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民国范儿
定价:35.00元
作者:新周刊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1-01
ISBN:9787540760861
字数:350000
页码:29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81kg
编辑推荐
民国范儿,即回望民国,回望一段离我们*近的“大历史”——一种趣味、一种风尚和一种美学,一种精气神儿,虽已“绝圣弃智”,却又气息延绵。
……时代变迁,范儿永存。《新周刊》策划,图文并茂。
内容提要
抽三五、喝可乐、套黑衣、穿皮裤、聊八卦、抖历史、混派对、跑江湖、蹭
演出、玩失踪,展示着一种范儿,用苹果、上微博、泡夜场、写歪诗、搞纯爱、爬珠峰、修老巢、办杂志、拍写真、逛巴黎,也是范儿……
呈现陈丹青民国答问录,讲述口述的、前卫的、符号的、消费的、文艺的民国,呈现民国女子风采。
呈现百年来影响了中国的先生们:蔡元培,胡适,张伯苓,晏阳初,梅贻琦,陶行知,梁漱溟,竺可桢,陈寅恪,马相伯,邓康延,傅国涌,谢泳,何兆武,熊丙奇。
呈现百年小学课本之课。
目录
民国范儿——一种趣味 一种风尚 一种美学
范儿是一种精气神儿
陈丹青民国答问录
口述民国
前卫民国
符号民国
消费民国
文艺民国
民国女子
先生——一个称谓 一种修为 一种精神
一百年来影响了中国的先生们
蔡元培:“只要培养一大批学者,国家就有希望”
胡适:内无武器,请勿疑虑
梅贻琦:大概或者也许是,恐怕仿佛不见得
张伯苓:可悲是教书匠
晏阳初:到民间去
陶行知:当时行知号知行
梁漱溟:国性不存,我生何用?
竺可桢:人皆可以得善
陈寅恪:书读完了,但书是教不完的
马相伯:叫了一百年,还没有把中国叫醒
邓康延:那些背影,让我们发现民族的正面
傅国涌:大学教授是先生,小学老师更是先生
谢泳:西南联合大学为什么成功?
何兆武:我的先生私人史
肖锋:叫一声“先生”是抬举你
从先生到老师
百年开学课
作者介绍
《新周刊》由广东出版集团、三九企业集团联合主办。每期128页全彩印刷,每月1日、15日出版,属于时事生活类杂志。创刊于1996年8月18日,历经十余年发展,已成为中国社会变迁敏锐的观察者与记录者。《新周刊》始终保持对社会潮流动态的高度敏感,彰扬无情解构的犀利风格,并开创多种全新传媒报道模式,“中国*锐的时事生活周刊”之定位深入人心,是中国期刊市场上*代表性和舆论影响力的杂志之一。同时,《新周刊》享有传媒界“话题发源地”的美誉。
文摘
序言
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让我感受到“那个年代”的书,而《民国范儿》无疑满足了我的期待。我以为它会充斥着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时代标志,比如革命、动荡、或是某个伟人的丰功伟绩。然而,它却选择了一条更具人情味、也更触动我内心的道路。它写的是生活,是细枝末节,是那些在历史洪流中可能被忽略的个体。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民国时期家庭生活的描写,那种虽然物质条件不尽如人意,但却有着严谨家风和浓厚人情味的氛围,让人心生向往。例如,书中描绘的一位母亲,如何用最简单的方式,教导儿女礼仪和品德,她的言传身教,比任何说教都来得深刻。这种“范儿”,体现在餐桌上的规矩,体现在长辈对晚辈的关怀,体现在亲人之间的默默支持。它不是轰轰烈烈的壮举,而是润物细无声的浸染,是构成一个时代温情的基石。读这本书,我仿佛能闻到淡淡的书卷香,听到遥远时空的呢喃,感受到那个时代特有的静谧与美好,那是一种历经岁月沉淀后,愈发醇厚的韵味。
评分坦白说,我最初被《民国范儿》吸引,是因为它的书名带有一种独特的情感色彩,让我联想到那个充满传奇与故事的时代。我期待的是能够深入了解那个时代的风貌,了解那些生活在其中的人。这本书没有让我失望,它以一种非常沉静的姿态,展现了民国时期另一种“范儿”——那种在动荡时代中,依旧保持着内心宁静和精神独立的力量。我最难忘的是书中对一些知识分子在困境中坚守学术、传承文化的描写。他们可能身处贫困,也可能面临压迫,但他们从未放弃对知识的追求,对真理的探索。他们的“范儿”,体现在对学术的严谨态度,体现在对民族文化的珍视,体现在即使身处黑暗,也依然点亮自己心灯的勇气。这本书并非煽情,也非歌颂,它只是客观地呈现,却能引发我内心最深处的共鸣。它让我看到,在历史的风雨飘摇中,总有人能够凭借内在的力量,保持一份清醒与坚守,这是一种令人敬畏的“范儿”。
评分翻开这本《民国范儿》,刚开始还以为又是那些泛泛而谈的民国文人轶事,没成想,它却像一个时光的密语者,悄悄地将我带入了一个不为人知的民国侧影。书里描绘的那些人物,虽非叱咤风云的大腕,却带着一种不张扬的、深入骨髓的“范儿”。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一个章节,细致入微地描绘了一位民国时期的小学教师,如何在他简陋的办公室里,用最质朴的方式,点亮了一批又一批孩子的求知欲。他不是什么名流,也不是什么革命家,但他的一言一行,从他说话的腔调,到他对待学生时的眼神,都流露着一种温文尔雅的气度,一种对知识和生命的尊重。这种“范儿”,不是故作姿态,而是自然而然地从内在散发出来的。书中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也没有宏大的叙事,但字里行间却充满了生活的温度和人性的光辉。作者仿佛是一位技艺精湛的剪影大师,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充满生活气息的民国画卷,让人不禁沉醉其中,回味悠长。读这本书,就像是在和一位老友闲谈,他会不经意间抖落出一些尘封的往事,让你在恍惚间,触摸到那个时代的脉搏。
评分我抱着一种探寻的心态翻开了《民国范儿》,希望能够从中窥见那个时代的灵魂。我没有想到,它所呈现的“范儿”,是如此的多元和立体。它不仅有文人的风骨,有士绅的雅致,更有普通人在时代洪流中展现出的那种坚韧与乐观。我最被打动的是书中关于普通劳动者在逆境中生活的描写。他们没有高深的学问,也没有显赫的地位,但他们依然用自己的双手,努力地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感受生命的温暖。比如,书中描绘的一位老裁缝,尽管生意清淡,但他依然一丝不苟地缝制每一件衣服,对待每一个顾客都尽心尽力。他身上那种勤恳、踏实、对工作负责的态度,就是一种朴素而伟大的“范儿”。这种“范儿”,没有华丽的外表,却有着最坚实的基础,它是支撑一个时代前进的最基本的力量。读这本书,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真正的“范儿”并非仅仅是某种特定的气质,而是根植于生活,体现在每一个平凡角落里的坚持与努力。
评分《民国范儿》带给我一种非常特别的阅读体验。我以为我会读到那些浮于表面的民国风情,却没想到它如此深入骨髓地描绘了那个时代的“范儿”是如何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我一直对民国时期的社交礼仪和生活细节很感兴趣,这本书在这方面可谓做得非常出色。它描绘的不仅仅是达官贵人的奢华,更是普通市民的雅致生活。比如,书中对茶馆里的谈话,街头巷尾的叫卖,以及朋友间的聚会,都有着细致的描绘。那种说话的分寸感,待人接物的礼数,都透露着一种不急不躁、从容不迫的气度。我特别喜欢其中一段关于民国时期一次寻常家庭宴会的描写,虽然菜肴并不算丰盛,但餐桌上的谈笑风生,长辈对晚辈的教诲,都充满了温情与雅趣。这种“范儿”,是一种渗透在骨子里的教养,一种对生活仪式感的追求,一种不随波逐流的品味。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仿佛也沾染了些许那个时代的风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