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杨式太极拳经典套路85式(附DVD光盘1张) | 作者 | 黎慧琳 |
| 定价 | 35.00元 | 出版社 | 成都时代出版社 |
| ISBN | 9787546407722 | 出版日期 | 2013-11-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2k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武术专家认为,杨式太极拳与其他流派太极拳重要的不同点是“舒展”和“飘逸”。它宁静大方、柔和缓慢、灵活贯通,练起来在松柔中显示形象美,凝重中体现大气魄;的意识、呼吸、动作合而为一,能充分发挥太极“柔中寓刚,刚中有柔,以静御动,虽动犹静”的特点,在诸拳种中更为含蓄,更显文化底蕴,这是它流传广泛的主要原因之一。 动作演练 秘传歌诀 宗法渊源 修炼要诀 分段教学,由简入繁,清晰易懂, 循序习练,可收强身健体、益寿延年之功效。 高清彩图/影像同步教学 传统杨式太极第六代正宗传人——黎慧琳女士亲身示教 85式连贯招法逐一详尽教解 |
| 作者简介 | |
| 黎慧琳 传统杨式太极拳第六代正宗传人 第六届中国永年国际太极拳联赛传统杨式太极拳冠军 首届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传统杨式太极拳金奖 首届中国武当拳联谊武术公开赛传统杨式太极拳金奖 全国杨式太极拳赛金奖 柔劲太极武术会主教练 |
| 目录 | |
| 第壹章 杨式太极拳经典式 分解教学(一) 全套拳谱名称 段 式 预备式第二式 起势 第三式 揽雀尾 第四式 单鞭 第五式 提手上势 第六式 白鹤亮翅 第七式 左搂膝拗步 第八式 手挥琵琶 第二段第九式 左右搂膝拗步第十式 手挥琵琶 第十一式 左搂膝拗步 第十二式 进步搬拦捶 第十三式 如封似闭 第十四式 十字手 第十五式 抱虎归山 第十六式 肘底看捶 第三段第十八式 斜飞式 第十九式 提手上势 第二十式 白鹤亮翅 第二十一式 左搂膝拗步 第二十二式 海底针 第二十三式 扇通背 第二十四式 撇身捶 第贰章 杨式太极拳经典式 分解教学(二)第四段 第二十五式 进步搬拦捶第二十六式 上步揽雀尾 第二十七式 单鞭 第二十八式 云手 第二十九式 单鞭 第三十式 高探马 第三十一式 左右分脚 第三十二式 转身左蹬脚 第五段第三十三式 左右搂膝拗步第三十四式 进步栽捶 第三十五式 翻身撇身捶 第三十六式 进步搬拦捶 第三十七式 右蹬脚 第三十八式 左打虎势 第三十九式 右打虎势 第四十式 回身右蹬脚 第六段第四十一式 贯耳第四十二式 左蹬脚 第四十三式 转身右蹬脚 第四十四式 进步搬拦捶 第四十五式 如封似闭 第四十六式 十字手 第四十七式 抱虎归山 第四十八式 斜单鞭 第叁章 杨式太极拳经典式 分解教学(三)第七段 第四十九式 野马分鬃第五十式 揽雀尾 第五十一式 单鞭 第五十二式 玉女穿梭 第五十三式 揽雀尾 第五十四式 单鞭 第五十五式 云手 第五十六式 单鞭 第八段第五十七式 下势 第五十八式 金鸡独立 第五十九式 左右倒撵猴 第六十式 斜飞式 第六十一式 提手上势 第六十二式 白鹤亮翅 第六十三式 左搂膝拗步 第六十四式 海底针 杨式太极拳的养生保健功效 太极拳十八在诀 第九段第六十五式 扇通背第六十六式 转身白蛇吐信 第六十七式 搬拦捶 第六十八式 揽雀尾 第六十九式 单鞭 第七十式 云手 第七十一式 单鞭 第七十二式 高探马带穿掌 第肆章 杨式太极拳经典式 分解教学第十段 10 1大图 第七十三式 十字腿 第七十四式 进步指裆捶 第七十五式 上步揽雀尾 第七十六式 单鞭 第七十七式 下势 第七十八式 上步七星 第七十九 退步跨虎 第八十式 转身摆莲 杨式太极拳对身体姿势要求 第十一段第八十一式 弯弓射虎第八十二式 进步搬拦捶 第八十三式 如封似闭 第八十四式 十字手 第八十五式 收势附:杨式太极85式路线图 |
| 编辑推荐 | |
| “舒展飘逸美如松,气运丹田血脉通” 传统杨式太极第六代正宗传人——黎慧琳女士 亲身授艺 ·由河北永年人杨禄禅所创,经杨氏三代研习而定型。 ·综合了各家拳法优点,博大精深,其拳架舒展简洁,身法中正,轻灵沉着;拳路构思细腻、编排合理,深受大众喜爱,因此成为流传为广泛、富盛誉的太极拳流派。 ·练法上由松柔入手,化刚为柔,积柔成刚,刚复归柔,形成独特的风格。 ·加入了杨门内传的养身秘诀,是武术、保健、疗病自然结合的养生运动。 |
| 文摘 | |
| |
| 序言 | |
说实话,我购买这本书时,内心是带着一丝怀疑的,因为市面上关于太极拳的书籍实在太多了,能真正做到“言之有物”的凤毛麟角。然而,这本书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对“意”的强调,很多其他书籍只关注“形”,而这本书却花了大量的篇幅去解析每一个动作背后的“神”与“意”。这对于追求更高层次修习的习练者来说,是极其宝贵的。我发现,当我尝试带着书中描述的意境去完成某个动作时,那种僵硬感会奇妙地消融,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内在的流动性。此外,书中对杨式大架的结构分析得非常透彻,每一个转折、每一次虚实转换,都有明确的理论支撑和清晰的图示辅助。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让读者能够建立起对套路动作的立体化认知,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死记硬背的层面。我已经开始向身边的拳友推荐这本书,因为它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质量本身就透露出一种对武术经典的尊重,纸张厚实,不易损坏,这对于经常翻阅和携带的习武者来说非常重要。但最核心的价值,还是在于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我过去尝试过好几本关于太极拳的书,总感觉它们要么只关注套路的技术层面,要么就一味地谈论玄妙的养生功效,很难找到一本能够平衡两者,并且深入到技法细节中的佳作。这本书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它不仅细致入微地拆解了八十五式中的每一个细节,更重要的是,它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技术知识体系,让人明白为什么这个动作要这样做,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照做”的层面。书中的某些段落,尤其是关于“劲力的起于脚跟,发于腿部,主宰于腰,成于两臂”的阐述,让我对太极拳的整体发力有了醍醐灌顶的感觉。这本书无疑是为那些想要深入钻研杨式太极拳技术体系的修炼者量身定做的,其专业性和系统性,是其他同类书籍难以望其项背的。
评分我是一个比较注重实践效果的人,对于那些华而不实的理论我向来不感冒。这本书恰恰在实践性上做得极其出色。从收到书的那一刻起,我就迫不及待地打开了配套的光盘,而书本则成了我随时查阅动作细节和要领的工具书。不同于其他只提供静态图片的教材,这本书的图文并茂,尤其是关键的几个“难点”动作,作者都配上了多角度的解析,这极大地缩短了我自我纠错的时间。比如,对于“揽雀尾”的掤、捋、挤、按这四个步骤的力度分配和身体协调,书中给出了非常具体的节奏建议,这比我自己摸索要高效得多。我甚至发现,通过仔细研究书中所描述的“立身中正”的细节,我在日常站立和行走中都感觉更稳固了。这本书没有故弄玄虚,它就是非常扎实地把杨式太极拳的精髓,用现代人能接受的方式呈现了出来,实乃一本难得的良心之作。
评分这本书真是让我爱不释手,虽然我还没有完全掌握书中的全部内容,但光是翻阅那些精美的插图和详尽的文字说明,就已经让人对太极拳的理解提升了一个层次。首先,这本书的排版设计非常人性化,即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找到自己需要的部分。黎慧琳老师的讲解深入浅出,将复杂的动作分解得极为清晰,这一点对于我这种业余爱好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特别欣赏书中对每一个招式背后蕴含的哲理的阐述,它不仅仅是一本武术教学书,更像是一本关于身心平衡的指南。我花了好几个下午的时间对着镜子比对书中的图解,发现自己以前一直忽略了一些细微的转圜和重心转移的关键点。那些关于“松沉”和“劲力”的描述,如果不是有这本书作为参照,我恐怕会一直停留在比较僵硬的表层练习上。我已经开始尝试将书中的某些核心概念融入日常生活中,感觉身体的协调性和柔韧性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改善。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其定价,绝对是值得所有太极拳爱好者珍藏的宝典,让我对未来的练习充满了期待和动力。
评分我一直对传统武术抱有一种敬畏之心,但总觉得市面上很多太极拳的教材要么过于艰深晦涩,要么就是流于表面、缺乏系统性。直到我接触到这本关于杨式太极拳的著作,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经典”。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没有故作高深,而是用一种非常务实、近乎手把手的方式,带领读者走进这门古老艺术的核心。我尤其佩服作者在描述“劲路”时的那种细腻入微的笔触,光是看文字描述,我似乎就能感受到那股“周身一家,节节贯通”的内劲是如何流转的。虽然我还没有机会去现场观摩作者的演示,但光是DVD光盘里的内容,配合书本的解析,已经让我对套路的连贯性和呼吸的配合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仅仅是教授动作,更是在传授一种理解气血运行的东方智慧。这本书的厚重感和内容密度,让人感觉自己买到的是一本可以跟随终身的练习伙伴,而不是一本很快就会被束之高阁的速成手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