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线:攻占柏林/朱世巍著

东线:攻占柏林/朱世巍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二战史
  • 柏林战役
  • 苏联红军
  • 朱世巍
  • 军事历史
  • 东线战场
  • 攻坚战
  • 历史军事
  • 战争纪实
  • 柏林攻防战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中梦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ISBN:9787229101275
商品编码:1694829437
出版时间:2015-08-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东线:攻占柏林

定价:38.00元

作者:朱世巍著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8-1

ISBN:9787229101275

字数:330000

页码:29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标识:23734470

编辑*


《东线》系列丛书由*的军事文学作家朱世巍先生创作,它是一套目前我国出版的表现苏德战场的*详细、*贴近军事爱好者的纪实军事文学作品。全书系以丰富的表格和图片资料,以及细腻的文字,展示了苏德战场上的浴血大搏击和攻防力量的大转换。

内容提要


《东线:攻占柏林》为东线书系的第十二季,讲述东线战争的*后阶段。苏军的全面推进,直到柏林的*后决战,希特勒自杀。东线各战区的*后结局。随着战争走向结束,东西方之间的利益争夺开始加剧,出现了错综复杂的军事和外交态势,并由此产生了战后欧洲秩序雏形。

目录



一、包围布达佩斯
二、“康拉德”行动——拯救布达佩斯
三、布达要塞的覆灭
第二章东普鲁士之战(*阶段)
一、一月攻势
二、二月战斗
第三章东线中部和北部的决战
一、1945年2月的东线力量态势
二、尼斯河与奥得河
三、东波美拉尼亚战役
四、但泽—东普鲁士之战
五、1945年的库尔兰半岛
第四章从巴拉顿湖到维也纳
一、运筹帷幄与排兵布阵*章布达佩斯大会战
一、包围布达佩斯
二、“康拉德”行动——拯救布达佩斯
三、布达要塞的覆灭
第二章东普鲁士之战(*阶段)
一、一月攻势
二、二月战斗
第三章东线中部和北部的决战
一、1945年2月的东线力量态势
二、尼斯河与奥得河
三、东波美拉尼亚战役
四、但泽—东普鲁士之战
五、1945年的库尔兰半岛
第四章从巴拉顿湖到维也纳
一、运筹帷幄与排兵布阵
二、“春醒”战役
三、维也纳之战
特别篇:柏林会战
特别插入:雅尔塔会议
序战:屈斯特林、西里西亚与西线
之一:战前形势
一、斯大林图谋柏林
二、柏林防线
特别插入:柏林要塞
之二:突破奥得河—尼斯河
一、朱可夫突破奥得河
二、科涅夫突破尼斯河
三、罗科索夫斯基的攻势
四、向柏林挺进
之三:包围柏林
一、柏林郊区
二、希特勒与柏林
三、合围
之四:柏林巷战与第9集团军覆灭
一、柏林巷战(4月25—27日)
二、柏林城外的较量
三、柏林巷战(4月28日—5月2日)
特别篇插入:希特勒之死
四、柏林之战的结局
特别篇:东线战争的终结
一、*后一战
二、第三帝国的终结

作者介绍


朱世巍,1979年生人。江西南昌人,现居南昌,我国*军事作家。从2001年开始,给《兵器》、《战场》、《军事世界画刊》等刊物和文集撰写稿件,同时还参与了《二战德军坦克装甲车辆全集》、《二战苏军坦克装甲车辆》的编撰工作。2003年开始出版个人关于苏德战争的专著。

文摘


暂无

媒体*


暂无


《东线:攻占柏林》的简介 历史的洪流,命运的交汇:一场决定欧洲命运的史诗战役 1945年初,第二次世界大战已进入最后的决战阶段。在广袤的东线战场上,苏联红军如同一支不可阻挡的钢铁洪流,正向着纳粹德国的心脏——柏林——发起猛烈的冲击。这不是一场普通的战役,而是欧洲大陆上长达四年血腥厮杀的终点,是无数生命、无数家庭、无数民族命运的汇聚点。本书《东线:攻占柏林》将带您深入历史的腹地,重温这场震撼世界的伟大胜利,感受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理解这场战役背后错综复杂的地缘政治、军事战略以及无数个体的悲欢离合。 铁血东线的黎明:从斯大林格勒到库尔斯克的浴火重生 回溯至1941年,德国法西斯闪电入侵苏联,战火瞬间吞噬了东欧平原。从莫斯科保卫战的惊心动魄,到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惨烈绞杀,再到库尔斯克战役的战略转折,苏联红军在付出了难以想象的代价后,逐渐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德国装甲洪流的锐气被磨平,法西斯机器的运转开始失灵。本书将以宏大的历史视角,梳理东线战场从最初的战略防御到大规模反攻的艰辛历程,展现苏联人民如何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同期,在欧洲战场上顽强抵抗,为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您将了解到,正是东线的节节胜利,不断消耗着德军的有生力量,为西线盟军的登陆以及最终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柏林,最后的堡垒:纳粹的绝望挣扎与红军的雷霆万钧 1945年春,柏林成为了纳粹德国最后的屏障。希特勒的帝国摇摇欲坠,但其内部却弥漫着一种病态的疯狂和不顾一切的绝望。残余的德军,包括国防军、党卫军以及被征召的青少年和老人,在“元首”的号令下,不惜一切代价构筑防御工事,企图在首都与红军进行殊死搏斗。本书将细致描绘柏林战役前夕的紧张气氛,分析德军在城内严密布置的防御体系,以及他们企图利用“特种武器”和“最后反攻”来挽回败局的徒劳努力。 与此同时,苏联方面集结了百万大军,数千门火炮,数百架飞机,以及数量庞大的坦克和突击步枪,发起了对柏林的全面总攻。这是一场规模空前、强度极高的城市攻坚战。本书将以生动的笔触,再现红军战士们如何在炮火连天、瓦砾遍地的街道上,冒着枪林弹雨,一座楼房、一个街区、一个据点地进行艰苦卓绝的争夺。从奥得河的突破,到斯普雷河的渡河,再到最终攻占国会大厦的辉煌时刻,每一个细节都将力求还原历史的真实与震撼。您将亲眼见证红军战士们的英勇无畏、牺牲精神,以及他们如何以血肉之躯,摧毁纳粹的最后抵抗。 战争的代价与和平的曙光:历史的深刻反思 《东线:攻占柏林》不仅是一部关于战争的宏大叙事,更是一次对历史深刻的反思。战争的残酷性,在柏林战役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这座曾经辉煌的城市,在炮火和战火中化为废墟,无数平民在这场浩劫中遭受了无法估量的痛苦。本书将不会回避战争的血腥与残酷,将通过对战役细节的深入挖掘,以及对参战人员回忆的引用,让读者深刻体会到战争的沉重代价。 同时,本书也将着重描绘战役胜利后,欧洲大陆迎来的和平曙光。当国会大厦的屋顶上升起胜利的红旗,标志着欧洲战事的彻底结束,世界格局即将重塑。本书将探讨这场战役对二战结局的影响,以及它如何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政治版图,为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埋下了伏笔。 历史的回响:人物的命运与时代的烙印 在宏大的战争背景下,本书同样关注每一个鲜活的生命。那些为了保家卫国而奔赴沙场的普通士兵,那些在后方默默奉献的普通民众,他们的故事构成了历史的肌理。本书将尽可能地还原这些人物在战役中的经历与感受,他们的恐惧、他们的希望、他们的牺牲与坚持,都将成为历史最真实的写照。 例如,书中可能会描绘一位年轻的红军坦克兵,在冲破德军防线时,面对敌人的猛烈炮火,如何凭借过人的勇气和精湛的技艺,为部队打开前进的道路;或者一位身经百战的老兵,在攻克柏林最后据点时,眼中闪烁着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的渴望;又或者一位坚毅的女性医护兵,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用自己的生命去挽救更多的生命。这些个体命运的交织,汇聚成了一曲荡气回肠的时代赞歌。 《东线:攻占柏林》不仅是关于一场战役的记录,更是对历史真相的探寻,对生命意义的追问,以及对和平的珍视。它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的壁垒,亲临那场决定世界命运的宏伟战场,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从中汲取力量,反思过去,珍视当下,并对未来充满希望。 本书将以扎实的史料为基础,严谨的考证为支撑,力求呈现给读者一个真实、立体、深刻的东线战场全景图。在阅读的过程中,您将如同置身于战火纷飞的年代,与历史一同呼吸,感受那份属于那个时代的壮丽与悲怆。

用户评价

评分

《东线:攻占柏林》这本书,我早就听闻作者朱世巍的大名了,尤其是他对于二战东线战场的深入研究,总能带来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视角。虽然我尚未有幸拜读这本书,但仅凭我对作者过往作品的印象,我几乎可以肯定,它绝非是一本泛泛而谈的流水账。我设想,这本书大概率会聚焦于二战后期,那个决定世界格局的关键时刻——攻占柏林。这其中必然包含了无数荡气回肠的战役,从波兰战役初期的试探,到斯大林格勒的绞肉机,再到库尔斯克的钢铁洪流,以及最终那决定性的柏林战役。我尤其期待作者能如何细致地描绘这些战役的战术细节,例如红军是如何克服地形、气候以及德军顽固抵抗的重重困难,一步步蚕食德意志心脏的。而且,我也好奇作者是否会着重描绘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比如普通士兵在战火中的挣扎与勇气,他们的日记、信件,甚至是战场上的口头传说,这些往往比宏大的战略叙述更能触动人心。我也会关注作者是如何处理战争中的人道主义议题的,毕竟,任何一场战争都会留下难以磨灭的伤痕,而对于胜利者与失败者的双重审视,或许更能体现作者的深度思考。总之,我对这本书的期待值非常高,相信它能为我带来一场思想与历史的盛宴。

评分

我常常在想,历史就像一幅宏大的画卷,而战争则是其中最浓墨重彩、也最血腥的部分。朱世巍先生在《东线:攻占柏林》这本书中所描绘的,想必就是这幅画卷中最激动人心、也最具决定性的一笔。我猜测,这本书不会仅仅停留在战役的介绍,而会更深入地探讨战争背后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例如,苏联是如何在经历了战争初期的重创后,重新组织起强大的军事力量?德军在最后的绝望反扑中,又展现出怎样的军事素养和残忍?我尤其好奇作者会如何分析红军攻占柏林的战略考量,这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军事行动,更可能涉及到地缘政治的博弈,以及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初步规划。我也会关注书中对于一些关键人物的刻画,比如斯大林、朱可夫、希特勒等等,作者会如何通过史料展现他们的决策过程,以及他们性格中的矛盾与复杂。而且,如果书中能加入一些当时普通民众的视角,比如柏林市民在战火中的生活,他们对战争的态度,以及对未来的迷茫与期盼,那这本书的层次感将会大大提升。我始终认为,历史的价值在于它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下,而《东线:攻占柏林》无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窗口,去审视那段改变世界进程的辉煌与残酷。

评分

对于《东线:攻占柏林》这本书,我有着非常具体的好奇。我特别想知道,作者朱世巍会如何处理“攻占柏林”这一核心事件的叙事节奏。是如同潮水般层层推进,描绘红军从东部边境一路推进,直至攻入城市心脏的壮阔图景?还是会采取更聚焦的方式,深入剖析几次关键性的攻坚战,例如坚守柏林的最后几个街区,或者战前德军的防御工事是如何被一步步瓦解的?我设想,书中可能会包含大量的战术部署图和作战路线图,帮助读者清晰地理解战局的演变。同时,我也期望作者能够挖掘出一些不为人知的史料,比如关于苏军内部不同军种之间的协作,或者盟军在东线战场上的情报支援。更进一步,我想象书中或许还会探讨一些道德困境,例如在胜利即将到来之际,士兵们所面临的心理冲击,以及战争结束后如何处理战俘和被占领区等复杂问题。我尤其期待能够从书中看到对德军指挥官的分析,他们是如何在最后的时刻做出决策的,是出于忠诚、狂热,还是绝望?总而言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提供事实,更能引发读者对战争的复杂性、人性的光辉与黑暗进行深刻的思考。

评分

在我看来,一本优秀的历史读物,不仅仅是记录史实,更重要的是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东线:攻占柏林》这本书,我对其的期待,更多地在于它是否能展现出战争中普通人的命运。我设想,朱世巍先生一定会在书中深入挖掘那些隐藏在宏大历史叙事背后的个体故事。比如,一位年轻的红军战士,在经历了无数场残酷的战斗后,终于抵达柏林,他的内心是怎样的激动、迷茫,还是麻木?又或者,一位柏林市民,在战火纷飞的城市里,如何艰难地生存,他们对战争和未来有着怎样的期盼和恐惧?我也会关注书中是否会涉及一些关于战争罪行的描写,以及战后的清算和反思。毕竟,这场战争留下的创伤是深刻的,而如何去正视这些创伤,并从中吸取教训,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课题。我也会好奇作者是否会探讨战争对文化、艺术、社会结构等更广泛层面的影响。例如,战后的德国社会将如何重建,苏联的意识形态又将如何在东欧推广?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多维度、多视角的历史呈现,让我们不仅仅看到宏大的战役,更能感受到战争背后真实的人性,以及历史前进的复杂性。

评分

我总觉得,二战的东线战场,尤其是到了战争的尾声,充满了太多戏剧性的转折和令人难以置信的意志力展现。《东线:攻占柏林》这本书,我预感它一定能在这方面提供丰富的素材。我特别期待作者朱世巍能够描绘出那种“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紧张氛围,以及双方士兵在巨大压力下的心理变化。想象一下,在严寒的冬季,或者初春的泥泞中,红军战士如何克服疲惫和伤痛,向着那个象征着纳粹德国核心的柏林发起最后的冲锋。我也会关注书中对后勤保障的描写,毕竟,如此规模的战役,后勤是至关重要的,苏联当时能够支撑起这样一场巨大的消耗战,其背后的组织能力绝对值得探究。而且,我也好奇作者是否会加入一些当时重要的政治博弈的细节,比如美英苏三国在战争末期对于战后欧洲格局的谈判,而攻占柏林无疑是影响这些谈判的重要筹码。我设想,这本书可能会包含一些非常具体的武器装备介绍,例如红军的T-34坦克和德军的虎式坦克在最后的战场上的较量,又或者是空战的描写,这些都会让战争场面更加生动。总之,我期待这本书能像一部宏大的史诗,带领我重返那个决定历史走向的伟大时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