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植物装饰》主要针对室内环境条件的特点,从植物的美学特点 出发,介绍了室内植物装饰的意义、室内装饰植物的选择、室内装饰植物 的配置和不同室内空间植物装饰的要点;同时介绍了室内植物装饰应用中 常见的植物品种、绿化功能及其具体的养护管理方法等。每种装饰方法和 常见的植物品种都配有精美的彩色图片,效果直观,便于读者欣赏和理解 。
        《室内植物装饰》适合热爱生活的时尚人士、居家装饰爱好者,也可 供从事室内装饰的技术人员参考或作为企业培训用书。本书由张淑梅编著 。
    
1  运用植物装饰室内环境
1.1  室内植物装饰的应用与发展
1.1.1  室内植物装饰的概念
1.1.2  室内植物装饰的发展
1.2  室内植物装饰的作用
1.2.1  改善室内小环境
1.2.2  营造富于变化和有生命力的室内氛围
1.2.3  组织空间、调整空间布局
2  室内装饰植物的选择
2.1  植物的美学特性
2.1.1  植物的大小和株型
2.1.2  植物的叶形和花形
2.1.3  植物的色彩
2.1.4  植物的内涵
2.2  室内装饰植物选择的原则
2.2.1  生态原则
2.2.2  目的原则
2.2.3  审美原则
2.3  室内装饰植物材料
2.3.1  盆栽
2.3.2  盆景
2.3.3  插花
3  室内装饰植物的配置
3.1  室内装饰植物配置的原则
3.1.1  室内装饰植物配置的科学性
3.1.2  室内装饰植物配置的艺术性
3.1.3  室内植物选择要点
3.2  室内装饰植物的配置方式和地点
3.2.1  室内装饰植物的配置方式
3.2.2  室内装饰植物配置的地点
4  住宅空间的植物装饰
4.1  玄关的植物装饰
4.2  客厅的植物装饰
4.3  餐厅及厨房的植物装饰
4.3.1  餐厅的植物装饰
4.3.2  厨房的植物装饰
4.4  卧室的植物装饰
4.5  卫浴间的植物装饰
4.6  书房的植物装饰
4.7  阳台的植物装饰
5  公共空间的植物装饰
5.1  办公室的植物装饰
5.2  会议室的植物装饰
5.3  商业购物空间的植物装饰
5.3.1  商场入口的植物装饰
5.3.2  营业厅的植物装饰
5.3.3  橱窗的植物装饰
5.4  旅游建筑空间的植物装饰
5.4.1  大堂的植物装饰
5.4.2  客房的植物装饰
5.4.3  餐厅的植物装饰
6  适合室内装饰的常用植物
6.1  观叶类植物
6.1.1  龟背竹
6.1.2  散尾葵
6.1.3  橡皮树
6.1.4  棕竹
6.1.5  马拉巴栗
6.1.6  袖珍椰子
6.1.7  巴西木
6.1.8  苏铁
6.1.9  鹅掌柴
6.1.10  虎尾兰
6.1.11  观赏蕨类
6.1.12  其他常见观叶植物
6.2  观花类植物
6.2.1  大花君子兰
6.2.2  仙客来
6.2.3  蒲包花
6.2.4  红掌
6.2.5  杜鹃花
6.2.6  一品红
6.2.7  米兰
6.2.8  月季
6.2.9  其他常见观花花卉
6.3  观果类植物
6.3.1  金橘
6.3.2  石榴
6.3.3  冬珊瑚
6.4  多肉植物
6.4.1  金琥
6.4.2  芦荟
6.4.3  长寿花
6.4.4  蟹爪兰
6.4.5  龙舌兰
6.5  藤蔓植物
6.5.1  常春藤
6.5.2  吊兰
6.5.3  绿萝
6.5.4  文竹
6.5.5  天门冬
6.5.6  其他常见悬吊花卉
6.6  室内花卉养护
6.6.1  室内花卉养护要点
6.6.2  室内植物的株型保持
附录1  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健康住宅标准
附录2  室内环境污染物及其危害
附录3  室内常见花卉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
附录4  常见有毒花草
附录5  室内养花的四季管理
参考文献
说实话,我一直以来都对“风水”这类东西没什么太大的兴趣,总觉得有点虚无缥缈。但是,当我在《室内植物装饰》这本书中看到关于“植物与空间能量”的探讨时,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作者并不是那种鼓吹迷信的说法,而是从一种更科学、更注重人与环境和谐的角度来解读。 书中,作者提到了植物能够“化煞辟邪”,但她解释的并非是那些民间流传的说法,而是从植物的生理功能出发,比如一些植物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从而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对居住者的健康有益。她还提到了“植物的生命力”,认为生机勃勃的植物能够带来积极的能量,而枯萎的植物则会带走生命力,所以保持植物的健康生长是至关重要的。我特别欣赏她对于“植物的摆放位置”的建议,比如在书房放置一些有助于集中注意力的植物,在卧室放置一些有助于放松的植物,这其实与很多人对“风水”的理解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她是用一种更接地气、更符合生活习惯的方式来阐述。她还提到了“植物的颜色与五行”的关联,但她并不是让你完全按照五行来摆放,而是告诉你,不同的颜色会对人的情绪产生不同的影响,比如绿色能带来平静,黄色能带来活力,红色能带来热情。她鼓励读者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植物和色彩搭配。这本书让我觉得,“风水”其实也可以是一种注重生活品质和身心健康的哲学,而植物则是实现这种哲学的载体。
评分这本《室内植物装饰》的书,我拿到手的时候,其实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市面上关于家居装饰的书籍实在是太多了,而植物装饰又是其中一个比较细分的领域,我总觉得很难写出什么新意来。然而,翻开第一页,我立刻就被吸引住了。作者并非简单地罗列一些好看的植物图片,而是从一个更宏观的角度切入,探讨了植物在家居空间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如何通过植物来提升整体的居住体验。 书中第一部分花了相当大的篇幅去阐述“植物的意义”。不是那种泛泛而谈的“绿色能净化空气”或者“植物能带来生机”,而是深入挖掘了植物在心理层面、情感层面、甚至文化层面的价值。作者用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比如描述了一个原本冰冷、缺乏活力的房间,是如何因为一盆恰到好处的绿植而变得温暖、有生命力。她甚至引用了一些心理学上的研究,说明植物的色彩、形态和生长过程能够对人的情绪产生积极影响,缓解压力,带来平静。我特别喜欢她关于“人与自然连接”的论述,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我们与自然的距离越来越远,而室内植物恰恰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接触自然的机会,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和放松。她还提到了不同植物所蕴含的象征意义,比如竹子代表坚韧,梅花象征高洁,这些文化层面的解读,让我对室内植物的认识一下子提升了好几个层次。她并没有强行灌输,而是娓娓道来,让人在不经意间吸收知识。
评分很多人对室内植物装饰的理解停留在“买几盆绿萝、吊兰摆在那里”的阶段,总觉得没什么技术含量。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这种看法,它让我意识到,室内植物装饰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作者在书中详细阐述了“植物与空间”的互动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空间特点来选择和搭配植物,从而达到最佳的装饰效果。 她首先分析了不同空间的功能性,比如客厅、卧室、书房、厨房等,以及这些空间在采光、通风、湿度等方面的差异,然后根据这些差异,推荐了适合不同空间的植物种类。比如,客厅适合选择一些观赏性强、能够营造温馨氛围的植物,如琴叶榕、龟背竹;卧室则适合选择一些能够净化空气、有助于睡眠的植物,如虎皮兰、薰衣草;书房则可以选择一些造型别致、能够激发灵感的植物,如鹿角蕨、空气凤梨。更让我惊叹的是,她还深入探讨了“植物的形态学”在家居装饰中的应用。她讲解了如何根据植物的株型、叶片形状、颜色等特点,来与空间的整体风格相协调。比如,叶片宽大、造型舒展的植物,能够为现代简约风格的空间增添一份大气和流畅;而叶片纤细、姿态优雅的植物,则能够为欧式古典风格的空间增添一份精致和柔美。她甚至还提到了“留白”的概念,强调在植物装饰中,也要给空间留下足够的“呼吸”和“喘息”的空间,避免过度拥挤,影响整体美感。
评分我一直以为,室内植物装饰只是一个“摆设”的问题,但《室内植物装饰》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植物在“空间功能性”上的巨大潜力。它让我明白,植物不仅仅是为了好看,更是能够为我们的生活空间带来实际的改善。 书中,作者详细阐述了“植物的空气净化功能”,但她并没有停留在泛泛而谈的阶段,而是深入讲解了不同植物对不同污染物的吸收能力,以及如何在实际生活中,通过合理搭配植物,来有效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她甚至提到了,如何根据不同的房间类型,选择最适合的空气净化植物。比如,在卧室,可以选择一些夜间也能释放氧气的植物,如虎皮兰、吊兰;在厨房,可以选择一些能够吸收油烟的植物,如绿萝、龟背竹。她还提到了“植物的湿度调节作用”,特别是在干燥的冬季,植物通过蒸腾作用,能够有效地增加室内湿度,缓解皮肤干燥、呼吸道不适等问题。她还分享了一些关于“植物的降噪效果”,虽然不像专业的吸音材料那样明显,但植物茂密的叶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收和反射声音,从而营造出更宁静的居住环境。我尤其欣赏她关于“植物的温度调节作用”的讲解,在炎热的夏天,植物的叶片能够反射部分阳光,并且通过蒸腾作用带走热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室内温度。这本书让我觉得,室内植物装饰不再只是简单的美化,而是一种能够提升居住舒适度和健康水平的实用技巧。
评分我一直觉得,一个人的生活是否精致,体现在他对“小确幸”的追求上。而室内植物装饰,恰恰是能够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许多“小确幸”的重要途径。这本书《室内植物装饰》让我深深体会到了这一点,它不仅仅是关于如何“装饰”,更是关于如何“生活”。 书中,作者分享了许多关于“植物的日常照料”中的乐趣,比如如何观察植物的生长,如何给植物浇水、施肥,如何修剪枝叶,这些看似简单的日常,却蕴含着许多与自然亲近的时光。她甚至描述了,在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射在植物的叶片上时,那种生机勃勃的感觉,能够瞬间唤醒一天的活力。她还提到了“植物与季节的对话”,比如在春天,我们可以观察新芽的萌发;在夏天,我们可以欣赏花朵的绽放;在秋天,我们可以感受叶片的变黄和凋落;在冬天,我们可以看到植物在积蓄力量,等待来年的新生。这些自然的节奏,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生命的轮回和美好。我尤其喜欢她关于“用植物来营造仪式感”的章节,比如在重要的节日,用一些应景的植物来点缀家居,能够增加节日的氛围;或者在生日的时候,用自己亲手养护的植物作为礼物,更显心意。这本书让我觉得,室内植物装饰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为了让我们在与植物的互动中,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体验生命的力量,并且创造属于自己的“小确幸”。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能够自己动手创造一些小东西的人心生敬佩,总觉得他们身上有一种独特的创造力和生活情趣。当我看到《室内植物装饰》这本书中有专门章节介绍“DIY植物装饰”时,我简直是眼前一亮。这不仅仅是教你如何买来植物摆放,更是鼓励你去参与到植物的生命旅程中,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独一无二的植物景观。 书中提供的DIY项目多种多样,从最简单的“组合盆栽”到更具挑战性的“苔藓微景观”和“水培植物造景”,应有尽有。作者在讲解每个项目时,都提供了非常详细的步骤说明,以及所需的材料清单。她甚至还贴心地列出了不同难度的星级,方便读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我特别喜欢她关于“组合盆栽”的讲解,她不仅仅告诉你把几盆植物种在一起,而是从色彩搭配、高低错落、质感对比等方面,教你如何搭配出富有层次感和艺术感的组合。她还分享了很多关于“旧物改造”的点子,比如如何利用废弃的玻璃瓶、易拉罐、甚至是旧鞋子来制作创意花盆,这不仅环保,而且充满了个人风格。我还尝试了书中关于“苔藓微景观”的制作,看着自己亲手搭建的那个小小的绿色世界,那种成就感是无法言喻的。她甚至还提到了如何利用“空气凤梨”来做一些无土栽培的创意装饰,比如将它们挂在木头上、或者放在贝壳里,都充满了自然野趣。这本书真的让我觉得,室内植物装饰不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而是可以充满乐趣和创造力的生活方式。
评分作为一个对生活充满好奇的人,我总是喜欢探索一些“隐藏的玩法”。《室内植物装饰》这本书,就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它让我看到了植物的“多功能性”,不仅仅是装饰,更是可以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好帮手”。 书中,作者分享了许多关于“利用植物来提升生活品质”的创意。比如,她提到了如何利用植物来“引导”人们的视觉焦点,让人们的目光自然而然地被吸引到空间的某个区域。她还分享了如何利用植物来“划分”空间,例如在开放式厨房和餐厅之间,放置一排高大的盆栽,就能够形成一个自然的隔断,既不影响采光,又能够起到区分空间的作用。我特别喜欢她关于“植物与光线的互动”的讲解,她教我如何利用植物的叶片来捕捉和反射光线,从而在室内营造出斑驳陆离的光影效果,增加空间的层次感和戏剧性。她甚至还提到了,如何利用植物的“气味”来营造不同的氛围,比如在阅读区放置一些带有淡淡香气的植物,如迷迭香、薄荷,能够帮助提神醒脑;在休息区放置一些带有舒缓香气的植物,如薰衣草、洋甘菊,能够帮助放松心情。这本书让我觉得,室内植物装饰不仅仅是关于“看”,更是关于“感受”,它能够通过视觉、嗅觉、甚至触觉,全方位地提升我们的生活体验。它让我觉得,生活可以因为这些绿色的存在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充满惊喜。
评分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家居品味,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他对细节的把握上。而室内植物,恰恰是能够为家居空间增添细节和层次感的绝佳元素。这本书《室内植物装饰》在这方面提供了非常多有价值的见解,它让我明白,植物的摆放不仅仅是“随手一放”,而是需要经过深思熟虑的“空间叙事”。 作者在书中详细阐述了“植物的点缀作用”,也就是如何利用植物来突出空间的某些重点,或者柔化某些生硬的线条。她举了很多例子,比如在一面空旷的墙壁上,可以放置一盆高大的落地植物,瞬间就能填补空间的空白,并且增加视觉焦点。或者在转角处,摆放一盆造型奇特的垂吊植物,能够有效地柔化生硬的墙角,并且增加空间的灵动感。她还提到了“植物与光影的结合”,如何利用植物的叶片来捕捉和反射光线,从而在室内营造出斑驳陆离的光影效果,增加空间的层次感和神秘感。我之前从未想过,植物的叶片也可以成为光影的“画布”。她还分享了一些关于“植物与材质的搭配”的技巧,比如将藤蔓植物缠绕在金属架上,或者将多肉植物摆放在粗糙的陶土盆里,都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她还特别强调了“季节性变化”的重要性,鼓励读者根据不同的季节来更换植物,或者调整植物的摆放位置,让室内空间始终保持新鲜感和生命力。这让我意识到,室内植物装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不是一成不变的。
评分在我看来,一个真正好的家居设计,一定是能够体现居住者个性的。而《室内植物装饰》这本书,正是让我看到了植物如何成为展现个人风格的绝佳载体,它鼓励我去“玩转”植物,而不是被植物“束缚”。 书中,作者深入探讨了“植物的个性化表达”,她强调,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喜好和审美,所以植物的搭配也应该反映出这种独特性。她举了很多例子,比如一个热爱旅行的人,可能会选择一些充满异域风情的植物,如空气凤梨、捕蝇草;一个喜欢阅读的人,可能会选择一些能够营造安静氛围的植物,如文竹、常春藤;一个热爱艺术的人,可能会选择一些造型奇特、具有雕塑感的植物,如块根植物、龙血树。她还提到了“植物与家居风格的融合”,不仅仅是植物的种类,更是植物的摆放方式,都应该与整体家居风格相协调。比如,在北欧风格的家居中,可以选择一些简洁、线条感强的植物,搭配木质花盆;在工业风格的家居中,可以选择一些粗犷、具有生命力的植物,搭配金属花盆。我最喜欢的是她关于“打破常规”的建议,她鼓励读者不要拘泥于传统的摆放方式,而是可以尝试将植物挂起来、摆在天花板上、或者甚至融入到家具设计中,创造出独一无二的视觉效果。这本书让我觉得,室内植物装饰是一个发挥创意、展现个性的绝佳机会,它让我们有机会将自己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通过绿色的语言表达出来。
评分我一直觉得,买对植物是一回事,但如何把它们“养好”又是另一回事。很多时候,我们购买了漂亮的盆栽,却因为缺乏专业的养护知识,最终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们枯萎,那种挫败感真的挺让人沮丧的。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摆放”植物,更是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各种常见室内植物的养护要点。 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光照”的详细分析。她没有简单地说“喜阳”或“喜阴”,而是根据不同的植物种类,详细阐述了它们对光照的需求,甚至提到了不同季节、不同朝向的窗户对光照强度的影响。她还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技巧,比如如何通过观察叶片的颜色和生长状态来判断植物是否得到了足够的光照,以及在光照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如何利用镜子或者反光材料来增加室内光照。除了光照,她对于“浇水”的讲解也同样细致。她强调了“见干见湿”的原则,但更进一步地解释了如何判断土壤的干湿程度,以及不同季节、不同植物对水分的需求差异。她还列举了一些常见的浇水误区,比如一次性浇太多水导致烂根,或者长时间不浇水导致植物脱水。我学到了很多之前从未注意到的细节,比如在浇水时,最好选择温水,避免用生水,以及如何在换盆时避免损伤根系。这本书就像一个随身的植物医生,在你遇到任何养护问题时,都能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