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组合:蒋勋美学感悟合集 生活十讲+孤独六讲+品味四讲 精装全三册 | ||||
| 定价 | 144.00 | |||
| 出版社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
| 版次 | B2 | |||
| 出版时间 | 2017年08月 | |||
| 开本 | 32开 | |||
| 作者 | 蒋勋 著 | |||
| 装帧 | 精装 | |||
| 页数 | 0 | |||
| 字数 | 0 | |||
| ISBN编码 |
| |||
有自信的人,充满富足的感觉,
总是很安分地——做自己。
——蒋勋
★ 蒋勋经典代表作,十年心血。省思当下社会,为疲惫的现代人找回生活的信仰。
★ 精装典藏版,全新问世,由作者亲作全书修订。
★ 金钟奖获奖作品,风靡台湾。
★ 蒋勋坦然温柔的文字,称出生活本来的重量,更引领我们看见自己。在百转千回的人生旅程中,寻得一片自心的清明。
★ 书中所承载的,是广阔生活的十个侧面:新价值、新官学、新伦理、新信仰、谈物化、创造力、文学力、爱与情、情与欲、新食代。内容悲悯却不忧伤,寥寥数语,掷地有声。
★ 一个唯利是图的社会,每一个人都会在物化自己与他人的过程中成为受害者。要气节,也要性情;要理性,也要幻想。只有让等待变成一种态度,一种心态,它才会成为生活中的信仰,成为我们作为人的新价值。
这是一本关于生活的书——
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的定位和独特的生命价值;要气节,也要性情,要理性,也要幻想;新旧伦理既冲突又融合,更需个人自省和文化规范;信仰是一个自我反省的过程,由此我们可知自己有多贪心、多赖皮、多恐惧;物质和精神的快乐都不可或缺;完满的心灵生活需要神话;人生的过程比结局更为重要;爱是一生的功课;拿掉蒙蔽,就能看到情与欲的真实;学会用心,学会等待,学会放缓脚步;由此我们可以重拾生活的信仰。
自序
一讲 新 价 值
第二讲 新 官 学
第三讲 新 伦 理
第四讲 新 信 仰
第五讲 谈 物 化
第六讲 创 造 力
第七讲 文 学 力
第八讲 爱 与 情
第九讲 情 与 欲
第十讲 新 食 代
《孤独六讲》是美学大师蒋勋的经典代表作,于初版十周年之际重磅回归。新版收录蒋勋亲作长序——“做完整的自己”,与读者再谈生命个体的孤独与完整。
残酷青春里野兽般奔突的“情欲孤独”;
众声喧哗却无人肯听的“语言孤独”;
始于踌躇满志终于落寞虚无的“革命孤独”;
潜藏于人性内在本质的“暴力孤独”;
不可思不可议的“思维孤独”;
以爱的名义捆缚与被捆缚的“伦理孤独”。
这本书要谈的不是如何消除孤独,而是如何完成孤独,如何给予孤独,如何尊重孤独。蒋勋以美学家特有的思维和情感切入孤独,融个人记忆、美学追问、文化反思、社会批判于一体,创造了孤独美学:美学的本质或许就是孤独。
新版序
自 序
情欲孤独 021
语言孤独 069
革命孤独 111
暴力孤独 157
思维孤独 205
伦理孤独 247
这是一本讲述品味的书——
蒋勋鼓励大众从生活细微面出发,将美拉近到食、衣、住、行的层次,从而能过一个有质感、有品味的生活。在小吃里发现信仰;感受服装的体温;如何营造一个家;怎样将急躁、焦虑的心情转化成缓慢的生活节奏;如何从生活细节中找到快乐,享受悠闲的文化……
蒋勋希望忙乱步调下的现代人,可以放缓生活步调、舒缓生活压力,从 平易的生活面来伸展感知的触角,从美中获得心灵释放和宁静。
序言
生活美学的起点
食之美
认识美的重要开始:吃
口中的滋味,美好的记忆
酸甜苦辣的丰美人生
料理一道生命的菜肴
衣之美
身体与服装
创出独特的服装美学
珍惜美好物质
住之美
把“房子”变成“家”
居住美学与人文品位
保存小镇文化
行之美
合乎美学规则的“移动”
快感≠美感
快与慢平衡的生命
蒋勋,福建长乐人。1947年生于古都西安,成长于宝岛台湾。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艺术研究所毕业。1972年负笈法国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1976年返台后,曾任《雄狮美术》月刊主编,并先后执教于文化、辅仁大学及东海大学美术系系主任。现任《联合文学》社社长。
蒋勋先生文笔清丽流畅,说理明白无碍,兼具感性与理性之美,有小说、散文、艺术史、美学论述作品数十种,并多次举办画展,深获各界好评。近年专注两岸美学教育推广,他认为:“美之于自己,就像是一种信仰一样,而我用布道的心情传播对美的感动。”
| 书号/刊号 | 书名 | 定价 | 出版社 |
| 9787535492845 | 品味四讲 精装 | ¥48.00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 9787535492838 | 孤独六讲 精装 | ¥48.00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 9787535492852 | 生活十讲 精装 | ¥48.00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我花了很长时间才真正静下心来品味这几本书的内容,它们像是一系列精心调制的茶饮,需要慢慢咂摸才能体会出回甘。我以前总觉得“美学”是个高高在上的概念,但蒋勋先生的文字有一种神奇的魔力,他能把那些宏大理论,用最朴素、最贴近日常生活的例子娓娓道来。比如谈到“品味”,他不是教你穿什么衣服,而是引导你如何观察一片落叶,如何对待一顿简单的饭食,这种由内而外的气质培养,才是真正的“品味”。我特别欣赏他那种不疾不徐的叙事节奏,读起来完全没有压迫感,反而像是在一位智慧的长辈身边,听他分享人生的感悟。很多瞬间,我甚至会合上手册,抬眼看看窗外,那种将美学渗透到呼吸之间的感觉,是其他任何工具书都无法给予的。这种由内而外的觉知力提升,是我这次阅读最大的收获。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设计简直是艺术品!拿到手里那份厚重感和纸张的质感就让人心情愉悦。我特别喜欢这种精装本的用心,每一个细节都透露着对阅读本身的尊重。光是放在书架上,它本身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那种沉静而内敛的气质,让人一看就知道里面蕴含着不凡的内容。打开扉页,那种油墨的清香和微微泛黄的纸张,瞬间就把我带入了一种与世无争的阅读氛围中。比起那些轻飘飘的平装书,这种精装版更让人有收藏和反复阅读的冲动,感觉像是拥有一件值得珍藏的宝物。我通常对封面设计很挑剔,但这套书的整体视觉效果非常和谐,既有现代感又不失经典韵味,让人每次拿起它都像是在进行一场充满仪式感的精神漫步。这种对实体书的精致打磨,在如今这个电子阅读盛行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它提醒着我们,阅读不仅仅是信息获取,更是一种与物质世界的美好互动。
评分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本书的文字风格在保持深刻性的同时,又极其富有画面感和音乐性。很多段落读起来,仿佛能听到一种低沉而舒缓的乐曲在背景中流淌。他叙述的那些关于美的体验,不是冷冰冰的理论阐述,而是充满了人性的温度和柔软。例如,他对“等待”的描绘,那种对时间流逝的细腻捕捉,让人在阅读时都能感受到时间的缓慢和沉淀。这种文字的张力,使得即便是那些关于悲剧或缺憾的讨论,也带着一种诗意的美感,让人在悲伤中也能看到希望的微光。这套书真正做到了将哲学、艺术和生活体验融为一炉,它不提供标准答案,而是教会我们如何提出更美、更有深度的“问题”来面对这个复杂的世界。
评分坦白说,一开始被“孤独六讲”这个标题吸引,心里有点抗拒,觉得孤独大概是件挺负面的事。然而,读完后,我的看法彻底被颠覆了。蒋勋先生没有将孤独塑造成一种需要逃避的困境,而是把它描绘成一个自我沉淀、与自己深度对话的宝贵空间。他用了很多历史和艺术的例子,说明那些伟大的创造者往往都是在孤独中完成了对世界的深刻理解。这让我开始正视自己偶尔产生的疏离感,不再急着去填补每一个空隙,而是学着享受那份独处的宁静。这种对人类普遍情感的深刻剖析,非常治愈。它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带着一种同理心,温柔地托举着每一个在人海中感到迷茫的灵魂,让人觉得,原来孤独不是被抛弃,而是一种选择和力量的积蓄。
评分这套书的结构安排很有意思,像是按部就班地引导读者完成一次心灵的升级。从“生活十讲”打下坚实的基础,教我们如何去爱护和尊重眼前的日常;接着“品味四讲”,提升我们对细节的敏感度和鉴赏力;最后“孤独六讲”,直面内心的深处,达到与自我和解的境界。这种循序渐进的递进关系,让整个阅读体验非常流畅且富有逻辑性。我感觉自己像是完成了一套完整的心灵训练课程,不再只关注物质的堆砌,而是开始关注精神的丰盈。尤其是在解读那些看似寻常的生活场景时,他总能挖掘出隐藏在背后的哲学意涵,让我对“活在当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不再是流于表面的口号,而是真正融入血液的一种生活方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