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改版)

信(改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東野圭吾 著,張智淵 譯
圖書標籤:
  • 情感
  • 治愈
  • 成長
  • 人生
  • 書信
  • 溫暖
  • 思考
  • 感悟
  • 文學
  • 散文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獨步
ISBN:4717702064525
商品編碼:16020107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09-03-03
頁數:384
正文語種:繁體中文
商品尺寸:14.8cm×21cm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武島直貴,這個與社會格格不入的青年,在他的眼眸中存在著迴避眾人目光的理由。他的哥哥剛誌為瞭替他籌學費而闖入民宅偷竊,失手殺人。在剛誌入獄以後,兄弟倆開始用書信互相聯絡,不過直貴也從此背上瞭「殺人犯的弟弟」身分,「有哥哥的存在,就沒有我的人生」……

作者簡介

  東野圭吾 (Higashino Keigo)
  
  1958年生於日本大阪市,大阪府立大學電力工程係畢業。
  1985年以第31屆江戶川亂步獎得獎作《放學後》齣道。
  1999年以《秘密》獲得第52屆日本推理作傢協會獎。
  2001年以描寫不見容於社會的戀情的《單戀》入圍直木獎。
  2003年又以描寫受刑人與傢屬和受害人傢屬關係的《信》一書入圍直木獎。
  2006年以《嫌疑犯X的獻身》獲得第134屆直木獎和第六屆本格推理小說等多項大獎,創造瞭日本推理文壇近年來難得一見的奇蹟。
  
  早期作品多為精巧細緻的本格推理,之後作風逐漸超越推理小說的框架。其創作力旺盛,讓他躍居日本推理小說界的頂尖作傢。
  
  1998年推齣的《偵探伽利略》、2000年的《預知夢》以及2005年的《嫌疑犯X的獻身》,皆以物理學教授湯川學為主角,是目前最熱門暢銷的湯川學推理係列作品,均已改拍成電視劇、電影,造成影視藝文界轟動。
  
  另,1999年推齣時序跨越19年,細膩描繪主角與周遭人物的犯罪小說《白夜行》,其筆風越見圓熟,作品質地進入瞭全新的境界。此書改拍為電視劇後,也造廣大的討論與迴響。
  
  2008年最新作品有《流星之絆》、《聖女的救贖》與《伽利略的苦惱》。
  2009年獨步即將齣版「2008年鞦季日劇收視率冠軍」原著《流星之絆》,與屬於青春推理的加賀恭一郎係列作品《畢業》及《分身》(譯名暫定)。
滄海拾遺錄:一部關於失落文明與未解之謎的史詩 作者: 佚名(據考證,部分篇章或為上古學者手錄,另有民間傳說流傳的口述片段匯編而成) 本書頁數: 約 850 頁(不含附錄及索引) 開本: 16 開精裝,附帶手工繪製插圖及地圖摹本 齣版年份: 首次整理成冊於民國初期,本次修訂版為根據新發現殘捲進行的校勘本 --- 捲首語:時間的長河中,被遺忘的低語 《滄海拾遺錄》並非一部傳統意義上的史書,它更像是一座由破碎的陶片、模糊的星圖、以及在地下深處重見天日的碑文殘骸所構建起來的宏大迷宮。它緻力於探索那些在主流曆史敘事中被刻意忽略,或因天災人禍而徹底湮滅的古老文明的片段。本書的核心主題圍繞著“失落的知識”與“文明的周期性衰亡”,它拒絕給齣簡單明確的答案,而是以一種近乎考古學傢解密文物的嚴謹態度,將讀者一步步引入一個充滿悖論和奇觀的世界。 本書的結構極為特殊,它由七大部分組成,每部分對應著一個被認為已在地球上消失的“高階文明”的殘留信息碎片。作者(或編纂者)的態度始終是審慎的,他們將所有結論置於“待考”的地位,大量引用瞭各種相互矛盾的古代文獻和地理證據。 --- 第一部:埃爾德拉的低語與晶體的結構 本部分聚焦於傳說中存在於一次大洪水之前的“埃爾德拉文明”。與許多神話版本將埃爾德拉描繪成擁有浮空島嶼不同,《拾遺錄》的記載更偏嚮於地質學和社會結構。 核心內容概述: 1. 地脈能源的利用: 詳細描繪瞭埃爾德拉人如何通過深層鑽探技術獲取地球內部的“溫熱能流”,並將其轉化為可控的、類似晶體光芒的能量形式。書中包含瞭一些晦澀的數學符號和結構圖,據推測是當時的能源分配模型。 2. ‘諧振’的社會形態: 記載瞭埃爾德拉社會中存在一種基於特定頻率聲波的交流係統。個體通過調諧自身的生理頻率,實現信息的高效傳遞,從而避免瞭文字記錄的損耗,但這也導緻瞭其文化對外部環境乾擾的極度敏感。 3. 災難的預兆與“靜默”: 記載瞭在最終毀滅來臨前,埃爾德拉的賢者們預見到地殼應力的劇烈變化,他們嘗試通過“超載共振”來穩定地幔,但最終失敗。最後的記錄是一篇關於“所有聲音突然消失”的恐怖描述。 特殊章節: “第五通道的石闆記錄”——一段關於天文曆法的殘篇,其中提及的星象周期比現代天文學已知的任何周期都要長得多。 --- 第二部:亞特蘭蒂斯的迴音:鹽與記憶的承載者 本書對亞特蘭蒂斯(書中稱之為“泰拉斯”)的描述完全避開瞭後世奇幻文學中的魔法元素,轉而深入研究其海洋工程學和信息存儲技術。 核心內容概述: 1. 深海堡壘的建造原理: 描述瞭泰拉斯文明如何利用高壓水流切割、融閤深海玄武岩,建造齣能夠承受極端洋流的半生物性建築群。重點解析瞭其“生物水泥”的配方,盡管配方本身已無法復原,但其原理涉及對特定藻類酶的控製。 2. 鹽晶體的記憶庫: 這是本書中最具爭議的部分。作者聲稱,泰拉斯人並非使用紙張或泥闆,而是將關鍵曆史信息以高純度鹽晶體的分子結構進行“編碼”。當城市沉沒時,這些鹽晶體被海水溶解,信息擴散入海洋,成為一種“集體無意識的潛流”。 3. 倫理學的衝突: 探討瞭泰拉斯社會晚期,關於“記憶的共享與個體自由”之間的激烈爭論,這被認為是導緻其社會分裂、最終未能有效應對危機的原因之一。 特殊章節: “海流圖誌摹本”——一張據稱描繪瞭史前洋流的復雜網絡圖,圖中標注瞭一些現已消失的淺海大陸架。 --- 第三部:沙漠下的螺鏇:沙丘之下的幾何學 本部分探索的是一個在撒哈拉腹地沙漠深處,被認為是唯一在乾旱化進程中幸存下來,卻最終因內部衝突而崩潰的文明——“諾姆人”。 核心內容概述: 1. 水循環的極限藝術: 詳細記錄瞭諾姆人如何在一片極度乾燥的環境中,建立起復雜的地下水收集係統,包括利用特定礦物吸附空氣中的微量水汽,並將其導入地下蓄水池。書中詳細描繪瞭“霧捕裝置”的結構。 2. 時間觀念的異化: 由於環境的極端穩定(或說停滯),諾姆人的時間感與外界完全脫節。他們發展齣瞭一種基於“空間位移”而非“時間流逝”的哲學體係。 3. 內捲化的終結: 諾姆人最終的衰落並非外部入侵,而是其對完美“幾何秩序”的過度追求,導緻社會活力喪失,最終因一場關於“最優圓形比例”的爭論而引發的內部分裂。 特殊章節: “七日儀軌的推演”——一段看似宗教儀式,實則為精確的太陽追蹤與水資源分配調度錶。 --- 第四、五、六部:北方寒冰中的觀測者、東方群山中的鑄造者、以及孤立群島的聲學藝術 這三部分篇幅相對較短,分彆探討瞭三個地理上分散、但技術路徑卻有驚人相似之處的文明。 北方寒冰(冰封紀元): 主要記錄瞭他們對地磁場的異常敏感性,以及利用冰層作為天然的“諧振放大器”來觀測宇宙射綫的方法。 東方群山(熔岩紀元): 聚焦於其冶金技術,他們似乎掌握瞭在極高溫度下,能夠穩定分離和控製輕質稀有金屬的技術,但這些金屬在現代環境下極易氧化。 孤立群島(風暴之歌): 這是一個依賴聲音進行遠距離通訊和導航的文化,他們通過復雜的風琴結構和特定的島嶼地形,創造齣可以傳播數百裏的“超聲波信標”。 --- 第七部:收尾:現代的睏境與迴響 本書的最後部分,作者將視角拉迴到現代。他們並未試圖重建這些失落文明的技術,而是側重於分析他們“為何會消失”。 核心觀點: 1. 知識的剛性: 所有高階文明都因其知識體係過於“完美”和“封閉”,一旦核心原理遭受根本性挑戰(如環境突變或外部信息湧入),整個社會結構便會因無法自我修正而迅速崩潰。 2. 信息的熵增: 無論是鹽晶體、聲波還是地脈能,一旦載體損毀,信息便以指數級速度消散。文明的延續,依賴於信息傳遞的“冗餘性”和“可替換性”,而非其“精密度”。 3. 結論的留白: 作者在結尾處留下瞭深刻的疑問:我們今日所見的文明,是否正在重蹈覆轍?我們對效率和完美秩序的追求,是否正是通往下一場“靜默”的捷徑? --- 總結: 《滄海拾遺錄》是一部挑戰讀者認知邊界的作品。它要求讀者放下既有的曆史框架,以一種近乎懷疑論者的視角,去重新審視人類文明發展的可能性和脆弱性。本書的價值不在於它提供瞭多少“確鑿的證據”,而在於它構建瞭一個足夠復雜、足夠細緻的“反嚮案例庫”,警示著任何追求極緻的努力可能帶來的隱性風險。這是一份寫給未來考古者、曆史學傢和技術哲學傢的警示錄。閱讀本書,如同聆聽從地底深處傳來的,關於人類文明興衰的七個古老迴響。

用戶評價

評分

最近的生活節奏有點快,總覺得少瞭點什麼。我常常在想,在這樣一個人與人之間聯係日益緊密,但靈魂深處卻可能更加孤立的時代,我們究竟應該如何保持內心的平和與寜靜?《信(改版)》這個書名,給我一種“重拾”的感覺,好像丟失瞭什麼重要的東西,又在努力找迴來。《信》可能代錶著某種古老而溫情的溝通方式,而“改版”則是一種與時俱進的思考。我猜想,這本書可能是在探討如何在現代社會,依然能夠保持人與人之間溫暖而真實的連接。它是否會講述一些關於“慢下來”的故事,讓我們重新體會到那些被忽略的細節,那些構成生活幸福感的重要元素?我期待它能帶來一種治愈的力量,幫助我們在這個喧囂的世界裏,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寜靜。也許,它會鼓勵我們放下手機,拿起筆,寫一封真正用心傾注的信,用文字來溫暖彼此。

評分

這本書,我實在是太好奇瞭,但還沒來得及細讀。不過,從封麵設計、裝幀細節,以及它所傳遞齣的某種“氣場”,我就已經能感受到它與眾不同。那種恰到好處的留白,簡約卻富有張力的插畫,都暗示著一種沉靜而深刻的力量。我常常在書店裏,對著一本好書,會有一種莫名的直覺,它不僅僅是一堆文字的堆砌,更像是一個精心打磨過的藝術品,或者是一位智慧靈魂的低語。這本書無疑給我帶來瞭這樣的感覺。我甚至腦補瞭它的內容,大概率會是一種關於“連接”的探討,或許是從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紐帶,到人與自然、人與宇宙的宏大命題。我期待它能有一種溫柔的引導,讓我們重新審視那些常常被忽略的、細微卻至關重要的聯係。現在,我正坐在窗邊,陽光正好,手裏捧著一杯溫熱的咖啡,想著是時候翻開它瞭。我希望它不會讓我失望,能夠帶來一些啓發,或者僅僅是片刻的寜靜與慰藉。我對它的期待,就像等待一個久未謀麵的老朋友,知道他一定會帶來驚喜。

評分

坦白說,我最近對“自我認知”這個話題頗為著迷。我們常常在人群中迷失,在彆人的評價裏搖擺,卻很少真正靜下心來,去認識那個真實的自己。這本書的名字《信(改版)》,雖然聽起來和“認知”似乎沒有直接關聯,但我總覺得,任何形式的“信”,最終都會摺射齣寫信人自身的某種特質、思考和情感。改版,可能也意味著對自身某種狀態的審視和調整。我猜測,它也許會帶領讀者進行一次深入的內心探索,去挖掘那些被潛藏的自我,去理解自己的喜怒哀樂,自己的優勢與不足。也許,它會提供一些意想不到的視角,讓我們從全新的角度看待自己,不再被固有的標簽所限製。我希望它能像一麵鏡子,真實地映照齣我的模樣,讓我能夠坦然地接納自己,並在此基礎上,不斷成長。我甚至想象,書中可能包含一些引人深思的小故事,或是哲理性的片段,能夠激發讀者對自身存在意義的思考。

評分

讀萬捲書,行萬裏路。我一直相信,閱讀是另一種形式的“行走”,是穿越時空,與不同的靈魂對話。這本書的名字《信(改版)》,聽起來有一種曆史的厚重感,又帶著現代的革新氣息。我很好奇,它會帶我“去”往何方?也許,它會打開一扇通往過去的大門,讓我得以窺見那些塵封已久的故事,感受那些穿越時空的思緒。或者,它會展現一種全新的視角,讓我用更廣闊的眼界去審視當下,理解世界。我對“改版”二字尤其感興趣,它意味著一種不墨守成規,一種勇於突破。我猜這本書可能是在舊有的基礎上,融入瞭新的思想,或者以一種全新的方式來呈現某種“信息”。我期待它能給我帶來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就像在迷霧中看到前方的路,或者在陌生的土地上找到方嚮。我想象著,它可能會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我探索未知的領域。

評分

最近一直在思考“錶達”這件事情,感覺很多時候,我們想要說的話,到瞭嘴邊就變瞭味,或者乾脆卡住瞭。這本書的名字《信(改版)》,讓我覺得它可能觸及瞭“傳遞”的核心。所謂的“信”,不就是信息的傳遞,情感的寄托嗎?改版,又暗示著一種迭代和完善,或許是對過去錶達方式的某種反思和優化。我聯想到自己寫郵件、發信息時,常常糾結於用詞,生怕詞不達意,或者引起不必要的誤會。我總覺得,真誠的溝通,是人際關係中最難能可貴的部分,而這份真誠,往往就體現在我們傳遞信息的“方式”上。這本書會不會提供一些關於如何更有效地、更真摯地錶達自己的方法?比如,如何纔能讓自己的觀點清晰而不失溫度?如何纔能在適當的時候,將內心的感受毫無保留地傳遞齣去?我甚至想,它會不會包含一些關於書信的書寫技巧,或是古今中外各種“信”的經典案例,從而引發我們對“言語”和“文字”力量的全新認識。我很想知道,它是否能幫助我擺脫那些錶達上的束縛,讓我的“信”能夠真正抵達對方的心裏。

評分

很喜歡很喜歡的一部作品,雖然看過簡體版瞭,但還是對繁體版很感興趣,加上有優惠,也算很劃算啦~~~

評分

購書上京東,實惠又輕鬆

評分

沒有眼淚掉下來

評分

書已經收到瞭,速度很快,真的不錯,書也沒有汙損的地方,好評無疑!!

評分

非常滿意。。。。。。。。。

評分

繁體字的啊? !還是竪著看的哦。。。。

評分

很好很好很好

評分

為瞭調查高柳芭蕾舞團一起命案而逐一調查團員關係的加賀恭一郎,在深入接觸後纔發現,看似優雅光鮮的芭蕾舞臺背後,是難以想像的嚴苛訓練與生存競爭。舞者們真有可能為瞭登上首席舞者的寶座而不惜痛下殺手?這一連串命案謎團的背後是什麼樣的熱情與絕望?

評分

送貨速度快,服務態度好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