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邮 网络安全法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 作 译 者:夏冰

包邮 网络安全法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 作 译 者:夏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网络安全
  • 网络安全法
  • 等级保护
  • 2
  • 0
  • 信息安全
  • 法律法规
  • 夏冰
  • 技术标准
  • 合规
  • 风险管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兰兴达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电子工业
ISBN:9787121327650
商品编码:18645276386
出版时间:2017-10-01

具体描述

作 译 者:
出版时间:2017-10 千 字 数:460
版    次:01-01 页    数:288
开    本:16开
装    帧:

I S B N :9787121327650

内容简介

网络安全靠人民,网络安全为人民。2017年6月1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是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中一部重要法律,是网络安全领域的基本大法。《网络安全法》完善了国家、网络运营者、公民个人等角色的网络安全义务和责任,将原来散见于各种法规、规章中的网络安全规定上升到人大法律层面,并对网络运营者等主体的法律义务和责任做了全面规定。《网络安全法》规定,我国实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是国家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基本制度、基本国策和基本方法,是促进信息化健康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根本保障。国家法规和系列政策文件明确规定,实现并完善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是统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完善国家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强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重要信息系统和数据资源保护,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保障国家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包括系统定级、系统备案、建设整改、等级测评和监督检查5个常规动作,贯穿信息系统的全阶段、全流程,是当今发达国家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障网络安全的通行做法。对信息系统分级实施保护,在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础上,重点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能够有效地提高我国网络安全建设的整体水平,有利于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同步建设网络安全,保障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建设相协调;有利于为信息系统网络安全建设和管理提供系统性、针对性、可行性的指导和服务,有效控制网络安全建设成本;有利于优化网络安全资源的配置。为了便于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主管部门、运营部门、建设部门学习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系列政策和法规内容,便于各级党委政府、企事业单位开展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网络安全监测和通报预警、网络安全事件处置、网络安全保障工作全国综治考核评价工作,便于网信部门、网络安全保卫部门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在河南省公安厅网络安全保卫总队的指导下,河南省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组织编写该书。

目    录

第1章  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 1

1.1  网络空间的新作用和新机遇 1

1.2  网络空间安全面临严峻的新挑战 3

1.3  战略目标与原则 4

1.3.1  五大目标 4

1.3.2  四项原则 5

1.4  九项战略任务 6

1.5  战略意义影响深远 9

1.5.1  中国领导的中国自信 9

1.5.2  国家网络强国的战略基石 10

1.5.3  国家网络治理的解决之道 10

1.5.4  网络空间安全的战略支撑点 10

1.5.5  网络空间安全的中国特色 11

第2章  网络安全法 13

2.1  立法背景与意义 13

2.2  基本内容 14

2.2.1  相关概念 14

2.2.2  法律框架 15

2.3  法律特色 18

2.3.1  网络安全基本大法 18

2.3.2  三项基本原则 19

2.3.3  六大显著特征 19

2.3.4  九类网络安全保障制度 20

2.3.5  惩罚措施 23

2.3.6  全社会参与者 24

2.4  十大热点话题 25

第3章  从不同角度看《网络安全法》 29

3.1  国家角度 29

3.2  国家网信部门角度 32

3.3  国家公安部门角度 34

3.4  网络用户角度 36

3.5  网络运营者角度 37

3.5.1  承担社会责任 38

3.5.2  网络安全的责任主体 38

3.5.3  做好网络安全运行工作 38

3.5.4  做好个人信息保护 39

3.5.5  违法信息传播的阻断 40

3.5.6  网络经营者可能涉及的具体罪名 40

3.6  网络产品和安全服务提供者角度 42

3.6.1  服务要符合国标的强制性要求 42

3.6.2  产品销售许可制度 43

3.6.3  限制发布网络安全信息 44

3.6.4  禁止网络犯罪和支持协助犯罪 44

3.6.5  安全服务人员行业准入制度 44

3.7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角度 45

3.7.1  关键基础设施的范围 45

3.7.2  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安全管理机制 46

3.7.3  严格的日常安全保护义务 46

3.7.4  特殊的安全保障义务 47

3.7.5  重点行业需要关注的十项重点工作 48

第4章  《网络安全法》配套法律法规 50

4.1  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 50

4.1.1  基本概念 50

4.1.2  立法目的 51

4.1.3  哪些出境数据需要评估 51

4.1.4  哪些数据禁止出境 52

4.1.5  评估频率和责任主体 52

4.1.6  网络运营者需要关注什么 53

4.2  网络产品和服务安全审查办法 54

4.2.1  审查对象 54

4.2.2  审查用户 54

4.2.3  审查内容 55

4.2.4  审查工作流程 55

4.2.5  第三方机构管理 56

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56

4.3.1  出台背景 56

4.3.2  作用意义 57

4.3.3  主要内容 58

4.3.4  重点内容 59

4.4  个人信息保护法规 59

4.4.1  网络安全法 59

4.4.2  两院关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入刑的主要内容 61

4.4.3  两院关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入刑的规定 64

4.4.4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典型案例 66

4.5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 66

4.5.1  安全保护意识的三种思维方式 67

4.5.2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范围 67

4.5.3  运营者履行的安全保护 68

4.5.4  核心部门的责任 69

4.6  互联网论坛社区服务管理规定 70

4.6.1  互联网论坛社区服务管理规定的出台背景 70

4.6.2  互联网论坛社区服务提供者要做什么 70

4.6.3  互联网论坛社区服务提供者不能做什么 71

4.6.4  真实身份认证 72

4.7  网络安全法执法典型案例 72

第5章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时代 77

5.1  等级保护2.0时代 77

5.1.1  网络安全的现状 77

5.1.2  如何理解等级保护2.0 79

5.1.3  开展等级保护的重要意义 81

5.2  信息安全和等级保护 82

5.2.1  信息安全保障 82

5.2.2  信息安全模型 82

5.2.3  等级保护 86

5.3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的基本内容 88

5.3.1  角色及其职责 88

5.3.2  工作环节 89

5.3.3  实施过程的基本要求 91

5.3.4  实施等级保护的基本原则 92

5.4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政策依据 93

5.4.1  国家法律和政策依据 93

5.4.2  公安机关开展等级保护工作的依据 94

5.5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标准体系 96

5.5.1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相关标准体系 99

5.5.2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主要标准简介 103

5.6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发展历程和工作现状 106

第6章  等级保护 107

6.1  定级 107

6.1.1  基本工作概述 107

6.1.2  如何理解定级对象 109

6.1.3  如何理解安全保护等级 110

6.1.4  定级工作如何开展 113

6.1.5  等级如何审批和变更 117

6.2  备案 118

6.2.1  备案需要什么资料 118

6.2.2  备案工作流程 118

6.2.3  如何受理备案 119

6.2.4  公安机关受理备案要求 119

6.2.5  定级不准怎么办 120

6.3  建设整改 120

6.3.1  基本工作概述 120

6.3.2  如何整改安全管理制度 124

6.3.3  如何整改安全技术措施 127

6.3.4  如何制定整改方案 131

6.4  等级测评 132

6.4.1  基本工作概述 133

6.4.2  测评工作流程有哪些 134

6.4.3  测评指标知多少 141

6.4.4  测评结果是如何研判的 142

6.4.5  谁来开展等级测评 144

6.4.6  如何规避测评风险 146

6.4.7  读懂测评报告 148

6.5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 151

6.5.1  体系架构 151

6.5.2  等级保护指标数量 153

第7章  信息安全管理和风险评估 155

7.1  信息安全管理 155

7.1.1  基本概念 155

7.1.2  基本内容 156

7.1.3  安全管理原则 158

7.1.4  安全管理方法 159

7.1.5  重点单位信息安全管理 159

7.1.6  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 160

7.2  信息安全治理 161

7.2.1  安全治理行动原则和模型 161

7.2.2  安全治理过程 162

7.3  信息安全风险管理 163

7.3.1  风险管理常见名称 163

7.3.2  安全风险管理过程 164

7.4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166

7.4.1  法规依据 166

7.4.2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基本内容 167

7.4.3  风险评估准备阶段 169

7.4.4  资产识别阶段 169

7.4.5  威胁识别阶段 171

7.4.6  脆弱性识别阶段 173

7.4.7  风险分析阶段 173

7.4.8  风险评估所需资料 174

7.5  信息安全风险处置 176

7.5.1  风险处置流程 176

7.5.2  风险降低 178

7.5.3  风险保留 178

7.5.4  风险规避 179

7.5.5  风险转移 179

7.5.6  风险接受 179

7.5.7  风险沟通 179

7.5.8  风险监视 180

第8章  网络安全事件管理和应急响应 181

8.1  法规依据 181

8.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181

8.1.2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182

8.1.3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183

8.1.4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184

8.1.5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事件分类分级指南 185

8.1.6  国家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185

8.2  网络安全事件的分类分级管理 186

8.2.1  七类网络安全事件 186

8.2.2  四级网络安全事件 186

8.3  组织机构和保障措施 188

8.3.1  多层组织机构 188

8.3.2  十大保障措施 188

8.4  监测和预警 190

8.4.1  预警分级 190

8.4.2  预警监测 190

8.4.3  预警研判和发布 190

8.5  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处置 191

8.5.1  发生事件要及时报告 191

8.5.2  四级别应急响应 191

8.5.3  应急结束后的通报制度 192

8.6  如何制定应急响应预案 192

8.6.1  总则 192

8.6.2  角色及职责 193

8.6.3  预防、监测和预警机制 193

8.6.4  应急处置流程 194

8.6.5  保障措施和监督管理 196

8.7  如何做好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196

8.7.1  做到六个必须 196

8.7.2  抓好七个关键点 198

8.7.3  防止三大问题出现 200

8.7.4  做好网络安全事件的日常管理工作 200

第9章  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和信息通报 202

9.1  法规依据 202

9.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202

9.1.2  关于加快推进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机制建设的通知 203

9.1.3  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 204

9.1.4  关于加强网络安全信息通报预警工作的指导意见 204

9.1.5  关于加强智慧城市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 204

9.1.6  互联网网络安全信息通报实施办法 205

9.2  信息通报中心 205

9.2.1  信息通报中心组建 205

9.2.2  信息通报中心职责 205

9.2.3  信息通报中心成员与职责 206

9.2.4  建立信息通报日常工作机制 207

9.3  信息通报中心工作规范 208

9.3.1  信息通报中心工作内容 208

9.3.2  信息通报内容和方式 208

9.3.3  网络安全事件通报处置 209

9.3.4  信息通报机制 209

9.3.5  签订网络安全承诺书 209

第10章  网络安全保障工作综治考核 211

10.1  背景和意义 211

10.2  综治考评法规依据 212

10.2.1  综治工作(平安建设)考核评价实施细则 212

10.2.2  健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规定 213

10.2.3  网络安全保障工作全国综治考核评价 213

10.2.4  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214

10.3  网络安全保障工作考核指标 214

10.3.1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 214

10.3.2  网络与信息安全通报预警工作 215

10.3.3  重要信息系统和政府网站发生的案(事)件情况 215

10.3.4  综合防控和打击网络规范犯罪情况 216

10.3.5  网络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216

10.3.6  信息安全服务管理工作 216

第11章  网络安全监管 218

11.1  公安机关监督检查工作的法规依据 218

11.1.1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218

11.1.2  中华人民共和国警察法 219

11.1.3  关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 219

11.1.4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 219

11.1.5  公安机关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检查工作规范 220

11.1.6  关于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专项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 220

11.2  公安机关的监督检查工作内容 220

11.2.1  工作目的 220

11.2.2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监督检查内容 220

11.2.3  检查方式和检查要求 222

11.2.4  公安机关对不符合监督检查工作要求的处理 223

11.3  政府和互联网网站的安全监管工作 224

11.3.1  网站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24

11.3.2  网站安全现状和常见威胁分析 224

11.3.3  政府网站监管工作的法规依据 226

11.3.4  公安机关的网站监管工作内容 229

11.4  新型智慧城市安全监管 233

11.4.1  智慧城市概述 233

11.4.2  新型智慧城市 235

11.4.3  国家政策和标准体系 238

11.4.4  智慧城市中的新一代信息技术 240

11.4.5  智慧城市中的新技术安全 246

11.4.6  智慧城市安全监管 253

11.4.7  公安机关要做好智慧城市网络安全监管工作 255

附录A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256

d一章  总则 256

第二章  网络安全支持与促进 257

第三章  网络运行安全 258

第四章  网络信息安全 260

第五章  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 261

第六章  法律责任 262

第七章  附则 264

附录B  互联网论坛社区服务管理规定 265

附录C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 267

d一章  总则 267

第二章  支持与保障 268

第三章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范围 268

第四章  运营者安全保护 269

第五章  产品和服务安全 270

第六章  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和检测评估 270

第七章  法律责任 271

第八章  附则 272

参考文献 273第八章 附则 272参考文献 273


《网络安全法》与《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解析 编著:夏冰 内容提要: 本书深入剖析了我国现行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的基石——《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并对其在实践中的重要配套与升级,《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简称等保2.0)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解读。本书不仅梳理了网络安全法律体系的演进脉络,更从理论层面阐述了法律法规的核心要义,并辅以大量案例分析,旨在帮助读者深刻理解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的立法精神、核心条款、实施要点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策略。本书致力于为各类网络安全从业者、管理者、企业决策者以及对网络安全法律法规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套系统、权威、实用的学习指南,助力各单位有效应对日益严峻的网络安全挑战,构建坚实可靠的网络安全屏障。 章节概述: 第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理论基石与核心要义 第一章:网络安全法律体系的构建与演进 简述中国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一些散乱规定到《网络安全法》的颁布,再到后续配套法规的完善,勾勒出法律框架的形成过程。 分析《网络安全法》在我国网络安全治理体系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强调其作为上位法的重要性。 探讨国内外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的发展趋势,为理解《网络安全法》的时代背景提供视角。 第二章:《网络安全法》的总则解读 详细解读《网络安全法》的立法目的、基本原则(如“谁主管谁负责”、“安全与发展并重”、“鼓励技术创新”等)以及网络空间主权的内涵。 分析《网络安全法》所定义的关键概念,如“网络”、“网络安全”、“网络运营者”、“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等,阐明其边界和内涵。 强调《网络安全法》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网络活动中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以及对网络空间秩序的维护。 第三章:网络安全保护义务的全面解析 深入解析《网络安全法》对网络运营者提出的各项安全保护义务,包括: 网络安全风险评估与监测预警: 强调事前风险防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建立健全监测预警机制。 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 涵盖数据备份、加密、访问控制、安全审计等具体技术要求。 应急响应与处置: 规定了发生网络安全事件时的报告、通报、应急处置程序,以及与相关部门的配合义务。 人员管理与培训: 强调网络安全管理人员的资质要求,以及定期开展安全培训的重要性。 安全漏洞管理: 规定了及时发现、报告和修复安全漏洞的义务。 针对不同类型的网络运营者(如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普通网络运营者)的义务差异进行细致区分和阐述。 第四章: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特殊保护 界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CII)的范围和认定标准,分析其在国家经济社会运行和国家安全中的核心地位。 详细阐述 CII 运营者所承担的更为严格的安全保护义务,包括: 安全审查制度: 重点解读 CII 运营者在采购网络产品和服务时的安全审查流程和要求。 数据出境的限制: 深入分析 CII 运营者在数据出境方面的法律规定和合规要求。 应急预案和演练: 强调 CII 运营者在应对重大网络安全事件时的强制性要求。 探讨 CII 保护机制的建立和运行,以及相关部门的监管职责。 第五章:网络数据安全与个人信息保护 解读《网络安全法》中关于网络数据分类分级保护的原则和要求。 详细阐述个人信息保护的各项规定,包括: 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原则: 强调合法、正当、必要、同意等原则。 个人信息处理者的义务: 包括告知、删除、更正、限制处理等。 个人信息的存储与保护: 规定了防止泄露、毁损、丢失的义务。 跨境传输个人信息的规定: 阐述相关要求和程序。 分析《网络安全法》在打击网络谣言、色情、暴力等违法信息传播方面的规定。 结合实际案例,说明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和法律后果。 第六章:《网络安全法》的法律责任与监管机制 详细梳理《网络安全法》规定的各类法律责任,包括警告、罚款、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许可证、没收违法所得等,并分析违法行为的认定标准。 探讨《网络安全法》对不同主体(网络运营者、个人、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追究。 分析网络安全监管部门的职责、权限和监管方式,包括监督检查、行政处罚、信息通报等。 讨论《网络安全法》在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公民合法权益方面的作用。 第二部分:《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的理论框架与实践指导 第七章: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演进与核心理念 回顾等保制度从1.0到2.0的演进历程,分析其改革的动因和目标。 深入解读等保2.0的核心理念,如“一个体系、多张报表”、“安全通用要求”、“安全扩展要求”以及“整体防护”等。 阐释等保2.0在网络安全保障中的基础性、框架性作用。 第八章:等保2.0的基本要求:通用要求 系统性解读等保2.0《基本要求》中针对各类网络安全防护对象(网络、系统、应用)的通用性要求,涵盖: 安全通用要求: 详细分析技术要求和管理要求的各个方面,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安全运维等。 从“一个中心”到“多位一体”的防护理念: 强调从被动防御到主动防御、从单点防护到整体联动的转变。 “一个体系、多张报表”的报送机制: 阐述如何在不同等级的网络安全防护中应用同一套标准,并通过不同的报表展现。 第九章:等保2.0的扩展要求:针对性与行业性 重点解读等保2.0在通用要求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的网络安全防护对象所提出的扩展性要求。 面向对象的扩展: 云计算安全扩展要求: 分析云计算环境下的独特安全挑战,以及相应的安全控制措施。 物联网安全扩展要求: 探讨物联网设备、网络和应用的安全防护要点。 移动互联网安全扩展要求: 关注移动应用、终端和平台面临的安全风险。 面向场景的扩展: 探讨不同行业(如金融、政务、工业等)在等保2.0实施中需要特别关注的领域和要求。 第十章:等保2.0的实施流程与方法论 定级备案: 详细讲解如何根据网络的关键性、重要性确定安全保护等级,以及备案流程。 安全设计: 阐述如何在系统设计阶段就融入安全要求,构建安全可信的网络。 安全建设: 介绍如何按照等保要求进行技术和管理措施的落实。 测评评估: 阐述第三方测评机构的职责、测评流程和方法。 监督管理: 探讨监管部门如何对等保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 持续改进: 强调等保工作并非一次性任务,而是需要持续的监测、评估和改进。 第十一章:等保2.0的实践案例与合规挑战 通过实际案例,生动展现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组织如何成功实施等保2.0。 分析在等保2.0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常见问题和挑战,如技术能力不足、资金投入不足、人员培训不到位、管理流程复杂等。 提供解决合规挑战的实操建议和策略。 第十二章: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与等保2.0的融合应用 探讨《网络安全法》与等保2.0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协同关系,如何将法律法规的要求落实到等保2.0的实践中。 分析等保2.0的各项要求如何支撑《网络安全法》的各项义务的履行。 强调合规性是网络安全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二者协同作用的意义。 结论: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系统、深入的学习平台,帮助理解和掌握《网络安全法》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的精髓,从而在复杂的网络安全环境中,以法律为准绳,以制度为框架,以技术为支撑,构建起坚实有效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保障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个人合法权益。 目标读者: 网络安全技术从业人员、安全工程师、信息安全官(CISO) IT运维人员、系统管理员、网络管理员 企业及政府单位的信息化部门负责人、管理者 企业决策者、合规负责人、法务人员 高校相关专业师生 对网络安全法律法规感兴趣的社会各界人士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它是一本关于法律法规的书,更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网络安全。作者以一种非常宏观的视野,将《网络安全法》和等级保护2.0置于整个国家网络空间治理的大背景下进行解读,使得我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其重要性和深远意义。书中对于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的强调,也让我深受启发。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合法合规地收集、使用和保护数据,已经成为企业面临的重大挑战。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展示了不当的数据处理可能带来的法律风险和声誉损失,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对于等级保护2.0,书中对于“安全可信”这一核心理念的阐释,让我有醍醐灌顶之感。它不再仅仅是静态的安全技术要求,而是强调了安全能力的动态性、适应性和可信度。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棒,内容详实,论述清晰,逻辑严密,对于我理解并践行网络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对《网络安全法》和等级保护2.0的理解可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此之前,我总觉得这些法律法规过于理论化,离实际操作有些距离。然而,这本书通过大量的实践案例和操作指南,将理论与实践巧妙地结合起来,让我看到了它们在企业安全建设中的真正价值。作者对于等级保护2.0中各个层级的要求,以及如何通过具体的措施去满足这些要求,都进行了非常详细的阐述。例如,在技术层面,书中对访问控制、加密技术、日志审计等方面的讲解,都提供了清晰的操作思路和实施建议。更重要的是,它不仅仅关注技术,还强调了管理体系的建设。书中对于安全策略的制定、风险评估的流程、应急响应的机制等方面的论述,都非常接地气,能够直接指导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如何落地执行。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十分流畅,即使是对于非法律或技术背景的读者,也能够相对容易地理解其中的内容,这对于推动企业内部的网络安全意识普及和技能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评分

这本书的包装很严实,打开后发现内容更是让人眼前一亮。首先,其理论深度是令人赞叹的。作者并没有止步于对《网络安全法》和等级保护2.0标准的简单罗列和解读,而是深入剖析了其背后的立法精神、技术原理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复杂场景。对于那些希望真正理解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的精髓,而非仅仅停留在表面知识的读者而言,这本书无疑是一份宝贵的资源。它能够帮助读者构建起一个系统性的网络安全认知框架,理解各个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它们如何共同构建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书中对于一些关键概念的阐释,如“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都非常透彻,并辅以大量案例分析,使得抽象的法律条文变得生动易懂,极具启发性。我尤其欣赏书中在分析挑战时展现出的前瞻性,作者不仅指出了当下存在的问题,还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应对策略进行了预判,这对于我们这些身处一线,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变化的网络安全从业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组织得非常有条理,从法律的宏观框架到技术细节的微观落地,都覆盖得非常全面。作者在解读《网络安全法》时,非常注重法律条文与实际应用场景的结合,使得抽象的法律规定变得触手可及。对于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书中进行了非常细致的分解,每个级别的要求,以及对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都阐述得非常到位。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风险导向”的安全建设思路的强调。作者认为,真正的网络安全建设,不应该仅仅是被动地满足合规要求,而应该基于对自身风险的深刻认知,有针对性地进行投入和建设。书中提供了许多实用的工具和方法,帮助我们进行风险评估、制定安全策略,并最终实现与业务发展相匹配的安全保障。阅读这本书,我不仅仅是获取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它帮助我建立了一种更成熟、更主动的网络安全思维模式,让我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网络安全环境。

评分

这本书的作者在网络安全领域的造诣可见一斑。其对于《网络安全法》的解读,不仅准确把握了立法的原意,更是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行业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书中对于等级保护2.0的梳理,更是条理清晰,逻辑严谨,仿佛为我们提供了一份详尽的“操作手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将等级保护2.0简单地视为一项合规任务,而是将其上升到企业战略和核心竞争力的层面来探讨。他阐述了如何通过构建符合等级保护要求的安全体系,来提升企业的整体风险抵御能力,保障业务的连续性,甚至为企业赢得市场信任。书中对于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在实施等级保护过程中的差异化需求,也进行了区分和细致的分析,这使得这本书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此外,作者对于一些新兴的网络安全威胁,如APT攻击、勒索软件等,也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结合等级保护的要求,提出了相应的防御和应对策略,这对于我们及时了解和防范最新威胁非常有帮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