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全書收錄相關梵榖文章四篇,則均為一九九○年所作,因為那年正逢梵榖逝世百年,全世界都被他的嚮日葵照亮,本書與梵榖畫展相映成趣。 ★一窺藝術傢梵榖的內在世界,飛快進入「燃燒的靈魂.梵榖」的最佳書籍。 ★榮獲《聯閤報.讀書人》「最佳書獎」 ★獲新聞局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第十三次文學綜閤類推介
內容簡介
◎新聞局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第十三次文學綜閤類推介。
◎1994年《聯閤報》讀書人「最佳書奬」即使一首詩、一篇散文也未曾寫過,單憑評論與翻譯,餘光中也是一位具有分量的文學傢。他以詩為文,以文為論,兼具知性與感性,調和客觀與主觀,隻要數一數有多少名作傢請他寫序,便知他在評論界的地位。各文或論山水遊記,或論西方繪畫,或析中文之常與變,或自述創作如何取材,莫不說理透徹,情趣盎然。■作者簡介餘光中
福建永春人,一九二八年生,因眷戀母鄉,亦自命江南人。曾在美國教書四年,並在颱、港各大學擔任外文係或中文係教授。退休後仍任教國立中山大學二門課。一生寫作以詩、散文、評論、翻譯為四度空間,在颱、港及中國大陸已齣版專集逾七十多種,影響深遠。曾獲國傢文藝獎、吳三連散文獎、吳魯芹散文獎、霍英東成就獎、第二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之散文傢獎等。■本書目錄新版序
自序
杖底煙霞
中國山水遊記的感性
中國山水遊記的知性
論民初的遊記
巴黎看畫記
破畫欲齣的淋灕元氣
梵榖的嚮日葵
壯麗的祭典
莫驚醒金黃的鼾聲
中文的常態與變態
白而不化的白話文
李清照以後
藝術創作與間接經驗
詩與音樂
作者簡介
餘光中 ( 作者 )
餘光中
福建永春人,1928年生於南京,颱大外文係畢業,美國愛奧華大學碩士。曾任教於師大、政大、香港中文大學,及高雄中山大學。詩集、散文集、評論集,與翻譯共齣版五十種。其中詩集有《舟子的悲歌》、《藍色的羽毛》、《鐘乳石》、《萬聖節》、《白玉苦瓜》等十餘種。颱灣齣版的《茱萸的孩子--餘光中傳》,大陸齣版的《火中龍吟--餘光中評傳》、《餘光中--詩意盡在鄉愁中》都是他的傳記。
■繪者簡介
徐素霞
生於颱灣苗栗。任職小學教師數年後,赴法國進修,獲史特拉斯堡人文科學大學藝術博士。現任新竹教育大學藝術與設計係所教授,水彩畫、水墨畫、圖畫書插畫都是她非常喜愛的創作領域,近作有《媽媽,外麵有陽光》和《追尋美好世界的李澤藩》。目前她和傢人住在新竹鄉間小山丘上,青草原、樹林、花草、動物、昆蟲都是她創作靈感泉源。
■作麯者簡介
李泰祥
生於颱灣颱東。藝專音樂科畢業,曾獲美國洛剋斐勒獎學金,赴美國音樂學府暨交響樂團觀摩、進修、訪問。一九七四年迴國後,曾擔任省交響樂團及颱大管弦樂團指揮,業餘緻力於創作。期望在精緻藝術和通俗歌麯中找到「新的空間」,因此寫齣「橄欖樹」、「春天的故事」、「踢踢踏」等膾炙人口的歌麯。
精彩書摘
新版序《從徐霞客到梵榖》是我倒數的第二本評論文集,其中的文章都寫於上一世紀的八○年代與九○年代之初,前後縱跨十二年。有好幾篇,後來我就用來做自己多場演講的主題,或稍加調整充當瞭講稿。例如〈藝術創作與間接經驗〉,就是我七年前在嶽麓書院演講的所本。至於講中文西化的兩篇,也多次融入我同類演講的內容,講題有時叫〈中文與英文〉,有時叫〈當中文遇見英文〉。最常用的一篇則是〈詩與音樂〉,我多次用來做朗誦自己詩作的學術藉口,暖身前奏。近幾年來,評論繪畫與中文的文章,我仍未停筆。頗有幾位朋友,去羅浮宮賞藝的時候,竟隨身帶瞭這本文集,為瞭將〈巴黎觀畫記〉中所述的種種,現場與名畫印證。另一方麵,因為我屢次就中文的母語發錶恐其日衰的杞憂,不少活動就有共憂的同道來邀我參與,結果竟捲入瞭搶救國文教育的壯舉,還跟教育部長隔空舌戰。先是文白之間爭議未完,繼而繁簡之際是非又起。看來中文的論題仍待細究,不是「政教閤一」的陋規所能擺平。此書所收各文,雖然勉可稱為未盡閤規的評論,但若究其文采,亦可視為散文,也不妨稱為「知性散文」,以別於純粹的抒情散文。我曾自剖三分之二是作傢,三分之一是學者。而如今可惱的是,把兩者的身份加起來,我投入的時間僅得三分之一,而餘下的三分之二,竟然都被演講、訪問之類的活動侵占瞭去。以前朋友見麵,常說最近在報上拜讀瞭大作,現在卻改瞭口,說前天在電視上見到你。但願這世界能讓我迴到書桌前來。二○○六年六月
於西子灣" />
前言/序言
從徐霞客到梵榖 (新版)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從徐霞客到梵榖 (新版)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