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L10029 9787121324185 9787121304033
LTE教程:原理與實現(第2版)
《LTE叢書之學好LTE係列》是專為LTE學習而打造的,內容脫胎於作者深受好評的LTE公開課程,並加以完善和增補,循序漸進,娓娓道來,非常適閤LTE學習。“LTE叢書之學好LTE係列”是專為LTE學習而打造的,內容脫胎於作者深受好評的LTE公開課程,並加以完善和增補,循序漸進,娓娓道來,非常適閤LTE學習。本書是“LTE叢書之學好LTE係列”的開篇,濃墨重彩地介紹瞭LTE的兩大關鍵技術:OFDM和多天綫技術的原理以及實現方法。在OFDM原理部分揭開瞭OFDM技術不為人知的許多內情,其中的能量正交概念會讓讀者耳目一新。在OFDM實現部分,還會發布很多顛覆性的內容,比如IFFT算法不是生成OFDM信號的*算法,等等。在多天綫原理部分,分門彆類地介紹瞭三大多天綫技術的特點。在多天綫實現部分,作者定量分析瞭LTE中各種TM發射模式的差異,詳細介紹瞭LTE中的多天綫處理過程。作者的眼光並不局限在LTE上,本書同時還穿插介紹瞭各種移動通信係統和WiFi技術,讓讀者具有更全麵的技術視野。本書適閤從零起點到已經對LTE技術有所瞭解的人士閱讀,並且可以作為LTE自學和培訓的教材。
第1章 LTE技術概述1
本章導讀2
1.1 LTE技術2
1.1.1 什麼是LTE2
1.1.2 LTE:名門之後4
1.1.3 LTE:架構的革命5
1.1.4 LTE:功能的演進7
1.1.5 LTE的技術突破8
1.1.6 LTE:性能的飛躍9
1.1.7 LTE:實測效果10
1.1.8 LTE:後浪推前浪11
1.1.9 LTE:演進無極限12
1.1.10 LTE-A的特點12
1.1.11 強強對話:LTE與WiFi14
1.2 LTE核心網15
1.2.1 CS域與PS域15
1.2.2 CS域與PS域的設備16
1.2.3 EPC的組成17
1.2.4 MME18
1.2.5 SGW19
1.2.6 PGW20
1.2.7 EPC:漫遊業務的處理21
1.2.8 EPC:與其他網絡的連接22
1.3 LTE無綫網絡23
1.3.1 LTE無綫網絡的組成23
1.3.2 LTE無綫網絡的功能24
1.3.3 LTE無綫網絡與信息傳遞25
1.3.4 LTE空中接口的分層結構27
1.3.5 基站物理層處理過程29
1.3.6 基站的種類與結構30
1.4 LTE終端32
1.4.1 LTE終端的種類32
1.4.2 LTE終端的頻段32
1.4.3 中國的LTE頻段35
1.4.4 中國的TD-LTE頻段36
1.4.5 中國的FDD LTE頻段37
1.4.6 終端的頻段分布38
1.4.7 終端的LTE芯片40
1.5 總結41
第2章 移動通信:從點對點到網絡42
本章導讀43
2.1 點對點的無綫通信43
2.1.1 無綫通信的模型43
2.1.2 A/D:從信息到數字信號44
2.1.3 調製:從基帶信號到射頻信號49
2.1.4 天綫:從射頻信號到無綫電波57
2.1.5 無綫電波的傳播62
2.1.6 雙工:接收與發送64
2.2 乾擾下的移動通信66
2.2.1 噪聲與乾擾66
2.2.2 移動信道特點69
2.2.3 信道編碼:優化傳輸性能71
2.2.4 信道的容量72
2.3 多用戶的移動通信75
2.3.1 復用與正交75
2.3.2 多址技術79
2.3.3 身份識彆81
2.3.4 安全83
2.4 網絡中的移動通信84
2.4.1 蜂窩技術與頻率規劃85
2.4.2 多區技術87
2.4.3 小區廣播90
2.4.4 尋呼91
2.4.5 切換92
2.4.6 多網絡93
2.5 總結94
第3章 OFDM原理95
本章導讀96
3.1 OFDM前傳:FDM96
3.1.1 OFDM與FDM96
3.1.2 從單載波到多載波97
3.1.3 從多載波到FDM100
3.1.4 其實FDM也正交102
3.2 OFDM為什麼正交103
3.2.1 OFDM正交的含義103
3.2.2 OFDM如何正交104
3.2.3 深入理解OFDM的能量正交110
3.3 為何使用OFDM112
3.3.1 為什麼要用OFDM112
3.3.2 OFDM麵臨的挑戰115
3.4 OFDM信號的波形與頻譜121
3.4.1 OFDM信號的處理過程122
3.4.2 發生過程的波形與頻譜123
3.4.3 接收過程的波形與頻譜126
3.5 總結127
第4章 OFDM技術的實現128
本章導讀129
4.1 OFDM信號的發生方法129
4.1.1 分立器件發生129
4.1.2 集成處理發生131
4.2 OFDM中的IFFT133
4.2.1 DFT:從閤到分133
4.2.2 IDFT:從分到閤134
4.2.3 IFFT的作用135
4.3 OFDM信號的發生算法136
4.3.1 離散餘弦變換136
4.3.2 反嚮離散哈特利變換(IDHT)144
4.3.3 實數IDFT變換146
4.3.4 復數IDFT變換147
4.3.5 各種OFDM生成算法對比150
4.4 基於復數IFFT的OFDM信號發生151
4.4.1 輸入參數的處理151
4.4.2 輸齣結果的處理152
4.4.3 發生OFDM信號的數據流程153
4.4.4 射頻信號的産生155
4.5 WiFi與LTE中的OFDM技術156
4.5.1 WiFi中的OFDM156
4.5.2 LTE中的OFDM157
4.5.3 深入理解OFDM相關術語159
4.6 總結161
第5章 多天綫技術原理162
本章導讀163
5.1 多天綫概述163
5.1.1 什麼是多天綫163
5.1.2 什麼是多天綫係統163
5.1.3 多天綫係統的缺點164
5.1.4 多天綫係統的應用165
5.1.5 多天綫係統的優點165
5.1.6 多天綫技術的類型166
5.2 波束賦形:提升信號強度167
5.2.1 提升信號強度的方法167
5.2.2 提升天綫增益的原理168
5.2.3 提升天綫增益的方式169
5.2.4 多振子天綫的波束170
5.2.5 多振子天綫的挑戰170
5.2.6 進一步提升天綫的增益171
5.2.7 垂直麵的賦形172
5.2.8 水平麵的賦形173
5.2.9 波束賦形的發展174
5.2.10 小結174
5.3 分集:提升信號穩定性175
5.3.1 什麼是信號穩定性175
5.3.2 信號為什麼不穩定175
5.3.3 如何提升信號的穩定性176
5.3.4 分集信號的閤並177
5.3.5 支持分集的多天綫179
5.3.6 接收分集與發射分集180
5.3.7 接收分集的實施181
5.3.8 發射分集的實施182
5.3.9 小結183
5.4 空間復用:提高頻譜利用率184
5.4.1 空間復用的效果184
5.4.2 層:空間復用的關鍵185
5.4.3 層的數量187
5.4.4 分離各層的數據189
5.4.5 是MIMO還是DEMO189
5.5 總結190
第6章 多天綫技術的實現192
本章導讀193
6.1 WiFi中的多天綫193
6.1.1 IEEE 802.11a/g193
6.1.2 IEEE 802.11n193
6.2 LTE係統中的多天綫194
6.2.1 多天綫的特點194
6.2.2 FDD LTE係統中的天綫195
6.2.3 TD-LTE係統中的天綫195
6.3 LTE多天綫技術中的TM196
6.3.1 什麼是TM197
6.3.2 常用的發射模式(TM)198
6.3.3 TM發射模式的定量分析199
6.3.4 發射模式(TM)的應用場景201
6.3.5 發射模式(TM)的選擇202
6.4 LTE多天綫技術的處理過程203
6.4.1 業務數據的處理過程203
6.4.2 兩天綫的處理過程206
6.4.3 八天綫的處理過程209
6.4.4 極化復用vs空間復用210
6.5 總結211
附錄A 術語錶214
附錄B 縮略語216
附錄C 常用數學公式222
附錄D 子載波帶寬223
參考文獻227
LTE教程:業務與信令
本書內容在《LTE教程:機製與流程》的基礎上展開,講解瞭LTE係統的數據與語音業務的實現方式,以及終端側涉及的各種信令。本書全麵介紹瞭LTE業務的處理方法,尤其是語音業務的處理方法;講解瞭LTE係統傳送數據的具體過程;分析瞭終端相關信令的具體內容與流程;提供瞭終端相關信令的具體案例。本書內容是專門針對無綫網絡的技術人員,特彆是終端側的技術人員而組織的,因此無綫網的內容盡可能全麵深入,並輔助以各種實際的案例,可使讀者如身臨其境;核心網的內容力求簡明扼要,而不是麵麵俱到,以免增加讀者的學習負擔。本書是LTE進階培訓及實戰培訓的指定教材。
第1章 導言1
本章導讀2
1.1 業務與信令2
1.1.1 通信係統的業務2
1.1.2 通信係統的業務處理3
1.1.3 通信係統的信令與信令流程4
1.2 LTE係統的業務與信令5
1.2.1 LTE係統的業務與連接5
1.2.2 LTE係統的業務承載6
1.2.3 默認承載與專用業務承載8
1.2.4 LTE係統的業務與信令9
1.2.5 LTE無綫網絡的業務與信令接口9
1.2.6 LTE無綫網絡的信令連接10
1.2.7 LTE無綫網絡的信令與協議11
1.2.8 擴展閱讀:SRB1與SRB212
1.2.9 LTE終端的信令流程13
1.2.10 業務與信令的分層處理14
1.3 全書內容安排16
第2章 業務準備19
本章導讀20
2.1 附著流程20
2.1.1 附著流程簡介20
2.1.2 PLMN/小區選擇過程21
2.1.3 隨機接入過程25
2.1.4 初始附著過程29
2.1.5 初始附著的完整流程48
2.1.6 初始附著的流程實例51
2.1.7 小結:初始附著53
2.2 位置更新流程54
2.2.1 位置更新流程基礎54
2.2.2 位置更新的過程56
2.2.3 TAU的信令流程58
2.2.4 TAU的完整流程63
2.2.5 TAU的流程實例64
2.2.6 TAU不成功65
2.3 總結66
第3章 數據業務的信令69
本章導讀70
3.1 建立業務承載70
3.1.1 概述70
3.1.2 終端發起的業務承載建立過程(待機)71
3.1.3 網絡發起建立業務承載的過程(待機)75
3.1.4 網絡發起建立業務承載的過程(聯機)78
3.2 傳送數據82
3.2.1 業務數據的傳送82
3.2.2 業務數據的上行發送過程85
3.2.3 業務數據的下行發送過程100
3.3 切換流程108
3.3.1 鄰區108
3.3.2 測量與鄰區112
3.3.3 切換的方式115
3.3.4 基於X2接口的切換過程117
3.3.5 基於S1接口的切換過程120
3.4 釋放流程122
3.4.1 專用業務承載的釋放流程122
3.4.2 默認承載的釋放流程123
3.5 總結125
第4章 CSFB技術127
本章導讀128
4.1 CSFB概述128
4.1.1 LTE的語音業務128
4.1.2 核心網的三大域129
4.1.3 2G/3G/4G係統的域130
4.1.4 為什麼引入CSFB131
4.1.5 CSFB需要什麼條件132
4.1.6 CSFB的本質是什麼134
4.1.7 IRAT簡介135
4.2 聯閤附著136
4.2.1 什麼是聯閤附著136
4.2.2 2G/3G係統的聯閤附著137
4.2.3 LTE的聯閤附著流程139
4.2.4 LTE的聯閤附著信令141
4.2.5 聯閤附著失敗143
4.2.6 LTE的聯閤位置更新144
4.3 CSFB的業務流程146
4.3.1 主叫過程146
4.3.2 被叫過程(聯機狀態)150
4.3.3 被叫過程(待機狀態)154
4.3.4 返迴過程156
4.4 總結159
第5章 VoLTE原理161
本章導讀162
5.1 VoLTE概述162
5.1.1 什麼是VoLTE162
5.1.2 VoLTE的業務163
5.1.3 助推VoLTE的動力165
5.1.4 EPC如何支持VoLTE166
5.1.5 LTE無綫網絡的強化167
5.1.6 VoLTE的處理過程169
5.2 IMS170
5.2.1 什麼是IMS170
5.2.2 IMS域的結構171
5.3 SIP協議174
5.3.1 什麼是SIP174
5.3.2 SIP信令有什麼特點175
5.3.3 SIP網絡176
5.3.4 SIP協議的消息177
5.3.5 SIP消息的結構179
5.3.6 SIP的消息流程182
5.3.7 傳送IMS域的SIP信令185
5.4 總結189
第6章 VoLTE信令191
本章導讀192
6.1 業務準備階段的信令流程192
6.1.1 確認VoLTE能力192
6.1.2 建立IMS信令承載193
6.1.3 注冊到IMS域196
6.2 業務階段的信令流程201
6.2.1 端到端SIP信令的傳送201
6.2.2 端到端業務數據的傳送202
6.2.3 專用業務承載的建立204
6.2.4 無預留資源的呼叫流程206
6.2.5 預留資源的呼叫流程207
6.2.6 業務的釋放217
6.3 SRVCC的信令流程217
6.3.1 SRVCC簡介217
6.3.2 SRVCC處理過程(終端角度)218
6.3.3 SRVCC的測量219
6.3.4 SRVCC的信令流程(eNB角度)222
6.3.5 SRVCC的切換準備過程(MME角度)223
6.3.6 SRVCC的路測流程224
6.3.7 SRVCC的增強224
6.4 總結225
附錄A 數據業務的NAS信令源碼227
A.1 附著過程(參見2.1節)227
A.1.1 Attach Request227
A.1.2 PDN Connectivity Request229
A.1.3 Identity Request230
A.1.4 Identity Response230
A.1.5 Authentication Request231
A.1.6 Authentication Response231
A.1.7 Security Mode Command231
A.1.8 Security Mode Complete232
A.1.9 Attach Accept233
A.1.10 Activate Default EPS Bearer Context Request234
A.2 TAU過程(參見2.2節)236
A.2.1 TAU Request236
A.2.2 TAU Accept240
A.3 業務建立(參見3.1節)242
A.3.1 Service Request242
A.4 釋放業務(參見3.4節)242
A.4.1 Deactivate EPS Bearer Context Request242
A.4.2 Deactivate EPS Bearer Context Accept243
A.4.3 Detach Request(關機)243
A.4.4 Detach Accept244
附錄B CSFB的NAS與RRC信令源碼245
B.1 聯閤附著(參見4.2節)245
B.1.1 Attach Request245
B.1.2 Attach Accept250
B.2 聯閤位置更新(參見4.2節)252
B.2.1 TAU Request252
B.2.2 TAU Accept257
B.3 主叫(參見4.3節)259
B.3.1 Extended Service Request259
B.3.2 RRC Connection Release(RRC)260
B.4 被叫(參見4.3節)261
B.4.1 Paging(RRC)261
B.4.2 Extended Service Request262
附錄C VoLTE的NAS及IMS信令源碼265
C.1 確定VoLTE能力(NAS)(參見6.1節)265
C.1.1 Attach Request265
C.1.2 Attach Accept267
C.2 建立IMS信令承載(NAS)(參見6.1節)269
C.2.1 PDN Connectivity Request269
C.2.2 Activate Default EPS Bearer Context Request270
C.3 注冊過程(SIP)(參見6.1節)272
C.3.1 REGISTER272
C.3.2 401 Unauthorized273
C.3.3 REGISTER273
C.3.4 200 OK274
C.4 預留資源的業務過程(SIP)(參見6.2節)275
C.4.1 INVITE275
C.4.2 100 Trying277
C.4.3 183 Session Progress277
C.4.4 UPDATE279
C.4.5 200 OK281
C.4.6 180 Ringing282
C.4.7 200 OK283
C.4.8 ACK284
C.5 預留資源的業務過程(NAS)(參見6.2節)284
C.5.1 Activate Dedicated EPS Bearer Context Request284
C.5.2 Modify EPS Bearer Context Request288
C.6 釋放過程(SIP)(參見6.2節)292
C.6.1 BYE292
C.6.2 200 OK293
附錄D SRVCC的信令源碼295
D.1 無綫側(參見6.3節)295
D.1.1 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RRC)295
D.1.2 Measurement Report(RRC)298
D.1.3 Mobility From EUTRA Command(RRC)299
D.1.4 Handover Command(GSM RR)299
附錄E 縮略語錶301
參考文獻309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足夠吸引人,現代感十足,配閤“LTE教程:原理與實現(第2版)”這樣的字樣,立刻就能感受到其專業性。我本來是做移動通信底層開發的,對LTE的原理部分一直有些模糊不清的地方,尤其是一些高級特性和最新的演進,總覺得需要一個係統性的梳理。聽說這次更新到瞭第二版,肯定是對前一版內容做瞭大幅度的完善和補充,這對我來說是絕佳的學習機會。我尤其期待書中對LTE核心網和接入網的原理講解,包括eNodeB、EPC的內部架構、關鍵接口的信令流程等等,希望能有足夠詳盡的圖示和文字解釋,能夠幫助我快速建立起LTE網絡的宏觀認知,並且深入理解各個組件之間的聯動機製。另外,我對一些高級特性的實現細節也很感興趣,比如載波聚閤、MIMO技術等,在實際工作中會遇到,但理論理解總是不夠透徹,希望能通過這本書的學習,能夠掌握這些技術的精髓,並在開發中得到應用。
評分我是一名初學者,剛接觸LTE技術不久,對於這個領域充滿瞭好奇和求知欲。市麵上關於LTE的書籍很多,但往往顯得過於理論化或者零散,很難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係。當我看到“LTE教程:原理與實現(第2版)”這樣的書名時,我感覺找到瞭我需要的入門書籍。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以一種循序漸進的方式,從最基礎的概念講起,比如LTE的演進曆程、核心概念(如OFDMA、SC-FDMA)、關鍵術語的解釋等。然後逐步深入到各個模塊的原理,比如物理層、MAC層、RLC層、PDCP層等,並配以通俗易懂的圖示,讓我能夠清晰地理解數據是如何在這些層之間傳輸和處理的。當然,我也希望能夠瞭解一些基本的實現細節,但不是過於深奧的編程代碼,而是能夠讓我對技術有整體的把握。這本書的價值在於能夠為我打下堅實的LTE理論基礎,讓我能夠自信地繼續深入學習和探索。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讓我眼前一亮,特彆是“業務與信令”這幾個字,瞬間就抓住瞭我的注意力。作為一名負責LTE網絡業務引入和故障排查的工程師,我深知理解業務流程和信令交互的重要性。很多時候,網絡性能問題看似復雜,但追根溯源往往能夠發現是信令流程中的某個環節齣現瞭異常,或者業務配置不當。因此,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深入講解LTE網絡中的各類業務,比如VoLTE、IMS業務、數據業務等,以及它們在LTE網絡中是如何承載和傳輸的。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看到對關鍵信令流程的詳細解析,包括NAS信令、RRC信令、S1接口信令、X2接口信令等等。如果能配有詳細的信令抓包分析圖,並且解釋每條信令的作用、參數含義以及可能齣現的錯誤,那將是無價之寶。這對於我理解網絡行為、定位業務故障,甚至為新業務的上綫提供技術支持,都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評分說實話,我之前接觸過不少通信類的書籍,但很多都寫得枯燥乏味,難以堅持讀下去。而這套《LTE網絡優化書籍》聽起來就很有實踐導嚮性,這對我來說非常重要。我希望它不僅僅是羅列一些理論知識,而是能夠真正地貼閤實際網絡優化的需求。例如,書中能否提供一些常見網絡問題的分析案例,比如用戶抱怨卡頓、通話斷斷續續、信號不好的情況,然後分析齣可能的原因,並給齣具體的優化步驟和調整參數的建議。我還想瞭解一些關於網絡覆蓋優化、容量提升、乾擾協調等方麵的實操技巧。如果書中還能介紹一些常用的優化工具和分析平颱的使用方法,那簡直就是錦上添花瞭。畢竟,理論學得再好,最終還是要落地到實際的網絡優化工作中,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纔是這本書的最大價值所在。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學到真正有用的東西,提升我的專業技能。
評分作為一名在網絡優化一綫摸爬滾打多年的工程師,我對LTE網絡性能的提升和故障排查有著切身的體會。這次看到有《LTE網絡優化書籍》這樣的配套,簡直是雪中送炭。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係統性講解LTE網絡優化理論和實踐的書籍,特彆是針對實際場景下的優化策略和方法。本書如果能詳細闡述KPI指標的含義、計算方法以及如何通過調整參數來改善網絡覆蓋、容量和用戶體驗,那將非常有價值。例如,關於上下行吞吐量、時延、掉綫率、切換成功率等關鍵指標,希望書中能提供具體的分析思路和優化手段。另外,我對乾擾抑製、切換優化、負載均衡等具體的優化場景也非常關注,希望能有案例分析,或者詳細的步驟指導,能夠指導我在實際工作中如何應對各種棘手的問題。這本書的價值在於能夠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操作,幫助我們這些基層優化人員更好地理解和解決網絡問題,提升網絡質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