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国富论
ISBN:9787511335647
作者:[英] 亚当·斯密(Smith,A.)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8/1
定价:59
字数:781000
页码:428
版次印次:第1版第2次
开本:10开
对中国近代社会影响的经济学译著
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伟大著作
一部将经济学、哲学、历史、政治理论和实践计划以不可思议的方式综合在一起书。
学习经济学的必读书
《富国论》与《圣经》、《资本论》同为人类不朽的伟大作品
被誉为“部 系统的伟大的经济学著作”、“经济学百科全书”、“西方经济学圣经”
这是一本将经济学、哲学、历史、政治理论和实践计划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综合在一起的书,是一本由有着高深学问和深邃见解的人所撰写的书。这个人有强大的能力,能对他所收集到的所有材料进行筛选,又有强大的综合能力,能按照新的和引人注目的方式将其重新组合起来。他对当时的学术领域的各种思想是极为敏感的,像后来的马克思一样,不是一个关在自己房子里的与世隔绝的学者,而是仿佛全身装着天线的超人,能收到并吸取其所有能接触到的一切信息。他在封建欧洲解体之末、近代世界开始之时写作,在这个世界中,封建制度仍以既得利益集团经常表现的顽固性在坚持。他正是为反对这种利益集团而写作的。结果是,他的书不只是为图书馆馆藏而写的,而是对经济理论和国家政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而形成了我们今天身处其中的整个生活环境。
《国富论》是“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影响力的代表作品,该书发表于1776年,书中总结了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批判吸收了当时的重要经济理论,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动过程做了系统的描述,为经济学确定了完整的架构,奠定了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的理论基础,次提出了市场经济会由“看不见的手”自行调节的理论。它的首次出版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因此,该书被誉为“部系统的伟大的经济学著作”、“经济学的百科全书”、“西方经济学圣经”。200多年以来,经济学家的任务就是在《国富论》的架构上做一些修补工作,完善、细化其分析,基本是沿用斯密的方法分析经济发展规律的。同时,《国富论》还是一部将经济学、政治理论、哲学、历史和实践计划奇妙地结合在一起的综合性著作,不同的人读《国富沦》会有不同的收获,而且往往还会有意外收获。
《道德情操论》是亚当一斯密另一部影响极为深远的伦理学著作,在这《国富论》中,斯密用同情的基本原理来阐释正义、仁慈、克己等一切道德情操产生的恨源,说明道德评价的性质、原则以及各种美德的特征,并对各种道德哲学进行了介绍和评价,进而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基础,以及人的行为应遵循的一般道德准则。
《道德情操论》与《国富论》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国富论》的内涵,更全面也了解亚当·斯密的思想,我们将《道惠情操论》与《国富论》一起出版。
国富论
篇 论劳动生产力进步的原因,兼论劳动产品在不同阶级人民之间自然分配的顺序
章 论劳动分工
第二章 论造成分工的原由
第三章 论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
第四章 论货币的起源和作用
第五章 论商品的真实价格与名义价格,即用劳动表示的商品价格与用货币表示的商品价格
第六章 论商品价格的组成部分
第七章 论商品的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
第八章 论劳动工资
第九章 论资本利润
第十章 论工资与利润随劳动与资本用途的不同而不同
节 起因于用途本身的性质的不平等
第二节 起因于欧洲政策的不平等
第十一章 论地租
节 论总能提供地租的土地生产物
第二节 论有时提供有时不提供地租的土地生产物
第三节 论总能提供地租的生产物与有时提供有时不提供地租的生产物二者价值比例的变动
本章结论
第二篇 论资财的性质、积累和用途
章 论资财的划分
第二章 论作为社会总资财一个特殊部门的货币,或论维持国民资本的支出
第三章 论资本积累,或论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
第四章 论贷出取息的资财
第五章 论资本的各种用途-
第三篇 论不同国家财富的不同发展
章 论财富的自然发展
第二章 论罗马帝国崩溃后农业在欧洲旧状态下所受的阻碍
第三章 论罗马帝国崩溃后城市的兴起及其进步-
第四章 论城市商业对农村改良的贡献
第四篇 论政治经济学体系
章 论商业主义或重商主义的原理
第二章 论限制进口国内能生产的商品
第三章 论对来自贸易差额被认为于我不利的国家的各种商品进口实施特殊限制·
节 论即便根据重商主义原则,这种限制也不合理
第二节 论即便根据其他原则,这种特殊限制也不合理
第四章 论退税
第五章 论奖金
第六章 论通商条约
第七章 论殖民地
节 论建立新殖民地的动机
第二节 论新殖民地繁荣的原因
第三节 论发现美洲和发现经由好望角到东印度的航道给欧洲带来的利益
第八章 关于重商主义的结论
第九章 论重农主义,或论把土地产物看做是各国收入或财富的来源或主要来溺的各种政治经济学体系
第五篇 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
章 论君主或国家的开支
节 论国防开支
第二节 论司法开支
第三节 论公共工程和公共机构的开支
第四节 论维护君主尊严的开支
本章结论
第二章 论一般收入或公共收入的来源
节 专属于君主或国家的资金或收入来源
第二节 论赋税
第三章 论公债
道德情操论
告读者
卷一 行为的合宜性
论合宜感
人性中的同情
相互同情的愉悦
同情与行为的适宜性
社会关系影响同情与适宜性的判断
和蔼与尊贵的美德
达到合宜性的各类激情的程度
引言
源于身体的激情
源自想象的激情
令人生厌的激情
友好的激情
自私的激情
顺境和逆境对行为和同情心的影响
同情者的感受远逊于当事人的感受
对名利的追逐,大人物和平民百姓的差别
趋炎附势风气对道德情操的败坏
卷二 优点和缺点,或奖赏与惩罚的对象
认识优点与缺点
引言
节 投桃报李与以恶报恶
第二节 合乎情理的感激或怨恨的对象
第三节 小结
第四节 对优点、缺点的判断
正义与仁慈
节 正义与仁慈的区别
第二节 正义、懊悔与欣慰
第三节 正义的作用
命运对我们产生的影响
引言
节 形成的原因
第二节 产生的影响
第三节 情感不规律性的根本原因
卷三 自我评价的基础,兼论责任感
自我认同和不认同的原则
赞扬及值得赞扬的品质,谴责及理应谴责的品质
良心的影响和权威
自我欺骗的天性及一般原则的起源和作用
道德普遍原则的影响和权威
责任感是不是我们行为的原则
卷四 效用性对赞同感的作用
美感来源于效用性的表现
效用的表现赋予品质和行为以美感并使之成为一种赞同原则
卷五 道德赞许评价标准中风尚和习惯的作用
习惯和风尚对美与丑看法的影响
道德情感受习惯和风尚的影响
卷六 与美德有关的品质
个人品质对自身幸福的影响,或论谨慎
个人品质对他人幸福的影响
引言
节 有关天性致使我们关心和注意他人的依据
第二节 天性致使社群成为我们慈善对象的次序
第三节 普施众生及兼济天下的善行
自我克制
结论
卷七 道德的学说
章 与美善品性相关联的深刻问题
第二章 有关美德品性的各类学说
引言
节 美善品性与合宜性相一致的那些体系
第二节 美善品性与审慎相一致的那些体系
第三节 美善品性与仁慈相一致的那些体系
第四节 卓然超越的那些学说
第三章 探讨赞许原理的学说
引言
节 由自我保护与本能的赞许推论出来的那些体系
第二节 理性情感与本能的赞许推论出的那些体系
第三节 由合宜情感与本能的赞许推论出的那些体系
第四章 不同学者以道德品性论述践行方式的原则
亚当·斯密,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他于1723年出生在苏格兰的克科底,青年时就读于牛津大学。1751年列1764年征格拉斯哥大学担任哲学教授。在此期问发表了他的部著作《道德情操论》,确立了他在知识界的威望。但是他的不朽名声主要在于他伍1776年发表的伟大著作《国家康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该书一一举成功,使他在余生中享受着荣誉和爱戴。他于1790年任范科底去世。斯密一生未娶,没有子女。
从终效果来看,《国富论》也许是迄今为止重要的书,这本书对人类幸福的贡献,超过了所有名睡青史的政治家和立法者作出的贡献的总和。
——[英]巴克勒
在哑当·斯密那里,政治经济学已发展为某种整体,它所包括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亚当·斯密次对政治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做出了系统的研究,创立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把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德]马克思
不读《国富论》不知道应该怎样才叫“利己”,读了《道德情操论》才知道“利他”才是问心无愧的“利己”。
——1976年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