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 公路路基設計規範JTG D30-2015 | |||
| 作者: | 交通運輸部 編 | 開本: | 16開 |
| 原價: | ¥98 | 頁數: | 220 |
| 現價: | ¥78 | 齣版時間: | 2015-04 |
| ISBN: | 9787114121470 | 印刷時間: | 2014-04 |
| 齣版社: | 人民交通齣版社 | 版次: | 1 |
| 商品類型: | 規範 | 印次: | 1 |
1 總則
2 術語和符號
2.1 術語
2.2 符號
3 一般路基
3.1 一般規定
3.2 路床
3.3 填方路基
3.4 挖方路基
3.5 路基填挖交界處理
3.6 高路堤與陡坡路堤
3.7 深路塹
3.8 填石路堤
3.9 輕質材料路堤
3.10 工業廢渣路堤
3.11 路基取土與棄土
4 路基排水
4.1 一般規定
4.2 地錶排水
4.3 地下排水
5 路基防護與支擋
5.1 一般規定
5.2 坡麵防護
5.3 沿河路基防護
5.4 擋土牆
5.5 邊坡錨固
5.6 土釘支護
5.7 抗滑樁
6 路基拓寬改建
6.1 一般規定
6.2 既有路基狀況調查評價
6.3 二級及二級以下公路路基拓寬改建
6.4 高速公路、一級公路路基拓寬改建
7 特殊路基
7.1 一般規定
7.2 滑坡地段路基
7.3 崩塌地段路基
7.4 岩堆地段路基
7.5 泥石流地段路基
7。6 岩溶地區路基
7.7 軟土地區路基
7.8 紅黏土與高液限土地區路基
7.9 膨脹土地區路基
7.10 黃土地區路基
7.11 鹽漬土地區路基
7.12 多年凍土地區路基
7.13 風沙地區路基
7.14 雪害地段路基
7.15 涎流冰地段路基
7.16 采空區路基
7.17 濱海路基
7.18 水庫地段路基
7.19 季節凍土地區路基
附錄A 路基土動態迴彈模量標準試驗方法
附錄B 路基土動態迴彈模量取值範圍
附錄C 路基平衡濕度預估方法
附錄D 路基迴彈模量濕度調整係數的取值範圍
附錄E 岩質邊坡的岩體分類
附錄F 路基監測內容與項目
附錄G 排水、防護、支擋結構材料強度要求
附錄H 擋土牆設計計算
附錄J 黃土分區圖
附錄K 多年凍土公路工程分類
本規範用詞用語說明
附件《公路路基設計規範》(JTGD30--2015)條文說明
1 總則
3 一般路基
4 路基排水
5 路基防護與支擋
6 路基拓寬改建
7 特殊路基
內容推薦:
根據交通運輸部廳 公路字〔2010〕132號文《關於下達2010年度公路工程標準規範定額等編製和修訂工作計劃的通知》,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完成對《公路路基設計規範》(JTG D30-2004)的全麵修訂工作,經交通運輸部批準後以《公路路基設計規範》(JTG D30-2015)頒布實施。
本規範的主要技術內容由7章、10個附錄組成。
本次修訂的主要內容如下:
1. 第3.2節路床,根據交通荷載等級,調整瞭路床範圍,補充瞭路基設計指標、路床迴彈模量的控製標準
指標預估方法,以及路床處理措施。
2. 將原規範3.9節“粉煤灰路堤”改為“輕質材料路堤”,增加瞭“土工泡沫塑料路堤”、“泡沫輕質土路
堤”,明確瞭輕質材料路堤結構設計、材料設計與穩定性、沉降驗算要求。
3. 第4章路基排水,補充瞭明溝ZUI大允許流速、低路堤防排水、下挖式通道排水、立交區路基排水、中央分
隔帶防排水、滲井、排水隧洞等技術要求。
4. 第5章路基防護與支擋,新增“土工格柵反包式加筋土擋土牆、石籠式擋土牆”等柔性防護結構的適用條
件、結構設計與材料技術要求,等等。
作為一名初入行的公路工程技術員,這本書是我案頭必備的“聖經”之一。它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工程師,手把手地教我如何正確地進行路基的設計。從最初的場地勘察、地質評價,到各種土質路基、石質路基的計算方法,再到排水、沉降控製等關鍵環節,書中都給齣瞭清晰的指引和詳細的參數。我最欣賞的是它對不同地質條件、氣候環境下的差異化設計要求,這讓我在麵對復雜項目時,不再感到迷茫。書中列舉的許多案例分析,雖然篇幅有限,但卻能讓我快速抓住問題的核心,並學習到解決思路。每次遇到疑難問題,翻開這本書,總能找到相關的條文或計算示例,極大地提高瞭我的工作效率和設計質量。而且,這本書的編排邏輯非常清晰,章節之間的銜接自然流暢,方便我按需查閱。它不僅僅是一本手冊,更是一套完整的知識體係,幫助我打下堅實的基礎,也為我未來的職業發展指明瞭方嚮。
評分我是一名在公路施工一綫工作多年的技術人員,說實話,在剛開始工作的時候,對“規範”這兩個字的概念還不太清晰。但隨著經驗的積纍,我越來越體會到規範的重要性。這本書,就是我們每天工作的“聖經”。它不像有些書那樣高高在上,而是非常接地氣。書裏講的很多東西,都是我們每天都要麵對的。比如,不同土料的路基,怎麼填,怎麼壓實,壓實度要達到多少,水怎麼處理,都是實實在在的操作。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一些常見問題的處理方法,比如路基沉降、滑坡等,都有明確的指導。這本書就像一個“工具箱”,裏麵裝滿瞭解決問題的“鑰匙”。每次遇到施工難題,我們都會翻開這本書,對照著裏麵的條文和圖示,找到最閤適的解決方案。它不僅僅是一本技術規範,更是我們保證工程質量和施工安全的重要依據,是我們這些一綫施工人員的“定心丸”。
評分說實話,我是一名普通市民,買這本書純粹是因為我對公路工程的“好奇心”。我總是覺得,我們每天腳下的路,似乎理所當然地存在,但它究竟是如何建成的,背後有什麼樣的學問?這本書就像一本“揭秘手冊”,雖然有很多專業內容我看不懂,但我能感受到它傳遞齣的一種“匠心”精神。它講瞭路基的各種“講究”,比如土要怎麼壓實,水要怎麼排,纔能讓路永遠那麼結實,不塌陷,不積水。我甚至能想象到,工程師們在設計時,要考慮多少種可能發生的情況,又要經過多少次計算和試驗。書中的一些插圖,雖然專業,但也能讓我大緻瞭解到路基的層次結構。讀這本書,讓我覺得我們能夠方便快捷地齣行,真的是非常不容易,背後有著無數專業人士的辛勤付齣和嚴謹工作。它讓我對腳下的道路有瞭更深的敬意,也讓我明白瞭“安全”二字的分量。
評分這本書我拿到手已經有一段時間瞭,雖然不是公路領域的專業人士,但齣於對傢鄉建設的好奇,我還是花瞭些心思去翻閱。說實話,一開始麵對那些專業術語和公式,確實有點望而卻步。不過,隨著閱讀的深入,我逐漸領略到瞭其中嚴謹的科學邏輯和對細節的極緻追求。書中的圖錶非常直觀,配閤文字說明,即便我不是行傢,也能大概理解路基的各個組成部分,以及它們在整個公路係統中的作用。尤其是一些關於土壤力學和力學分析的部分,雖然深奧,但能感受到背後蘊含的豐富知識。我特彆留意到書中關於材料選擇和試驗方法的描述,這讓我意識到,看似簡單的道路,背後卻有無數的試驗和數據支撐,纔能確保其穩定性和耐久性。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它不僅僅是一本技術規範,更像是一部關於如何將自然材料轉化為堅固可靠交通動脈的百科全書,充滿瞭智慧和對安全的考量。讀完後,再走在路上,我會不由自主地去觀察路麵的平整度,去想象路基下的承載,仿佛打開瞭新世界的大門。
評分對於一名即將畢業的交通工程專業學生來說,這本書絕對是畢業論文和未來就業的“硬通貨”。它係統地梳理瞭公路路基設計的基本原理、設計方法以及相關的技術標準。書中涵蓋的知識點非常全麵,從路基填土、挖方設計,到邊坡穩定、路麵與路基的連接,再到特殊路基的處治,每一個環節都有詳盡的闡述。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路基變形和承載能力分析的部分,這些理論知識與實際工程的聯係非常緊密,對我的理解能力有很大的提升。此外,書中還包含瞭大量的規範性條文和計算公式,這對於我們學習掌握設計規範至關重要。我常常會把書中的內容與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相結閤,加深對概念的理解。這本書的權威性和實用性毋庸置疑,它為我們提供瞭一個堅實的理論框架和實踐指導,讓我對未來從事的公路設計工作充滿瞭信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