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比较制度分析”的创始人之一,青木昌彦在国际经济学界享誉盛名,本书是对青木昌彦教授一生对经济学所做贡献的梳理总结。
青木昌彦是比较制度分析学派的领军人物,也是中国经济改革的同路人。本书是他去世前完成的作品,以浅显易懂的方式探求制度的内涵,揭示了合同、公司等经济制度与国家制度、社会规范之间的逻辑关系,虽从经济学入手但又超了经济学。本书短小精悍,既有深入浅出的理论介绍,又有对中日两国现实问题的分析,对于想要了解青木昌彦近年来的研究以及制度经济学zui新进展的人来说,是一本必读佳作。
序言
这是一本经济学大师贡献给大众的入门读本。它的出版,是一件值得学界和大众共同庆幸的事情。青木教授作为制度经济学进入比较制度分析新阶段的开创者,运用20世纪后期经济科学的zui新成就,把博弈论的分析手段运用到比较制度分析上来,为学科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因此他能够在这本书中驾轻就熟,把一门十分高深的学问通过通俗浅白的语言娓娓道来,使经济学素养深浅不一的读者都能从中体验到科学的力量和美丽。
中国与日本制度演化的源泉
读完这本书,我才真正理解了“经济学”这个词的广阔内涵。它不再是枯燥的供需曲线,而是对人类行为和社会组织模式的深度探索。作者在书中对“契约理论”的阐释,让我意识到我们日常生活中无数的互动,无论是雇佣关系,还是商业合作,都建立在隐形的契约之上。而这些契约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度的保障,比如法律的强制力和社会公序良俗的约束。书中对“信息不对称”的分析也极具现实意义,它解释了为什么在某些市场中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以及信息披露制度在纠正市场失灵中的重要作用。我非常欣赏作者在引用大量经济学经典文献的同时,又能以非常平易近人的语言进行解读,让普通读者也能领略到制度经济学的思想精髓。这本书不仅提供了一种看待经济现象的新视角,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运用制度分析的工具,去理解我们所处的复杂社会,去思考如何改进现有的制度,以实现更有效率、更公平的社会运行。
评分这本书的章节编排和论述方式,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了“抽丝剥茧”的乐趣。作者循序渐进地引入各个核心概念,比如从产权的界定讲到制度的演化,再到政府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我尤其对关于“搭便车问题”的讨论印象深刻,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生动地展现了在公共物品供给过程中,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的张力,以及制度设计如何才能有效克服这一困境。书中对“国家能力”的分析也让我眼前一亮,它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深入到国家如何通过税收、法律、监管等手段来塑造经济行为,从而实现社会目标。作者在分析过程中,经常会引用历史上的经典案例,比如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或者二战后的日本,这些鲜活的例子让抽象的理论变得触手可及,也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制度变迁的复杂性和非线性。总的来说,这本书的逻辑严密,论证充分,既有理论的深度,又不乏现实的指导意义,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优秀著作。
评分刚翻开这本《制度经济学入门》,就被它严谨又不失生动的笔触深深吸引了。作者并没有一开始就陷入晦涩的理论模型,而是从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切入,比如为什么我们普遍遵守交通规则,为什么某些行业会形成垄断,为什么社会上存在贫富差距等等。这些看似平常的现象,在作者的解读下,都指向了深层的制度性原因。我特别喜欢他关于“交易费用”的阐述,原本以为只是一个经济学名词,读完才明白,它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寻找信息、协商合同到监督执行,无不包含着隐性的成本。而正是这些交易费用,塑造了我们行为的边界,也决定了经济活动的效率。书中对“路径依赖”的讲解也极具启发性,它解释了为什么历史上的选择会深刻影响当下的格局,也让我们理解了改革的复杂性。作者的语言朴实,逻辑清晰,即便是我这样非经济学专业背景的读者,也能轻松跟上他的思路,并且在字里行间感受到经济学思维的魅力。这本书真的刷新了我对经济学的认知,原来经济学不仅仅是数字和曲线,更是关于社会组织、规则和激励的深刻洞察。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本身就充满了智慧的光芒,每一个章节都仿佛是作者精心打磨的艺术品。我最先被吸引的是书中对“寻租行为”的细致描绘,它让我看到了在制度扭曲下,资源如何被不恰当的分配,以及整个社会的福利如何因此受损。作者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历史时期案例的对比,生动地展现了寻租行为的普遍性和危害性,也让我理解了反垄断和公平竞争的重要性。书中对“社会资本”的探讨也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仅是人脉关系,更是信任、合作和互助等非正式制度的体现,而这些要素对于经济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作者在解释这些概念时,总是能用最贴切的比喻和最生动的语言,将复杂的理论变得通俗易懂。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示是,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离不开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它鼓励我们去审视现有的规则,去思考如何优化制度设计,以促进人类社会的福祉。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就像在一位博学的智者身边聆听教诲。作者以一种非常谦逊而又充满洞察力的姿态,引导读者一步步走向制度经济学的核心。我特别被他对“腐败”的制度性分析所震撼,它不仅仅是道德败坏的问题,更是制度设计缺陷的体现,比如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或者寻租的空间过大。书中对“创新”的制度性解释也让我耳目一新,它不仅仅是天才的灵感迸发,更离不开保护知识产权、激励研发投入、以及鼓励试错的制度环境。作者在论述过程中,经常会跳出纯粹的经济学框架,而是将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的视角融会贯通,这使得他的分析更加全面和深刻。读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很多经济问题的根源,往往不在于技术或资源,而在于我们所处的制度环境。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分析框架,帮助我们识别问题,也启迪我们思考解决方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