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 |
| 商品名稱: | 傳統刺綉針法集萃 |
| 作者: | |
| 市場價: | 78 |
| ISBN號: | 9787534988844 |
| 齣版社: | 河南科學技術齣版社 |
| 商品類型: | 圖書 |
| 其他參考信息(以實物為準) | ||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 語種:中文 |
| 齣版時間: 2017年09月 | 版次:1 | 頁數: |
| 印刷時間:2017年09月 | 印次:1 | 字數: |
| 主編推薦 | |
●這是一本十分難得的中國傳統刺綉針法集錦,將百餘種傳統刺綉針法係統地整理成瞭九大類型 ●書中對九大針法係列還配以詳細的步驟圖示及作品欣賞圖,針法、步驟圖、效果圖放在一起,非常直觀 ●書中還分析瞭中國傳統針法代代相傳的發展簡史,凸顯瞭文化價值方麵的傳承意義 |
| 目錄 | |
4 前言·針法的演變脈絡 針法的大緻類型/不同針法齣現的年代/針法類型中的原型/針法演變的原因/針法演變的具體錶現和規律 7 針法簡史 8 刺綉的起源與發展 工具材料的發明/刺綉的産生/刺綉經久不衰的原因/針法的演進/刺綉針法的專著 31 針法示範 32 一 直針係列 32 I 長直針係列 齊平針/鋪針/斜平針/纏針 35 II 短直針係列 絎針/撒種針/打點/紮針/釘綫/紮鱗 40 III 多方嚮性直針 羼針/施針/鬆針/人字綉/亂針綉/羅馬尼亞針 43 IV 刺針 拉鎖/密集穿緯針/摽針/繞刺針/盤麯針/剪絨針 47 V 虛實針 48 VI 接針 48 VII 針與滾針 50 VIII 搶針 正搶/反搶/搶鱗/疊鱗/施鱗 56 IX 套針 單套/雙套/集套/木梳套/扁毛套/活毛套
62 二 鎖針係列 62 I 單眼鎖針 62 II 連續鎖針 辮綉/鋸齒形連續鎖針 63 III 開口鎖針 羽毛針/復羽針/剋裏特島針/鎖邊針 66 IV 交叉鎖針 珊瑚針/玫瑰花結針/渦紋針 67 V 空心扣 浮凸鎖針
68 三 打子係列 68 I 打子及拉尾子針 69 II 繞針
70 四 平金、釘綫係列 71 I 圈金,或稱縷金 72 II 盤金 迭鱗 73 III 鎖金 74 IV 錦上添花針 75 V 錦上織花針 76 VI 皮金
78 五 貼布、拼布係列 78 I 堆綾 79 II 貼花 81 III 摘綾
82 六 編織針係列 82 I 十字挑花 鯡骨針/意大利式挑花/篩濾針/土耳其斯墨那針 85 II 結邊綉 86 III 戳紗 89 IV 納綉 90 V 格錦 92 VI 彆絨 93 VII 釘針 93 VIII 蛛網針
94 七 復閤針法係列 94 I 鏇針 95 II 散整針 95 III 高綉 98 IV 包梗綉及雕綉 98 V 網綉 三角架構/四方架構/菱形架構/球紋架構/六角架構/萬字紋/ 花卉紋/重疊式/鏡麵對稱式/ 鬥格紋式/不規則紋/空心扣 114 VI 雙麵綉
116 八 裝飾性針法係列 116 I 染綉 117 II 藉色 117 III 補畫綉 118 IV 手繪 118 V 挖雲 119 VI 纏絲 120 VII 牙子及織帶 122 VIII 結穗、流蘇及空花蕾絲 123 IX 釘片 124 X 珠綉 128 XI 釘銅泡、釘小鏡片
129 九 其他類彆 129 I 布褶係列 摺布褶/布褶縫飾 130 II 抽紗 132 III 軸編 133 IV 組帶
134 附錄 精妙綉品欣賞 134/針法與衍生針法 138/刺綉工具一覽錶 142
|
| 內容簡介 | |
| 這是一本十分難得的中國傳統刺綉針法集錦。古今刺綉針法的演變,無不由簡明走嚮繁復,由清晰走嚮駁雜,且有其一定的脈絡可追尋。本書作者將多年來搜集到的中國各式各樣的傳統針法,依其簡繁難易的發展脈絡,整理成瞭九大類型:直針係列,鎖針係列,打子係列,平金、釘綫係列,貼布、拼布係列,編織針係列,復閤針法係列,裝飾性針法係列,以及其他類彆。 書中還對這九大針法係列配以詳細的步驟說明及圖示。針法、步驟圖、效果圖放在一起,非常直觀,讓喜愛刺綉女紅的人可以深入瞭解綉品為什麼會呈現齣這樣的效果,如此也解答瞭大傢在刺綉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很多問題和迷惑,不僅能省去多年摸索之苦,還能從中得到刺綉的樂趣及成就感。 |
| 作者簡介 | |
| 粘碧華,1947年齣生於颱北市;1971年,畢業於靜宜大學外文係;1989-1990年,於英國皇傢學院金工首飾設計係碩士班攻讀研究生;1995-1996年,於英國諾丁漢大學織品服裝係碩士畢業。設計經曆:颱北市立美術館“米羅藝術展”全套首飾;颱灣曆史博物館“常玉畫展衍生首飾組”“楚文化特展衍生首飾組”“瑪雅文明展衍生首飾組”。著作有《刺綉首飾》《清代颱灣民間刺綉》《珠寶飾品鑒賞》。 |
打開這本書,我最先被吸引的並非那些具體的針法,而是那些仿佛訴說著韆古故事的圖案。它沒有直接告訴你“第一步怎麼做,第二步怎麼做”,而是引導你進入一個古老的世界,讓你去“看”那些圖案,“品”那些紋樣。我發現,書中對於“祥雲紋”和“迴紋”的講解,遠比我之前在其他地方看到的要深入得多。它不僅僅是展示瞭這些紋樣的形態,更重要的是,它解析瞭這些紋樣在古代不同時期、不同地域所代錶的意義和演變。我瞭解到,原來祥雲紋不僅僅是飄渺的雲朵,它還可以是吉祥的預兆,是通往神聖的橋梁。而迴紋,看似簡單,卻蘊含著“綿延不絕”的美好寓意。書中那些“古代宮廷服飾上的刺綉圖鑒”和“唐宋時期壁畫中的刺綉元素”,更是讓我大開眼界,那些精美的刺綉,即便經過歲月的洗禮,依然能感受到其華麗與精緻。我甚至在其中找到瞭我對某個特定朝代服飾的靈感。作者的視角非常獨特,他沒有把這本書當成一本“工具書”,而是當作一本“文化書”,通過刺綉紋樣,摺射齣整個古代社會的精神風貌和藝術追求。這讓我對傳統刺綉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不再僅僅停留在“綉花”這個層麵。
評分我對這本書的評價,可能和很多人期待的有所不同。我本來以為會看到一本滿滿的針法圖解,結果卻被深深吸引進瞭一個關於“圖案背後的故事”的世界。書中對於“龍紋”和“鳳紋”的解讀,簡直讓我拍案叫絕。它不僅僅是告訴你龍鳳代錶著什麼,更是通過不同朝代、不同場閤的龍鳳紋樣,展現瞭皇權的變遷、審美的演進,以及人們對神獸的想象。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龍鳳呈祥”紋樣的部分,作者細緻地分析瞭龍鳳在不同組閤方式下所錶達的不同寓意,從皇室的尊貴到夫妻的和睦,都蘊含其中。書中收錄的那些“明清時期官服上的龍紋”以及“民間嫁衣上的鳳紋”,都展現瞭刺綉藝術在不同階層和場閤的獨特魅力。它讓我明白,每一個刺綉的圖案,都不僅僅是簡單的綫條和色彩的組閤,它們是凝固的曆史,是流動的文化,是情感的載體。我甚至開始思考,我平時在生活中看到的許多裝飾圖案,背後是不是也有著如此豐富的文化內涵?這本書,讓我從一個“看熱鬧”的人,變成瞭一個“看門道”的人。
評分從這本書中,我獲得瞭一種前所未有的體驗,一種將藝術、曆史和情感交織在一起的閱讀體驗。它不像一本教學手冊,告訴你如何一步步地綉齣某個圖案,而是像一位飽經風霜的智者,娓娓道來那些關於刺綉的古老傳說和深刻寓意。我被書中關於“八寶紋”和“花鳥紋”的講解深深打動,作者不僅僅展示瞭這些紋樣的形態,更重要的是,他解析瞭這些紋樣在民間所蘊含的吉祥寓意和生活哲學。我瞭解到,原來“八寶”不僅僅是簡單的符號,它們各自代錶著不同的美好祝願,而“花鳥紋”也並非隻是簡單的花草蟲鳥,它們往往承載著人們對自然的熱愛,對生命的贊美。書中那些“民間剪紙中的刺綉元素”和“節日慶典上的刺綉裝飾”,都讓我看到瞭刺綉藝術如何融入普通人的生活,成為美好祝福的載體。它讓我明白,刺綉不僅僅是一種高高在上的藝術,它更是一種充滿煙火氣的民間藝術,是中華民族情感的寄托。這本書,讓我不再僅僅把它當作一本“技法書”,而是當作一本“文化書”,一本讓我更加熱愛傳統,更加理解生活意義的書。
評分剛收到這本《傳統刺綉針法集萃》,迫不及待翻閱起來。雖然標題看著像是要講解各種針法,但實際內容卻著實讓人眼前一亮,甚至有點齣乎意料。它並沒有像我預期的那樣,一闆一眼地羅列齣數不清的針法名稱和圖示,而是將目光聚焦在那些最能代錶中國傳統刺綉精髓的紋樣和故事上。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吉祥紋樣”的章節,作者花瞭很大的篇幅去梳理和解讀這些圖案背後的文化含義,比如“五福臨門”、“歲寒三友”、“花開富貴”等等,不僅僅是簡單的圖案展示,更是對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美好願望的生動呈現。書中收錄的許多古代刺綉紋樣,無論是來自宮廷禦用的龍鳳紋,還是民間生活化的花鳥蟲魚,都透露著一股子沉靜而華麗的古典氣息。我尤其欣賞的是,作者並沒有停留在圖案的描繪,而是試圖通過這些圖案,去探尋古代匠人的生活方式、審美情趣,甚至社會風貌。翻頁間,仿佛能感受到曆史的溫度,聽到絲綫穿梭的細語。這本書更像是一本穿越時空的文化導覽,讓我不僅僅是學習刺綉技巧,更是感受到瞭刺綉背後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對於我這樣的初學者來說,這比單純的技術指導更有啓發性,它讓我明白瞭“為什麼”要去學習刺綉,以及“刺綉”所承載的意義。
評分這本書的解讀角度非常獨特,不像市麵上許多刺綉書籍那樣,以一種“菜譜”式的形式來教授針法。相反,它更像是在講述一個關於“美”的故事,一個關於“傳承”的故事。我被書中那些精美的圖例深深吸引,那些仿佛從古畫中走齣來的紋樣,細膩、生動,每一筆每一劃都充滿瞭生命力。更讓我驚喜的是,作者對這些紋樣所處的時代背景、文化象徵的解讀,極具深度和見地。我瞭解到,很多看似簡單的花鳥圖案,背後可能隱藏著帝王的期許、文人的雅緻,甚至是普通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書中收錄的那些“古籍中的刺綉殘片”以及“民間老物件上的綉花”,都經過瞭非常細緻的考證和分析,讓我能夠窺見不同時期、不同階層人們的審美取嚮和技藝水平。我特彆關注瞭關於“四季花卉”紋樣的部分,作者不僅僅展示瞭不同花卉在不同季節的形態,更深入地探討瞭它們在傳統文化中象徵的意義,比如牡丹的富貴、蓮花的清雅、菊花的傲骨等等。這種將藝術、曆史、文化融為一體的講述方式,讓我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地産生新的思考和感悟。它讓我覺得,刺綉不僅僅是一種手工技藝,更是一種情感的錶達,一種文化的載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