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58包邮) 王莽传:历代帝王传记 湖北新华书店

(满58包邮) 王莽传:历代帝王传记 湖北新华书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孟祥才 著
图书标签:
  • 王莽
  • 历史
  • 帝王
  • 传记
  • 湖北新华书店
  • 古代史
  • 人物传记
  • 满58包邮
  • 历史人物
  • 正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湖北新华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178028
商品编码:15495049241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7-07-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王莽传:历代帝王传记 作者 孟祥才
定价 57.00元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ISBN 9787010178028 出版日期 2017-07-01
字数 页码 418
版次 1 装帧 精装
开本 32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王莽传:历代帝王传记》以生动华美的笔触,论述了西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的侄子王莽,如何由一个饱读儒家经典、“知书达理”的青年才俊,在与其诸父、兄弟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跃升为大司马大将军,执掌了西汉末期的朝政;继而又如何通过制造一个又一个的符瑞,以“禅让”的方式迈向权力巅峰,登上新朝皇帝的宝座;再后又如何以一系列的“新政”如“王田”奴婢政策、“无均六管”之法、民族外交新规、行政货币改革等激化了本来已经趋向尖锐的社会和阶级矛盾,后在汹涌澎湃的农民大起义的浪涛中走向灭亡。其中,深入论述了王莽篡政成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原因,细致剖析了王莽的思想和性格,生动描绘了新朝新贵的众生相,后深刻揭示了王莽新朝灭亡的必然性:逆历史潮流而动的阶级、集团和人物,无论一时显得多么强势、善伪、残忍、狡黠,后都逃不脱人民的惩罚,终久还是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作者简介
孟祥才(1940-),山东临沂人。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秦汉史及中国政治制度史和中国思想史研究。

   目录
引言

章 愁日夕阳中的西汉皇朝
1.儿子做皇帝,母亲被处死,接踵而至的却是西汉皇朝的一次“中兴”
2.“自乱汉家制度”,汉元帝使西汉皇朝急剧滑坡
3.矛盾,矛盾,不断激化的矛盾,朝廷上下已是焦头烂额
4.出路在哪里?为什么不能换一个非刘姓的皇帝

第二章 王氏外戚集团的崛起
1.贵人吉相,王家姑娘人宫,为汉元帝生下了太子-
2.汉成帝不争气,将军国大权拱手送给了舅父和表兄弟
3.“一门十侯,五大司马”,王家势力如日中天

第三章 脱颖而出的王莽
1.孤儿寡母之家出了一个“知书达理”的少年
2.尊师好学,敬老礼贤,他的声誉让父辈望尘莫及
3.将表兄弟送上断头台,自己登上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尊位

第四章 南阳蛰居
1.为了一次排座次,丢掉了大司马的官职
2.荒唐的汉哀帝将朝政交给了一个22岁的同性恋者
3.东山再起,炙手可热,已超过昔日的气势

第五章 迈向极峰
1.符瑞一个接着一个,大司马又荣获“安汉公”的宝座
2.他谦辞爵位,拒绝封邑,梦牵魂绕的是一颗“宰衡”的印章
3.“摄皇帝”到手了,他又要“假皇帝”,信誓旦旦的是“复子明辟”
4.一个无赖献出的符命,使“假皇帝”一夜之间变成了真皇帝

第六章 命运多舛的“新政”
1.无地者白送一百亩土地,奴婢也改叫“私属”,高兴过后,才知道那是画饼充饥
2.红眼睛死死盯住工商业的厚利,一切归我!让滚滚财源都流进我的口袋
3.我用一文钱兑换你的20文,你不乖乖地服从,就是犯罪
4.事事不新出个样子来,还叫什么“新朝”

第七章 王莽的思想与性格-
1.儒家、法家,选取的标准是为我所用;今文经、古文经,只要有用都要用
2.虚伪、奸、阴毒、残忍,为了自己做皇帝,何惜他人血和泪

第八章 新朝新贵众生相
1.离开学问逐利禄,一代学术大师走上悲剧之路;无赖以投机发迹,终输掉了脑袋
2.平庸之辈统率精锐之师,犹如绵羊指挥老虎打仗难逃失败
3.奴才一旦不安其位,主子的屠刀就会架到他的脖子上
4.平庸者进,才俊者退,如此朝廷怎么能兴旺发达

第九章 无事生非
1.为了更换一枚印章,导致边陲烽火连天
2.吹牛可以吹来富贵利禄,但却吹不出真实的胜利

第十章 汹涌澎湃的反抗浪潮-
1.引来报复,报应也是规律
2.刘邦的子孙首举义旗,为的是夺回被篡夺的江山社稷
3.星星之火起四方,新朝君臣都说与大局无妨
4.绿林山上的英雄冲向江汉平原,南阳刘氏贵族纷纷来归
5.泰山周围一群庄稼汉,染红眉毛演出了历史的新场面
6.滔滔黄河水,流淌着几多血泪几多豪情
7.昆阳城下鏖战急,一个开国皇帝的英姿闪现在刀光剑影中

第十一章 逆流挣扎众叛亲离
1.荒唐伴着荒唐,在荒唐中走向灭亡
2.儿子密掉父亲,孙子策划取代爷爷,这一家人的神经是不是出了毛病
3.朝廷重臣谋划宫廷,两个将军急于发难,一个文臣等待吉星高照,结果

第十二章 死无葬身之地
1.长安南郊,祭天台上的哭声凄厉而悠长
2.宛城街头,百姓踢来掷去的是一代帝王的头颅,那编造谎言的舌头也被生食了

第十三章 历史的灾难与补偿
1.新朝灭亡了,反叛它的几支武力又开始了皇位的角逐
2.“复汉兴刘”的魔影终于显出了神威,与刘邦续上香火的南阳儒生再次成为统一中国的帝王
3.百姓的鲜血换得了一时的和平与发展

第十四章 功过任评说
1.卑劣的篡弑者,还是失败的改革家?看来学术上的争论还要继续下去
2.事实无法更改,认识却应该不断深化

附录 王莽生平大事年表

   编辑推荐

   文摘
《王莽传:历代帝王传记》:
  1.贵人吉相,王家姑娘入宫,
  为汉元帝生下了太子
  如果说王莽篡汉立新的时代条件是历史积累的结果,那么,王莽篡汉立新的机遇则是由他的姑母王政君入宫成为汉元帝的皇后而创造的。
  王氏家族是田齐的流裔。王莽篡汉做皇帝后,写了一个《自本》追述自己的世系,其中说:
  黄帝姓姚氏,八世生虞舜,舜起妫汭,以妫为姓。至周武
  王封舜后妫满于陈,是为胡公,十三世生完。完字敬重,奔齐,
  齐桓公以为卿,姓田氏。十一世,田和有齐国,世称王,至王建
  为秦所灭。项羽起,封建孙安为济北王。至汉兴,安失国,齐
  人谓之“王家”,因以为氏。
  这里,我们没有必要去给王莽搞烦琐的世系考证,更没有必要用世系考证去证明他的血统是否高贵。因为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来,此类血统论除了可以作为研究封建政治历史观的材料外,没有其他任何用处。这里应该指出的是,除了王莽作为齐国田氏的后裔这一点没有疑义外,他胡诌出的田氏之前那个虚无飘渺的世系没有多少真实的历史根据。王莽之所以把半是传说,半是真实的世系捏合在一起,目的就是给自己的篡汉从祖宗那里寻找一个神圣的根据。因为刘邦自诩为尧的后代,那么,按照“五德终始”和“三统”“三正”之类的理论,如同舜代尧一样,作为舜的后代的王莽,其取代尧的后裔的刘氏皇朝也是命中注定,天理昭然的。
  秦汉以来,王莽的家世是清楚的。文景时期,田安的孙子王遂居于东平陵(今山东章丘),生王贺,汉武帝时做绣衣御史,这是武帝专门设立的用于监军的监察官员。武帝后期,不少地方爆发了农民起义,这些绣衣御史被派往农民起义军势力强大的郡县,督责郡县官吏严厉起义军,对很快安定地方的秩序起了重要作用。如,绣衣御史暴胜之等人奏杀起义军不力的郡县官吏以及与起义军通消息供饮食的百姓万余人。当时,王贺被派往魏郡(今河北临漳一带)督责郡守县令等围剿坚卢等起义军。他没有采取残酷的措施,对坚卢的部众网开一面,对不力的官员也曲予回护、优容,结果被别人告发,他自己因此丢掉了官职。但他并不后悔,而是叹息着说:“我听说挽救千人之命者子孙就能封侯,我救活者超过万人了,后世子孙应该兴旺发达吧!”王贺免官后,因与东平陵的终氏结怨,就举家迁居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东)的委粟里,因德高望重,被任为三老,为当地百姓办了不少好事,受到魏郡百姓的敬重。
  王贺生子王禁,字稚君,少时在长安学习法律,做廷尉史。本始三年(公元前71年),生女儿王政君,她就是后来元帝的皇后。王禁有大志,不拘小节,好,娶了不少妻妾,生了四个女儿八个男孩,长女名君侠,次女政君,三女君力,四女君弟;儿子依次为凤字孝卿,曼字元卿,谭字子元,崇字少子,商字子夏,立字子叔,根字稚卿,逢时字季卿。其中,王凤、王崇与王政君同母。其母为王禁的嫡妻,是魏郡李家的女儿,后因妒被王禁赶走,更嫁河内(今河南焦作一带)苟宾为妻。
  据说,当年王政君的母亲怀她时,曾梦见月亮投入她的怀抱。及其长大,“婉顺得妇人道”。至待嫁之年,王禁一连给她许配数户人家,男方都在结婚前夕莫名其妙地死去。后来,东平王刘宇聘其为姬,未入王府,刘宇也死去。王禁十分惊异,于是找算命先生为女儿相面,得到的回答是:“当大贵,不可言。”王禁深以为然,就教女儿读书学琴,使之受到良好的教育。五风三年(公元前55年),18岁的王政君被王禁献进宫中,“入掖庭为家人子”,进入后补嫔妃的行列。约年余,皇太子刘奭的爱妾司马良娣病重,死前,她对太子说:“我命不该死,我是被你的那些娣妾良人诅咒而死的。”司马良娣死后,太子悲痛过度,大病一场。他迁怒于那些娣妾,谁也不再亲近。后来,宣帝见太子闷闷不乐,知道他憎恨诸娣妾,就要皇后在后宫家人子中选取几位淑女侍奉太子。皇后选取王政君等5人,等太子朝见自己时,让她们与太子见面,并令长御问太子喜欢哪一个。这一天,太子来朝,皇后令王政君等5人待坐一侧。当长御问太子喜欢哪一个时,太子其实一个也没有看上,但碍于皇后的面子,只得随口答道:“其中一人可以。”当时王政君离太子近,又独独穿着绛色的大掖衣,长御以为太子中意的就是她。皇后于是令侍中杜辅、掖庭令浊贤将王政君送人了太,很快有了身孕。在此之前,太中的娣妾不下十数人,侍候太子时间长者已七八年,但没有一个人生孩子。独王政君入宫即孕,并于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生下一个儿子,他就是后来的汉成帝。其时,汉宣帝尚在位,他对孙子的出世十分高兴,亲自为之起名骜,字太孙,时常放在身边逗弄。黄龙元年(公元前49年),宣帝崩逝,太子即位,是为孝元帝。以儿子刘骜为太子,王政君为婕妤,封王禁为阳平侯。三天之后,又宣布立王政君为皇后,王禁位特进,王禁的弟弟王弘为长乐卫尉,即皇后的侍卫官。永光二年(公元前42年),王禁死去。其长子王凤嗣爵阳平侯,同时为卫尉侍中,成为皇宫的卫士长。王政君生子以后,元帝很少召幸,夫妻之间没有多少感情。太子年长后,喜欢饮酒,又好燕私之乐,元帝认为他不具备做皇帝的才能。而此时,傅昭仪正得到汉元帝的宠幸,她生的儿子即后来的定陶共王多才多艺,很得元帝的欢心,“坐则侧席,行则同辇”。这时,元帝身体不太好,就把政事委于臣下,自己“留好音乐”,自取其乐。他把鼙鼓置于殿下,自己在殿上凭栏投掷铜丸击鼓,能够“声中严鼓之节”②即符合鼓之节拍。后宫姬妾及左右宦官们学着元帝的办法投丸击鼓,但谁也达不到元帝的水平,只有定陶王能够做到。元帝曾当着不少臣子的面夸奖定陶王。时任驸马都尉侍中的史丹心向太子,就对元帝说:“人们所说的才能,应该是聪敏好学,温故而知新,有丰厚的知识积累,皇太子就具备这样的才能。若是将熟谙丝竹鼓鼙看作才能,那就是把音乐家陈惠、李微放在丞相匡衡以上,可以让他们做丞相了。”一席话把元帝说得“嘿然而笑”。建昭四年(公元前35年),汉元帝小的弟弟中山哀王刘竟去世。太子与这位小叔一同上学,一起成长。太子前往吊唁,元帝看见自己的儿子,想到小弟少年天亡,悲痛之情难以自抑。但太子到小叔灵前,却表现不出丝毫哀痛之情……
  ……

   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