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诊断学基础/易学助考口袋丛书
原价:28.00元
作者:戴万亨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1-01
ISBN:9787801568427
字数:477000
页码:60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0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易学助考口袋丛书·诊断学基础》是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诊断学基础》的配套用书。编写目的是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和使用新世纪教材《诊断学基础》,更好地掌握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以便顺利通过结业考试和职业师资格考试。本书由原书的部分编委,按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组织编写的《诊断学基础》教学大纲要求,提纲挈领、删繁就简、画龙点睛地从教材中提炼出重点内容,并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搜集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常见难点及疑点,进行深入浅出阐述,以帮助学生易学易懂、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本书以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诊断学基础》为蓝本,各章节顺序及内容完全与教材同步。各章节的内容包括:教学大纲、重点提示和难点提示。
目录
第一篇 症状诊断
第一章 常见症状
第二章 问诊
第二篇 检体诊断
第三章 基本检查法
第四章 一般检查
第五章 头部检查
第六章 颈部检查
第七章 胸部检查
第八章 腹部检查
第九章 外生殖器、肛门和直肠检查
第十章 脊柱与四肢检查
第十一章 神经系统检查
第三篇 实验诊断
第十二章 血液检查
第十三章 骨髓细胞学检查
第十四章 肝脏病常用实验室检查
第十五章 肾脏功能检查
第十六章 临床常用生化检查
第十七章 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
第十八章 排泄物、分泌物及体液检查
第十九章 临床病原体检查
第四篇 器械检查
第二十章 心电图诊断
第二十一章 肺功能检查
第二十二章 内镜检查
第五篇 影像诊断
第二十三章 超声诊断
第二十四章 放射诊断
第二十五章 放射性核素诊断
第六篇 病历与诊断方法
第二十六章 病历
第二十七章 诊断步骤和临床思维方法
附录 模拟试卷
试题A
试题B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一直觉得医学诊断是个非常复杂且精细的过程,尤其是在临床实践中,面对形形色色的病人,需要整合大量的零散信息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最近偶然翻阅了《易学助考口袋丛书:诊断学基础》,这本书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我对这一过程的窥探欲。它没有像百科全书那样面面俱到,而是选择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疾病,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它们的诊断思路。我特别欣赏的是它在描述症状和体征时,不仅仅是简单地列举,而是会结合病理生理机制进行解释,让我能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些表现。比如,在讲解肺炎的诊断时,它会详细说明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背后的原因,以及听诊时肺部出现啰音的机理。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讲解方式,让我感觉学习过程更加扎实。此外,书中对于辅助检查的解读也相当到位,它不会仅仅罗列各种检查项目,而是会分析在什么情况下应该选择哪种检查,以及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虽然我不是专业医生,但通过阅读这本书,我确实对医学诊断的严谨性和科学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评分说实话,我当初买这本《易学助考口袋丛书:诊断学基础》,纯粹是冲着“助考”两个字去的,毕竟快考试了,急需一些能帮助我快速掌握重点、梳理知识脉络的书籍。这本书在设计上确实考虑到了这一点,它把每一个疾病的诊断要点都提炼得很精炼,然后用小标题、重点框的形式呈现出来,看上去条理非常清晰。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它关于鉴别诊断的章节,列举了很多容易混淆的疾病,然后逐一分析它们的区别,这对于我这种容易把相似知识点搞混的考生来说,简直是福音。我记得它提到过关于发热原因的鉴别,从感染性、非感染性到肿瘤性,列了好多可能性,然后又针对每一种可能性,给出了几个最具有代表性的症状或体征。我花了很长时间去理解这些细微之处,尝试着把它们和之前看过的教科书内容联系起来。虽然这本书的篇幅不是特别厚重,但信息密度却不小,需要反复阅读才能真正消化。而且,它在每个章节的末尾都附带了一些小练习题,虽然不多,但能检验一下自己对本章节内容的掌握程度,也算是一个小小的互动设计吧。
评分天哪,我最近刚把那本《易学助考口袋丛书:诊断学基础》啃完,简直像在迷宫里走了好久,终于摸到了出口。我之前对诊断学一直感觉是个大杂烩,各种症状、体征、化验结果堆在一起,看得我头昏脑胀。这书名听起来挺亲民的,想着“口袋丛书”应该随身携带方便,学起来应该也比较轻松。拿到手后,发现它的排版确实挺紧凑的,每个章节都配了不少图表,这一点我挺喜欢,毕竟看文字看多了容易疲劳。不过,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里对某些经典病例的分析,那种一步一步剥茧抽丝的感觉,就像侦探在破案一样,虽然我一开始有点跟不上,但仔细琢磨了会儿,还是能领悟到其中的逻辑。比如,它讲到如何鉴别几种相似的腹痛,从病史采集的要点到体格检查的注意事项,都说得挺细致的。我还特别关注了它在影像学诊断部分的内容,那些X光片和CT扫描图,虽然我不是学影像专业的,但看着它给出的一些关键解读,还是很有帮助的,能让我大概知道医生在看片子的时候会注意些什么。总的来说,这本书给了我一个初步的框架,虽然细节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深化,但作为入门读物,它的导向性还是不错的,让我对诊断学不再那么畏惧。
评分这本《易学助考口袋丛书:诊断学基础》我最近算是好好地“品”了一下,怎么说呢,它给我一种“大道至简”的感觉。这本书在编排上非常注重逻辑性,每个疾病的介绍都遵循着一定的模式,从流行病学、病因病理,到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再到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层次分明。我最看重的是它在“临床表现”部分的叙述,往往会详细描述一些关键的症状和体征,并且还会解释这些表现的出现原因,这使得我对疾病的认识更加深刻。比如,它在讲到消化系统疾病时,对于腹痛的性质、部位、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的描述非常细致,并且会根据这些特点来推断可能的病因,这让我意识到,看似简单的症状背后,可能隐藏着复杂的病理变化。而且,书中穿插了不少图示和表格,比如一些疾病的鉴别诊断表,能够直观地展示不同疾病之间的差异,这对于记忆和理解非常有帮助。虽然它是一本“口袋丛书”,但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却不容小觑,对于想要系统了解诊断学基础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评分最近在啃《易学助考口袋丛书:诊断学基础》这本小书,感觉它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在教我如何“看”和“想”。我之前总觉得诊断学就是背诵疾病名称和对应的症状,但这本书让我明白,诊断更像是一个逻辑推理的过程。它在分析疾病时,往往会从最常见的表现入手,然后一步步引导你去考虑其他的可能性,就像抽丝剥茧一样。我尤其喜欢它对一些容易混淆的疾病的鉴别,比如,它会详细分析两种疾病在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上的细微差别,这对于我理解和记忆非常有帮助。我记得它在讲解心脏疾病时,会强调一些细微的听诊变化,比如杂音的性质、位置和传导方向,这些都是需要非常细心去观察和体会的。虽然这本书的篇幅并不算长,但它所包含的信息量却很丰富,而且语言风格也比较平实易懂,没有太多生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这对于我这个非医学专业的读者来说,是很大的优势。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医学诊断的大门,让我对这个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