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成人適讀 《四分之三的香港:行山·穿村·遇見風水林》收录:
◆独家手绘路线图
◆行前叮咛
◆香港、台湾常用语对照
◆动、植物速写笔记
内容简介
因为行山穿村,我幸运地邂逅了隐藏版的香港,一个比购物和美食更独特、更有魅力的香港——刘克襄。
最独到的香港路线,体验香港Style最自然的旅行!
涵盖香港新界东、西、中、北部,大屿山,港岛&南ㄚ岛;26条路线,带你走透透,看到不一样的香港。
二○○六年秋天,刘克襄开始在香港行山,继而体悟广达四分之三的郊野才是香港本色!凭藉着长年走访山野和自然观察的经验,他摸索出独到的行程:
在狮子山上一览九龙全景,那不只是登顶享受,而是看到香港的一个阶段。彷佛走过一段艰辛岁月,眼前的红尘继续活络地变动着。
这丛又那丛,此团或彼团,几种杜鹃粉粉红红映错着,彷佛烟火施放,在浓密的绿林中,在云雾的起落里,灿烂地把整个山头点燃了。
初访大浪湾径,小溪悠缓流出弦月般白净的沙滩,迤逦出森林邂逅海洋的静寂。年轻人行经往往会惊喜浪漫好一阵。
太阳西沉,数百只麻鹰各自飞出自己的圆圈,连结其他麻鹰的盘旋,形成壮观的飞绕。牠们未发出任何声音,每只都有默契地关机了。
刘克襄率性地勾勒路线,行山穿村的内容溢出了香港现有登山指南的范畴。他以扎实的台湾经验,道出香港的南方生态美学。
他的热情感染了香港读者和同行的学子,启发他们关心家园大地。跟着刘克襄行山穿村,发现香港绿得好经典!
作者简介
劉克襄,招牌裝扮:排汗透氣衣褲、登山鞋、背包。
最愛關注:自然生態、鄉鎮風物、常人之生活風景。
行跡動態:埋首案頭寫作繪圖,或漫遊山野行走人間。
近作鴻爪:11元的鐵道旅行、十五顆小行星、男人的菜市場、裡台灣。
香港經驗:曾駐訪香港浸會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嶺南大學,旅居期間在香港各地行山觀察,帶領學生認識家園土地。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气势磅礴的大山大水,只能远观赞叹,亲身探访是遥不可及!可小村小巷、郊野花园,藏在转身回眸处,却经常被轻忽漠视。生态文学家刘克襄以细致笔触与独到眼光,带领大家穿村、行巷、探秘境,看见世外桃源般的东方明珠,体验不为人知的自然天堂。
生命长河中,「自然生态」一直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净化人类生命。身为香港人应该珍藏此书,同样的,它也是旅游香港必备的导览经典。
——旅游香港必备的导览经典/江秀真华人女性登山家
★与刘克襄老师专程从台湾走访拥有「东方之珠」美名的香港,为的不是繁华的夜景与美食,而是背着双肩背包,走在西贡的大浪湾径,漫步于原始的山水林以及古老的村落,感受那独特的自然之美与岭南文化。
香港人真的很幸福,原始的郊野公园紧邻身旁。建议你一定要随手带着这本书,透过刘老师细腻的观察与丰富的旅行经验,一起感受每条山径、每个老村独特的生命力与岁月之美,你将会愉快地发现,在香港行山很幸福着呢。
——体会在香港行山的幸福/吴云天台北市出去玩户外生活分享协会理事长
目录
專文推薦 山裡不知身是客 馬家輝
熱情推薦 旅遊香港必備的導覽經典 江秀真
體會在香港行山的幸福 吳雲天
序 遇見香港本色
開場白 南方生態美學
我的路線
新界東部
大浪灣 天涯海角逐風光
上村 鹹水稻的家園
榕北古道 迢迢路徑任我行
荔枝莊 地圖上的空白
新界北部
荔枝窩 走進香港野的心臟
鎖羅盆 跋涉魑魅傳說之境
鹿頸 昔時的小小魚米之
南涌郊遊徑 穿林越澗望翠微
沙螺洞 香港最遼闊的山區濕地
新界中部
馬鞍山 趕赴一場杜鵑花的盛宴
茅坪古道 率性尋訪舊徑古村
大腦古道 誰在偷伐土沉香
西貢古道 涓涓水源的示
獅子山 獅子山上看紅塵
針山到草山 睥睨一切的尖峭
新界西部
川龍到甲龍 古意的石磴舊徑
屯門徑 香港人最陌生的郊野
米埔自然護理區 濕地保育的典範
南生圍 涌地盈盈的美好驛站
大嶼山
芝麻灣 濱海浪行
東梅古道 悠邈的生活細道
東澳古道 高腳棚屋的家園
港島&南丫島
紫羅蘭山徑 認識港島森林的最佳路線
柏架山道 老人徜徉的林徑
馬己仙峽 麻鷹青睞的城市綠野
南丫島 緩衝繁華競速的離島
我的手帖
行前叮嚀
人氣語彙
動物速寫
植物筆記
後記
前言/序言
遇見香港本色
完成這本行山指南之際,正值香港政府躍躍欲試,企圖釋放郊野公園土地,藉此吸引財團興樓蓋屋,解決市民居住的需求。
面對此一綠色空間的縮減,許多關懷環境的香港市民再也忍不住,紛紛站出來結團成社,憤怒地示威和抗議,極力阻擋此一後花園遭到破壞。
彼時,我也將第三度帶領台灣登山團隊,走進香港的山林。希望透過志工的義務解說,介紹這座城市獨特卻少為人理解的自然環境。
「郊野公園是什麼?」或者,更好笑的,「香港有山嗎?」「香港還有鄉下嗎?」
這樣輕薄、困惑的粗淺認識,晚近仍經常出現於親友聊及香港的聚會場所。再聽說,我竟擱置台灣大好山水,時常飛往香港行山,更難以置信。可見大家對香港的山巒和鄉野十足荒疏,甚至形成某一習以為常的偏見。
台灣人有此誤解,我自可了然,因為走進書店,隨便翻讀任何一本有關香港的書籍,提及自然景點的篇幅明顯偏少。旅遊指南推薦的,多半以購物和美食為主。約莫一二小時,巴士即可環繞完畢的區域,多數遊客再怎麼逗留,勢必也會小覷,不想花太多時日旅行,更遑論深入旅遊指南甚少提及的郊野。
二○一二年七月,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把香港列為世界最宜居住的城市,不少外人才注意到,香港擁有廣達百分之七十五的郊野,長期以來竟被外人忽視。一個看不見的香港自然,終於浮出檯面。
我何其幸運,早在七年前即迷戀上這一被多數人遺忘的綠色香港。除了受邀駐校的時日,平常還利用三四天假期,飛往這個離島眾多、山海交會的環境。在風水林的世界裡行山穿村,摸索這一都會和自然的關係。
晚近半世紀,還有一華人都會,在城市的快速發展進程中,跟自然環境長期對話、折衝,積累出豐厚的綠色風景,又跟經濟與時並進,此等發展頗為特殊。我如是珍惜這一大都會孕育的郊野和保護法條,相信它的發展和過去,足可提供其他華人城市許多面向的借鏡。
我雖走過香港多數山區,卻非每條路線都有靈感,足以翔實地描繪出每一方圓的地景。在本書介紹的路線裡,著名的麥理浩、衛奕信等四大名徑並非主要選項,重要山頭如鳳凰山、大帽山和八仙嶺等也非目標。我反而比較傾向於古道、村徑的報導,以及濕地環境的觀察。希望藉由這些不具知名度的路線,還有各種可能的自然類型,陳述更多郊野村落、物產和動植物生態的內容。
一般登山人的行山之文,多為山水紀實的行程。台灣的散文作家較少這類山野書寫,更遑論境外之踏查。多年來,我不斷嘗試這一可能的面向。試著在文學和登山紀行中,揉合遊記的況味,找到活潑有機的書寫形式。一來滿足自己喜愛踏查山水的樂趣,同時也摸索跟異地對話的可能。
本書撰寫的路線,依地理位置編排歸類。每篇舉例的行走路線,都是我走過的地域,同時附有一手繪地圖搭配見聞,做為大家閱讀和前往的參考。書末也把自己覺得重要的香港動植物,以及走訪時經常聞及的語彙,詳加列注,好讓大家在此徜徉山水時,更能快速融入此地環境。
因受限於篇幅,我無法詳細介紹每種所見的動植物,更不可能將所有照片放入。只能擇具代表性,依我的經驗具體描繪。所幸網路時代,這些植物的圖像和資訊都不難查獲。倒是有些動植物插圖,多為行旅第一時間體驗,我覺得更有韻致,因而特別安插於書中。至於地圖,我盡量準確地描繪,但手工精準度和涵蓋內容仍不敵專業地圖,讀者若有需要,建議購買香港地政總署測繪處出版的郊區地圖。
很感謝香港郊野的完整,以及昔時港人留下的豐厚書寫,讓我在這個大都會的邊疆,暢快地學習這堂城市的自然美學。進而,更鍾愛這地方的自然文化,又關切其未來的城郊生態環境。我也難得藉此機會抽離台灣,再回頭,凝視自己的家園。
四分之三的香港:行山·穿村·遇見風水林 [成人適讀]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四分之三的香港:行山·穿村·遇見風水林 [成人適讀]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