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每個人心裏都有一個夢,或月籠江南,花前臥數流螢,或策馬如飛,在天高地闊間馳騁。本書用優美靈動的文字把諸多美景呈現在你的麵前,讓你身未動,心已遠。北京的帝王範兒,蘇杭的高大上,雲貴的返璞歸真,川藏的寜靜悠遠……2.中國地大物博,美景無數,5A級景區就有接近200個,本書從中精選齣100個,為你的高效齣行節省時間,你不需要提前N個月做攻略,也不需要辦護照、簽證,隻需準備一顆熱愛自由的心就能上路。3.本書除瞭優美流暢的文字,還附有大量清晰又富有藝術感的美景照片,文字悅目,圖片怡情,創造超值閱讀享受。4.除瞭介紹景區概況,書裏還提供瞭該景點的旅遊資訊、人文景觀、曆史文化等信息,為安排齣門旅行提供瞭方便。
《今生要去的100個中國5A景區》一書從全國186個5A級旅遊景區中精選齣100個有代錶性的景點,分門彆類進行介紹,其中32個翔實介紹,68個簡單呈現。在這裏,你能看到古代文明遺跡中的璀璨明珠故宮、頤和園、秦始皇陵兵馬俑等,還有山水美景中有代錶性的黃山、泰山、黃果樹瀑布等,另外還涉及絕美的城市風情、世外桃源般的勝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版本等各式各樣的風景區。中國之美,哪怕經曆韆百次的輪迴,依然讓你沉醉。
郝娟菡,女,南京師範大學文學碩士。長期從事業餘撰稿工作,酷愛讀書,廣泛涉獵人文社科、曆史地理、都市生活等書籍,同時也是一個愛攝影、愛旅遊、愛美食的女子,部分作品散見於豆瓣、簡書等App平颱。
Chapter1
不朽的民族瑰寶
故宮,大美無言,黯淡瞭時光|8
萬裏長城,蒼茫天地間的韆年守望|16
兵馬俑,一個不老的傳說|22
頤和園,美輪美奐的皇傢園林|26
避暑山莊,一座山莊,半部清史|34
蘇州園林,鬧市中的山水之怡|38
龍門石窟,雕刻在石頭上的韆古絕唱|44
Chapter2
造化鍾神秀
黃果樹瀑布,洗淨心頭的縴塵|52
長白山天池,一泓池水韆丈峰|58
靜謐的韆島湖畔,呼吸最純淨的空氣|62
雁蕩山,幾分抒情,幾分放浪|66
丹霞山,奇特的露天地質博物館|72
Chapter3
人間絕美勝境,任思緒飛揚
香格裏拉,走進心中的日月|78
西雙版納,感受異域五彩風情|82
九寨溝,人間仙境,童話世界|86
神農架,讓心靈碰觸最原始的感動|92
西湖,綠蔭冉冉,醉不思歸|96
灕江,桂林山水甲天下|102
Chapter4
巍巍山嶽,嘆為觀止
泰山,巍巍中華魂|110
黃山,上帝的盆景|114
廬山,韆古文化名山|120
峨眉山,秀甲天下|126
九華山,一步一蓮花|130
Chapter5
邂逅慢時光,尋找最寜靜的自己
婺源,明媚的春光很多情|136
烏鎮,水枕江南的夢裏故鄉|142
西遞、宏村,獨享一份寜靜|148
周莊,小橋流水人傢|152
麗江,人與自然和諧的絕佳版本|156
Chapter6
城市風情,不一樣的煙火
三亞黃金海岸,浪漫之都|162
布達拉宮,萬眾景仰的聖殿|166
哈爾濱太陽島,鬆花江上的明珠|172
夫子廟、秦淮河,金陵自古繁華地|176
附錄|180
故宮,大美無言,黯淡瞭時光
在北京的市中心,有一片浩瀚的殿宇之海,那就是故宮。琉璃瓦覆蓋下的莊嚴大殿,見證瞭文明國度的瑰麗與輝煌;深深的庭院,漫長的永巷,訴說著數百年的風雨滄桑。這裏每一處都是匠心獨具的藝術傑作,每一處都有說不完的故事……
故宮位於北京市中心,也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它占地麵積達72萬多平方米,建築麵積約為15萬平方米,有殿宇宮室9000多間,被稱為“殿宇之海”,極為壯觀。
紫禁城從整體上來看,分為中、東、西三路。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縱貫南北的中路軸綫。這條軸綫由南到北,先排列著五座城門,它們分彆是大明門(清代叫大清門,今日的正陽門)、承天門(清代以後叫天安門)、端門、午門和太和門。太和門以北則是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這是皇帝舉行大典、召見群臣的地方。再往北就是內廷瞭,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和坤寜宮為中心,是皇帝居住並處理日常政務、後妃皇子居住和祀神的地方。
紫禁城的正門是午門。明、清時齣入午門有嚴格的等級規定,正門隻供皇帝齣入,此外隻有皇後大婚入宮時可走一次。進士前三名在殿試放榜後齣紫禁城也可走一次。平時文武官員從東偏門齣入,王公國戚從西偏門齣入。每年入鼕第二個月的十日,皇帝在午門舉行頒布曆書的典禮。每當軍隊凱鏇時,皇帝要挑選日子在午門舉行受俘禮。每年正月十五,午門還要懸燈,賜宴百官,皇帝親臨觀燈,與大臣作詩。以前電視劇裏常有“推齣午門斬首”等話語,其實明清皇宮門前極其森嚴,犯人“斬首市曹”絕非此地,而是必須押往柴市(今西四)或菜市口等地刑場處決的。
莊嚴和諧的建築形式
故宮建築體現瞭中國傳統思想的精髓,嚴格按《周禮·考工記》中“左祖右社,麵朝後市”的帝都營建原則建造。在建築布置上,用形體變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組閤成一個整體。在功能上符閤封建社會的等級製度,同時達到左右均衡和形體變化的藝術效果。
故宮前部宮殿,當時建築造型要求宏偉壯麗,庭院明朗開闊,象徵封建政權至高無上,太和殿坐落在紫禁城對角綫的中心,故宮的設計者以此來顯示皇帝的威嚴震懾天下。後部內廷卻要求庭院深邃,建築緊湊,因此東西六宮都自成一體,各有宮門宮牆,相對排列,秩序井然,再配以宮燈聯對,綉榻幾床,體現瞭皇傢生活的豪華。內廷之後是宮後苑。後苑裏有歲寒不凋的蒼鬆翠柏,有秀石迭砌的玲瓏假山,樓、閣、亭、榭掩映其間,幽美而恬靜。
故宮的設計與建築,實在是一個無與倫比的傑作,它的平麵布局,立體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偉、堂皇、莊嚴、和諧,氣勢雄偉、豪華壯麗,是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精華。
巍峨雄偉的三大殿
進瞭午門便真正進瞭紫禁城,首先要跨過內金水河,前麵是一片開闊的廣場,正中有個宮殿式的大門。故宮裏所有的門其實就是一個宮殿式的建築,這個門叫太和門,門兩旁蹲坐著一對大青銅獅,這一對獅子號稱中華第一獅,威風八麵。
太和門內豁然開朗。在這個3萬多平方米的大庭院中,分布著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統稱三大殿。這三座大殿是故宮中的主要建築,它們高矮造型不同,屋頂形式也不同。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殿高35.05米,建築麵積約2377平方米,是紫禁城諸殿中麵積最大、規格最高、最富麗堂皇的建築。太和殿是皇帝舉行重大典禮的地方。如皇帝登基即位、皇帝大婚、冊立皇後、命將齣徵,此外每年萬壽節、元旦、鼕至三大節,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員的朝賀,並嚮王公大臣賜宴。清初還曾在太和殿舉行新進士的殿試,乾隆後期改在保和殿舉行,“傳臚”仍在太和殿舉行。
中和殿位於太和殿後,是皇帝去太和殿舉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習禮儀的地方。在去太和殿之前,皇帝會在這裏稍微休息片刻,接受內閣大臣和禮部官員行禮,然後進太和殿舉行儀式。除此之外,在皇帝祭祀天地和太廟之前,也要先在這裏審閱祝文。
保和殿在中和殿後,明清兩代用途不同。明代大典前皇帝常在此更衣,冊立皇後、太子時,皇帝在此殿受賀。清代每年除夕、正月十五,皇帝賜宴外藩、王公及一二品大臣。賜額駙之父、有官職傢屬宴及每科殿試等均於保和殿舉行。
偌大的三大殿,為什麼周圍連一棵樹都沒有呢?這主要是烘托意境的需要,為瞭突齣宮殿的威嚴氣勢,建築上采取瞭許多手法,其一便是院內不植樹,從皇城正門天安門起,經端門、午門、太和門,這之間的一係列庭院內都無樹木(現在端門前後的樹是辛亥革命以後種植的)。當時人們去朝見天子,進入天安門,經過漫長禦道,在層層起伏變化的建築空間中行進,會感到一種無形的、不斷增長的精神壓力,最後進入太和門,看到寬闊的廣場與高聳在三重颱基上的巍峨大殿,這種精神壓力達到頂點。如果在這些庭院內都種上樹,綠蔭宜人,小鳥啁啾,那將會破壞朝廷的威嚴氛圍。
富麗堂皇的後三宮
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寜宮為中心,東西兩翼有東六宮和西六宮,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之處,也是皇帝與後妃居住生活的地方。
內廷中建築規模最大的是乾清宮。作為明代皇帝的寢宮,從永樂皇帝硃棣至崇禎皇帝硃由檢,曾經在這裏居住的皇帝一共有14位。在清代康熙皇帝之前,這裏沿襲瞭明代的製度,清代順治、康熙年間,皇帝在這裏讀書學習、批閱奏章、召見官員、接見外國使節以及舉行內廷典禮和傢宴。從雍正皇帝到養心殿居住之後,這裏主要用作皇帝召見廷臣、批閱奏章、處理日常政務、接見外藩屬國陪臣和歲時受賀、舉行宴筵……
交泰殿含“天地交閤、康泰美滿”之意。其最初是在明朝時期建立的,在清嘉慶三年重修,它是座四角攢尖,鍍金寶頂,龍鳳紋飾的方形殿。在明朝和清朝的時候,交泰殿是皇後舉辦祝壽活動的場所。除此之外,清代的“寶璽”也收藏在這裏。
穿過交泰殿便來到坤寜宮,這裏在明朝時是皇後的寢宮,清朝時是皇帝大婚的洞房。現在坤寜宮的擺設都是按光緒帝結婚時的原樣復原的。
在坤寜宮的北麵是禦花園。禦花園裏有高聳的鬆柏、珍貴的花木、山石和亭閣。禦花園原名宮後苑,占地11000多平方米,有建築20餘處。以欽安殿為中心,園林建築采用主次相輔、左右對稱的格局,布局緊湊、古典富麗。殿東北的堆秀山,為太湖石迭砌而成,上築禦景亭,名為萬春亭和韆鞦亭的兩座亭子,可以說是目前保存的古亭中最為華麗的。
幽深神秘的東西六宮
東西六宮是明清後妃居住的地方,分彆位於乾清宮、交泰殿、坤寜宮即後三宮的東西兩側,對稱而建。現在東六宮大都改為古代藝術品陳列館,其中有明清工藝美術館、陶瓷館、青銅器館、鍾錶館、繪畫館、珍寶館。以參觀珍寶館和鍾錶館的人數最多。
西六宮是清代後宮妃嬪的住處,包括儲秀宮、翊坤宮、永壽宮、鹹福宮、長春宮和太極殿。慈禧太後大半生居住在這裏,尤其儲秀宮是她一生中最重要的宮院。她齣於個人的需要,將儲秀宮和前麵的翊坤宮打通,在拆除隔開兩宮的宮牆和宮門後,又於原地新建一座體和殿,作為翊坤宮和儲秀宮的連接之殿。
故宮西部地區可謂“女性的世界”,2015年之前一直緊鎖宮門,顯得那樣神秘。宮中女性時間充裕,所以這裏花園多、佛堂多,故宮70多座佛堂中相當一部分集中在西部地區。慈寜宮作為後妃們主要的禮佛場所,目前已修繕一新,2015年10月11日正式開放。
神武門的來曆
從禦花園齣順貞門,就到瞭紫禁城的北門神武門。神武門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明代稱玄武門。玄武與青龍、白虎、硃雀同為古代四神靈,玄武主管北方,所以古代城池的北門為玄武門。清康熙年間重修時,因避康熙帝玄燁名諱改稱神武門;神武門是皇宮的後門,是宮內日常齣入的重要門禁,明清兩代皇後行親蠶禮即由此門齣入。1924年遜帝溥儀被逐齣宮,齣宮之時亦由此門離去。從1925年故宮博物院成立至今,“故宮博物院”牌匾懸掛於此。
我是一個典型的“規劃強迫癥”患者,齣門前恨不得把所有交通時刻錶、住宿預訂信息都打印齣來備查。通常我看旅遊攻略,最關注的就是實用性,比如哪裏有靠譜的民宿,哪條徒步路綫的難度係數如何,急救包裏該帶點什麼藥。這本書在這方麵倒是給瞭我一個全新的視角。它固然提供瞭大量精美的圖片,但更讓我驚喜的是它在“人文體驗”上的深度挖掘。它沒有直接告訴你“這裏很美”,而是通過對當地曆史傳說、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穿插介紹,讓你理解“為什麼這裏會形成這樣的地貌和文化”。比如,關於某個江南水鄉的介紹,它花瞭很大篇幅去講當地的船工號子和古老的織布工藝,這讓我意識到,5A景區不僅僅是自然風光,它更是活著的曆史博物館。讀完後,我對於如何規劃一次“有深度”的旅行有瞭全新的認識,不再滿足於走馬觀花打卡拍照,而是開始琢磨如何與當地的生活建立更深層次的連接。
評分坦白說,我最開始買這本書,是衝著“戶外旅遊”這四個字去的。我平日裏熱衷於輕量化徒步和露營,對於那些鋪著乾淨地磚、有觀光電梯的景點是敬而遠之的。我本來擔心這本書會過度美化那些大眾化的“人造奇觀”,但翻開後發現,它對“野趣”的捕捉非常到位。它會告訴你,在某個著名的峽榖景區外圍,如何繞開主路,找到一個鮮為人知的角度去露營,並詳述瞭那片區域的植被種類和水源情況。這些信息不是隨便在網上拼湊的,而是帶著一種實際操作的嚴謹性。它的圖解部分尤其齣色,很多遠景照片的角落裏,會用非常小的字標注齣最佳的攝影機位、光綫角度,甚至提醒徒步者要注意地質的鬆動情況。這讓我感覺到,這本書的作者真的“走過”這些地方,而且是真正沉浸在戶外環境中的探索者,而不是一個隻待在旅遊巴士裏的觀光客。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和印刷質量簡直是業界良心,這一點非常值得稱贊。作為一本戶外指南,它采用瞭非常耐磨的紙張,即便是放在沾滿泥土和汗水的背包裏反復翻閱,內容也絲毫沒有受損的跡象。色彩還原度極高,那飽和度恰到好處的風景照,即便是用最普通的閱讀燈光下看,那種立體感和層次感也完全不打摺扣。我尤其欣賞它的版式設計,不是那種密密麻麻的文字堆砌,而是大量使用留白和圖文對照的布局。每介紹一個景區,總有一到兩張“鎮場之寶”級彆的全景圖,占據瞭整整兩頁的篇幅,配閤著精煉的導覽文字,閱讀體驗極其流暢和愉悅。對於我這種對視覺要求很高的人來說,這本冊子本身就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品,而非僅僅是一本工具書。
評分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它對待“自助旅遊”的理解。現在的攻略書很多都推銷一價全包的跟團遊,或者推薦各種昂貴的小眾定製服務。但這本《今生要去的100個中國5A景區》,明顯是為那些想要自己掌控行程的獨立旅行者量身定做的。它並沒有直接給齣“預訂鏈接”或者“導遊電話”,而是提供瞭大量的“可替代方案”和“風險提示”。比如,在介紹某個海濱城市時,它會提醒你,雖然景區內的度假村很貴,但如果往外走五公裏,那裏的當地人經營的傢庭旅館性價比更高,而且能體驗到更真實的市井生活。它教會我的不是“去哪裏”,而是“如何去更聰明地玩轉那裏”。這種不遺餘力地分享“省錢又精彩”的秘訣的做法,非常體現齣一種樸素而真誠的分享精神,讓人覺得這本書物超所值,因為它培養的是旅行的能力,而不是單純的消費欲望。
評分這本厚厚的圖冊拿到手,沉甸甸的,光是翻開第一頁,那種撲麵而來的視覺衝擊就足以讓人心神蕩漾。我本來對國內的5A景區概念就挺模糊的,總覺得無非就是那些人山人海、商業化過頭的地方,沒什麼太大新意。然而,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的刻闆印象。它不是那種乾巴巴的景點介紹大全,而是真正把每個地方的“靈魂”給挖掘齣來瞭。比如,它對某個西部山區的描述,不僅僅是拍瞭壯闊的雪山,更細緻地描繪瞭當地清晨薄霧中,牧民趕著羊群上山的剪影,那種光影的層次感和寜靜感,簡直讓人恨不得立刻買機票飛過去。文字部分也很有意思,不是那種官方的宣傳口吻,而是帶著一種發現者的興奮和對自然發自內心的敬畏,讀起來非常舒服,像是有一位經驗豐富的老驢友在耳邊為你娓娓道來他的私藏路綫和不為人知的冷知識。它更像是一本激發旅行欲望的“興奮劑”,而不是一本死闆的行程規劃手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