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 | 一本书看透信贷:信贷业务全流程深度剖析|6912860 |
| 图书定价: | 69元 |
| 图书作者: | 何华平 |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 出版日期: | 2018/1/1 0:00:00 |
| ISBN号: | 9787111583080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0 |
| 版次: | 1-1 |
| 作者简介 |
| 何华平美国特许金融分析师(CFA),曾就职于中国农业银行北京分行,长期从事信贷工作;2009年参与筹建奇瑞徽银汽车金融公司,从事信贷管理并牵头风险模型建设;现在银监会系统从事金融监管工作。欢迎交流和分享:1834793226@qq.com |
| 内容简介 |
| 本书是作者从事信贷工作的学习和思考笔记。作者在书中不仅介绍了信贷基础知识、信贷调查方法,还结合亲身体验,从风险管理的视角,详细介绍了如何甄别客户信息,如何分析客户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管理水平,对于贷款项目评估、担保措施调查、风险评价与审批、合同与放款、贷后管理、贷款回收管理这些重要事项,更是毫无保留地做了坦诚分享。书末还提供了重要信贷法律法规,是信贷工作人员的好帮手。 |
| 目录 |
前言 第1章 信贷基础知识 1 1.1 信贷基本概念 1 1.2 信贷机构类型 3 1.3 银行信贷管理 9 1.4 信贷产品基础 19 1.5 经济法律基础 35 第2章 信贷调查方法 41 2.1 市场与客户 41 2.2 调查的展开 58 2.3 信息验证与分析 73 2.4 形成调查报告 82 第3章 客户基本信息分析 85 3.1 借款主体问题 85 3.2 公司深入分析 97 3.3 集团客户 117 第4章 财务状况分析 122 4.1 认识财务报表 122 4.2 财报分析思路 133 4.3 资产负债表 137 4.4 利润表 155 4.5 现金流量表 166 4.6 财务指标分析 171 4.7 个人财务分析 177 第5章 经营管理分析 179 5.1 分析切入点 179 5.2 行业层面的分析 182 5.3 企业的基本面 195 5.4 企业的业务循环 204 5.5 商业模式分析 218 第6章 贷款项目评估 223 6.1 项目贷款管理 223 6.2 项目背景分析 224 6.3 项目合规性分析 227 6.4 项目财务分析 234 第7章 担保措施调查 250 7.1 担保法律基础 250 7.2 担保设计实务 269 7.3 主要担保类型 276 第8章 风险评价与审批 299 8.1 信贷风险评价 299 8.2 授信方案制订 308 8.3 信贷审查审批 326 第9章 合同与放款 337 9.1 合同签订 337 9.2 放款审核 348 9.3 贷款支付 354 第10章 贷后管理 358 10.1 贷后管理概论 358 10.2 风险识别与应对 360 10.3 贷款风险分类 367 10.4 拨备计提与核销 379 第11章 贷款回收管理 383 11.1 正常回收 383 11.2 提前回收 384 11.3 展期与借新还旧 387 11.4 逾期处理 390 附录 信贷重要法律法规 407 参考文献 411 |
| 编辑推荐 |
| 作者长期从事信贷管理与风险模型开发 将信贷流程上各个细节拆分 结合法规、理论和实操融会贯通讲解 大量一手从业经验,是每个信贷从业人员必备案头书 |
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对信贷业务的“实操性”的强调。很多金融类的书籍,虽然理论知识丰富,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显得有些“纸上谈兵”。然而,这本书却不同,它就像一本“武林秘籍”,将信贷业务的每一个“招式”都讲解得清清楚楚,并配有大量的“实战演练”。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贷前调查”的细致分析,作者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真实、准确的客户信息,以及如何通过问询、访谈等方式,来评估客户的诚信度和还款能力。书中还提供了大量的“模板”和“工具”,例如,信贷调查报告的撰写模板,风险评估的量化指标等等,这些都能够直接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而且,书中对“贷后管理”的重视程度也让我印象深刻。很多时候,一个贷款是否能成功收回,往往取决于贷后的管理是否到位。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进行有效的贷后跟踪,如何识别风险预警信号,以及如何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完成了一次完整的信贷业务“实训”,对信贷的理解,已经从理论走向了实践。
评分初次翻开这本书,我原本只是抱着一种“大概了解一下信贷是怎么回事”的心态。毕竟,“看透”这个词,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未免显得有些过于自信,甚至有些夸张。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逐渐被书中严谨的逻辑和详尽的案例所吸引。作者并非泛泛而谈,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耐心地将信贷业务的每一个环节,从最初的客户接触、资料收集,到风险评估、审批流程,再到合同签署、款项发放,乃至贷后管理、逾期处理,甚至是清收催收,都梳理得井井有条,条理清晰。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风险评估的部分,作者没有简单地罗列几个指标,而是深入剖析了不同类型信贷业务的潜在风险点,以及如何通过多维度的数据分析和尽职调查来规避这些风险。例如,在分析中小企业贷款时,书中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分析企业的现金流、负债结构、经营稳定性以及行业前景等因素,来判断其偿还能力。书中提供的案例也十分贴切,很多时候我读完一个案例,就能立刻联想到自己工作或生活中遇到的类似场景,仿佛作者就是坐在我旁边,为我一一解答心中的疑惑。更重要的是,书中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还穿插了大量的实操技巧和注意事项,比如如何撰写一份专业的信贷调查报告,如何进行有效的贷后巡检,以及在面对不良贷款时,有哪些合规且有效的处置策略。这些内容,对于我们这些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与信贷打交道的人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能够切实地帮助我们提升工作效率和专业水平。
评分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对信贷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放贷”这个层面。然而,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对这个行业的看法。它就像一次深入人心的“洗礼”,让我认识到信贷业务的复杂性、专业性和系统性。作者在书中,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信贷的流程,而是深入剖析了每一个环节背后的逻辑、风险和应对策略。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风险定价”的论述,作者详细解释了如何根据不同的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贷款利率和审批标准,从而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平衡。书中还穿插了大量关于法律法规的解读,让我认识到信贷业务在合规经营方面的重要性。例如,在贷款合同的条款设计上,如何规避法律风险,如何保障金融机构的权益,都有详细的说明。而且,书中对贷后管理的重视程度也让我印象深刻。很多时候,贷款发放出去之后,后续的管理才是真正考验信贷人员专业能力的时候。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进行有效的贷后巡检,如何识别风险预警信号,以及如何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信贷业务的理解,已经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不仅仅是知道“是什么”,更知道“为什么”和“怎么做”。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为读者构建一个全面、系统的信贷业务知识体系。在阅读之前,我可能对信贷业务的某些方面有所了解,但却缺乏一个整体的框架。这本书,就像一座“知识的灯塔”,照亮了信贷业务的各个角落。作者从信贷的起源、发展,到信贷产品的设计、风险的评估,再到贷后的管理、不良资产的处置,每一个部分都进行了深入的讲解。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信贷流程优化”的探讨,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指出了信贷流程中可能存在的瓶颈和效率低下之处,并给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例如,在客户信息收集方面,作者提出可以通过引入电子化审批系统,来提高审批效率,减少人工干预。而且,书中对“技术在信贷业务中的应用”也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让我认识到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提升信贷业务的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信贷业务的理解,已经从“点”扩展到了“面”,并且更加深入到了“本质”。
评分说实话,我当初之所以会被这本书吸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书名里那句“全流程深度剖析”。在金融这个看似光鲜亮丽的行业里,信贷业务可以说是最基础也最核心的环节之一,但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对于其背后复杂的运作机制,尤其是那些不为人知的细节,往往知之甚少。这本书,恰恰填补了我的认知空白。它就像一个精密的显微镜,将信贷业务的每一个毛孔都放大,让我得以窥探其运作的本质。从最前端的获客渠道分析,到中端的风险定价模型,再到后端的不良资产处置策略,每一个环节都被细致入微地展开。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客户画像”的论述,作者不仅仅停留在表面信息,而是引导读者思考如何从多角度、深层次地去理解客户的信用行为和潜在需求,从而制定出更精准的信贷产品和审批策略。书中还探讨了信贷业务中的合规性问题,这一点在当前金融监管日益趋严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和数据,阐述了在信贷操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法律法规风险,以及如何建立健全内控机制来规避这些风险。读完这些内容,我才真正意识到,信贷业务并非简单的“借钱给别人”,而是一项集金融、法律、风控、市场营销等多种专业知识于一体的复杂工程。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能够帮助读者建立起一个全面、系统的信贷业务认知框架,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个行业的逻辑和规律。
评分这本书的吸引力,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信贷业务。我们通常认为信贷就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向企业或个人提供资金,但这本书却将信贷的范畴拓展到了更广阔的领域,并对其内在的逻辑进行了深刻的揭示。作者通过对不同类型信贷产品(如个人消费信贷、小微企业信贷、供应链金融等)的案例分析,展现了信贷业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我特别佩服作者在梳理这些复杂业务时的条理性和逻辑性。他并没有简单地将各种信贷模式罗列出来,而是深入分析了每种模式背后的驱动因素、风险点以及盈利模式。例如,在分析供应链金融时,作者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整合上下游企业的信用信息,构建一个多层次的信用担保体系,从而降低整体的信贷风险。书中对“信用”这一核心概念的理解也相当深刻。作者认为,信用并非静态的概念,而是动态的、可塑的,并通过对用户行为数据的分析,可以更精准地评估其信用价值。这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信用评估方法,在当前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信贷业务并非只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需要深入理解人性、市场和风险。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震撼的地方,在于它所展现的信贷业务的“全景图”。我过去可能只看到了信贷链条中的某个环节,比如申请贷款时的某些流程,或者收回贷款时的某些手段,但这本书却将整个链条从头到尾,以一种极其连贯和深入的方式呈现出来。作者并没有回避信贷业务中的那些“灰色地带”或者“难点”,而是将其一一剖析,并给出了解决方案。例如,在处理不良贷款时,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清收催收的策略和法律依据,以及在不同情况下应该采取的不同方法。这对于我们这些在实际工作中可能面临类似困境的人来说,简直是及时雨。而且,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务实,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而是用大量生动的案例和数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数据驱动的信贷决策”的探讨,作者详细阐述了如何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来提升信贷的审批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读完这些内容,我才真正意识到,信贷业务已经不再是过去那种依赖经验和直觉的时代,而是走向了更加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
评分我一直觉得,信贷这个领域,虽然听起来不那么“高大上”,但却是整个金融体系的基石。没有健康的信贷,就没有经济的活力。然而,真正能够将信贷业务讲透彻的书籍却并不多见。这本书,确实给了我很大的惊喜。它不像那些晦涩难懂的学术专著,更不像那些浮光掠影的科普读物,而是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信贷的每一个环节都剖析得淋漓尽致。从最初的客户准入标准,到授信额度的确定,再到还款计划的制定,每一个步骤都有详细的解释和案例支撑。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风险与收益平衡”的探讨,作者用大量的篇幅阐述了如何在高风险的市场环境中,通过精细化的风险管理,实现收益的最大化。例如,在分析抵押物价值评估时,书中不仅介绍了传统的评估方法,还结合了当前房地产市场的变化趋势,提出了更为审慎的评估建议。另外,书中对贷后管理的重视程度也让我印象深刻。很多信贷书籍往往止步于贷款发放,但这本书却花了相当大的篇幅来讲解如何进行有效的贷后跟踪和管理,如何识别潜在的风险信号,以及如何采取预防性措施。这对于降低不良贷款率,保障金融机构的稳健运行,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信贷业务的理解,已经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一个能够看到“门道”的人。
评分坦白说,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信贷业务的认知非常模糊,甚至有些片面。总觉得就是找个担保,签个合同,然后等着收钱。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以极其细致的笔触,将信贷业务的每一个环节都展现在读者面前,让我仿佛亲身经历了一次完整的信贷流程。从最初的客户拜访,到深入的背景调查,再到严谨的风险评估,最后到合同的签署和款项的发放,每一个步骤都充满了细节和学问。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尽职调查”的部分,作者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客户的真实信息,如何识别信息中的虚假和隐瞒,以及如何评估客户的还款意愿和能力。书中列举了大量实际案例,有些案例中的风险点,我之前从未想过。例如,在评估一个企业贷款时,除了关注其财务报表,还需要考虑其管理团队的稳定性、核心技术是否被专利保护、以及其在产业链中的话语权等等。这些细致入微的分析,让我对信贷业务的风险控制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信贷业务的“盲盒”,让我看到了它背后隐藏的巨大复杂性和专业性。
评分我之所以对这本书产生浓厚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能够帮助我“看透”信贷业务。在金融这个领域,信贷可以说是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业务之一,但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只是表面现象,对于其背后复杂的运作机制,却知之甚少。这本书,恰恰填补了我的认知空白。作者以一种极其严谨的逻辑,将信贷业务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从客户的准入,到风险的评估,再到合同的签署,以及款项的发放,最后到贷后的管理,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细节和学问。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风险控制”的论述,作者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多维度的数据分析,来识别潜在的风险,并给出相应的规避策略。例如,在分析一个企业的贷款申请时,除了传统的财务指标,作者还强调了对企业管理团队、行业前景、以及市场竞争格局等非财务因素的分析。这些细致入微的考量,让我对信贷风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信贷业务的理解,已经从一个“模糊的轮廓”,变成了一个“清晰的立体图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