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世界遗产之中国档案(上下)
原价:66.00元
作者:王新建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06-01
ISBN:9787500658429
字数:350000
页码:二册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世界遗产之中国,一个国家拥有世界遗产的多寡,不但反映了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在历史上曾经有过的辉煌,也反映了他们的文明水平,国民素质和综合国力以及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所产生的巨大凝聚力。但愿我们能肩负起更多的责任,将文明的薪火一代代传递下去。但愿我们在岁月苍茫的暮年时候,能用它们照亮回家的路。
内容提要
2002年岁末《探索·发现》创作集体怀着敬畏.温和而朴素的心情试图从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的角度对中国的世界遗产进行一次规模宏大的文化诠释。于是30集大型电视片《世界遗产之中国档案》诞生了,这在中央电视台还是第一次。自然和人类在时间层层累累的刻痕中书写历史,留下了造化的神工和先人的智能。这不但是天、地、祖先馈赠给我们的遗产,也是我们必须留给后世文明的关于地球和人类演进的历史。中国、5000年来的人文精神一脉相承,对自然的尊崇和对自身的思考从未间断,也因此,在今天遗存下来的众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中仍然闪耀着中国人智慧和勤劳的光芒。通过这部系列纪录片,我们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自然与文化遗产的魁力,同时也加深了我们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解。在全球化日益加剧的今天,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和多样性文化的共生非常重要。中国有句古话“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说的是一个意思。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是人类历程的见证,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文化遗产体现着一个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是民族的根基。是历史的纪念碑。文化遗产既属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世界遗产之中国档案》系列电视片,以敏锐独特的观察视角,表现了深厚的文化意
蕴,极具人文地理美学价值,这部系列片于2003年1月3日起播出后,观众反映热烈。在此基础上,中国青年出版社和中央电视台经过多次协商和沟通,历经10个月,完成了这部中国世界遗产全景式的图书作品。
这部大型图书将带领读者深入中国的28个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探寻自然地理与人文静观背后的秘密,以开阔的全景视野与宏大的叙述方式,为读者展示一副气象万千的中国自然和历史画卷。
目录
上册
1 庐山
2 丽江
3 苏州园林
4 天坛
5 峨嵋山
6 平遥古城
7 颐和园
8 大足石刻
9 武夷山
10 龙门石窟
11 皖南古村落
12 传承
13 都江堰·青城山
14 明清皇陵
15 云岗石窟
下册
1 造化
2 故宫
3 敦煌莫高窟
4 泰山
5 万里长城
6 秦始皇陵
7 周口店
8 黄山
9 武陵源
10 黄龙
11 承德避署山庄
12 武当山
13 九寨沟
14 布达拉宫
15 孔府 孔庙 孔林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世界遗产之中国档案(下)》给我带来了截然不同的阅读体验,这次的旅程更加侧重于那些蕴含着自然鬼斧神工与人文精神完美融合的独特景致。我曾想象过张家界的奇峰三千,但书中对那里的描述,却让我看到了更深层的意境——云雾缭绕中的石柱如何如同守护古老秘密的卫士,而那一句句关于当地民族传说与山水融为一体的叙述,更是将我对自然的敬畏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同样,书中对于丝绸之路沿线遗产的描写,也让我深刻体会到“路”本身的意义。它不仅仅是地理上的连接,更是文明交流互鉴的动脉,是无数商旅、文化、思想在此汇聚、碰撞、升华的见证。作者在描写这些遗产时,运用了大量的感官细节,仿佛我能听到驼铃在沙漠中回荡,闻到香料的气息在空气中弥漫,感受到古老市集的热闹喧嚣。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并没有将这些遗产孤立看待,而是将其置于更广阔的地理和历史背景下进行解读,展现了中国地理的多样性以及文化发展的复杂性。它让我明白,这些世界遗产并非凭空出现,而是与这片土地的自然环境、人民的生活方式、以及与其他文明的互动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这种全景式的呈现方式,使得我对中国作为世界文明重要发源地的地位有了更清晰、更感性的认识。
评分《世界遗产之中国档案(下)》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心灵的震撼。作者在描写自然遗产时,那种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溢于言表。他没有将这些壮丽的景色仅仅视为照片上的美丽,而是深入挖掘了它们亿万年来的演变过程,以及它们对当地生态系统和人类文明产生的深远影响。我仿佛能感受到九寨沟水色的纯净与灵动,体验到长白山的雄浑与壮阔,甚至能想象出那些古老村落如何依山傍水而生,与自然和谐共处。书中对于中国广袤土地上不同地貌的呈现,也让我意识到中国地理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是多么令人惊叹。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从高原到平原,从盆地到海岸线的各种地貌特征,以及这些地貌如何孕育出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看”的书,更是一本关于“感受”的书。它引导我去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去理解那些被列入世界遗产的自然景观为何如此珍贵,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去保护它们。这本书让我对中国这片土地上的自然之美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更加坚定了保护地球家园的信念。
评分读完《世界遗产之中国档案(上)》,我仿佛踏上了一段跨越时空的壮丽旅程。这本书以一种近乎考古学家的严谨态度,又带着旅行家般的生动笔触,为我揭开了中国这片古老土地上璀璨夺目的文化瑰宝。每一个文字都如同经过精心打磨的宝石,折射出历史的深邃与民族的智慧。从巍峨壮丽的长城,到神秘莫测的兵马俑,再到婉约灵动的江南水乡,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这些世界级的遗产,而是深入挖掘了它们背后的故事,讲述了建造者们的艰辛与巧思,阐释了它们在人类文明长河中不可替代的地位。书中对于文化遗产的解读,既有宏观的历史背景分析,又不乏对细节的细致描摹。比如,在描述某个古建筑时,作者会详细介绍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使用的材料,以及这些元素如何体现了当时的社会经济、宗教信仰和审美情趣。更难得的是,作者还巧妙地穿插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小故事,让原本可能枯燥的历史知识变得鲜活有趣,仿佛我亲眼目睹了那些历史事件的发生,亲身感受到了那些文明的脉搏。读这本书,不仅仅是在学习知识,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洗礼,让我对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由衷的敬意。它让我明白,这些世界遗产不仅仅是冰冷的石头和建筑,更是活着的历史,是民族精神的载体,是我们与过去对话的桥梁。
评分刚拿到《世界遗产之中国档案(上)》这本书时,我原以为会是一本相对严肃枯燥的学术著作,没想到读起来却如此引人入胜。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扎实,他能够用非常诗意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将那些遥远而宏大的历史场景呈现在读者面前。比如,在介绍某个古都的城墙时,他描绘的不仅仅是砖石的堆砌,更是那城墙下曾经发生的王朝更迭、民族融合的沧桑岁月。他笔下的文字,仿佛有生命一般,能唤醒读者内心深处的共鸣。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细节的挖掘,那些关于建造者如何克服困难,那些精妙绝伦的设计理念,都让我对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叹为观止。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当地风土人情的故事,这些故事就像是一颗颗璀璨的珍珠,点缀在宏伟的历史叙事中,让整个阅读过程更加生动有趣。它不仅仅是一本介绍世界遗产的书,更是一本关于中国历史、文化、艺术的百科全书,让我能够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理解和认识这个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国家。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知识库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同时也对中国这片土地产生了更深的眷恋和热爱。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承载着厚重历史的文化遗产情有独钟,所以当看到《世界遗产之中国档案(上)》这本书时,我毫不犹豫地入手了。这本书的内容,远超出了我最初的预期。作者在叙述时,采用了多角度、多层面的解读方式,不仅仅局限于对建筑、遗址本身的描述,更深入探讨了它们背后所蕴含的哲学思想、艺术美学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那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描写,例如关于古老乐曲的传承,关于传统手工艺的技艺,这些内容让我看到了中华文明鲜活的生命力,看到了它如何在时间的长河中不断演变与发展。作者的文字,既有历史学家的严谨,又不失文学家的浪漫,使得枯燥的历史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读这本书,就像是与一位睿智的长者在进行一场深度对话,他娓娓道来,将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一段段精彩的历史呈现在我眼前。它让我明白,世界遗产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其物质的存在,更在于其所代表的精神价值和文化传承。这本书无疑是一次深刻的心灵之旅,让我对中华文明的辉煌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让我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有了更深的责任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