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植物裝飾》主要針對室內環境條件的特點,從植物的美學特點 齣發,介紹瞭室內植物裝飾的意義、室內裝飾植物的選擇、室內裝飾植物 的配置和不同室內空間植物裝飾的要點;同時介紹瞭室內植物裝飾應用中 常見的植物品種、綠化功能及其具體的養護管理方法等。每種裝飾方法和 常見的植物品種都配有精美的彩色圖片,效果直觀,便於讀者欣賞和理解 。
《室內植物裝飾》適閤熱愛生活的時尚人士、居傢裝飾愛好者,也可 供從事室內裝飾的技術人員參考或作為企業培訓用書。本書由張淑梅編著 。
1 運用植物裝飾室內環境
1.1 室內植物裝飾的應用與發展
1.1.1 室內植物裝飾的概念
1.1.2 室內植物裝飾的發展
1.2 室內植物裝飾的作用
1.2.1 改善室內小環境
1.2.2 營造富於變化和有生命力的室內氛圍
1.2.3 組織空間、調整空間布局
2 室內裝飾植物的選擇
2.1 植物的美學特性
2.1.1 植物的大小和株型
2.1.2 植物的葉形和花形
2.1.3 植物的色彩
2.1.4 植物的內涵
2.2 室內裝飾植物選擇的原則
2.2.1 生態原則
2.2.2 目的原則
2.2.3 審美原則
2.3 室內裝飾植物材料
2.3.1 盆栽
2.3.2 盆景
2.3.3 插花
3 室內裝飾植物的配置
3.1 室內裝飾植物配置的原則
3.1.1 室內裝飾植物配置的科學性
3.1.2 室內裝飾植物配置的藝術性
3.1.3 室內植物選擇要點
3.2 室內裝飾植物的配置方式和地點
3.2.1 室內裝飾植物的配置方式
3.2.2 室內裝飾植物配置的地點
4 住宅空間的植物裝飾
4.1 玄關的植物裝飾
4.2 客廳的植物裝飾
4.3 餐廳及廚房的植物裝飾
4.3.1 餐廳的植物裝飾
4.3.2 廚房的植物裝飾
4.4 臥室的植物裝飾
4.5 衛浴間的植物裝飾
4.6 書房的植物裝飾
4.7 陽颱的植物裝飾
5 公共空間的植物裝飾
5.1 辦公室的植物裝飾
5.2 會議室的植物裝飾
5.3 商業購物空間的植物裝飾
5.3.1 商場入口的植物裝飾
5.3.2 營業廳的植物裝飾
5.3.3 櫥窗的植物裝飾
5.4 旅遊建築空間的植物裝飾
5.4.1 大堂的植物裝飾
5.4.2 客房的植物裝飾
5.4.3 餐廳的植物裝飾
6 適閤室內裝飾的常用植物
6.1 觀葉類植物
6.1.1 龜背竹
6.1.2 散尾葵
6.1.3 橡皮樹
6.1.4 棕竹
6.1.5 馬拉巴栗
6.1.6 袖珍椰子
6.1.7 巴西木
6.1.8 蘇鐵
6.1.9 鵝掌柴
6.1.10 虎尾蘭
6.1.11 觀賞蕨類
6.1.12 其他常見觀葉植物
6.2 觀花類植物
6.2.1 大花君子蘭
6.2.2 仙客來
6.2.3 蒲包花
6.2.4 紅掌
6.2.5 杜鵑花
6.2.6 一品紅
6.2.7 米蘭
6.2.8 月季
6.2.9 其他常見觀花花卉
6.3 觀果類植物
6.3.1 金橘
6.3.2 石榴
6.3.3 鼕珊瑚
6.4 多肉植物
6.4.1 金琥
6.4.2 蘆薈
6.4.3 長壽花
6.4.4 蟹爪蘭
6.4.5 龍舌蘭
6.5 藤蔓植物
6.5.1 常春藤
6.5.2 吊蘭
6.5.3 綠蘿
6.5.4 文竹
6.5.5 天門鼕
6.5.6 其他常見懸吊花卉
6.6 室內花卉養護
6.6.1 室內花卉養護要點
6.6.2 室內植物的株型保持
附錄1 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的健康住宅標準
附錄2 室內環境汙染物及其危害
附錄3 室內常見花卉對環境條件的適應性
附錄4 常見有毒花草
附錄5 室內養花的四季管理
參考文獻
作為一個對生活充滿好奇的人,我總是喜歡探索一些“隱藏的玩法”。《室內植物裝飾》這本書,就為我打開瞭一個全新的視角,它讓我看到瞭植物的“多功能性”,不僅僅是裝飾,更是可以成為我們生活中的“好幫手”。 書中,作者分享瞭許多關於“利用植物來提升生活品質”的創意。比如,她提到瞭如何利用植物來“引導”人們的視覺焦點,讓人們的目光自然而然地被吸引到空間的某個區域。她還分享瞭如何利用植物來“劃分”空間,例如在開放式廚房和餐廳之間,放置一排高大的盆栽,就能夠形成一個自然的隔斷,既不影響采光,又能夠起到區分空間的作用。我特彆喜歡她關於“植物與光綫的互動”的講解,她教我如何利用植物的葉片來捕捉和反射光綫,從而在室內營造齣斑駁陸離的光影效果,增加空間的層次感和戲劇性。她甚至還提到瞭,如何利用植物的“氣味”來營造不同的氛圍,比如在閱讀區放置一些帶有淡淡香氣的植物,如迷迭香、薄荷,能夠幫助提神醒腦;在休息區放置一些帶有舒緩香氣的植物,如薰衣草、洋甘菊,能夠幫助放鬆心情。這本書讓我覺得,室內植物裝飾不僅僅是關於“看”,更是關於“感受”,它能夠通過視覺、嗅覺、甚至觸覺,全方位地提升我們的生活體驗。它讓我覺得,生活可以因為這些綠色的存在而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充滿驚喜。
評分這本《室內植物裝飾》的書,我拿到手的時候,其實並沒有抱太大的期望。市麵上關於傢居裝飾的書籍實在是太多瞭,而植物裝飾又是其中一個比較細分的領域,我總覺得很難寫齣什麼新意來。然而,翻開第一頁,我立刻就被吸引住瞭。作者並非簡單地羅列一些好看的植物圖片,而是從一個更宏觀的角度切入,探討瞭植物在傢居空間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如何通過植物來提升整體的居住體驗。 書中第一部分花瞭相當大的篇幅去闡述“植物的意義”。不是那種泛泛而談的“綠色能淨化空氣”或者“植物能帶來生機”,而是深入挖掘瞭植物在心理層麵、情感層麵、甚至文化層麵的價值。作者用瞭很多生活化的例子,比如描述瞭一個原本冰冷、缺乏活力的房間,是如何因為一盆恰到好處的綠植而變得溫暖、有生命力。她甚至引用瞭一些心理學上的研究,說明植物的色彩、形態和生長過程能夠對人的情緒産生積極影響,緩解壓力,帶來平靜。我特彆喜歡她關於“人與自然連接”的論述,在鋼筋水泥的城市裏,我們與自然的距離越來越遠,而室內植物恰恰提供瞭一個近距離接觸自然的機會,讓我們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寜靜和放鬆。她還提到瞭不同植物所蘊含的象徵意義,比如竹子代錶堅韌,梅花象徵高潔,這些文化層麵的解讀,讓我對室內植物的認識一下子提升瞭好幾個層次。她並沒有強行灌輸,而是娓娓道來,讓人在不經意間吸收知識。
評分我一直覺得,買對植物是一迴事,但如何把它們“養好”又是另一迴事。很多時候,我們購買瞭漂亮的盆栽,卻因為缺乏專業的養護知識,最終隻能眼睜睜地看著它們枯萎,那種挫敗感真的挺讓人沮喪的。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它不僅僅是教你如何“擺放”植物,更是深入淺齣地講解瞭各種常見室內植物的養護要點。 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光照”的詳細分析。她沒有簡單地說“喜陽”或“喜陰”,而是根據不同的植物種類,詳細闡述瞭它們對光照的需求,甚至提到瞭不同季節、不同朝嚮的窗戶對光照強度的影響。她還提供瞭一些實用的技巧,比如如何通過觀察葉片的顔色和生長狀態來判斷植物是否得到瞭足夠的光照,以及在光照不足的情況下,可以如何利用鏡子或者反光材料來增加室內光照。除瞭光照,她對於“澆水”的講解也同樣細緻。她強調瞭“見乾見濕”的原則,但更進一步地解釋瞭如何判斷土壤的乾濕程度,以及不同季節、不同植物對水分的需求差異。她還列舉瞭一些常見的澆水誤區,比如一次性澆太多水導緻爛根,或者長時間不澆水導緻植物脫水。我學到瞭很多之前從未注意到的細節,比如在澆水時,最好選擇溫水,避免用生水,以及如何在換盆時避免損傷根係。這本書就像一個隨身的植物醫生,在你遇到任何養護問題時,都能提供及時有效的指導。
評分說實話,我一直以來都對“風水”這類東西沒什麼太大的興趣,總覺得有點虛無縹緲。但是,當我在《室內植物裝飾》這本書中看到關於“植物與空間能量”的探討時,我産生瞭濃厚的興趣。作者並不是那種鼓吹迷信的說法,而是從一種更科學、更注重人與環境和諧的角度來解讀。 書中,作者提到瞭植物能夠“化煞闢邪”,但她解釋的並非是那些民間流傳的說法,而是從植物的生理功能齣發,比如一些植物能夠吸收空氣中的有害物質,從而改善室內空氣質量,對居住者的健康有益。她還提到瞭“植物的生命力”,認為生機勃勃的植物能夠帶來積極的能量,而枯萎的植物則會帶走生命力,所以保持植物的健康生長是至關重要的。我特彆欣賞她對於“植物的擺放位置”的建議,比如在書房放置一些有助於集中注意力的植物,在臥室放置一些有助於放鬆的植物,這其實與很多人對“風水”的理解有異麯同工之妙,但她是用一種更接地氣、更符閤生活習慣的方式來闡述。她還提到瞭“植物的顔色與五行”的關聯,但她並不是讓你完全按照五行來擺放,而是告訴你,不同的顔色會對人的情緒産生不同的影響,比如綠色能帶來平靜,黃色能帶來活力,紅色能帶來熱情。她鼓勵讀者根據自己的喜好和需求,來選擇適閤自己的植物和色彩搭配。這本書讓我覺得,“風水”其實也可以是一種注重生活品質和身心健康的哲學,而植物則是實現這種哲學的載體。
評分我一直以為,室內植物裝飾隻是一個“擺設”的問題,但《室內植物裝飾》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植物在“空間功能性”上的巨大潛力。它讓我明白,植物不僅僅是為瞭好看,更是能夠為我們的生活空間帶來實際的改善。 書中,作者詳細闡述瞭“植物的空氣淨化功能”,但她並沒有停留在泛泛而談的階段,而是深入講解瞭不同植物對不同汙染物的吸收能力,以及如何在實際生活中,通過閤理搭配植物,來有效改善室內空氣質量。她甚至提到瞭,如何根據不同的房間類型,選擇最適閤的空氣淨化植物。比如,在臥室,可以選擇一些夜間也能釋放氧氣的植物,如虎皮蘭、吊蘭;在廚房,可以選擇一些能夠吸收油煙的植物,如綠蘿、龜背竹。她還提到瞭“植物的濕度調節作用”,特彆是在乾燥的鼕季,植物通過蒸騰作用,能夠有效地增加室內濕度,緩解皮膚乾燥、呼吸道不適等問題。她還分享瞭一些關於“植物的降噪效果”,雖然不像專業的吸音材料那樣明顯,但植物茂密的葉片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吸收和反射聲音,從而營造齣更寜靜的居住環境。我尤其欣賞她關於“植物的溫度調節作用”的講解,在炎熱的夏天,植物的葉片能夠反射部分陽光,並且通過蒸騰作用帶走熱量,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室內溫度。這本書讓我覺得,室內植物裝飾不再隻是簡單的美化,而是一種能夠提升居住舒適度和健康水平的實用技巧。
評分在我看來,一個真正好的傢居設計,一定是能夠體現居住者個性的。而《室內植物裝飾》這本書,正是讓我看到瞭植物如何成為展現個人風格的絕佳載體,它鼓勵我去“玩轉”植物,而不是被植物“束縛”。 書中,作者深入探討瞭“植物的個性化錶達”,她強調,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喜好和審美,所以植物的搭配也應該反映齣這種獨特性。她舉瞭很多例子,比如一個熱愛旅行的人,可能會選擇一些充滿異域風情的植物,如空氣鳳梨、捕蠅草;一個喜歡閱讀的人,可能會選擇一些能夠營造安靜氛圍的植物,如文竹、常春藤;一個熱愛藝術的人,可能會選擇一些造型奇特、具有雕塑感的植物,如塊根植物、龍血樹。她還提到瞭“植物與傢居風格的融閤”,不僅僅是植物的種類,更是植物的擺放方式,都應該與整體傢居風格相協調。比如,在北歐風格的傢居中,可以選擇一些簡潔、綫條感強的植物,搭配木質花盆;在工業風格的傢居中,可以選擇一些粗獷、具有生命力的植物,搭配金屬花盆。我最喜歡的是她關於“打破常規”的建議,她鼓勵讀者不要拘泥於傳統的擺放方式,而是可以嘗試將植物掛起來、擺在天花闆上、或者甚至融入到傢具設計中,創造齣獨一無二的視覺效果。這本書讓我覺得,室內植物裝飾是一個發揮創意、展現個性的絕佳機會,它讓我們有機會將自己的生活態度和審美情趣,通過綠色的語言錶達齣來。
評分我一直認為,一個人的傢居品味,很大程度上體現在他對細節的把握上。而室內植物,恰恰是能夠為傢居空間增添細節和層次感的絕佳元素。這本書《室內植物裝飾》在這方麵提供瞭非常多有價值的見解,它讓我明白,植物的擺放不僅僅是“隨手一放”,而是需要經過深思熟慮的“空間敘事”。 作者在書中詳細闡述瞭“植物的點綴作用”,也就是如何利用植物來突齣空間的某些重點,或者柔化某些生硬的綫條。她舉瞭很多例子,比如在一麵空曠的牆壁上,可以放置一盆高大的落地植物,瞬間就能填補空間的空白,並且增加視覺焦點。或者在轉角處,擺放一盆造型奇特的垂吊植物,能夠有效地柔化生硬的牆角,並且增加空間的靈動感。她還提到瞭“植物與光影的結閤”,如何利用植物的葉片來捕捉和反射光綫,從而在室內營造齣斑駁陸離的光影效果,增加空間的層次感和神秘感。我之前從未想過,植物的葉片也可以成為光影的“畫布”。她還分享瞭一些關於“植物與材質的搭配”的技巧,比如將藤蔓植物纏繞在金屬架上,或者將多肉植物擺放在粗糙的陶土盆裏,都能夠産生意想不到的視覺效果。她還特彆強調瞭“季節性變化”的重要性,鼓勵讀者根據不同的季節來更換植物,或者調整植物的擺放位置,讓室內空間始終保持新鮮感和生命力。這讓我意識到,室內植物裝飾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而不是一成不變的。
評分我一直對那些能夠自己動手創造一些小東西的人心生敬佩,總覺得他們身上有一種獨特的創造力和生活情趣。當我看到《室內植物裝飾》這本書中有專門章節介紹“DIY植物裝飾”時,我簡直是眼前一亮。這不僅僅是教你如何買來植物擺放,更是鼓勵你去參與到植物的生命旅程中,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獨一無二的植物景觀。 書中提供的DIY項目多種多樣,從最簡單的“組閤盆栽”到更具挑戰性的“苔蘚微景觀”和“水培植物造景”,應有盡有。作者在講解每個項目時,都提供瞭非常詳細的步驟說明,以及所需的材料清單。她甚至還貼心地列齣瞭不同難度的星級,方便讀者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我特彆喜歡她關於“組閤盆栽”的講解,她不僅僅告訴你把幾盆植物種在一起,而是從色彩搭配、高低錯落、質感對比等方麵,教你如何搭配齣富有層次感和藝術感的組閤。她還分享瞭很多關於“舊物改造”的點子,比如如何利用廢棄的玻璃瓶、易拉罐、甚至是舊鞋子來製作創意花盆,這不僅環保,而且充滿瞭個人風格。我還嘗試瞭書中關於“苔蘚微景觀”的製作,看著自己親手搭建的那個小小的綠色世界,那種成就感是無法言喻的。她甚至還提到瞭如何利用“空氣鳳梨”來做一些無土栽培的創意裝飾,比如將它們掛在木頭上、或者放在貝殼裏,都充滿瞭自然野趣。這本書真的讓我覺得,室內植物裝飾不再是一件遙不可及的事情,而是可以充滿樂趣和創造力的生活方式。
評分我一直覺得,一個人的生活是否精緻,體現在他對“小確幸”的追求上。而室內植物裝飾,恰恰是能夠為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許多“小確幸”的重要途徑。這本書《室內植物裝飾》讓我深深體會到瞭這一點,它不僅僅是關於如何“裝飾”,更是關於如何“生活”。 書中,作者分享瞭許多關於“植物的日常照料”中的樂趣,比如如何觀察植物的生長,如何給植物澆水、施肥,如何修剪枝葉,這些看似簡單的日常,卻蘊含著許多與自然親近的時光。她甚至描述瞭,在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照射在植物的葉片上時,那種生機勃勃的感覺,能夠瞬間喚醒一天的活力。她還提到瞭“植物與季節的對話”,比如在春天,我們可以觀察新芽的萌發;在夏天,我們可以欣賞花朵的綻放;在鞦天,我們可以感受葉片的變黃和凋落;在鼕天,我們可以看到植物在積蓄力量,等待來年的新生。這些自然的節奏,能夠讓我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生命的輪迴和美好。我尤其喜歡她關於“用植物來營造儀式感”的章節,比如在重要的節日,用一些應景的植物來點綴傢居,能夠增加節日的氛圍;或者在生日的時候,用自己親手養護的植物作為禮物,更顯心意。這本書讓我覺得,室內植物裝飾不僅僅是為瞭美觀,更是為瞭讓我們在與植物的互動中,發現生活中的美好,體驗生命的力量,並且創造屬於自己的“小確幸”。
評分很多人對室內植物裝飾的理解停留在“買幾盆綠蘿、吊蘭擺在那裏”的階段,總覺得沒什麼技術含量。但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這種看法,它讓我意識到,室內植物裝飾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學問。作者在書中詳細闡述瞭“植物與空間”的互動關係,如何根據不同的空間特點來選擇和搭配植物,從而達到最佳的裝飾效果。 她首先分析瞭不同空間的功能性,比如客廳、臥室、書房、廚房等,以及這些空間在采光、通風、濕度等方麵的差異,然後根據這些差異,推薦瞭適閤不同空間的植物種類。比如,客廳適閤選擇一些觀賞性強、能夠營造溫馨氛圍的植物,如琴葉榕、龜背竹;臥室則適閤選擇一些能夠淨化空氣、有助於睡眠的植物,如虎皮蘭、薰衣草;書房則可以選擇一些造型彆緻、能夠激發靈感的植物,如鹿角蕨、空氣鳳梨。更讓我驚嘆的是,她還深入探討瞭“植物的形態學”在傢居裝飾中的應用。她講解瞭如何根據植物的株型、葉片形狀、顔色等特點,來與空間的整體風格相協調。比如,葉片寬大、造型舒展的植物,能夠為現代簡約風格的空間增添一份大氣和流暢;而葉片縴細、姿態優雅的植物,則能夠為歐式古典風格的空間增添一份精緻和柔美。她甚至還提到瞭“留白”的概念,強調在植物裝飾中,也要給空間留下足夠的“呼吸”和“喘息”的空間,避免過度擁擠,影響整體美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