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系列 金融科技蓝皮书:中国金融科技发展报告(2017)

皮书系列 金融科技蓝皮书:中国金融科技发展报告(2017)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扬 孙国峰 朱烨东 伍旭川 著
图书标签:
  • 金融科技
  • 金融
  • 科技
  • 报告
  • 蓝皮书
  • 中国
  • 2017
  • 行业分析
  • 发展趋势
  • 创新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英典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0113793
商品编码:20246255880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1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皮书系列 金融科技蓝皮书:中国金融科技发展报告(2017)

:98.00元

作者:李扬 孙国峰 朱烨东 伍旭川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1-01

ISBN:9787520113793

字数:458000

页码:440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2016年,以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应用等为代表的金融科技逐渐成为金融行业的热门话题。在这一背景下,本书聚焦金融科技的突破与应用,分为总报告、政策理论篇、产业篇、创新篇、基础设施篇、市场篇六大部分,从不同角度分析和研判2016年度行业热点问题和2017年度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以期为互联网金融发展提供对策建议。

目录


Ⅰ 总报告
1 2016年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王去非 陈一稀 吴逾峰】/001
  一 2016年互联网金融的总体发展情况/002
  二 互联网金融主要业态的发展情况/007
  三 影响未来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新兴技术/049

Ⅱ 政策理论篇
2 2016~2017年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评析【廖海勇】/070
3 普惠金融应用核心原则指引【李均锋 邱艳芳 张 弘】/089

Ⅲ 产业篇
4 我国互联网银行发展现状与监管研究【赵大伟】/108
5 互联网保险发展报告(2016)【宋 宁 刘柯杰】/131
6 中国消费升级大背景下的场景消费金融【柴青山 史建伟】/149
7 互联网资产管理发展综述【李 皛】/165
8 第三方网络支付的发展与监管【张晓艳】/185

Ⅳ 创新篇
9 金融科技发展综述【刘澜飚 范小云 马婉婷】/212
10 技术创新催生智能投顾新蓝海【符 健】/253

Ⅴ 基础设施篇
11 大数据征信在互联网金融中的应用探讨【赵 耿 秦 璐】/274
12 大数据在互联网金融中的应用及风险管理【李大鹏】/284
13 互联网金融信息科技安全【伍旭川 王 芬 刘 学】/309

Ⅵ 市场篇
14 深圳市互联网金融的发展(2016)【深圳市互联网金融协会】/324
15 互联网金融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及趋势【符 健】/333
16 金融资产交易所年度发展概述【张 坡 宋 雨】/350
17 互联网金融典型模式及发展趋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互联网金融实验室】/385

Ⅶ 附录
18 2016年互联网金融年度大事记【李 皛】/402

Abstract/413
Contents/415

作者介绍


李扬,男,汉族,1951年9月出生,安徽怀远人,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经济学部主任、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1968年11月-1970年12月,安徽淮南唐山乡插队;1970年12月-1978年2月,安徽淮南建筑安装总公司工人;1978年2月-1981年12月,安徽大学经济系学生;1981年12月-1984年12月,复旦大学(安徽大学委培)硕士研究生;1984年12月-1986年10月,安徽大学经济系教师;1986年10月-1989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系博士研究生;1989年7月-1991年6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研究人员;1991年6月-1994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财贸金融室副主任(其间,1991年8月评为副研究员);1994年3月-1995年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财贸金融室主任;1995年2月-1998年9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其间,1995年8月评为研究员);1998年9月-1999年3月,赴美访问学者;1999年3月-2003年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其间,2000年1月换届选举为党委副书记);2003年2月-2008年9月,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临时党委书记(其间,2003年11月选举为党委书记);2008年9月-2009年7月,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2009年7月-2015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兼金融研究所所长。2011年被评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主要研究领域为货币理论与政策、国际金融、宏观经济、资本市场、财政理论与政策等。

孙国峰,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博士,研究员,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金融会计学会副会长,中国金融论坛创始成员兼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成员,中国城市金融学会常务理事,2003~2004年美国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历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公开市场操作处副处长、外汇业务处处长、货币政策司副司长,从事创建银行间债券市场、启动公开市场操作、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货币政策工具创新、货币政策框架转型等工作。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货币政策、汇率政策、金融市场。完成多项重点研究课题。

朱烨东,经济学博士。北京中科金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区块链技术应用协会会长;中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十大领军人物,中国上市公司十大创业人物;清华五道口全球创业导师、长江商学院MBA导师。

伍旭川,男,安徽安庆人,经济学博士。2004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财贸经济系。现任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研究员、综合部主任,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货币理论与政策、普惠与互联网金融创新与发展等。

文摘


序言



金融科技蓝皮书系列:中国金融科技发展报告(2017) 本书简介 本书是“皮书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专注于深入剖析2017年度中国金融科技(FinTech)领域的发展态势、关键驱动力、核心技术应用、监管环境变化以及未来趋势展望。作为年度性的权威报告,它旨在为政策制定者、金融机构管理者、科技企业决策层、学术研究人员以及关注中国金融业转型的社会公众,提供一个全面、客观、深入的参考框架。 第一部分:中国金融科技的宏观背景与发展格局 2017年是中国金融科技发展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在经历了前几年的爆发式增长和“野蛮生长”之后,行业开始进入规范化、精细化发展的新阶段。本部分首先勾勒出2017年全球金融科技发展的大背景,特别是美国、欧洲和亚洲主要经济体在技术创新和监管应对上的差异化路径,为理解中国情境提供参照系。 随后,报告详尽分析了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的宏观经济基础和驱动因素。这包括宏观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金融服务需求升级、移动互联网的深度普及、国家层面“互联网+”战略和普惠金融政策的强力推动,以及日益成熟的云计算、大数据基础设施。报告特别关注了中国庞大且尚未完全满足的下沉市场需求,如何成为金融科技创新的沃土。 在格局分析方面,本书系统梳理了2017年中国金融科技产业的参与者构成。这不再是简单的互联网巨头与传统银行的对立,而是形成了一个多层次的生态系统:大型科技公司(BATJ等)凭借数据和流量优势占据高地;持牌金融机构加速内部数字化转型并积极布局开放银行战略;新兴的金融科技初创公司在细分垂直领域寻求突破;同时,第三方支付基础设施的建设日趋完善。 第二部分:核心技术驱动力与应用场景深化 2017年,金融科技不再是概念的堆砌,而是技术在具体金融场景中实现价值的阶段。本书用大量篇幅聚焦于支撑业务变革的几大核心技术: 1.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AI): 报告深入探讨了AI在风控、智能投顾(Robo-Advisor)和客户服务中的实际落地案例。重点分析了中国机构如何利用海量非结构化数据进行信用评估模型构建,以及机器学习在反欺诈和合规监测中的效能提升。特别关注了在小微企业信贷和消费金融领域的应用深度。 2. 区块链技术(Blockchain): 尽管2017年数字货币市场波动较大,但底层分布式账本技术(DLT)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探索却持续升温。本书详细考察了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跨境支付、资产数字化存管等领域的试点项目,分析了其在提高交易透明度和降低中介成本方面的潜力,并指出了当前技术成熟度与监管接受度之间的张力。 3. 云计算与分布式架构: 随着金融机构“上云”战略的推进,报告分析了云计算如何为金融业务提供弹性、可扩展的基础设施支撑,特别是在应对“双十一”等极端流量场景下的能力表现。同时,探讨了微服务架构在传统核心系统改造中的实践路径。 第三部分:关键细分领域的创新与挑战 本书选取了2017年最具代表性的几个金融科技细分领域进行专题研究: 1. 移动支付与数字钱包: 报告总结了中国在移动支付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分析了二维码支付的普及率、线下场景的渗透深度,并探讨了预付费卡、NFC支付等不同模式的竞争与互补。同时也提及了支付体系的潜在风险和数据安全挑战。 2. 普惠金融与信贷科技(LendingTech): 聚焦于金融科技如何服务于传统银行体系难以覆盖的长尾客户。分析了P2P网贷行业在经历前期的整治后,向助贷、信息中介等合规方向的转型,以及消费金融的快速发展态势。 3. 智能投资与财富管理(WealthTech): 考察了智能投顾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发展,重点分析了其在中国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不同资产管理形态下的产品设计、客户教育成本以及收益的稳定性。 4. 保险科技(InsurTech): 报告关注了利用物联网(IoT)和大数据进行风险定价、健康管理以及理赔自动化等方面的创新实践,特别是基于用户行为数据的动态保费测算模式。 第四部分:监管环境的演进与风险治理 2017年,中国金融监管机构对金融科技的态度从初期的鼓励创新转为审慎监管与风险防控并重。本部分是本书的重点之一: 1. 监管框架的重塑: 详细解读了当年出台或讨论中的重要监管文件,特别是针对互联网借贷、资产管理、虚拟货币等领域的具体监管要求。分析了“持牌经营”原则在金融科技领域的贯彻落实情况。 2. 风险识别与应对: 深入剖析了金融科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包括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模型风险(Model Risk)、跨界混业经营带来的监管套利风险,以及金融科技基础设施的集中度风险。报告提出了加强穿透式监管和协同监管的必要性。 3.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强调在技术驱动创新的同时,如何确保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公平性和透明度,特别关注算法歧视和信息不对称问题在消费金融中的体现。 第五部分:未来展望与政策建议 基于对2017年实践的总结,本书的最后部分对未来几年中国金融科技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前瞻性预测: 技术融合的深化: 预测区块链、AI与5G技术结合将催生新的业务模式,如物联网驱动的保险理赔。 开放银行与生态构建: 展望传统金融机构与科技公司在数据、技术和客户触点上的深度合作,构建更加紧密的金融服务生态圈。 监管科技(RegTech)的兴起: 认为利用技术手段提升监管效率和合规性将成为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共同关注的焦点。 本书最终为相关决策者提供了具体的政策建议,旨在平衡“鼓励创新”与“防范风险”之间的关系,确保中国金融科技能够在健康有序的轨道上持续发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金融安全战略。本书的数据来源权威可靠,分析框架严谨,是理解2017年中国金融科技全景图的必备参考。

用户评价

评分

随着数字化浪潮的不断推进,金融科技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性、全面性地梳理和分析2017年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现状的书籍,以期更深入地理解这个领域的演变和影响。《皮书系列 金融科技蓝皮书:中国金融科技发展报告(2017)》这个书名,让我觉得它正是这样一本集大成之作。我期待书中能够详尽地呈现当年中国金融科技在技术应用、商业模式创新、监管政策调整以及市场格局演变等方面的深刻洞察。我想了解,究竟是哪些关键技术在驱动着这一轮变革?有哪些颠覆性的商业模式开始崭露头角?监管层面又有哪些新的举措来适应并引导这一发展?书中是否能提供具体的案例分析,让我看到金融科技如何在实体经济中发挥作用,为社会带来价值?这份报告,在我看来,就像是一张详尽的产业地图,勾勒出了2017年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的清晰轮廓。

评分

说实话,我对“蓝皮书”这个概念一直挺有好感的,它通常意味着权威、专业和前沿。《皮书系列 金融科技蓝皮书:中国金融科技发展报告(2017)》这个书名,直接点明了其核心内容,让我感觉这是一份对2017年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状况进行深度梳理和总结的官方报告。我脑海中描绘的画面是,这本书应该会包含大量的统计数据、行业分析、政策解读,以及对未来趋势的预测。我尤其关心它是否能够详细阐述当年金融科技在普惠金融、风险控制、客户体验等方面的具体成就,以及这些成就背后所依赖的核心技术和商业模式。我希望能从中找到关于支付创新、数字信贷、智能投顾、金融安全等方面的深入论述,从而对中国金融科技的现状有一个更加立体和全面的认识。这本书仿佛是一个缩影,浓缩了2017年中国金融科技行业的精华。

评分

我对那些能够站在宏观视角,对某个行业进行深度剖析的书籍总是充满兴趣,尤其是在金融科技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领域。《皮书系列 金融科技蓝皮书:中国金融科技发展报告(2017)》这个书名,让我立刻联想到了它可能具备的权威性和前瞻性。我设想,这本书应该是一份对2017年中国金融科技发展情况进行的系统性总结和深入解读。我特别希望它能提供关于当年金融科技在不同领域,例如支付、借贷、保险、资产管理等方面的具体发展状况,以及这些发展背后所依托的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我也期待书中能对当年出现的新的监管趋势、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有深度的探讨,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中国金融科技在全球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它应该能为我提供一个观察和理解2017年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的重要窗口。

评分

最近,我接触到一些关于金融科技的新闻和讨论,感觉这个领域的变化速度非常惊人,每天都有新的技术、新的模式涌现出来。我总觉得,想真正理解当下金融科技的格局,需要一本能够提供宏观视野和深入洞察的文献。《皮书系列 金融科技蓝皮书:中国金融科技发展报告(2017)》的出现,恰好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空白。我设想,这本书一定汇聚了众多行业专家和研究人员的智慧,他们可能从不同的角度,比如宏观经济、技术前沿、政策导向、市场趋势等,来解读2017年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的整体面貌。我特别期待它能在技术层面有更深入的探讨,例如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是如何被应用到金融服务中的,它们又带来了哪些革命性的变化。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够有对标国际的视角,比较中国金融科技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差异与优势,从而更清晰地认识到中国金融科技在全球舞台上的地位。

评分

一直以来,我对中国金融科技的发展趋势都充满了好奇,尤其是在2017年这个时间点,金融科技更是呈现出爆炸式增长的态势。我一直想找到一本能够系统性梳理当年发展脉络、深入剖析核心技术、并对未来走向进行前瞻性预测的权威读物。《皮书系列 金融科技蓝皮书:中国金融科技发展报告(2017)》这个书名,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它似乎承诺了我所期待的一切。我对它抱有极大的期望,希望它能够像一本精心绘制的地图,为我指引方向,让我能够清晰地认识到,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究竟是哪些创新力量在驱动着金融业的变革,哪些新兴技术正在重塑我们的金融生活,以及中国在其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我期待它能提供丰富的案例分析,让我看到金融科技在支付、借贷、投资、保险等各个细分领域的具体应用和落地情况,以及这些应用给社会和经济带来的实际影响。同时,我也希望它能深入探讨行业监管、技术风险、人才培养等关键议题,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视角。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