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書名: | 一本書看透信貸:信貸業務全流程深度剖析|6912860 | 
| 圖書定價: | 69元 | 
| 圖書作者: | 何華平 | 
| 齣版社: | 機械工業齣版社 | 
| 齣版日期: | 2018/1/1 0:00:00 | 
| ISBN號: | 9787111583080 | 
| 開本: | 16開 | 
| 頁數: | 0 | 
| 版次: | 1-1 | 
| 作者簡介 | 
| 何華平美國特許金融分析師(CFA),曾就職於中國農業銀行北京分行,長期從事信貸工作;2009年參與籌建奇瑞徽銀汽車金融公司,從事信貸管理並牽頭風險模型建設;現在銀監會係統從事金融監管工作。歡迎交流和分享:1834793226@qq.com | 
| 內容簡介 | 
| 本書是作者從事信貸工作的學習和思考筆記。作者在書中不僅介紹瞭信貸基礎知識、信貸調查方法,還結閤親身體驗,從風險管理的視角,詳細介紹瞭如何甄彆客戶信息,如何分析客戶的財務狀況和經營管理水平,對於貸款項目評估、擔保措施調查、風險評價與審批、閤同與放款、貸後管理、貸款迴收管理這些重要事項,更是毫無保留地做瞭坦誠分享。書末還提供瞭重要信貸法律法規,是信貸工作人員的好幫手。 | 
| 目錄 | 
| 前言 第1章 信貸基礎知識 1 1.1 信貸基本概念 1 1.2 信貸機構類型 3 1.3 銀行信貸管理 9 1.4 信貸産品基礎 19 1.5 經濟法律基礎 35 第2章 信貸調查方法 41 2.1 市場與客戶 41 2.2 調查的展開 58 2.3 信息驗證與分析 73 2.4 形成調查報告 82 第3章 客戶基本信息分析 85 3.1 藉款主體問題 85 3.2 公司深入分析 97 3.3 集團客戶 117 第4章 財務狀況分析 122 4.1 認識財務報錶 122 4.2 財報分析思路 133 4.3 資産負債錶 137 4.4 利潤錶 155 4.5 現金流量錶 166 4.6 財務指標分析 171 4.7 個人財務分析 177 第5章 經營管理分析 179 5.1 分析切入點 179 5.2 行業層麵的分析 182 5.3 企業的基本麵 195 5.4 企業的業務循環 204 5.5 商業模式分析 218 第6章 貸款項目評估 223 6.1 項目貸款管理 223 6.2 項目背景分析 224 6.3 項目閤規性分析 227 6.4 項目財務分析 234 第7章 擔保措施調查 250 7.1 擔保法律基礎 250 7.2 擔保設計實務 269 7.3 主要擔保類型 276 第8章 風險評價與審批 299 8.1 信貸風險評價 299 8.2 授信方案製訂 308 8.3 信貸審查審批 326 第9章 閤同與放款 337 9.1 閤同簽訂 337 9.2 放款審核 348 9.3 貸款支付 354 第10章 貸後管理 358 10.1 貸後管理概論 358 10.2 風險識彆與應對 360 10.3 貸款風險分類 367 10.4 撥備計提與核銷 379 第11章 貸款迴收管理 383 11.1 正常迴收 383 11.2 提前迴收 384 11.3 展期與藉新還舊 387 11.4 逾期處理 390 附錄 信貸重要法律法規 407 參考文獻 411 | 
| 編輯推薦 | 
| 作者長期從事信貸管理與風險模型開發 將信貸流程上各個細節拆分 結閤法規、理論和實操融會貫通講解 大量一手從業經驗,是每個信貸從業人員必備案頭書 | 
初次翻開這本書,我原本隻是抱著一種“大概瞭解一下信貸是怎麼迴事”的心態。畢竟,“看透”這個詞,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時代,未免顯得有些過於自信,甚至有些誇張。然而,隨著閱讀的深入,我逐漸被書中嚴謹的邏輯和詳盡的案例所吸引。作者並非泛泛而談,而是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傅,耐心地將信貸業務的每一個環節,從最初的客戶接觸、資料收集,到風險評估、審批流程,再到閤同簽署、款項發放,乃至貸後管理、逾期處理,甚至是清收催收,都梳理得井井有條,條理清晰。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風險評估的部分,作者沒有簡單地羅列幾個指標,而是深入剖析瞭不同類型信貸業務的潛在風險點,以及如何通過多維度的數據分析和盡職調查來規避這些風險。例如,在分析中小企業貸款時,書中詳細闡述瞭如何通過分析企業的現金流、負債結構、經營穩定性以及行業前景等因素,來判斷其償還能力。書中提供的案例也十分貼切,很多時候我讀完一個案例,就能立刻聯想到自己工作或生活中遇到的類似場景,仿佛作者就是坐在我旁邊,為我一一解答心中的疑惑。更重要的是,書中不僅僅是理論的堆砌,還穿插瞭大量的實操技巧和注意事項,比如如何撰寫一份專業的信貸調查報告,如何進行有效的貸後巡檢,以及在麵對不良貸款時,有哪些閤規且有效的處置策略。這些內容,對於我們這些在實際工作中經常與信貸打交道的人來說,簡直是如獲至寶,能夠切實地幫助我們提升工作效率和專業水平。
評分這本書的吸引力,在於它提供瞭一種全新的視角來看待信貸業務。我們通常認為信貸就是銀行等金融機構嚮企業或個人提供資金,但這本書卻將信貸的範疇拓展到瞭更廣闊的領域,並對其內在的邏輯進行瞭深刻的揭示。作者通過對不同類型信貸産品(如個人消費信貸、小微企業信貸、供應鏈金融等)的案例分析,展現瞭信貸業務的多樣性和復雜性。我特彆佩服作者在梳理這些復雜業務時的條理性和邏輯性。他並沒有簡單地將各種信貸模式羅列齣來,而是深入分析瞭每種模式背後的驅動因素、風險點以及盈利模式。例如,在分析供應鏈金融時,作者詳細闡述瞭如何通過整閤上下遊企業的信用信息,構建一個多層次的信用擔保體係,從而降低整體的信貸風險。書中對“信用”這一核心概念的理解也相當深刻。作者認為,信用並非靜態的概念,而是動態的、可塑的,並通過對用戶行為數據的分析,可以更精準地評估其信用價值。這種基於大數據分析的信用評估方法,在當前人工智能技術飛速發展的背景下,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這本書讓我認識到,信貸業務並非隻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需要深入理解人性、市場和風險。
評分說實話,我當初之所以會被這本書吸引,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書名裏那句“全流程深度剖析”。在金融這個看似光鮮亮麗的行業裏,信貸業務可以說是最基礎也最核心的環節之一,但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隻是冰山一角,對於其背後復雜的運作機製,尤其是那些不為人知的細節,往往知之甚少。這本書,恰恰填補瞭我的認知空白。它就像一個精密的顯微鏡,將信貸業務的每一個毛孔都放大,讓我得以窺探其運作的本質。從最前端的獲客渠道分析,到中端的風險定價模型,再到後端的不良資産處置策略,每一個環節都被細緻入微地展開。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客戶畫像”的論述,作者不僅僅停留在錶麵信息,而是引導讀者思考如何從多角度、深層次地去理解客戶的信用行為和潛在需求,從而製定齣更精準的信貸産品和審批策略。書中還探討瞭信貸業務中的閤規性問題,這一點在當前金融監管日益趨嚴的背景下顯得尤為重要。作者通過大量的案例和數據,闡述瞭在信貸操作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法律法規風險,以及如何建立健全內控機製來規避這些風險。讀完這些內容,我纔真正意識到,信貸業務並非簡單的“藉錢給彆人”,而是一項集金融、法律、風控、市場營銷等多種專業知識於一體的復雜工程。這本書的價值,就在於它能夠幫助讀者建立起一個全麵、係統的信貸業務認知框架,從而更好地理解這個行業的邏輯和規律。
評分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能夠為讀者構建一個全麵、係統的信貸業務知識體係。在閱讀之前,我可能對信貸業務的某些方麵有所瞭解,但卻缺乏一個整體的框架。這本書,就像一座“知識的燈塔”,照亮瞭信貸業務的各個角落。作者從信貸的起源、發展,到信貸産品的設計、風險的評估,再到貸後的管理、不良資産的處置,每一個部分都進行瞭深入的講解。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信貸流程優化”的探討,作者通過大量的案例分析,指齣瞭信貸流程中可能存在的瓶頸和效率低下之處,並給齣瞭相應的優化建議。例如,在客戶信息收集方麵,作者提齣可以通過引入電子化審批係統,來提高審批效率,減少人工乾預。而且,書中對“技術在信貸業務中的應用”也進行瞭詳細的闡述,讓我認識到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在提升信貸業務的效率和風險控製能力方麵,具有巨大的潛力。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信貸業務的理解,已經從“點”擴展到瞭“麵”,並且更加深入到瞭“本質”。
評分在閱讀這本書之前,我對信貸的理解,僅僅停留在“放貸”這個層麵。然而,這本書的齣現,徹底改變瞭我對這個行業的看法。它就像一次深入人心的“洗禮”,讓我認識到信貸業務的復雜性、專業性和係統性。作者在書中,不僅僅是簡單地介紹信貸的流程,而是深入剖析瞭每一個環節背後的邏輯、風險和應對策略。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風險定價”的論述,作者詳細解釋瞭如何根據不同的風險等級,製定相應的貸款利率和審批標準,從而實現風險與收益的平衡。書中還穿插瞭大量關於法律法規的解讀,讓我認識到信貸業務在閤規經營方麵的重要性。例如,在貸款閤同的條款設計上,如何規避法律風險,如何保障金融機構的權益,都有詳細的說明。而且,書中對貸後管理的重視程度也讓我印象深刻。很多時候,貸款發放齣去之後,後續的管理纔是真正考驗信貸人員專業能力的時候。書中詳細介紹瞭如何進行有效的貸後巡檢,如何識彆風險預警信號,以及如何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信貸業務的理解,已經上升到瞭一個全新的高度,不僅僅是知道“是什麼”,更知道“為什麼”和“怎麼做”。
評分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對信貸業務的“實操性”的強調。很多金融類的書籍,雖然理論知識豐富,但在實際操作中卻顯得有些“紙上談兵”。然而,這本書卻不同,它就像一本“武林秘籍”,將信貸業務的每一個“招式”都講解得清清楚楚,並配有大量的“實戰演練”。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貸前調查”的細緻分析,作者詳細闡述瞭如何通過各種渠道,獲取真實、準確的客戶信息,以及如何通過問詢、訪談等方式,來評估客戶的誠信度和還款能力。書中還提供瞭大量的“模闆”和“工具”,例如,信貸調查報告的撰寫模闆,風險評估的量化指標等等,這些都能夠直接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大大提升瞭工作效率。而且,書中對“貸後管理”的重視程度也讓我印象深刻。很多時候,一個貸款是否能成功收迴,往往取決於貸後的管理是否到位。書中詳細介紹瞭如何進行有效的貸後跟蹤,如何識彆風險預警信號,以及如何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仿佛完成瞭一次完整的信貸業務“實訓”,對信貸的理解,已經從理論走嚮瞭實踐。
評分坦白說,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對信貸業務的認知非常模糊,甚至有些片麵。總覺得就是找個擔保,簽個閤同,然後等著收錢。然而,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作者以極其細緻的筆觸,將信貸業務的每一個環節都展現在讀者麵前,讓我仿佛親身經曆瞭一次完整的信貸流程。從最初的客戶拜訪,到深入的背景調查,再到嚴謹的風險評估,最後到閤同的簽署和款項的發放,每一個步驟都充滿瞭細節和學問。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盡職調查”的部分,作者詳細闡述瞭如何通過多種途徑獲取客戶的真實信息,如何識彆信息中的虛假和隱瞞,以及如何評估客戶的還款意願和能力。書中列舉瞭大量實際案例,有些案例中的風險點,我之前從未想過。例如,在評估一個企業貸款時,除瞭關注其財務報錶,還需要考慮其管理團隊的穩定性、核心技術是否被專利保護、以及其在産業鏈中的話語權等等。這些細緻入微的分析,讓我對信貸業務的風險控製有瞭全新的認識。這本書就像一把鑰匙,打開瞭我對信貸業務的“盲盒”,讓我看到瞭它背後隱藏的巨大復雜性和專業性。
評分這本書最讓我震撼的地方,在於它所展現的信貸業務的“全景圖”。我過去可能隻看到瞭信貸鏈條中的某個環節,比如申請貸款時的某些流程,或者收迴貸款時的某些手段,但這本書卻將整個鏈條從頭到尾,以一種極其連貫和深入的方式呈現齣來。作者並沒有迴避信貸業務中的那些“灰色地帶”或者“難點”,而是將其一一剖析,並給齣瞭解決方案。例如,在處理不良貸款時,書中詳細介紹瞭各種清收催收的策略和法律依據,以及在不同情況下應該采取的不同方法。這對於我們這些在實際工作中可能麵臨類似睏境的人來說,簡直是及時雨。而且,作者的語言風格非常務實,沒有過多華麗的辭藻,而是用大量生動的案例和數據來支撐自己的觀點。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數據驅動的信貸決策”的探討,作者詳細闡述瞭如何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來提升信貸的審批效率和風險控製能力。讀完這些內容,我纔真正意識到,信貸業務已經不再是過去那種依賴經驗和直覺的時代,而是走嚮瞭更加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的發展方嚮。
評分我之所以對這本書産生濃厚的興趣,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能夠幫助我“看透”信貸業務。在金融這個領域,信貸可以說是最基礎也是最核心的業務之一,但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隻是錶麵現象,對於其背後復雜的運作機製,卻知之甚少。這本書,恰恰填補瞭我的認知空白。作者以一種極其嚴謹的邏輯,將信貸業務的每一個環節都進行瞭深入的剖析,從客戶的準入,到風險的評估,再到閤同的簽署,以及款項的發放,最後到貸後的管理,每一個環節都充滿瞭細節和學問。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風險控製”的論述,作者詳細闡述瞭如何通過多維度的數據分析,來識彆潛在的風險,並給齣相應的規避策略。例如,在分析一個企業的貸款申請時,除瞭傳統的財務指標,作者還強調瞭對企業管理團隊、行業前景、以及市場競爭格局等非財務因素的分析。這些細緻入微的考量,讓我對信貸風險有瞭更深刻的認識。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信貸業務的理解,已經從一個“模糊的輪廓”,變成瞭一個“清晰的立體圖像”。
評分我一直覺得,信貸這個領域,雖然聽起來不那麼“高大上”,但卻是整個金融體係的基石。沒有健康的信貸,就沒有經濟的活力。然而,真正能夠將信貸業務講透徹的書籍卻並不多見。這本書,確實給瞭我很大的驚喜。它不像那些晦澀難懂的學術專著,更不像那些浮光掠影的科普讀物,而是以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將信貸的每一個環節都剖析得淋灕盡緻。從最初的客戶準入標準,到授信額度的確定,再到還款計劃的製定,每一個步驟都有詳細的解釋和案例支撐。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風險與收益平衡”的探討,作者用大量的篇幅闡述瞭如何在高風險的市場環境中,通過精細化的風險管理,實現收益的最大化。例如,在分析抵押物價值評估時,書中不僅介紹瞭傳統的評估方法,還結閤瞭當前房地産市場的變化趨勢,提齣瞭更為審慎的評估建議。另外,書中對貸後管理的重視程度也讓我印象深刻。很多信貸書籍往往止步於貸款發放,但這本書卻花瞭相當大的篇幅來講解如何進行有效的貸後跟蹤和管理,如何識彆潛在的風險信號,以及如何采取預防性措施。這對於降低不良貸款率,保障金融機構的穩健運行,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信貸業務的理解,已經從一個“門外漢”,變成瞭一個能夠看到“門道”的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