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原版】名联观止 上下2册 增订版 港台原版 名聯觀止 全二冊 梁羽生 古今名联 文史百科

【中商原版】名联观止 上下2册 增订版 港台原版 名聯觀止 全二冊 梁羽生 古今名联 文史百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梁羽生 著
图书标签:
  • 名联
  • 对联
  • 古诗词
  • 文史
  • 梁羽生
  • 港台原版
  • 中华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学
  • 百科全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中华商务进口图书旗舰店
出版社: 天地图书
ISBN:9789882190825
商品编码:14671769937

具体描述

《名聯觀止》(全二冊)

作者:梁羽生

出版社: 天地圖書 (2009年1月1日)

平装

文字:中文繁体

ISBN: 9882190820

条形码: 9789882190825

商品尺寸: 23.9 x 17 x 3.6 cm

商品重量: 1.1 Kg

内容简介

《名聯觀止》為梁羽生聯話精選集,輯錄刊于香港《大公報》的九百零二篇聯話,由作者親自增訂。梁羽生自幼便喜愛對聯文學,后雖從事武俠創作,但自認為,在對聯“資料的收集和研究方面,則所花的時間和精力恐怕還在武俠小說之上”。

本書所選皆為古今名聯,既談對聯的“內學”,涵括題贈聯、抒懷聯、集句聯、諧謔聯、挽聯等各類聯體,以及無情對、嵌字對、拆字對、回文對等各式對法;又論對聯的“外學”,涉及歷史掌故、世俗民風、官場沉浮、文壇軼聞、名士風雅、人事品評等。梁氏聯話,重趣味、重知識、重考證,可視作聯話體文史百科。

作者简介

梁羽生(1924年3月22日~2009年1月22日),原名陈文统,中国著名武侠小说家,与金庸、古龙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大宗师,被誉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和金庸共同扛起了新派武侠小说的大旗,梁羽生摒弃了旧派武侠小说一味复仇与嗜杀的倾向,将侠行建立在正义、尊严、爱民的基础上,提出"以侠胜武"的理念。梁羽生为人正派,创作了三十余部武侠佳作,开创了新派武侠小说的先河。2009年1月22日,梁羽生因病在悉尼去世,享年85岁。


《锦绣文章:中华楹联艺术赏析》 一卷风雅,半壁江山:楹联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本书是一部全面而深入探讨中国楹联艺术的著作,旨在为楹联爱好者、文化研究者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份详尽的导览。本书不侧重于特定作者或朝代的汇编,而是着力于剖析楹联作为一种独特文学形式的创作规律、审美旨趣及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全书结构严谨,内容丰富,从楹联的起源、发展脉络,到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功能与艺术风格变迁,均有细致的梳理与独到的见解。 第一编:楹联溯源与形制探微 本篇首先追溯了楹联的文字源头,深入探讨了对偶、警句等文学母题在先秦典籍中的雏形。我们区别于一般仅提及春联、寿联的浅层介绍,而是将楹联视为中国语言结构与哲学思想相互作用的产物。重点分析了楹联的“格律”——这不仅是平仄韵脚的机械组合,更是音韵美学与意境营造的有机统一。 起源的迷思与求证: 考察从早期的“楹书”、“扁额”到成熟的楹联形式的演变路径,引用大量出土文物和古代文献中的“楹文”作为佐证,力求还原其历史的真实面貌。 对仗的艺术: 详细解析名词对、动词对、虚实对、正对、流水对等多种对仗手法,并辅以大量非名家作品中的精妙实例,说明对仗如何服务于主题表达,而非仅仅是形式上的工整。 字数与结构: 探讨七言、九言乃至长联的结构布局,分析字数变化对节奏感和信息承载力的影响。特别关注特殊结构的楹联,如回文联、递进联的创作技巧。 第二编:楹联的社会功用与审美范式 楹联自诞生以来,便深深植根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本篇旨在阐释楹联如何超越装饰性文字,成为承载社会规范、表达个人情怀、记录历史事件的媒介。 “言志”的载体: 探讨楹联在文人精神表达中的核心地位。分析历代士大夫如何通过题赠联、自撰联来彰显其抱负、讽喻时弊、寄托乡愁。我们关注那些蕴含深刻哲理和人生洞察的“哲理联”,它们往往是作者思想的结晶。 节庆与礼仪的符号: 细致梳理了春节、婚嫁、寿诞、乔迁等重大人生仪式中,楹联所扮演的“祝颂”与“规诫”双重角色。例如,在寿联中,如何巧妙地避开直白的祝寿,转而采用典故暗示高寿与德行。 地域文化的镜像: 选取了若干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楹联群落,如苏杭园林联的清雅脱俗、川渝庙宇联的雄浑磅礴、徽派商贾联的精明务实。通过地域风格的对比,揭示楹联对一方水土文化气韵的摹写能力。 第三编:楹联创作的技法精炼与创新之路 本篇是全书的技术核心,旨在剖析高水平楹联的创作密码,引导读者从被动的欣赏者转变为积极的创作者。我们不拘泥于传统的“集句”范畴,而是探索现代语境下楹联的表达可能性。 炼字与遣词: 重点分析“妙手偶得”的关键词是如何通过反复锤炼、恰当用典而产生的。探讨如何运用“活字”——那些在特定语境下焕发出新意的动词和形容词——来赋予楹联以生命力。 意境的铺陈: 楹联受篇幅限制,对意境的营造要求极高。本章将“意境”拆解为“空间感”、“时间感”和“情感张力”三个维度,分析成功的楹联如何以极简的文字构建出宏大或深邃的画面。 当代楹联的探索: 面对现代生活和新事物的涌现,楹联的题材是否会受限?本章收集并分析了近现代涌现的优秀题材联,例如科技、环保、城市建设等主题下的楹联尝试,探讨传统形式在现代语境下的生命力与创新边界。 结语:薪火相传,楹联的永恒魅力 本书最后总结了楹联艺术的不可替代性。它以其独特的对仗美感、音韵和谐以及凝练的文化信息密度,在中国文学长廊中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地位。楹联不仅是历史的遗存,更是活态的文化遗产,其魅力在于它能以最经济的文字,承载最丰沛的情感与思想。阅读本书,如同置身于一个由汉字构筑的精妙迷宫,每一步都能发现对称与和谐之美,领略中华文脉中对精妙表达的永恒追求。

用户评价

评分

初翻阅这本书的内容,我立刻被那种扑面而来的文化气息所感染。它不像那些枯燥的学术著作,而是以一种非常生动、亲切的方式讲述着楹联背后的故事和历史背景。那些经典的对联,不再是孤立地陈列,而是被巧妙地放置在相应的历史情境中,让人在阅读时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进行了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特别是那些关于梁羽生先生的点评部分,文笔老辣而不失温情,总能在关键之处点明楹联的精髓,使得原本晦涩的对仗之美变得清晰易懂。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极大地降低了普通读者欣赏和理解古典楹联的门槛。

评分

这本书的编纂体例非常严谨,内容涵盖的广度也令人印象深刻。它不仅仅罗列了那些耳熟能详的名联,更深入挖掘了许多地方性的、鲜为人知的佳作。对于每一个对联的来龙去脉,作者都做了详尽的考证,查阅了大量的史料和地方志,确保了其准确性。这种“百科全书”式的收录方式,让它远远超出了普通对联选本的范畴,更像是一部浓缩了中国传统文脉的文化符号集锦。对于研究古典文学、历史或者对地方文化有浓厚兴趣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极其丰富和可靠的第一手参考资料,每一页都值得反复咀嚼。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厚实的纸张传递出一种沉甸甸的质感,书脊上的烫金字体在灯光下熠熠生辉,显得既古典又不失雅致。内页的排版也颇为讲究,字里行间留出的空白恰到好处,使得阅读时眼睛不会感到疲劳。尤其是那两册书的厚度,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让人对其中蕴含的知识量充满期待。从外观上看,这本书完全符合一本珍藏版典籍应有的风范,无论是放在书架上作为装饰,还是拿在手中细细品读,都算得上是一种享受。装帧的精致程度,足以看出出版方在制作上的用心,这对于喜爱实体书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加分项。

评分

作为一名楹联爱好者,我尤其欣赏这本书在选材上的独到眼光。它并非仅仅堆砌辞藻华丽的对子,而是注重那些蕴含深厚哲理和独特意境的作品。有些对联,看似平淡,细品之下却别有洞天,能让人从中领悟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大音希声”、“大巧若拙”的境界。阅读的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在脑海中反复推敲那些精妙的字眼和对仗结构,甚至会尝试自己进行仿写练习。这种互动式的阅读体验,极大地激发了我对传统文化的热情,感觉自己仿佛在高手过招中获得了宝贵的指点。

评分

总的来说,这套书的价值远超其定价。它不仅仅是一套工具书,更是一部可以伴随人一生、常读常新的文化宝藏。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发现和感悟,就像面对一位智者,总能给予及时的启迪。对于那些希望系统而又有趣地了解中国古典楹联艺术,或者想提升自身文学修养的读者而言,我强烈推荐入手这套书。它将带你领略诗词歌赋之外的另一种迷人艺术形式——对仗之美,那种工整中的变化,含蓄中的磅礴,确实让人心驰神往,回味无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