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维·迈尔斯的《社会心理学》是美国700 多所大专院校社会心理学教学所采用的教材,自出版以来深受广大师生和社会心理学爱好者的喜爱,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有着广泛的影响力。本书译自第11 版。
全书共分四编:社会思维、社会影响、社会关系和应用社会心理学。第1 章(社会心理学导论)着重介绍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重要观点、价值观对心理学的影响、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等内容,为读者系统完成后面四编社会心理学的课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编(2~4 章)着重探讨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涉及自我概念、自尊、自我控制、自我服务偏差、印象管理、社会信念和判断、态度与行为的相互影响等内容。第二编(5~8 章)着重探讨我们如何彼此影响和联系,深刻剖析社会影响的威力。涉及态度与行为的文化根源、社会服从的力量、说服的原理和群体影响等内容。第三编(9~13 章)着重探讨我们彼此如何发生联系,分析了人与人之间感受和行为的正负极性:偏见、攻击、吸引与亲密、利他、冲突与和解。第四编(14~16 章)着重将前面章节中的理论原理、研究成果应用到现实生活之中,社会心理学的应用其实贯穿全书,但这编系统介绍了社会心理学在临床、司法等领域中的应用,ZUI后还展望了社会心理学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的关系,尤其探讨了在面临人口增长、过度消费、全球变暖等生态危机时,社会心理学应该发挥的作用。
戴维·迈尔斯充分发挥了其在心理学写作方面无与伦比的才能,将科学的严谨性和人文的宽泛性巧妙地结合,兼具感性和理性,能让读者在愉快的阅读过程中轻松掌握心理学知识。可以说迈尔斯的《社会心理学》甫一问世即成为同类图书的翘楚,即使是抽象严谨的科学知识,都能通过生动的插图、幽默的漫画、睿智的引言、清晰的表格、优美的语言鲜活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让知识的学习变成愉快的旅程。每次再版迈尔斯都会向全球心理学的师生们征求意见,以保证本书学术的前沿性、定义的精确性、研究的严谨性、理论的全面性。此外还通过一些专栏启发读者思考,如“聚焦”关注社会心理学历史上的一些经典研究;“研究特写”介绍当前社会心理学的一些重大发现;“研究背后的故事”则能让读者了解这些社会心理学大师们的研究之路。本书适合心理学、社会学等专业的广大师生,同时也适合对社会心理学感兴趣的普通
作者介绍:
戴维·迈尔斯,自从获得爱荷华大学的博士学位之后,就在密歇根的霍普学院工作,成为心理学教授,并且开设了多门社会心理学的课程。霍普学院的学生邀请他在毕业典礼上发言。
在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迈尔斯曾在30 多种科学书籍和期刊上发表过多篇论文,包括《科学》《美国科学家》《心理科学》和《美国心理学家》等。
迈尔斯同时还致力于把心理科学介绍给普通大众。他在40 多种杂志上发表过科普类文章,如《今日教育》和《科学美国人》等。他的17 本著作中包括《幸福与直觉的追寻:权力与危害》。
他撰写的《心理学》(由著名心理学家黄希庭教授组织翻译并审校,第9 版已于2013 年12 月出版)是当今热销的心理学导论性教材,全球有数百万学生在用它来学习心理学。同样,这本《社会心理学》在过去的10 多年中占了将近40% 的市场份额(社会心理学类书籍)。正如他在《心理学》第9 版前言中所写的,“我希望以一种充满热情的、富有个性的方式来讲述心理学,而不仅仅用一种严谨的科学方式”。这应该就是他的教材如此受欢迎的秘诀吧。
由于迈尔斯在研究和写作领域的突出贡献,他曾获得众多奖项,包括美国心理学会的“高尔顿·奥尔波特奖”、美国脑和行为联合会的“杰出科学家奖”、美国人格及社会心理学分会的“杰出服务奖”以及“2011 年美国科学院总统奖”,等等。
戴维·迈尔斯还是城市人际关系委员会的主席,帮助创建了一个快速发展的协助中心,以扶助贫困家庭,同时他还去过数以百计的大学和社区做演讲。他还写了一些听力丧失的文章,倡导在美国进行一场助听技术革命(hearingloop.org)。
他常年骑自行车上下班,每天中午都会去打篮球,他还是希望学院校篮球队的粉丝。迈尔斯夫妇共同育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他还有一个孙女。
推荐迈尔斯《社会心理学》11版的N个理由:
1.全新的内容。与第8版相比,增加了2000多处全新的研究资料,新增和更新内容达50%以上。社会心理学近十年发展迅猛,成果累累,新的研究成果和趋势都反映在《社会心理学》11版之中,资料更新到2011年。
2.影响力广泛。已被翻译成12种语言,再版10余次,累计销量达300万册,中文版重印42次,销量逾40万册。
3.优秀的译者团队。北大、北师大、南开、浙大四所大学9位知名的心理学教授参与了翻译工作,其中包括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乐国安,副理事长金盛华。
4.豪华的编辑团队。6位编辑都是心理学研究生,4位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学系,2位毕业于北师大心理学系,专业功底扎实,保证了本书编校的学术和专业质量。
5.学界评价好。津巴多曾说,“戴维?迈尔斯清晰、严谨的写作风格,优雅、雄辩的文辞在当今整个心理学界无人能出其右。”彭凯平曾说,“戴维?迈尔斯的《社会心理学》已经成为典范,是评价其他教科书的一把标尺。”
6.严谨而鲜活。每项研究、每个观点都言而有据,指明作者和年代,都反映在4000多篇参考文献之中。《社会心理学》还采用了大量生动的插图、幽默的漫画、睿智的名言、清晰的表格、优美的语言,读来赏心悦目,不忍释卷。
7.读者评价高。《社会心理学》在豆瓣被近万名读者评为9分,有着近千条书评和书摘,深受读者喜爱。在三家网店中有着一万多条的评论。
8. 兼具感性与理性。《社会心理学》将科学的严谨性与人文的宽泛性密切结合,既有名人名言、社会生活的生动案例,又有实证研究、理论剖析。
9.设计印制精美。单栏留白,图文并茂,不逊原版的阅读体验。
……
迈尔斯的《社会心理学》持续畅销30余年,连续再版10次,版版优秀,越出越精。全球销量超过300万册,有800多万名读者利用它学习社会心理学。中文版重印了42次,销量逾40万册。迈尔斯的《社会心理学》是中国乃至世界非常具有影响力的经典之作,可读性很强,
既有科学的严谨性,又有人文的形象性,读者能在快乐阅读的同时轻松掌握社会心理学的知识。
中译版序言 
致中国读者 
作者来信 
前言 
第1 章 社会心理学导论 2 
DIYI编 社会思维 
第2 章 社会中的自我 32 
第3 章 社会信念和判断 76 
第4 章 态度和行为 118 
第二编 社会影响 
第5 章 基因、文化与性别 150 
第6 章 从众和服从 184 
第7 章 说 服 222
这套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感受,就是它颠覆了我很多固有的一些认知。我一直以为自己对心理学有一些了解,但读了这本书之后,才发现之前接触的很多信息都比较片面,甚至是存在误区的。它用严谨的科学方法,系统地、全面地向我展示了什么是真正的心理学。书中大量的研究数据、图表和案例分析,让我不再是凭空想象,而是有了扎实的证据支持。而且,它并不回避心理学中的一些争议和复杂性,而是鼓励读者去独立思考,去批判性地看待不同的观点。这对我来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提升。我开始学会用更客观、更审慎的态度去分析问题,去理解他人,甚至去认识我自己。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知识的传递者,更像是一位引导者,它教会我如何去观察,如何去思考,如何去感受,让我的世界因此变得更加开阔和深刻。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是因为“社会心理学”这个名字被吸引的。我们每天都在和人打交道,了解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模式,简直是生存必备技能。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太出色了!它不仅仅是告诉你“人们会怎么样”,更重要的是解释了“为什么会那样”。它会剖析群体动力,揭示偏见和歧视的根源,解释为什么我们会喜欢某些人而疏远另一些人,甚至连网络上的“跟帖评论”现象,它都能给出有趣的解释。读的时候,我经常会不由自主地将书中的理论应用到我观察到的身边人和事上,分析他们的行为,揣摩他们的动机。这种将知识内化、学以致用的感觉,实在是太棒了!而且,书中关于沟通、说服、冲突解决的章节,对我的人际交往也很有启发,让我意识到原来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理所当然”,背后都有着更深层次的社会心理学原理在支撑。
评分这本书真是太厚实了,拿到手里沉甸甸的,感觉很有分量。封面设计朴实无华,没有花哨的插图,就那样规规矩矩地印着书名和作者,给我一种非常严谨、学术的感觉。翻开第一页,一股淡淡的油墨香扑鼻而来,这种老派的纸质书的味道,是电子书永远无法替代的。书页的纸张不算最顶级的,但足够厚实,摸起来有种粗粝的质感,翻页的时候不会轻易起皱。排版也很舒服,字体大小适中,行间距留得恰到好处,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章节标题清晰明了,目录也做得非常详尽,方便我快速找到想看的内容。整体来说,这本书从外观到内涵,都透露着一股扎实的研究功底,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迫不及待想深入其中,去探索那些关于人类心灵的奥秘。
评分拿到这套书的时候,我心里其实是有些忐忑的。毕竟,“心理学与生活”这名字听起来就挺宽泛的,“社会心理学”更是听起来像一本“大部头”。我担心会太理论化,读起来会枯燥乏味,像是在啃一本厚厚的字典。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忧是多余的。作者们显然非常擅长将复杂的心理学概念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他们不仅仅是罗列理论和实验,更重要的是,会将这些理论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联系起来,用鲜活的案例、生动的故事来阐述。比如,读到关于认知偏差的部分,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平时生活中无数个“恍然大悟”的瞬间;而读到社会心理学里关于从众效应的章节,更是让我回想起集体决策时,那些无形的力量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判断的。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引导着我一步步走进心理学的殿堂,让我觉得原来这些高深的学问,离我们如此之近。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让我印象深刻。它不是那种浅尝辄止的科普读物,而是真正地深入到了心理学研究的核心。从基础的认知、情绪、记忆,到更复杂的社会互动、人格发展,几乎涵盖了心理学领域的方方面面。每次读完一个章节,都会有种“原来如此”的豁然开朗感。尤其是那些关于经典实验的介绍,比如斯坦福监狱实验、米尔格拉姆服从实验等等,让我对人类行为的复杂性和潜在动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作者在引用大量研究成果的同时,也非常注重理论的逻辑性和连贯性,让我能够清晰地梳理出不同理论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构建一个关于人类心灵的宏大地图,每一个理论、每一个概念都像是地图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它们共同勾勒出了人类心理活动的丰富多彩的图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