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套装包含:
2018教师资格考试用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材+历年真题)高级中学 2本套
对应13个学科专业任选 ,选择拍下即可
这套“中公教育2018教师资格证考试用书”真是让人又爱又恨,特别是冲着“高中学科知识”这个名头买的,结果内容深度和广度跟我想象中的“系统复习全攻略”相去甚远,简直是云山雾罩。我印象最深的是那本所谓的“数学”分册,它给出的例题讲解,仿佛是给已经掌握了大学微积分的学霸准备的入门指南,步骤跳跃得让人心惊肉跳。别提什么解析几何的坐标变换,连最基础的三角函数公式的推导过程都只是草草带过,仿佛默认读者已经能心算出所有中间步骤。更别提那些所谓的“易错点辨析”,与其说是辨析,不如说是直接抛出了几个陷阱题,然后告诉你“选C”,但背后的逻辑闭环完全没有构建起来。如果你指望通过这本书来巩固高中数学的知识体系,特别是对于那些基础相对薄弱,或者很久没接触过高中数学的考生来说,这本书的无情跳跃简直是灾难性的。它更像是一本给专业培训机构的老师用来快速浏览考点分布的速查手册,而不是给备考者打地基的教科书。我花了大量时间在网上搜索那些书里一笔带过的知识点,这大大增加了我的复习成本,感觉购买这本书的初衷完全没有得到满足,简直是花钱买了“一堆没有上下文的公式列表”。
评分英语学科知识那本简直是让人摸不着头脑,它似乎将重点放在了“语言学基础”和“二语习得理论”的艰深概念上,完全偏离了作为“高中学科知识”测试的核心要求。我理解,教师资格证考试需要考察教学理论素养,但这本书给出的理论深度,已经逼近专业研究生水平了。什么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克拉申的输入假说,这些内容被大段大段地引用和解释,但与高中英语教学实践的衔接点在哪里呢?例如,在讲解“虚拟语气”的教学难点时,它应该侧重于如何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帮助学生区分过去虚拟和现在虚拟,但在书中,我找到的却是对“模态动词的认知负荷分析”。这让我感觉我买的不是考高中知识的用书,而是为考语言学博士准备的入门读物。对于一个需要快速掌握高中词汇、语法难点以及不同题型应对策略的考生来说,这些高深的理论不仅帮助不大,反而成了巨大的认知负担,我不得不花双倍的时间去筛选哪些内容是考试真正会考的“高中知识”,哪些是编者强行塞进去的“学术炫技”。
评分关于那本“语文”的用书,我只能用“形大于实”来形容。厚厚的一本,封面设计得非常专业,版式排布也挺舒服,看起来阵仗很大,好像真的囊括了所有高中语文的考点。然而,当我翻开“古代诗歌鉴赏”那一章时,我彻底无语了。它列举了大约五十首核心古诗词的“主题归纳”和“意象分析”,但这些分析都停留在非常表层的水准,基本上就是百度百科能搜到的官方解读的精简版。真正考察教师资格证的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文本深层挖掘作者情感,如何区分不同流派的诗歌风格——这本书里完全缺失。比如,对苏轼豪放词的“旷达”解读,它只是简单地贴上了标签,但并没有深入剖析这种旷达是如何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更没有提供任何实际的教学案例来展示如何将这种抽象的文学理解转化为可操作的课堂活动。我原本期待能看到一些针对“二类文”写作技巧的深入剖析,但它给出的不过是一些“多用排比,少用陈述句”这类小学生都知道的空泛建议。对于想成为一名合格高中语文教师的我来说,这本书提供的知识点价值,可能还不如我多看几遍人教版的高中语文教材来得实在。
评分至于理化生史地政这些看起来更偏向文理科基础知识的部分,它们暴露出的问题是“知识点陈旧”与“覆盖面不均”。我拿到的这本是2018年的版本,在某些学科,比如信息技术和化学,虽然基础理论变化不大,但对于近年来(2016-2018年间)学科发展中的新概念和新材料的收录严重滞后。化学部分对有机化学的介绍还停留在一些老旧的命名法上,对于当时已经开始重视的新型环保材料或者新能源化学的应用案例几乎是空白。历史部分,虽然大体框架没问题,但对于新课标强调的“大历史观”和“跨学科联系”的体现不足,它依然是按照传统的“时间线”和“朝代更迭”在罗列事件,缺乏对历史事件背后深层社会动因的挖掘。地理方面,图表的使用非常老旧,很多气候分布图和人口迁移图看起来像是上个世纪印出来的,与当时最新的全球气候变化数据和人口流动趋势严重脱节。总而言之,这套书在内容时效性和知识深度上都未能达到一个准专业教师应有的水准,更像是为了应对特定年份考试而仓促拼凑出来的应试工具包,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用书”。
评分美术和音乐这两本更是呈现出一种“大杂烩”式的混乱。先说美术,它试图涵盖素描、色彩、设计、艺术史等所有领域,结果就是所有内容都浅尝辄止。素描部分的透视原理讲解得模棱两可,色彩搭配的理论介绍停留在三原色的基础层面,完全没有涉及高级灰的调配或者特定光照下的色彩变化。更令人费解的是,艺术史部分,它几乎是把维基百科上各个艺术流派的简介直接复制粘贴过来,缺乏对这些流派在中国高中美术教育体系中的侧重点分析。音乐方面,情况更为糟糕,它将乐理、声乐、器乐和艺术史强行塞进一本小册子。乐理部分对五线谱的讲解还算清晰,但涉及到和声学和曲式分析时,又陷入了上面提到的那种过度学术化的泥潭。我希望能看到的是,如何挑选适合高中生欣赏的音乐作品,以及如何组织一场关于中国传统音乐的入门讲座,但这些实操性的内容在书中几乎找不到踪影,剩下的只有枯燥的作曲家生平和作品年代列表。
评分挺好,一起买的好实惠
评分还可以的 到货也比较及时
评分挺好的,很实用。
评分还是很不错的。一开始想考初中,但又改了。
评分不错!
评分正版书籍,物流速度也挺快,送了一本高频考点,电子赠品是木有的~
评分质量特别好,一直信任京东,快递到货特别快,客服态度特别好
评分宝贝实用价值高,质量好,正好考前复习用。满意。
评分书是正版的,但是包装不太喜欢,就单纯的两本书,书外没有袋子包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