1921年12月16日客死于阿 尔及利亚的阿尔及尔城。
圣-桑的音乐创作具有浓厚的法国传统风格,形式严谨而不呆板,旋律流畅,和声 典雅,通俗易懂,配器绚丽多彩。其作品数量超过一百七十部,几乎涉及每个音乐体裁和 领域。但玉石混杂,质量不匀。较优秀的作品是歌剧《桑孙与达利拉》、《第三交响曲》、 《大提琴协奏曲》,交响诗《骸髅之舞》、第二,三、五《钢琴协奏曲》、《第三小提 琴协奏曲》以及小提琴与乐队的《引子与回旋随想曲》等。他与同时代的音乐家李斯 特、柏辽兹、瓦格纳等都有交往。1892年获英国剑桥大学的名誉音乐博士学位,1913年 获法国(“荣誉团”勋位的光荣称号(此勋位授予对法国作出卓越贡献的人士)。此外, 他还写诗作剧,另有《和声与旋律》,《唯物论与音乐》等论著。
圣桑是技巧最圆熟的作曲家。他有许多作品目前还活跃在乐坛上,但是在法国以外的地方, 其声誉却不见上扬。一般对圣桑音乐的批评是: 处处都是技巧, 却不见乐念, 徒具形式; 虽说高雅, 却流于肤浅。他在某方面真可说是法国的孟德尔颂。
圣桑也像当时稍具野心的法国作曲家一样, 著手撰写歌剧。他在经过两度尝试后, 终于在1877年目睹『参孙和达丽拉』的成功。圣桑的其馀十二出歌剧在受人欢迎的程度上都未能超越它。虽然有些学者专家仍坚持『阿士加尼奥』(1890)品质更佳, 但是至今仍然活跃于剧场的却是『参孙』。实际上尽管世人对他的音乐口碑不佳, 但是其至今仍为人所津津乐道的乐曲数量令人讶然。世人百听不厌的有 G小调钢琴协奏曲、 c小调钢琴协奏曲、第五号 F大调也时获青睐, 其他还有C小调第三号交响曲『管风琴』、B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A大调大提琴协奏曲, 以及『天鹅』原始出处『动物狂欢节』。供小提琴与管弦乐团演奏的『序奏与回旋奇想曲』也是世人耳熟能详的作品。交响诗中以『骷髅之舞』最为著名, 『温花儿的纺车』也偶尔东山再起。
成绩的确不恶, 显示圣桑的乐名未能充份反映其为最优秀作曲家的事实。他的音乐必定带有某种活力, 才能在乐坛上立于不败之地。其音乐中的逻辑, 井然的顺序, 精炼、明晰的梗概, 纯而不杂的专业风格, 都在美学上达到了自成一家的境界。他的音乐跟植于古典传统, 不论是否违异于正统形式, 总是能够万变不离其宗, 可称为有史以来第一位新古典主义者。他的音乐以「古典高雅」是尚。在当时所有法国作曲家中, 以圣桑的音乐最为纯净, 全然摒弃法朗克及其乐派甘美甜腻的弊端。或许 G小调钢琴协奏曲或是『管风琴交响曲』的内涵并不是十分深刻, 但是它们至少一扫当时陈腐俚俗与品味低落的通病。
他那些甚少为人演奏的钢琴曲虽然近似沙龙式的轻音乐, 但是却能以其特质与客观性而不至流为窠臼, 反而颇具效果, 尤以 C小调触技曲 (第五号钢琴协奏曲最后乐章的独奏版) 为最。此曲的光芒可视为衔接李斯特与拉威尔乐风的一座桥梁。或许圣桑在今日乐坛的地位值得我们重新评价。
如果有一天人们的口味也随著时代递嬗而有所改变, 突然惊觉圣桑出神入化的技巧, 轻盈又不失典雅端庄的乐念竟是那么迷人, 届时圣桑音乐的卷土重来就有望了。然而问题征结是, 圣桑始终以次级作品最为人知--如『参孙与达丽拉』、『天鹅』、『骷髅之舞』--而非出色的钢琴、喇叭、弦乐七重奏、 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 以及降B大调钢琴四重奏。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圣-桑这首a小调第一大提琴协奏曲,我一直是颇有研究的。这次入手这本“全国音乐院系教学总谱系列”的版本,完全是冲着它在教学领域的权威性来的。收到书后,我首先翻阅的是乐谱的排版和印刷质量。老实说,很多时候我们在练习时,不清晰的乐谱会严重影响心情和效率。这本总谱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到位,音符、休止符、指法、弓法等标记清晰明了,丝毫不会让人产生阅读障碍。而且,纸张的质感也很舒服,不易反光,长时间观看也不会感到疲劳。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书中针对乐谱的一些细节处理,比如力度记号、速度标记、演奏表情的提示,都做得十分细致。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深入理解作曲家意图的演奏者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我尤其留意了乐谱中的一些连线和断奏的处理,这些往往是决定演奏风格和情感表达的关键。我感觉这本总谱在这方面的标注非常准确,并且在一些容易产生歧义的地方,似乎都给出了比较明确的指引。当然,具体到实际演奏,还需要演奏者自身的理解和实践,但有一个清晰、准确的乐谱基础,无疑能事半功倍。
评分我最近一直在钻研圣-桑的音乐,尤其是他为大提琴创作的协奏曲,那份浪漫而又充满力量的旋律,总是能深深打动我。这次拿到手的是《圣-桑第一大提琴协奏曲(a小调Op 33总谱)/全国音乐院系教学总谱系列》这个版本,我抱着极大的期待,希望它能在我的学习路上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收到书后,我迫不及待地翻看了起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它的印刷质量,非常精美,字迹清晰,墨色浓郁,即使是细小的音符和标记,也一览无余,这对于长时间的练习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我注意到,书中对乐谱的排版设计考虑得非常周全,不仅保证了视觉上的舒适感,更重要的是,它逻辑清晰,易于查找和对照。 我尤其关注了乐谱中关于力度、速度和情感表达的指示。在这个版本中,这些细节的标注非常到位,而且我认为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我注意到一些地方,即使是非常细微的渐强或渐弱,或是特定的演奏表情符号,都得到了精确的呈现。这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作曲家想要传达的情绪和音乐意境。 对我而言,一本优秀的教学总谱,应该是在技术指导和艺术阐释之间找到一个完美的平衡点。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并没有直接给出长篇大论的演奏指导,而是通过精良的乐谱本身,引导着演奏者去思考、去感悟。这是一种更高级的教学方式,也更能激发演奏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评分一直以来,对于经典的协奏曲,我都抱着一种既敬畏又渴望深入探索的态度。圣-桑的这首a小调第一大提琴协奏曲,无疑是古典音乐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其旋律的优美、结构的精巧,以及大提琴与乐队之间精彩的对话,都令人陶醉。我入手这本《全国音乐院系教学总谱系列》的版本,是希望能在学习和演奏上获得更专业、更权威的指导。 初次接触这本书,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它的条理性。乐谱的布局非常规整,线条清晰,无论是独奏声部还是管弦乐声部,都标注得一丝不苟。这对于我们经常需要在排练或练习时快速定位乐句、查找问题的演奏者来说,大大节省了时间,也减少了不必要的困扰。 更让我惊喜的是,我在翻阅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标记。例如,在一些关键的段落,乐谱中会有一些细微的节奏变化提示,或者是在乐句的衔接处,有对呼吸或换弦的微妙暗示。这些都不是生硬的指令,而是非常巧妙地融入在乐谱之中,仿佛作曲家本人在耳边低语。 我倾向于认为,一本好的教学总谱,不应该只是忠实地复制原稿,更应该在传承的基础上,融入对教学的深刻理解。这本圣-桑第一大提琴协奏曲的总谱,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扎实的演奏基础,让我能够更专注于音乐本身的表达,而不是被不清晰的乐谱所干扰。
评分我对圣-桑的音乐情有独钟,尤其偏爱他那些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又兼具古典韵律的作品。这首a小调第一大提琴协奏曲,算得上是他早期作品中比较成熟且广受欢迎的代表作了。此次选择这本《全国音乐院系教学总谱系列》的版本,主要是出于对它在学术性和专业性上的考量。当我拿到这本书时,第一印象是它的厚重感,这不仅仅是纸张的重量,更是信息量的体现。 在仔细翻阅内页的过程中,我发现它不像市面上的一些普通乐谱那样,仅仅是简单地将音符堆砌。这本书显然融入了更多教学上的考量。我注意到乐谱的注释部分,虽然没有直接提供演奏技巧的讲解,但其中一些微妙的节奏处理、和声走向的提示,以及对某些乐句的强调,都仿佛在无声地引导着演奏者去思考。这对于我们这些希望将技术与音乐性更深层次地结合的乐手来说,非常有启发性。 我特别喜欢它在力度和速度标记方面的精炼与精确。很多时候,一个细微的速度变化或者力度起伏,都能赋予乐句截然不同的生命力。这本总谱在这些地方的处理,我认为是相当考究的,既保留了原谱的精神,又考虑到了现代演奏的实践需求。总而言之,这本书给我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感觉,它不是直接告诉你怎么做,而是通过精良的乐谱呈现,让你自己去发现和体会。
评分作为一名对浪漫主义时期大提琴作品情有独钟的音乐爱好者,圣-桑的a小调第一大提琴协奏曲绝对是我心中的经典之作。我一直认为,要真正理解并演绎好这样一首作品,一本权威且精良的乐谱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当我得知有《圣-桑第一大提琴协奏曲(a小调Op 33总谱)/全国音乐院系教学总谱系列》这个版本时,毫不犹豫地购入了。 打开这本书,首先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严谨的学术态度。乐谱的每一个细节,从音符的准确性,到各种演奏记号的规范性,都体现了高度的专业性。我尤其欣赏它在节奏划分和调性处理上的清晰度,这对于准确把握乐曲的内在逻辑至关重要。 在浏览乐谱的过程中,我发现书中隐藏着不少“干货”。例如,在一些复杂的乐句处理上,会有一些巧妙的指法和弓法建议,这些建议看似不起眼,但对于提升演奏的流畅度和表现力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我非常喜欢它在乐句收尾处的力度控制提示,这往往是区分普通演奏和优秀演奏的关键。 我个人认为,这本教学总谱最大的价值在于它为演奏者提供了一个坚实可靠的“脚手架”。它鼓励演奏者在扎实技术的基础上,去自由地发挥音乐的想象力。这本书并没有把一切都“喂”到你嘴里,而是通过精炼的呈现,激发你自主去探索和创造。我从中获得的启发,远比单纯的乐谱标注要丰富得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