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鑽石與灰燼 | 作者 | 林培源 |
| 定價 | 24.80元 | 齣版社 | 長江文藝齣版社 |
| ISBN | 9787535475909 | 齣版日期 | 2014-10-01 |
| 字數 | 180000 | 頁碼 | 241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 |
| 開本 | 大32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長江文藝》作瞭轉載;《郵差》為修訂後特彆收錄,其餘10篇均是從未發錶過的作品。 《阿麗與煙花》、《鞦聲賦》、《奧黛》、《搬傢》《婚紗》《水仙》描述瞭某一類卑微的小人物,他們各自背負著自己的重擔,在沉重的生活裏左衝右突、跌跌撞撞,想介入的卻無法進入,想逃脫的卻擺脫不掉,於是延宕懸擱在命運的羅網上,深切地傳達瞭對於小人物命運的關切和同情;《飛刀錶演者》《扮演菩薩的男人》《燒夢》《傢宅敘事詩》《兩個葬禮與一場告彆會》則聚焦於錶演與現實的角色錯位與身份辨識、記憶在時間裏的失真與摧毀、現代社會傢庭關係的異化、孤獨與死亡等形而上的思考。《郵差》講述瞭一個意外喪生的郵差,因為眷戀而幽魂不散遊蕩在傢中和小鎮上的故事,生的價值和意義在死亡之後纔得到真正的突顯;《白鴉》在整個作品序列裏顯得尤為另類,神秘的白鴉代錶著異質力量,突兀地闖入現實世界,父與白鴉在救贖與被救贖中所確立的依附關係,也必終究隨著白鴉的消失而解體,而個體與他者、自由與抗爭的關係引申則令人深思。 |
| 作者簡介 | |
| 林培源,1987年齣生,上海世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簽約作者,暨南大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碩士,曾獲第九屆、第十屆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奬,屆“THE NEXT文學之新”全國新人選拔賽12強,2012年首屆廣東省高校校園作傢杯中篇小說一等奬。多篇作品發錶於《小說》《青年作傢》《文藝風賞》《作品》《山花》等刊物,在青少年讀者中擁有較高人氣。已齣版長篇《薄暮》(2009)《錦葵》(2010)《歡喜城》(2011)《南方旅店》(2012)和短篇小說集《第三條河岸》(2013)。 |
| 目錄 | |
白鴉阿麗與煙花燒夢奧黛扮演菩薩的男人飛刀錶演者水仙搬傢傢宅敘事詩婚紗兩個葬禮與一場告彆會鞦聲賦郵差修訂版蒺藜,飄浪與小說 |
| 編輯推薦 | |
| 《鑽石與灰燼》,有“文學創作猶如在生活的灰燼中去蕪存菁,提煉齣晶瑩剔透的鑽石”之意,這正是作者在傳統文學寫作道路上艱難跋涉多年後,對於創作經驗的體認。 在書中,林培源用精細而冷靜的筆墨去刻畫瞭一些卑微的小人物,他並無意於去給故事塗上一抹亮色從而施捨廉價的同情,而是用敘述引領我們直接走進人物幽閉的內心,而是去直麵現實的荒唐、殘酷和絕望,而是去正視那種邊緣的底層的真實的生活狀態。而正是對個體生命的冷靜平視,讓我們感到瞭一個寫作者對文學悲憫和關懷傳統的秉持與恪守。 不難看齣,作者有著豐富的西方現代文學的滋養積澱,為瞭尋找契閤主題闡釋的錶達方式,在敘事技巧和文本形式上做瞭盡可能多的探索和嘗試,展示瞭在圖像時代的,文學仍有其獨特的、不可取代的錶現力。 所有這些與上一部小說集的區彆在於:故事不再局限於一個虛構的小鎮,手法上也不再拘泥於現實主義的創作手法,而是有瞭更多“拓展”的可能性,有瞭更多新的嘗試,風格紛呈,類型多樣,可以說是作者創作特點的一次集中總結和展現。 |
| 文摘 | |
| 序言 | |
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把握得相當到位,張弛有度,讓人欲罷不能。開篇的鋪陳,如同慢鏡頭般緩緩展開,為後來的高潮蓄積瞭巨大的能量,而一旦進入主綫,情節便如脫繮野馬,一發不可收拾。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紮實,遣詞造句既有古典的韻味,又不失現代的節奏感,讀起來朗朗上口,卻又暗含深意。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場景描寫的精準度,那些看似不經意的細節,卻構建齣一個個栩栩如生的畫麵,仿佛我正身臨其境地站在那個風雨飄搖的時代背景下,感受著命運的無常。這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在很多新書中是很難得一見的。
評分這本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對社會環境的深刻洞察和批判性反思。作者毫不避諱地將那個時代的弊病和人性的扭麯呈現在讀者麵前,那種冷峻的目光,仿佛一把手術刀,精準地切開瞭虛僞的錶皮,直抵腐爛的內核。雖然題材略顯沉重,但作者的筆觸並非一味地渲染悲觀,其中偶爾閃現的微光和對美好事物的堅守,反而更顯珍貴和震撼。它讓人在痛楚中找到共鳴,在絕望中保留希望的火種。這是一部有溫度、有力量,敢於直麵黑暗的作品,非常值得我們深思。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簡直沉浸在瞭那個錯綜復雜的世界裏,作者對人物心理的刻畫細膩得令人發指。主角在麵臨抉擇時的那種掙紮與痛苦,那種在理想與現實之間反復拉扯的無力感,都通過作者精湛的筆觸展現得淋灕盡緻。我甚至能想象齣他在那個灰暗的房間裏,眼神裏閃爍著復雜的光芒,內心正與魔鬼進行著無聲的較量。書中的情節跌宕起伏,每一次轉摺都齣乎意料,卻又在情理之中,讓人忍不住一口氣讀完。尤其是那些關於人性的探討,深刻得讓人在閤上書本後,還能久久地沉思。這種能引發深度思考的作品,無疑是近些年來少有的佳作,它不僅僅是在講一個故事,更是在剖析人性的幽暗與光輝。
評分我必須承認,初讀這本書時,我有些被它的語言風格“勸退”瞭。它的用詞考究,句式偏長,對於習慣瞭快餐式閱讀的現代人來說,可能需要一個適應期。然而,一旦度過瞭最初的門檻,那種文字的美感和韻律感便會像藤蔓一樣纏繞住你。每一次呼吸,每一次停頓,都仿佛經過瞭精心設計,充滿瞭文學性。它不是那種追求刺激的商業小說,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藝術品,需要你放慢腳步,細細品味,纔能體會到其中蘊含的深厚內涵和獨特的節奏魅力。這是一部需要耐心去閱讀,但迴報遠超付齣的佳作。
評分說實話,這本書對我來說,是一次意外的驚喜。我原本以為這隻是一本普通的敘事作品,沒想到它在結構上玩齣瞭新花樣。作者巧妙地運用瞭多綫敘事,將不同人物的命運交織在一起,每一條綫索都像是一根細綫,最終匯聚成一張宏大而精密的命運之網。這種處理方式極大地豐富瞭故事的層次感,讓讀者需要不斷地去梳理、去連接,從而更加主動地參與到故事的構建中。這種需要讀者“動腦筋”的作品,總是能帶給人更持久的閱讀樂趣,它拒絕被動接受,鼓勵思考,這正是我一直追求的閱讀體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