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消防联动系统细节详解

建筑消防联动系统细节详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余胜主编白雅君丛书主编 著
图书标签:
  • 建筑消防
  • 消防联动
  • 消防系统
  • 智能消防
  • 火灾报警
  • 电气工程
  • 建筑工程
  • 安全技术
  • 技术规范
  • 案例分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少儿专营店
出版社: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53745169
商品编码:1783271640
丛书名: 建筑消防工程设计与施工系列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9-01
页数:194
字数:285000

具体描述

建筑消防联动系统细节详解 作  者:王余胜 主编;白雅君 丛书主编 定  价:29 出 版 社: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年09月01日 页  数:194 装  帧:平装 ISBN:9787553745169 1 消防联动系统的概述
1.1 消防系统的形成和发展
1.2 消防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1.3 智能消防系统
1.4 建筑防火的分类
1.5 消防区域的划分
2 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2.1 概述
2.2 消防通信系统
2.3 消防控制室
2.4 消防电梯
2.5 消防联动控制模块
2.6 防排烟系统及联动控制
2.7 防火门、防火卷帘门系统及联动控制
2.8 消防供电、火灾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及联动控制
3 自动灭火控制系统
3.1 室内消火栓灭火系统
3.2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3.3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
3.4 卤化物灭火系统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本书依据国家近期新颁布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编写,共分为7章,主要内容包括消防联动系统的概述、消防联动控制系统、自动灭火控制系统、消防系统的供电及安装施工、消防系统的布线及接地、消防系统的调试验收及维护以及实例等。
本书语言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内容丰富详实,可供建筑消防工程施工现场设计人员、施工人员等学习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建筑消防工程专业的教材。
王余胜 主编;白雅君 丛书主编 王余胜,硕士毕业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现就职于辽宁省公安消防局,从事火灾调查工作,不错工程师,副处长。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的深度研究著作的简介: 《绿色脉络:面向未来的城市生态系统构建与韧性策略》 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当代城市发展范式进行深刻反思与前瞻性构建的学术力作。在全球气候变化、资源约束日益加剧的背景下,传统的城市扩张模式已难以为继。《绿色脉络》聚焦于如何将生态学原理、气候适应性设计以及社会公平性融入城市规划与管理的各个层面,旨在勾勒出一条通往环境健康、经济活力与社会包容性的可持续城市未来路径。 本书不仅停留在理论探讨,更通过详实的案例分析和前沿的量化模型,为城市规划师、政策制定者和生态建筑师提供了一套可操作的“绿色脉络”构建指南。 第一部分:生态学视角的城市重构 本部分深入探讨了城市作为复杂生态系统的本质属性,批判性地审视了过去数十年间“灰色基础设施”主导的城市扩张对自然系统的冲击。 一、城市生物多样性与栖息地廊道: 详细阐述了“生态网络”在城市尺度上的规划与实施。研究了如何通过优化绿地布局、构建连续的植被廊道(如蓝绿基础设施),以增强城市内生物种群的流动性与适应性。内容涵盖了对现有破碎化栖息地的修复技术,以及如何将本土植物群落的恢复纳入法定规划流程。重点分析了城市中小型湿地、林冠层覆盖率对城市微气候调节的具体贡献。 二、水文循环的重塑:低影响开发(LID)的深化应用: 本章超越了传统的雨水管理概念,探讨了如何利用“海绵城市”理念,在整个城市的水文地理单元内实现雨水的就地消纳、净化与再利用。详细解析了渗透式路面、绿色屋顶、生物滞留池等技术的性能评估标准,并构建了城市尺度的水资源平衡模型,用以预测不同LID策略对地下水位、地表径流峰值的影响。特别关注了在现有高密度建成区进行低影响开发改造的工程挑战与创新解决方案。 三、城市热岛效应的消减与能量流动分析: 运用遥感技术和计算流体力学(CFD),对城市微气候进行了精细化建模。本书揭示了建筑形态、材料选择和植被覆盖密度对地表温度和空气流动的影响机制。提出了基于“能量预算”的城市设计导则,强调材料的太阳辐射吸收率(Albedo)与蒸散发效率在控制夏季极端高温中的决定性作用。 第二部分:韧性规划与气候适应性设计 第二部分将焦点转向城市面对不确定性(如极端天气事件、资源短缺)时的抵抗力、恢复力和适应性。 四、基础设施的冗余与分散化设计: 探讨了传统集中式基础设施(电力、供水、交通)在面临重大冲击时的脆弱性。提出了构建分布式、多源化的城市生命线系统的策略。研究了微电网(Microgrids)在提升社区能源韧性方面的潜力,以及模块化、可快速修复的供水管网设计原则。强调了基础设施规划中的“脆弱性评估矩阵”。 五、气候变化情景下的空间适应性规划: 基于IPCC的区域气候预测数据,本书构建了针对不同气候风险(如海平面上升、极端降雨、长期干旱)的城市空间响应框架。内容包括:高风险区域的“引导性后撤”(Managed Retreat)的社会经济学分析、关键功能设施(如医院、应急中心)的选址抗风险原则,以及沿海城市如何通过生态屏障(如红树林、恢复的沙丘)替代硬质海防工程的实践案例。 六、社会韧性与规划公平性: 韧性不应仅限于物理层面。本章着重分析了气候变化与环境不公如何叠加,导致弱势群体遭受不成比例的冲击。提出了“环境正义优先”的规划原则,探讨了如何通过包容性的公众参与机制,确保绿色基础设施和气候适应性投资能够惠及所有社区,避免“生态绅士化”现象的发生。 第三部分:治理创新与转型路径 本部分关注实现上述愿景所需的政策、经济激励和跨部门协作机制。 七、绩效导向的城市管理与监测框架: 介绍了构建全生命周期的城市可持续性评估体系。本书提供了一套超越传统GDP指标的综合评价模型,囊括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s Valuation)、人居环境质量指数(HEQI)等关键绩效指标。探讨了利用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对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与动态优化的管理模式。 八、绿色金融与激励机制的构建: 探讨了如何通过市场机制引导私人资本投入可持续城市项目。详细分析了绿色债券、碳交易市场与生态补偿机制在城市层面的应用潜力。特别介绍了“生态绩效合同”和“公共环境信托”等创新型投融资工具,用以驱动老旧城区的生态化改造。 九、跨尺度协作与“城市群生态治理”: 城市问题往往超越行政边界。本书将研究范围扩展至城市群层面,论述了如何协调不同层级政府在水资源、大气污染和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共同治理策略。提出了建立区域生态补偿和共同监测平台的必要性与操作路径。 适用读者群: 本书适合高等院校城市规划、环境科学、景观建筑、土木工程及公共管理专业的师生;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致力于推动城市可持续转型的地方政府官员和政策研究人员。它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视角,将生态学、工程学和社会科学融汇一炉,共同应对21世纪城市面临的最严峻挑战。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很吸引人,封面用了大气的插画,色彩搭配也很有质感,一看就知道是专业领域内的一本重量级读物。我平时接触建筑设计,对消防安全这块儿一直觉得是个模糊的概念,理论性的东西很多,但具体到施工和验收时,总感觉把握不准。拿到这本书,我最大的期待就是它能把那些抽象的消防规范和技术要求,用更直观、更接地气的方式呈现出来。比如,我特别想了解不同建筑类型对消防联动系统的具体要求有哪些差异,像商场、办公楼、住宅小区这些,它们在火灾报警、自动喷淋、排烟系统之间的联动逻辑是不是完全一样的?还有,在实际布线、设备选型和安装调试过程中,有哪些容易被忽视但又至关重要的细节?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提供一些鲜活的案例分析,让我看到理论是如何落地到实践的,并且能学到一些“坑”要如何规避。总而言之,我期待它能成为我工作中的一本案头必备,随时翻阅,解决实际问题。

评分

说实话,当初买这本书,纯粹是因为对消防联动系统这个概念感到好奇。我从事的是建筑工程的弱电系统安装,经常会接触到消防相关的设备,但对它们之间是如何“沟通”、如何协同工作的,一直没有一个系统性的了解。有时候,客户在消防联动这块儿提的要求会比较模糊,我们就很难给出准确的解决方案。这本书的标题“细节详解”让我觉得很有希望,我希望它能深入浅出地讲解消防联动系统的基本原理,比如火灾探测器如何触发报警,报警又如何联动到喷淋、排烟、疏散指示等各个子系统。我特别想知道,不同品牌的设备在联动性上是否存在兼容性问题,或者说,在设计阶段就需要考虑哪些方面才能保证系统的稳定可靠?另外,这本书会不会对消防联动系统的日常维护和故障排除提供一些指导性的建议?要知道,一个系统建好之后,后期的维护和检修同样重要。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对整个消防联动系统的生命周期有更全面的认识。

评分

作为一名消防设计院的工程师,我对消防设计规范和标准非常熟悉,但有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卡点”。我选择这本书,主要是想从实际应用的角度,进一步深化我对消防联动系统设计的理解。我希望它不仅仅是罗列规范条文,而是能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剖析在设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复杂情况,以及如何运用规范来解决这些问题。比如说,对于一些特殊功能的区域,比如实验室、档案室等,它们的消防联动系统设计需要特别注意哪些方面?还有,在实际的设备选型过程中,如何根据项目的具体需求,选择最适合的联动设备?这本书会不会提供一些关于联动逻辑编程的技巧和经验,帮助我们更有效地设计和配置联动方案?我希望它能成为一本能够帮助我提升设计水平,规避设计风险的工具书,让我的设计方案更具可操作性和前瞻性。

评分

我是一名建筑学院的学生,正在学习建筑安全管理方向,对消防系统一直很感兴趣。在课堂上,老师讲授了很多关于消防联动系统的重要性,但总觉得理论性的东西比较多,现实中到底是怎么运作的,我了解得还不够深入。这本书的题目听起来非常务实,我特别期待它能为我揭示消防联动系统的“幕后故事”。我想知道,一个完整的消防联动系统,从设计、施工到验收,整个流程是怎么样的?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有哪些细节是需要特别留意的,才能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比如说,管线的敷设、设备的安装位置、接地要求等等,这些细微之处是不是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性能?此外,我还想了解,当火灾发生时,消防联动系统是如何进行有效的疏散引导的,它和火灾报警信息之间是如何协调工作的?这本书能否提供一些案例分析,让我看到这些理论知识是如何在现实建筑中发挥作用的?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上“详解”两个字,立刻抓住了我的眼球。我是一个刚入行的消防工程技术员,在学校里学到的很多理论知识,到了实际工作中,总感觉实践起来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消防联动这块,涉及到的设备和联动逻辑非常复杂,一个不小心就可能导致系统失控,后果不堪设想。我最希望这本书能帮我梳理清楚消防联动系统的构成要素,比如说,火灾报警控制器、手动报警按钮、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声光警报器、喷淋系统、排烟风机、防火门等等,它们各自的功能是什么,在火灾发生时又是如何按照预设的逻辑顺序进行联动响应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清晰的图示和流程图,让我能够一目了然地理解这些复杂的联动关系。另外,我也很想知道,在不同类型的建筑中,消防联动系统的设计和安装有哪些特殊的要求,比如高层建筑、地下空间、或者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它们在联动策略上是不是会有所不同?这本书能解答我的这些疑惑吗?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