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羽(733—804),字鸿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号竟陵子、桑苎翁,又号“茶山御史”,唐代著名的茶学家,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
蔡襄(1012-1067),字君谟,汉族,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家。
黄儒(生卒年月不详),字道辅,北宋建安(今福建瓯县)人。
熊蕃(生卒年月不详),生活于宋南渡前后。福建建阳崇泰里(今莒口)人。 赵汝砺(生卒年月不详),宋代人,生平不详。
宋子安(生卒年月不详),宋代人,生平不详。
陆廷灿(生卒年月不详),字秋昭,自号幔亭,享有“茶仙”美誉的清代嘉定南翔文人。 张又新(生卒年月不详),字孔昭,深州陆泽人,约唐宪宗元和中前后在世。
目 录前言(龚鹏程)
一 茶经
二 茶录
三 品茶要录
四 宣和北苑贡茶录
五 北苑别录
六 东溪试茶录
七 续茶经
八 煎茶水记
前 言
这本书的名字叫《茶典》,拿到手的时候,我其实有点犹豫,心想这么一本厚重的书,讲茶,到底能有什么新意?我平时喝茶,喜欢就喝,不好就换,对那些讲究产地、工艺、年份的,总觉得有点门槛。但翻开它,我才发现,这完全颠覆了我的想象。它不像我以为的那种枯燥的学术论文,或者全是冷冰冰的文字堆砌,反倒像是一位慈祥的长者,娓娓道来,一点点地将我引向茶的世界。 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它对茶的起源和演变的叙述,简直像一部引人入胜的史诗。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历史事件,而是将茶的每一次进阶,每一次变革,都赋予了生动的画面感。我仿佛看到了古代的采茶人,顶着晨露,在山间穿梭;又看到了茶商们,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肩负着香气与交流的使命。它告诉我,一杯茶,从最初的草药,到后来的饮品,再到如今的文化符号,这中间蕴含了多少智慧、多少汗水、多少故事。它让我意识到,我手中握着的,不仅仅是一片茶叶,更是穿越时空的连接。 读《茶典》的时候,我常常会停下来,泡一杯茶,然后对照书中的描述,去感受它的滋味、它的香气。它详细地讲解了不同茶类的特点,比如绿茶的清新,红茶的醇厚,乌龙茶的复杂,普洱茶的陈韵。我过去可能只能粗略地分辨出“好喝”和“不好喝”,但现在,我能更细致地品味出其中的微妙之处。书中提到的冲泡手法,水温的控制,甚至茶具的选择,都让我茅塞顿开。原来,看似简单的泡茶过程,背后竟然有如此多的学问和讲究。这让我对日常的饮茶习惯,多了几分敬畏和乐趣。 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它对于茶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探讨。它不仅仅局限于物质层面的茶,更深入地挖掘了茶在文学、艺术、哲学,甚至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精神寄托。我读到了关于茶的诗词歌赋,看到了茶馆里的人情世故,感受到了茶道中所蕴含的“和、静、怡、真”的精神。它让我明白了,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这本书提醒我放慢脚步,去体味生活中的美好,去寻找内心的宁静。 最后,《茶典》给我最大的收获,是它让我对“喝茶”这件事,有了全新的认知。我不再是那个懵懂的门外汉,而是开始能够理解和欣赏其中的奥秘。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通往茶文化深邃世界的大门。它用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将复杂的知识传递给我,而且充满了人文关怀。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仅增长了见识,更丰富了精神世界。下次再泡茶时,我知道,我将不再仅仅是“喝”而已,而是开始“品味”了,品味其中的历史,品味其中的文化,品味其中的生活。
评分初拿到《茶典》这本书,说实话,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待。在我看来,关于茶的书籍,无外乎就是那些关于产地、品种、冲泡技巧的介绍,虽然有用,但总觉得有些“干”,缺乏一点人文的温度。然而,《茶典》这本书,却完完全全地颠覆了我这种想法,它以一种令人意想不到的深度和广度,为我描绘了一个鲜活而迷人的茶之世界。 书中对茶的起源与历史演变的书写,简直堪比一部引人入胜的史诗。它没有采用枯燥的编年体,而是将茶叶的发展过程,融入到了不同时代的生活场景和文化变迁之中。我仿佛能看到,茶叶是如何从一种药用植物,逐渐演变成一种风靡世界的饮品;又能感受到,在丝绸之路的漫漫黄沙中,茶叶是如何作为一种重要的商品,连接了遥远的国度。这种叙事方式,让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充满了温度和生命力。 让我尤为惊叹的是,它对各类茶叶的品鉴描述。不同于许多书籍的生硬罗列,书中用极其生动、富有诗意的语言,来刻画每一种茶叶独特的香气、滋味和口感。我尝试着根据书中的描述,去感受自己手中的茶叶,惊喜地发现,原来我以前只是在“喝”,而现在,我开始能够“品味”到绿茶的清新雅致,红茶的醇厚甘甜,乌龙茶的复杂多变。这种细致入微的引导,让我对茶叶的感知能力,有了质的飞跃。 《茶典》最让我感到振奋的,是它对茶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紧密联系的深入挖掘。它不仅仅是讲解茶的物质层面,更着重于茶所承载的精神内涵。书中关于茶道、茶诗、茶画的阐述,让我明白了茶在中国文人心目中的地位,以及茶所代表的那种“宁静致远”、“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这种将茶的品饮提升到一种生活哲学的高度,让我对“喝茶”这件事,有了全新的认识。 总而言之,《茶典》这本书,带给了我太多的惊喜和收获。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茶的书,更是一部关于历史、文化、生活的人文读本。它让我从一个普通的饮茶者,变成了一个开始能够理解和欣赏茶文化的人。这本书,让我的生活因为一杯茶,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也让我对这个古老而迷人的饮品,有了更深的敬意和热爱。
评分说实话,《茶典》这个名字,一开始听起来就有点“硬”,我总觉得会是一本晦涩难懂、充斥着专业术语的书。但当我真正捧起它,翻开第一页,就彻底被它所吸引了。它没有像我想象中的那样,上来就给我灌输各种知识点,而是用一种非常温和、亲切的语气,将我引入了茶的奇妙世界。 书中对茶的起源和发展史的梳理,简直就像在看一部引人入胜的纪录片。它不仅仅是冷冰冰的时间线和事件列表,而是通过生动的文字,还原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场景,将茶的每一次演变都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我仿佛看到了古代的采茶人,在青山绿水间辛勤劳作;又看到了茶马古道上,骆驼铃声伴随着茶香远扬。它让我明白,我们现在手中这片小小的茶叶,竟然承载了如此厚重的历史,凝聚了无数人的智慧和汗水。 最令我惊喜的是,它对不同茶叶品类细致入微的讲解。我过去只知道绿茶、红茶、乌龙茶大概的区别,但《茶典》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广阔的茶的世界。它用一种非常形象的比喻,来描述不同茶叶的香气和滋味,比如绿茶的“如兰似草”,红茶的“似蜜似花”,乌龙茶的“百转千回”。我甚至按照书中的建议,尝试去分辨茶叶的内含物,去感受冲泡过程中水温变化对茶汤口感的影响。这种互动式的阅读体验,让我感觉自己真的在学习和成长。 《茶典》最让我震撼的,是它对茶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深刻联系的阐释。它让我看到了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中国文人雅士的精神追求,是禅宗修行的辅助,是家庭聚会的情感纽带。书中引用了大量的诗词、典故,让我领略到茶在文学艺术中的独特魅力。它让我明白,一杯茶,可以蕴含着“宁静致远”的哲理,可以承载着“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意境。这种将物质与精神融为一体的解读,让我对茶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总的来说,《茶典》是一本让我大开眼界的书。它颠覆了我对茶书籍的传统认知,用一种极其人性化、趣味性的方式,将深厚的茶文化展现在我面前。它让我不再是那个对茶一知半解的普通饮用者,而是开始能够品味茶中的文化,感悟茶中的生活。这本书,让我对“喝茶”这件事,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更深的喜爱。
评分这是一本真正让我惊艳的“茶典”。在翻开它之前,我一直以为关于茶的书籍无非就是介绍各种茶叶的种类、产地,或者是讲一些古老而神秘的茶道仪式。然而,《茶典》完全打破了我的刻板印象。它以一种极其生动、流畅的笔触,描绘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茶之世界,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仿佛置身于茶香四溢的古老茶庄,又仿佛穿越回了历史的长河,亲历着茶叶的变迁。 书中对茶的起源和历史演变的书写,简直是一场引人入胜的探索之旅。它不仅仅是枯燥的史料堆砌,而是将每一个历史节点,都描绘得栩栩如生。从最早的药用植物,到后来的饮品,再到成为连接东西方文明的桥梁,每一个转变都伴随着跌宕起伏的故事和鲜活的人物。我仿佛看到了神农氏尝百草的传说,也看到了茶马古道上商旅的身影,更感受到了不同时代人们对茶的热爱与探索。这种叙事方式,让历史不再遥远,而是触手可及,充满了生命力。 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不同茶叶品鉴的详细指导。它没有用过于专业和晦涩的词汇,而是用非常形象的比喻和易于理解的语言,来描述不同茶叶的香气、滋味、口感。我尝试着根据书中的描述,去辨别我手中茶叶的细微差别,惊喜地发现,原来我以前喝茶,只是在“喝”一个模糊的概念,而现在,我开始能够“品味”到绿茶的嫩绿清扬,红茶的醇厚温暖,以及乌龙茶那变幻莫测的风味。这本书让我对“品鉴”这两个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茶典》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将茶的物质属性与精神内涵巧妙地结合起来。它不只是告诉我们如何泡茶、如何品茶,更深入地探讨了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诗词歌赋中的茶韵,到文人雅士的茶道,再到普通百姓的日常饮品,茶早已渗透进中国人的生活方方面面,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寄托。它让我明白,一杯茶,不仅仅是解渴的饮品,更是连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心灵的媒介。 总而言之,《茶典》是一本让我受益匪浅的书。它让我从一个对茶一知半解的爱好者,成长为一个能够欣赏和理解茶文化的人。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茶的书,更是一本关于生活、关于历史、关于文化的生活哲学书。读完它,我感觉自己的生活也因为这杯茶,而变得更加丰富和有底蕴。我相信,这本书会陪伴我,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探索茶的世界。
评分拿到《茶典》的时候,我心里其实挺没底的,我自认为是个喝茶爱好者,但比起那些动辄说起“山场气韵”、“喉韵”的茶友,我还是觉得自己在门外徘徊。我担心这本书会太学术,太理论,反而让我更加望而却步。但事实证明,我的顾虑完全是多余的。这本书以一种非常独特、且充满人文关怀的方式,引领我走进了茶的广阔天地。 它在讲述茶的历史演变时,不像一般的历史书那样枯燥乏味。它更像是在讲故事,用生动的语言,把那些古老的传说、重要的事件,一件件地呈现在我的眼前。我能想象到古代的丝绸之路,茶叶是如何漂洋过海,成为沟通东西方的重要纽带;我也能感受到,在不同朝代,人们喝茶的方式和意义是如何随着时代而变化的。它让我意识到,我今天手中捧着的一杯茶,背后承载着多少年的积淀和文明的传承。 《茶典》最让我欣赏的,是它对于各类茶叶的细致描绘。它不仅仅是列出茶叶的名称和产地,而是深入到每一类茶叶的内在特质。它用非常形象的比喻,来形容绿茶的鲜爽、红茶的醇厚、乌龙茶的丰富层次,甚至普洱茶那随着时间而变化的“生命力”。我按照书中的引导,去尝试分辨不同茶叶的香气和口感,惊讶地发现,原来之前我喝的茶,只是在“喝”一个大概的印象,而现在,我开始能够品味出其中的细微差别,感受到茶叶本身带给我的惊喜。 它对茶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探讨,也让我受益匪浅。书中不只是讲述了茶的物质属性,更挖掘了茶所蕴含的精神内涵。我读到了茶与诗词、与书画、与禅宗的联系,理解了茶道中所包含的“静、净、敬、逸”等哲学理念。它让我明白,在中国人的生活里,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情操,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这种将茶的品饮提升到精神层面,让我对喝茶这件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总而言之,《茶典》是一本让我感到惊喜连连的书。它用一种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的方式,为我打开了茶文化的大门。它让我从一个对茶只有浅显了解的爱好者,成长为一个开始能够欣赏和品味茶文化的人。这本书,让我觉得每一次泡茶,都不仅仅是简单的动作,而是一次与历史、与文化、与自然的对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