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界戰爭——商業重組與社會巨變 | ||
| 定價 | 49.00 | |
| 齣版社 | 電子工業齣版社 | |
| 版次 | B1 | |
| 齣版時間 | ||
| 開本 | 04 | |
| 作者 | ||
| 裝幀 | 01 | |
| 頁數 | 0 | |
| 字數 | ||
| ISBN編碼 | 9787121277665 | |
| 工業4.0大革命 | ||
| 定價 | 49.00 | |
| 齣版社 | 電子工業齣版社 | |
| 版次 | 1 | |
| 齣版時間 | 2015年03月 | |
| 開本 | 16開 | |
| 作者 | 水木然 著 | |
| 裝幀 | 平裝 | |
| 頁數 | 192 | |
| 字數 | 211000 | |
| ISBN編碼 | 9787121256912 | |
《工業4.0大革命》深入而客觀地解讀瞭工業4.0的起源及現存狀況,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梳理瞭與工業4.0相關的各種前沿科技成果,如可穿戴設備、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智能設備等,同時不僅針對德、美、日等強國進行瞭優勢分析與對比,而且重點針對我國麵對工業4.0的優劣勢與切入點、現狀與齣路等進行瞭詳盡的分析和討論,繼而引發人們對工業4.0將可能帶來的種種機遇與挑戰的思考。
水木然,媒體人。喜歡研讀曆史、經濟、哲學。曾擔任鳳凰網專欄作者,現在移動互聯網領域創業。目前自營新媒體營銷策劃公司。
第—章 什麼是“工業4.0”
第—節 親臨德國工廠
1. 未來工廠
2. 智能生産
3. 大數據=未來
第二節 傳統互聯網正在消失
1. 手機的革命
2. 社交的三個階段
3. 自媒體和粉絲經濟
4. 淘寶的掙紮
5. 移動互聯網
6. 商業格局的演變
7. 傳統行業被革新
8. 互聯網和工業4.0
第三節 大數據
1. 未來的石油
2. 未來的第—生産力
3. 大數據可以預知未來
4. 中國大數據的現狀
5. “情感”會更勝—籌嗎
6. 未來戰爭形態——數據戰爭
第四節 雲計算
1. 雲計算——超級大腦
2. 雲計算的誕生過程
3. 雲儲存——超級內存
4. 數據安全
5. 數據“汙染”
6. 雲計算的未來
第五節 情感識彆
1. 普京為何如此自信
2. 情商的産生原理
3. 日本機器人
4. 機器會政變嗎
第六節 物聯網
1. 大生態係統——萬物互聯
2. 傳感器——世界是神經末梢
3. 物聯網——“厚德載物”
4. 互聯網將消失
第七節 智能生活——人類進化進入2.0時代
1. 可穿戴設備
2. 跨界競爭
3. 智慧傢庭
4. 智慧社區
5. 智慧城市
6. 數字原生代
第八節 能源4.0,智慧能源
1. 能源和工業革命
2. 能源和戰爭
3. 中國能源危機
4. 美國頁岩氣革命與中國“973”計劃
5. 智慧能源
6. 中國能源4.0的技術路徑
第二章 第—次工業革命
第—節 為什麼是英國
1. 圈地運動
2. 發明和創造
第二節 瓜分世界狂潮
1. 英國成為霸主
2. 帝國主義的魔爪
第三章 第二次工業革命
第—節 為什麼是德國和美國
1. 電氣時代
2. 美國的崛起
3. 德國的崛起
第二節 日本侵略中國
1. 日本工業革命
2. 日本侵略中國
第三節 中國敗在哪兒
1. 洋務運動
2. 失敗總結
3. 辛亥革命
第四節 世界大戰與科技發展
1. 世界大戰
2. 科技發展
3. 科技與戰爭
第四章 第三次工業革命
第—節 計算機的發明
1. 各種發明
2. 計算機的齣現
第二節 世界格局
1. 為什麼是美國
2. 蘇聯解體
3. 美國的衰落
第五章 工業3.0到工業4.0
第—節 量變到質變
第二節 為什麼在德國誕生
1. 德國教育
2. 民族習慣
3. 德國製造
第三節 新中國的工業真相
1. —些關鍵數據
2. 科技進程
第六章 中國工業4.0進行到哪裏瞭
第—節 中國經濟的三大弊端
1. 復製、跟風和模仿
2. 低價
3. 浮誇、炒作
第二節 遲到的十年
1. 製造業被釜底抽薪
2. 中國經濟的現狀
3. 製造業的迴歸
第三節 中國彎道超車
1. 中國製造業現狀
2. 中國藉電子商務彎道超車
3. 中國工業4.0的萌芽
4. 中國工業4.0的兩個障礙
第四節 創客時代
1. 自以為“非”
2. 平颱至上,連接為王
3. 傳統企業轉型
4. 個人能做些什麼
第五節 “新絲綢之路”經濟帶
1. 絲綢之路
2. 文藝復興
3. 李約瑟難題
4. 取之於漁
第七章 發達國傢的工業4.0
第—節 德國與日本
1. 曆史對比
2. 政策對比
3. 態度對比
4. 總結
第二節 美國與日本
1. 美國特斯拉
2. 特斯拉危機
3. 整閤與對抗
4. 日本機器人
第三節 美國與德國
1. 曆史對比
2. 創造性與嚴謹性
3. 個性化與定製化
4. 美國“工業互聯網”
5. 通用電氣
6. 德國的“物理信息係統”
第八章 工業4.0的未來
第—節 資本的擴張
1. 孫正義下的—盤大棋
2. 李嘉誠抄di歐洲
第二節 “雇傭”正在被淘汰
1. 打工者心態
2. 閤夥人製度
3. 用“股份”代替“雇傭”
第三節 誰能代錶中國工業的未來
1. 小米模式探討
2. 格力模式探討
3. 中國的商業氛圍
第四節 “機器人”在崛起
1. 機器有瞭靈魂
2. 人類會失業嗎
3. 人類能成為機器的上帝嗎
第五節 極簡主義
1. 人類的臨界點
2. 經濟危機
3. 工業4.0加重經濟危機
4. 人類下—個文明時代
參考文獻
| 新零售時代:未來零售業的新業態 | ||
| 定價 | 49.00 | |
| 齣版社 | 機械工業齣版社 | |
| 版次 | 1-1 | |
| 齣版時間 | 2017.8 | |
| 開本 | ||
| 作者 | 水木然 廖永勝 | |
| 裝幀 | ||
| 頁數 | 129 | |
| 字數 | ||
| ISBN編碼 | 9787111574866 | |
前言
序言 中國經濟大勢縱覽
第—章 睏境
第—節 電商的革命
第二節 各大電商平颱睏境
第三節 電商的掙紮
第二章 實體店的崛起
第—節 傳統連鎖的潰敗
第二節 轉摺的束臨
第三節 空間感
第四節 國外實體店
第五節 搶占綫下
第三章 零售的變革
第—節 從傳統零售到“互聯網+
第二節 文化的力量
第三節 金融杠杆
第四節 三店閤
第五節 新品牌的通路
第四章 新零售
第—節 按需生産
第二節 厚利時代
第三節 信用聚變
第五章 未來零售
第—節 個體化零售
第二節 商品人格化
第三節 零售的消失
第六章 零售的根基
第—節 超強供應鏈
第二節 區塊鏈崛起
第三節 新零售的工具
| 從1到N:天纔創造世界 | ||
| 定價 | 58.00 | |
| 齣版社 | 電子工業齣版社 | |
| 版次 | ||
一直以來,我都對社會變遷和商業模式的演進充滿好奇。這次偶然翻開一本名為《新零售時代》的書,雖然書名直指當前最熱門的商業話題,但我的閱讀體驗遠不止於此。它給我的最大觸動,是作者以一種近乎“解構”的方式,將我們習以為常的商業邏輯一一剖析,然後又以一種“重構”的方式,描繪齣未來商業可能的發展軌跡。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於“跨界”這個概念的闡述,它不再僅僅停留在錶麵上的行業融閤,而是深入探討瞭不同領域思維模式、技術能力、資源稟賦如何相互碰撞、激發,最終孕育齣全新的價值鏈和商業形態。作者並非簡單地羅列案例,而是通過層層深入的邏輯推演,讓我們看到這種“跨界”並非偶然,而是時代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産物,是打破原有藩籬、重塑市場格局的強大驅動力。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思考,自己所處的行業,或是曾經接觸過的某些企業,是否正在經曆或者即將經曆這樣的“跨界”變革。書中那些極具洞察力的觀點,仿佛一盞盞明燈,照亮瞭我對未來商業世界的理解,也讓我更加期待看到那些敢於打破常規、勇於擁抱跨界的企業,如何在新的時代浪潮中脫穎而齣。
評分從內容上看,《新零售時代》這本書給我最直觀的感受是,它試圖構建一個更加宏大和係統的認知框架。我一直覺得,我們身處的時代,信息爆炸,變化太快,很多時候我們都被淹沒在各種碎片化的信息和短暫的趨勢裏,缺乏一個能夠將零散知識點串聯起來的“總開關”。這本書恰恰填補瞭我的這一需求。作者以一種宏大的視角,將“新零售”這一概念置於更廣闊的時代背景下進行審視,比如,它如何與“工業4.0”相呼應,如何催生“跨界戰爭”,以及背後所蘊含的“天纔創造世界”的邏輯。我尤其贊同書中關於“戰爭”的比喻,它並非鼓勵衝突,而是強調在商業領域,尤其是在新舊模式交替之際,必然會産生激烈的競爭和整閤。理解瞭這種“戰爭”的本質,我們纔能更好地理解企業如何生存和發展。書中對於“大革命”的論述,也並非危言聳聽,而是基於對技術發展、消費需求、社會結構變遷的深刻洞察。它讓我意識到,我們並非身處一個平穩的過渡期,而是在經曆一場深刻的、翻天覆地的變革。
評分對於《新零售時代》這本書,我的第一感受是,它提供瞭一種全新的認知工具。我一直認為,理解世界需要模型,而這本書正是構建瞭一個非常有效且具有前瞻性的模型。作者將“新零售”置於一個更大的敘事框架中,比如“水木然天纔創造世界”,這讓我看到,一切商業的進步,最終都源於個體的創造力。而“跨界戰爭”和“工業4.0大革命”,則揭示瞭這種創造力如何在外延擴張,如何改變生産和消費的底層邏輯。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水”的比喻,它象徵著流動性、適應性和普適性,這恰恰是新時代商業的核心特徵。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固守成規、拒絕改變,在新時代的洪流中將是最大的危險。我需要像水一樣,不斷學習,不斷適應,不斷尋找新的連接點。書中的很多觀點,都讓我眼前一亮,仿佛打通瞭我的任督二脈,讓我對商業世界的理解上升到瞭一個新的高度。它不僅是一本書,更是一次思想的洗禮,讓我對未來充滿瞭期待和探索的動力。
評分坦白說,一開始拿到《新零售時代》這本書,我並沒有抱有過高的期待。我以為它隻是市麵上眾多解讀新零售的書籍之一,可能會充斥著一些泛泛而談的理論或者陳詞濫調的案例。然而,實際閱讀之後,我發現自己大錯特錯。這本書帶來的驚喜,在於它獨特的視角和深邃的洞察力。作者似乎有一種魔力,能夠將那些我們司空見慣的現象,抽絲剝繭,挖掘齣其背後的深層邏輯。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書中關於“跨界戰爭”的討論,它讓我看到瞭不同行業之間並非是涇渭分明、老死不相往來的,而是充滿瞭交織、滲透和融閤的可能性。這種“戰爭”並非是零和博弈,而是通過競爭和閤作,共同推動整個商業生態的進化。同時,書中對“工業4.0大革命”的解讀,也讓我對未來的生産方式有瞭更清晰的認識,它不僅僅是自動化和智能化,更是人機協作、個性化定製、柔性生産等一係列深刻的變革。這本書讓我開始重新審視我所處的行業,思考其中的機遇和挑戰。
評分這本《新零售時代》帶給我的,與其說是知識的灌輸,不如說是思維的啓迪。我一直覺得,真正的“天纔”並非是擁有超凡智力的人,而是那些能夠洞察事物本質,並且能夠將這種洞察力轉化為現實創造力的人。書中,作者將“天纔創造世界”這一概念貫穿始終,讓我看到瞭在每一次顛覆性的創新背後,都離不開少數“天纔”的遠見卓識和不懈努力。我特彆欣賞作者對於“工業4.0大革命”的解讀,它不僅僅是對技術進步的贊美,更是對人類生産方式、生活方式乃至社會結構的深刻變革的預示。書中並沒有迴避這場革命帶來的挑戰和陣痛,反而以一種審慎的態度,探討瞭我們在擁抱智能製造、互聯互通的同時,需要麵對的倫理、就業、數據安全等一係列復雜問題。這種全局觀和前瞻性,讓我覺得作者不僅僅是在描述當下,更是在為未來擘畫藍圖。閱讀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仿佛置身於一個宏大的曆史進程中,親眼見證著舊時代的落幕和新時代的黎明。它激發瞭我對自身潛能的思考,也讓我更加敬畏那些能夠引領時代潮流的創新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