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以交男朋友的100個理由:汪培珽手記

不可以交男朋友的100個理由:汪培珽手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汪培珽 著
图书标签:
  • 亲子关系
  • 恋爱
  • 成长
  • 家庭教育
  • 汪培珽
  • 青春期
  • 两性
  • 情感
  • 育儿
  • 手记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大龙树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愛孩子愛自己工作室
ISBN:9789868610293
版次:1
商品编码:1665039478

具体描述

书名: 不可以交男朋友的100個理由:汪培珽手記(4) ISBN: 9789868610293
图书定价: 87.00 规格: 14.8 x 21 cm
作者: 汪培珽 页数: 304
出版社: 愛孩子愛自己工作室 装帧: 平裝
出版时间: 2013-05-10 正文语种: 繁体
汪培珽手記的第四本
姊姊十三歲,弟弟十歲半,那一年發生的故事

55篇故事,將帶給你55個親子相處的酸甜苦辣。
每本手記的書名,都是取自書中的一篇。

其實啊!就算能舉出1000個不能交男朋友的理由也沒用。
關鍵啊!是親子間有多少心平氣和的對話。

放眼望去的親子書,幾乎都圍繞在學齡前的孩子,
多多的,也不會超過十二歲。

快進入青少年,或是已經進入青少年的孩子,
表面上似乎要開始叛逆了。
但是叛逆的心,不等於不需要父母的關心。
作者認為,在這個階段的孩子,還是很需要父母的陪伴。

即使孩子表面上不需要你,你還是要默默守候。
因為他們裝酷耍帥的眼光,還是會不時瞄回父母身邊。
你不會知道他們什麼時候「需要你」,
所以保險的作法,就是──別離開。

作者右手寫小小孩的親子書,例如上一本是《孩子知道你愛他嗎》。(它榮獲博客來、誠品2012年度百大書之一。)左手也沒閒著,她跟隨孩子的成長,將生活裡的點點滴滴寫進手記裡。

她馬不停蹄地寫,幾乎是與孩子的成長同步。
她跟孩子的感情,即使經過青少年反抗的歲月,卻愈來愈濃厚。
她好希望,自己嚐過的幸福感受,每一個爸媽都不要錯過。
作者簡介

汪培珽

目前有九本親子教養作品:《餵故事書長大的孩子》《管教啊,管教》《孩子知道你愛他嗎》《別在半夜喊媽媽》等。另外還有四本故事書譯作:《想生金蛋的母雞》《弄丟飯糰的小婦人》《踢踢踢踢 天寶》《害怕沒什麼大不了》

插圖者簡介

陳星同

他從九歲開始幫媽媽的書畫插圖
十歲開始覺得這個工作很勉強
要不是礙於有酬勞可領,他不畫的
他的原稿非常乾淨
因為一筆到底,從不修改
要不要隨便你,他沒閒情畫第二次
不過這次小有長進,進步到多格漫畫唷


 
PART I:不知不覺就是朋友了
關鍵字
願意聽話的關鍵────────佩服
晚上七點半前才可以──────球類運動
吃自己手裡,看別人嘴裡────不對勁
你問我答───────────失禮
放小牛吃草──────────鍛鍊心智
任何孩子都可能遇上──────渾然不知
父母的偏心,不要做的太明顯──反著問
訓練─────────────感受
陌生電話───────────目標
不知不覺就是朋友了──────羨慕
患難見真情──────────強迫
不給人育兒建議────────批評
學校─────────────快點
我沒有零用錢─────────同一陣線
孩子不是聽不懂────────不需要
不要道人長短─────────傳來傳去

PART II:孩子不獨立的原因
我活該────────────善後
保護,孩子永遠都嫌多─────批評
不是孟母也要三遷了──────安心
誤會大了───────────你是我媽媽
喝花酒───────────-猛拍
保時捷敞蓬車─────────鎮靜
外表不能當飯吃────────人格塑型
小孩子的表情─────────眸子
小孩不獨立的原因───────雙重缺口
可不可以送我?────────誤會
從「帶孩子上館子」看惜福───隱身
溝通才是上策─────────搥心肝
長大,必須由自己決定─────不容易
助你一臂之力─────────敗下陣來
愛不愛漂亮是天生的──────仗著
這樣很不禮貌嗎?───────不理
寧願上學───────────僅供參考
家庭主婦的財務自主權─────心甘情願
我家有個笨媽媽────────我擔了
不要在慌亂的時候,下決定───意氣用事

PART III:不可以交男朋友的一百個理由
那個來了───────────生活邏輯
已經忍耐你很久────────殺傷力
不需要完美──────────好捉弄
好的都被挑走了────────干擾
你要挑哪個結婚────────做自己
一個故事哭兩次────────怎麼回事
什麼時候叫長大────────情緒
這麼多錢,會害死你的孩子───變相
人生的意義──────────追求
六千元零用錢─────────不能負荷
幾歲可以交男朋友───────修正
不可以交男朋友的一百個理由──拖延戰術
練習「找對人」────────兩性關係
不惑之年驚魂記────────拋下一切
我還是依然愛你────────確定
髮型─────────────動之以情
好壞的老師──────────倒楣事
終於讓我等到這一天──────正確的態度
電視可不可以關小聲一點────沒營養


《星辰大海的彼岸:一位探险家的十年航海日志》 作者: 艾丽西亚·范德比尔特 装帧形式: 精装,附赠手绘海图集与船只设计图纸 页数: 720页(正文)+ 80页(附录与图集) 出版社: 远洋文库 出版时间: 2024年秋 --- 内容简介 本书并非一部简单的探险记录,而是一部跨越十年、横亘五大洋的宏大叙事,是探险家艾丽西亚·范德比尔特(Alicia Vanderbilt)在极端环境下对自然、人性乃至自我存在意义的深刻拷问与解答。它以其无可匹敌的细节深度和对航海哲学的独到见解,为当代读者打开了一扇通往蓝色星球最隐秘角落的窗户。 范德比尔特女士,出身于一个以陆地贸易闻名的家族,却从小对未知的海域怀有近乎宗教般的虔诚。本书详尽记录了她从筹备第一艘帆船“漫游者号”(The Wanderer)到完成环球单人穿越(期间数次遭遇风暴与机械故障)的全部历程。 第一卷:起航与初识巨浪(1998-2001) 开篇即是雄心勃勃的准备阶段。范德比尔特以惊人的毅力,说服了保守的家族委员会,获得了启动资金。她详细描述了“漫游者号”的选材、设计理念——强调轻量化与抗压性的完美平衡,而非传统商船的坚固。 第一卷的重点在于“适应”。从英格兰康沃尔郡的港口出发,她记录了首次遭遇北大西洋冬季风暴的恐怖瞬间。这些段落充满了感官的冲击力:冰雹打在甲板上如霰弹枪的声响,桅杆扭曲的尖锐呻吟,以及如何在狭小、摇晃的船舱内,仅凭着船只细微的震动来判断风向和浪涌的规律。她坦诚地记录了早期的恐慌、失眠,以及如何通过严格的作息和对航海仪表的绝对信任,重建心理防线。 此处的高光时刻,是对“静默之海”的描绘。在南纬赤道附近的无风带,她描述了连续数周的停滞,太阳如何将海水烤至近乎沸腾,以及她如何利用这段时间,深入研究古代波利尼西亚人的星象导航法,并成功应用于现代定位系统失效的紧急情况。 第二卷:赤道与深海的秘密(2002-2005) 此阶段,探险的重心转向了太平洋的广阔与复杂性。范德比尔特不再仅仅是“生存”,而是开始“观察”与“记录”。 她详细记载了在加拉帕戈斯群岛附近的深潜考察,这部分内容超越了纯粹的航海日志,带有浓厚的海洋生物学色彩。她描绘了一种前所未见的深海珊瑚结构,以及与抹香鲸群共同漂浮数日的经历。这些叙述极为细致,比如鲸鱼每一次换气时喷出的水柱的气味,以及它们声呐的回音在船底传播时产生的共振感。 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她对航海中的“孤独”进行了哲学层面的剖析。在太平洋中央,她与外界的通讯完全中断了近八个月。她如何用有限的物资进行创造性的补充?她如何与一个名叫“船”的实体发展出一种共生关系?范德比尔特认为,真正的孤独并非周遭无人,而是当你的全部生命重量都压在一块漂浮物上时,那种对自身渺小的清晰认知。她引入了古希腊哲学家对“有限性”的讨论,来解释她在面对不可抗力时的心理调适。 第三卷:南纬的考验与人性之光(2006-2008) 进入南大洋和绕过合恩角,是整段旅程中最严峻的挑战。范德比尔特在此部分展示了她作为工程师和船长的顶尖能力。 她用精确的图表和数据记录了“漫游者号”如何承受住超过每小时一百节的狂风。她详细剖析了“冰冻的甲板管理”——如何用最少的燃料融化关键部位的冰霜,以保证帆索的顺畅。 然而,最动人的部分并非纯粹的物理对抗,而是她与偶尔遇到的其他船只的短暂交集。在南纬六十度的冰冷海域,她与一艘俄罗斯科研考察船相遇,对方船员对她这位单人航行者表现出的敬意和帮助,成为她对抗极端环境的强大精神支柱。她用朴实的笔触,记录了人类在面对共同的巨大自然威胁时,超越国界和文化的瞬间合作与慷慨。 第四卷:回归与新的航向(2009-2011) 在历经数次近乎毁灭的灾难后,范德比尔特最终完成环球航行,返回欧洲。然而,这本书的结尾并非简单的凯旋。 她反思了这次漫长旅程对“家”的概念的重塑。陆地上的喧嚣变得陌生而嘈杂,她发现自己对日常事务的耐心急剧下降,却对海洋的节奏保持着一种近乎本能的敏感。 最后一章,她将目光投向了更遥远的未来——不仅仅是地理上的探索,更是知识与经验的传承。她开始着手整理她收集到的洋流数据、深海声学记录,并为下一代探险家撰写了一份详尽的“生存心理学”指南。 特色与价值 科学与诗意的融合: 范德比尔特以科学家的精确度描述了风暴的物理效应,却以诗人的语言捕捉了光影在海面上的变幻。 工程学的活教材: 书中包含了大量关于船只维修、自救工具制作的实用细节,对于现代航海爱好者和工程学生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哲学深度: 本书探讨了人类在绝对的自然力量面前,如何界定“自由”、“控制”与“顺从”的边界,是一部深刻的生命哲学之作。 《星辰大海的彼岸》是一部关于征服的记录,但征服的对象不是地理坐标,而是人类自身的局限。它邀请读者脱离日常的束缚,感受生命在最原始的元素中燃烧的壮丽与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给我最大的冲击在于它的“陌生化”处理能力。作者似乎拥有一种魔力,能够将我们习以为常的词汇和表达,重新组合成一种既熟悉又新颖的表达方式,让人耳目一新。有些句子结构之精巧,简直可以直接摘出来作为写作范例进行研究。我注意到,作者在引用或化用其他文学作品的痕迹时,处理得非常自然,毫无生硬的堆砌感,仿佛这些引用是他自身思维的有机组成部分。这种高密度的语言艺术,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解码的乐趣。我发现自己会不自觉地在脑中默念一些特别有韵味的段落,体会其中拗口却又掷地有声的节奏感。这绝不是一本可以“扫读”的书,它需要你慢下来,细细品味每一个词语在句子中的精确站位。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是太吸引人了,封面那种简约又不失细节的处理方式,让人在书店里一眼就能被它捕捉到目光。拿到手里,纸张的质感也非常舒服,不是那种廉价的滑腻感,而是带着一种恰到好处的细腻和韧性,翻阅起来本身就是一种享受。而且,书本的排版布局也做得非常用心,字体大小适中,行距留白得当,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我特别欣赏作者在章节之间的过渡处理,那种流畅自然的感觉,仿佛作者是在和你面对面轻声细语地交流,而不是冷冰冰地陈述观点。虽然我还没完全读完,但仅从视觉和触觉上来说,这本书已经远远超出了我对一本“手记”类书籍的期待。它更像是一件精心制作的工艺品,让人忍不住想收藏起来,时不时地拿出来摩挲一番。这本书的实体感,是电子书完全无法替代的宝贵体验。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感把握得极其精准,简直就像一位高明的音乐指挥家在掌控着整部作品的旋律线。有些段落,作者会用一种极快、近乎跳跃式的思维链条来阐述一个复杂的心绪,信息密度高到让人需要停下来反复咀嚼,那种酣畅淋漓的感觉,仿佛一下子冲破了思维的某种壁垒。紧接着,又会突然转入一种极其缓慢、细腻入微的观察模式,对日常生活中那些微不足道的细节进行近乎偏执的剖析,这种张弛有度的叙事处理,让阅读过程充满了探险的乐趣。我发现自己常常在不经意间被拉入了作者构建的那个特定时空,完全忘记了自己身处何地。更难得的是,作者在情绪表达上保持了一种惊人的克制与真诚的平衡,没有过度的煽情,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种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却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具穿透力。

评分

我必须说,这本书的“思想骨架”构建得非常稳固,它不像很多同类作品那样停留在表层的经验分享,而是深入到了更深层次的哲学思辨层面。作者在探讨某些具体事件或感悟时,总是能巧妙地引申出关于时间、存在、选择这些宏大主题的探讨。这种由小见大的写作技巧,极大地拓宽了我的思考维度。举个例子,书中某处对一个日常场景的描摹,看似平淡无奇,但通过作者的重新诠释,立刻被赋予了一种近乎寓言式的象征意义。阅读过程,更像是一场与作者的智力对话,我时常需要停下来,在脑海中构建自己的反驳或佐证的论点,这种主动的思维参与,让阅读的收获感倍增。这本书提供的绝非是标准答案,而是无数值得被反复推敲的优质问题。

评分

从读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一种强烈的“共振感”,尽管我可能从未经历过作者描述的全部情境,但那种情绪的底层逻辑,却能精准地击中我内心深处某些被忽略的情绪节点。作者似乎有一种能力,能够将那些我们自己都说不清楚、模糊不清的内心活动,用清晰、锐利的方式描述出来。这不仅仅是情感上的安慰,更像是一种认知的校准。它促使我重新审视自己过去的一些判断和决定,不是去批判,而是去理解其背后的复杂性。这种真诚的自我剖析和对世界细致入微的观察,构建了一个极具信任感的阅读空间。这本书读完后留下的回味是绵长而有力的,它没有提供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案,而是提供了一副观察世界的清晰透镜,让人在合上书本后,依然能带着这份新视角去看待接下来的生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