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初等数学研究
定价:34.00元
作者:李长明,周焕山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5-06-01
ISBN:9787040051629
字数:590000
页码:73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658kg
编辑推荐
内容丰富,讲解通俗易懂,可作为高等师范院校相关专业的教材使用,也可供中学教师进修使用。《初等数学研究》分初等代数和初等几何两大部分,并且叙述清楚、透彻,逻辑严谨。
内容提要
本书是根据国家教育委员会师范司1991年12月18日颁发的中学教师进修高等师范专科《“初等数学研究”教学大纲》编写的。《初等数学研究》分为两大部分,部分为初等代数,内容包括:数系、解析式、初等函数、方程,不等式,排列与组合;第二部分为初等几何,内容包括:几何证明,几何量的计算,初等几何变换,轨迹,几何作图,立体图形的性质,制图基本知识。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说实话,一开始让我有点措手不及,它完全不同于我们习惯的、那种为了迎合大众而刻意简化的“科普”口吻。作者的笔触是极其冷静、精确且不容置疑的,仿佛一位经验老到的大学教授在对着一群已经掌握基础知识的学者娓娓道来。他很少使用比喻或类比来解释深奥的概念,而是直接深入到数学的本质结构之中,用最基础的公理和定义出发,层层递进地构建起整个理论框架。这种“硬核”的写作方式,对于那些追求严密逻辑和深度理解的读者来说,无疑是最佳的选择。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在进行一场智力上的“攀登”,虽然过程需要付出极大的专注力,但一旦成功跨越一个难点,那种豁然开朗的成就感是无可替代的。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定义一个新概念时所表现出的那种毫不妥协的精确性,每一个词语的选择都经过了深思熟虑,保证了阐述的唯一性和无歧义性,这才是真正的学术写作风范。
评分当我翻开这本书的正文时,首先注意到的是其排版布局的独到之处。不同于市面上常见的教科书那种紧凑、密集的排版方式,这本书采用了大量的留白设计,每一行文字之间都有着恰到好处的间距,使得那些复杂的数学符号和公式看起来也清晰明了,不再是令人望而生畏的符号堆砌。尤其是一些核心定理的推导部分,作者很巧妙地运用了双栏布局,一边是文字叙述,一边是逐步展开的公式演算,这种视觉上的分离和对应,极大地减轻了读者的认知负担。我记得我以前看某些同类书籍时,经常需要用笔在草稿纸上把推导过程重新写一遍才能理解透彻,但这本书的排版,似乎已经替读者完成了这一步“整理”的工作。更值得称赞的是,插图的处理,那些抽象的拓扑结构或者代数关系的图示,都是用非常精准的线条勾勒而成,没有丝毫多余的装饰,完全服务于概念的阐释,体现了一种高度的克制与专业性。这种排版哲学,体现了对读者心智负荷的深切体谅,让人愿意慢下来,细细品味每一个论证的逻辑链条。
评分购买这本书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有趣的体验,我是在一个不太起眼的独立书店里偶然发现它的,当时它被放在一个角落里,周围都是些新近出版的热门小说,显得格外低调。店主对这本书的评价也非常精炼,只说了一句:“如果你真正想弄明白‘为什么’而不是‘怎么做’,那就拿走它。”这句话,精准地概括了这本书的价值定位。它不是一本教你解题技巧的“速成手册”,而更像是一本深入剖析数学思维内核的“思想史”。它没有提供大量的例题解析,更没有那些花哨的互动小测验,它完全信任读者的自我驱动力和对真理的渴望。这种纯粹的学术取向,反而给阅读带来了极大的自由度,因为你不需要为了应付考试而去迎合某个固定的范式,你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节奏和兴趣点去探索,去质疑,去构建属于自己的理解路径,这是一种非常纯粹和高级的智力享受。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的设计风格简约而不失深度,那种墨绿色的主调配上烫金的字体,很有那种老派学术著作的韵味,让人拿在手里就感觉沉甸甸的,好像真的在触摸知识的重量。内页的纸张质量也是相当不错,光滑细腻,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这对于像我这样习惯沉浸在书海中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装订也非常扎实,每一页都牢牢地粘合在一起,完全不用担心书脊会因为翻阅过多而散架。尤其是章节之间的过渡页,那种略带粗糙的米黄色纸张,上面印着一些手绘的几何图形草图,瞬间就把人拉回到了那个严谨又充满探索精神的数学世界。从物理层面上讲,这本书的制作工艺体现了对阅读体验的尊重,让人感觉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我甚至花了不少时间去研究扉页上的那段引言,那字体设计得既古典又现代,看得出出版方在细节上是下了大功夫的。这种对实体书品质的坚持,在如今这个数字化阅读盛行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
评分这本书在章节内容的组织上,展现了一种令人信服的“螺旋上升”结构。它并非简单地按照难度递增进行线性排列,而是将一些看似独立的子领域巧妙地编织在一起。比如,在深入探讨某一高级分析概念时,作者会突然引用一个早期章节中提到的、看似毫不相关的初等几何定理来进行强有力的支撑和印证,这种“首尾呼应”的手法,极大地增强了整个知识体系的内在连贯性与美感。这种编排方式,迫使读者必须时刻保持对前置知识的记忆和联系,从而构建起一个更加立体和网络化的知识结构,而不是零散的知识点堆砌。每一次回顾,都能发现之前被忽略的细节如何在这个更宏大的框架中找到了它最终的位置。这种结构设计,显然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它引导的不是记忆,而是理解的深化,让人真切地感受到数学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强大生命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