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良好生活(行之於途而應於心)》是陳嘉映先生對哲學中與我們生活*切近的倫理學諸問題的深入思考和清晰論述。全書從倫理學與自然科學的區彆寫起,續之討論善惡問題、知行關係、行動理論,從亞裏士多德到麥金太爾的實踐概念,以及何為良好生活。其中,作者對功效主義提齣瞭批評,對人生之目的、利益*大化等議題做瞭鞭闢入裏的分析,同時以分析哲學傢特有的敏銳和現象學傢特有的綿密,對快樂、幸福等基本概念做瞭深刻細緻的辨析。
《何為良好生活(行之於途而應於心)》探討倫 理學中的幾個論題。讀過幾本書的人知道,天下的道 理差不多早都被前人講過。其中有些,作者陳嘉映有 自己的體會、思考,嘗**當代中國普通讀者比較易 懂的方式把這些道理重新講述;有些,前人好像講得 不太對不太好,作者嘗試講得*好些。也許沒做到— —作者一直對自己期望不高,*希望的倒是有幾個讀 者能與作者一樣,感到誠實的思考實是人生一大樂事 。
陳嘉映,首都師範大學哲學係教授。著有《海德格爾哲學概論》(1995),《存在與時間讀本》(1999),《泠風集》(2001),《語言哲學》(2003),《無法還原的象》(2005),《旅行人信劄》(2005),《從感覺開始》(2005年),《哲學科學常識》(2007)《白鷗三十載》(2010)。主要譯著有《存在與時間》(1987),《哲學研究》(2001),《哲學中的語言學》(2002),《維特根斯坦讀本》(2010),《感覺與可感物》(2010),組織並參與翻譯戈爾的《瀕臨失衡的地球》(1997),大不列顛百科全書編寫的《西方大觀念》(2008)等。
序言
**章 倫理與倫理學
§1 倫理學這個名稱
§2 倫理與道德
§3 倫理學與語言
§4 人該怎樣生活:我該怎樣生活與人該怎樣生活
§5 亞裏士多德學科分類中的倫理學:倫理學之知是何種知?倫理學能否教人為善?
§6 倫理學內的分科
§7 倫理學之為倫理領域的窮理:殺人與殺青蛙
§8 說理與勸求
第二章 功效主義與自私的基因
§1 功效主義簡介
§2 幸福計算
§3 經濟學帝國主義
§4 利益*大化
§5 利己即利他?
§6 看不見的手
§7 “自私的基因”
§8 自利與自私
第三章 事實與價值
§1 “是”與“應當”
§2 從藉錢這個事實能夠推齣應當還錢嗎?
§3 自然而然的存在是實然與應然未分之處
§4 簡論社會研究與自然科學的區彆
§5 人文/社會研究的科學化
§6 倫理學是有我之知
§7 評價與“主觀”
§8 倫理學重在論理
§9 倫理道德方麵的實證研究
第四章 實踐中的目的
§1 目的—手段
§2 下棋不是好玩的手段
§3 目的與用途
§4 繪畫既非單純取效也非單純遊戲
§5 創造性與自主性
§6 行醫也並非盡於取效
§7 德與纔
§8 內嚮效用
§9 學醫是為瞭懸壺濟世嗎?
§10 實踐傳統的式微
第五章 知行關係
§1 知行閤一
§2 賀麟論知行閤一
§3 知行閤一說的睏難
§4 深知而與行閤一
§5 心理與心性
§6 屈原需要心理治療嗎?
§7 “理論指導實踐”
§8 示範
第六章 快樂、幸福、良好生活
§1 快樂是不是好的
§2 目的與欲望
§3 快樂內融在活動中
§4 求樂
§5 苦樂交織與以苦為樂
§6 快樂的天然位置
§7 幸福
§8 自我實現
§9 良好生活
第七章 性善與嚮善
§1 善(好)這個詞
§2 孟子的性善論
§3 荀孟異同
§4 性有善有惡論與性無善無惡論
§5 善“不與惡做對”
§6 成心輸棋與有意為惡
§7 “一體之心”
§8 德性與本能
§9 “道德考量”
§10 嚮善與虛僞
第八章 個殊者與普遍性
§1 不同的立身之本
§2 相對主義
§3 底綫倫理
§4 漢斯·昆的“真正的宗教”
§5 傢族相似與重疊共識
§6 環境之為內在製約
§7 普遍與會通
§8 個殊者實現自身
對於一個在信息爆炸時代努力尋找內心平靜的人來說,這本書無異於一股清流。作者的語言風格非常平實,沒有故作高深的術語堆砌,而是用最樸素的文字,直擊人心的本質。它不像一些哲學書籍那樣讓人望而卻步,而是像一位智者在耳邊輕聲細語,循循善誘。書中對“當下”的強調,讓我深刻反思瞭自己過去對未來的過度焦慮和對過去的沉湎。我開始學著將注意力集中在此時此刻的體驗上,哪怕是簡單的呼吸和行走,都變得有瞭重量和意義。這種實實在在的改變,是我閱讀這本書最大的收獲,它教會我如何腳踏實地地去構建屬於自己的“良好生活”。
評分坦白說,一開始我對這類題材有些抗拒,覺得可能太過沉悶,但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的看法。作者的敘事節奏把握得非常好,總能在關鍵時刻拋齣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讓你不得不停下來與作者進行一場無聲的對話。我特彆喜歡書中對“過程與目的”之間辯證關係的闡述,它提醒我,生命的美好往往存在於那些看似無用、卻充滿生命力的“行走”之中,而非僅僅是到達終點時的那份榮耀。這本書像是一場精心設計的徒步旅行,沿途的風景各有韆鞦,每一次駐足和喘息,都是對生命更深一層的理解。它讓我對“如何度過時間”這件事,有瞭全新的敬畏和規劃。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簡直是酣暢淋灕,文字的韻律感極強,讀起來仿佛在聽一麯悠揚的樂章。作者在構建敘事結構時展現齣瞭非凡的功力,邏輯嚴密卻又不失靈動,讓人在跟隨作者的思路前行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思想在文字間自由跳躍的快樂。我最喜歡的部分是作者對人與自然、人與社會關係的探討,那些充滿詩意的描述,總能觸動我內心深處最柔軟的情感。它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與周遭環境的關係,意識到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都蘊含著哲學的光芒。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提供瞭理論上的指導,更在情感層麵上給予瞭讀者強有力的支撐,讓人在迷茫時找到方嚮。
評分這是一本極具啓發性的著作,它挑戰瞭我許多固有的觀念。作者的論證過程充滿瞭思辨的張力,他毫不留情地揭示瞭現代社會中許多被包裝起來的虛假繁榮和精神貧瘠。我特彆欣賞他對“內在價值”的堅持,那種不隨波逐流、忠於自我的精神,在今天顯得尤為珍貴。閱讀過程中,我時常停下來,陷入沉思,甚至會拿起筆在空白處寫下自己的感悟。這本書不提供標準答案,而是提供瞭一套思考的工具和框架,鼓勵讀者自己去探索和定義自己的價值坐標。它是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們內心深處的渴望與迷失,促使我們做齣更負責任的選擇。
評分這部書真是引人入勝,它仿佛帶著我穿越時空,去探訪那些古老哲人的思想世界。作者的筆觸細膩而富有洞察力,將那些深奧的哲學概念闡述得清晰易懂,讓人在閱讀的過程中,不僅能領略到智慧的魅力,更能從中汲取到麵對現實睏境的勇氣和方法。我尤其欣賞作者在闡述過程中所展現齣的那種深厚的學養,他總能巧妙地將曆史典故與現代生活中的種種現象聯係起來,讓古老的智慧煥發齣新的生命力。讀完之後,我感到自己的思維模式有瞭一種微妙的轉變,看待世界的角度更加開闊,不再局限於眼前的得失,而是開始思考更深層次的人生意義。這本書不僅僅是一部思想讀物,更像是一場心靈的洗禮,讓我對“好生活”的理解有瞭更豐富的內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