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书名 | 中华汉英大词典(上) | ||
| 作者 | 陆谷孙 | ||
| 定价 | 360.0元 | ||
| ISBN号 | 9787309109542 | ||
| 出版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
| 出版日期 | 2015-08-01 | ||
| 版次 | 1 | ||
|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
| 装帧:精装 | 开本:16开 | 重量:0.4 | |
| 版次:1 | 字数: | 页码: | |
| 插图 | |
| 目录 | |
| 内容提要 | |
| 编辑推荐 | |
该词典由复旦大学杰出教授陆谷孙主编,历时十五载完成,古今兼收,源流并重,集义训、音训、形训于一身,兼收海外华人社区用语,是陆教授继《英汉大词典》之后主编的又一力作。 《中华汉英大词典》为“2013-2025年辞书编纂出版规划项目”“‘十二五’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上海市新闻出版专项资金”“上海市社科规划项目”。该词典由复旦大学杰出教授陆谷孙主编,历时十五载完成,是陆谷孙教授继《英汉大词典》之后主编的又一力作。 《中华汉英大词典》采取兼收并蓄的收词原则,收录常用词、百科类词、新词、新义词等,同时还注意收纳中港澳台及世界其他和地区的华语词汇,注重体现中深厚人文背景知识的词或词组的选收。鉴于汉英词典对于外人学习汉语的作用,这部词典还注意适当照顾外人学用汉语的需要,针对外人学汉语在词汇范畴遇到的主要问题,甄选收录上至文言、下至时下网络用语的新旧两类词及谚语、歇后语、方言等。这部词典的出版将有助于提高人的英语水平,有效地帮助外人学好汉语。 |
| 作者介绍 | |
| 序言 | |
坦白讲,作为一个长期与语言打交道的学习者,我手里不乏各种新型的、高科技的查询工具。它们速度快,界面炫酷,更新及时。但是,每当我真正需要沉下心来,去理解一个复杂的概念,去确认一个源远流长的词义时,我还是会不自觉地走向它——那本厚重的《中华汉英大词典(上册)》。它代表了一种传统治学的严谨与耐心。它不会用算法推送你最“热门”的释义,而是坚持呈现最“可靠”的根基。这种对知识本体的尊重,让它拥有了一种超越时代的稳定感。即使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它依然是我案头不可或缺的镇山之宝,每次打开它,都感觉自己像是在与一位德高望重的师长进行深度对话,收获的不仅是知识,还有那份对学术探索应有的敬畏之心。
评分这部厚重的书脊,映着岁月的痕迹,光是捧在手里,就能感受到它沉甸甸的份量。我记得当年为了凑齐这一套,跑了好几家书店,最后才在一家旧书摊淘到了这本“上册”。拿到手的时候,那种激动的心情,到现在都难以忘怀。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位沉默的智者,静静地立在我的书架上,见证了我从一个对外语懵懂的少年,逐渐成长为能在跨文化交流中游刃有余的职场人。每次翻开它,总有一种回到原点的感觉,仿佛时间倒流,我又回到了那个在每一个陌生汉字前徘徊、每一个英文释义后探索的青涩时期。这本书的排版设计,虽然是那个年代的风格,略显朴素,但正是这种质朴,反而凸显了内容的精炼与扎实。书页泛黄的边缘,记录着我无数次的伏案苦读,甚至偶尔不小心沾上的咖啡渍,都成了学习生涯中难以磨灭的印记。它陪伴我度过了无数个挑灯夜战的夜晚,是那个时候最可靠的“拐杖”。
评分我有个习惯,就是喜欢随机翻阅工具书,看看能撞上什么有趣的“惊喜”。这本词典的随机性阅读体验,简直妙不可言。可能前一页还在纠结一个晦涩的哲学名词的准确翻译,下一页就跳到了某个日常生活中极其口语化的表达,两者的跨度极大,但衔接起来却毫无违和感。这种编排的丰富性,让我对语言的整体结构有了更宏观的认识。它就像一个巨大的宝藏,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角落会发现什么闪光的宝石。我发现,很多我自以为已经掌握的词汇,在这本大部头里都能找到更丰富、更细致的用法说明,尤其是一些具有历史演变特性的词语,它会清晰地标注出不同时期使用的侧重点。这种细致入微的考据精神,是如今很多快速迭代的电子词典里难以寻觅的宝贵财富。
评分与其他一些动辄喜欢用大量生硬的、不贴近实际的例句来充数的词典相比,这本书的例句简直是一股清流。它们往往简洁有力,却能精准地展示出词汇在真实语境中的应用方式。我尤其欣赏那些经典文学作品中的摘录,它们不仅提供了语境,更提升了学习的审美情趣。有时候,我甚至会放下手头的工作,单纯地去品味那些例句,感受语言在不同大师笔下展现出的魅力。这种学习过程,不再是机械的记忆,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熏陶。我记得有一次给一篇重要的国际会议文稿做翻译,遇到了一个难以精准表达的意群,正是翻阅这本书时看到的一个古典例句,给了我灵感,最终找到了那个完美契合的表达方式,让我的译文瞬间“活”了起来。那种成就感,非言语所能形容。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我拿到这本词典,纯粹是出于一种对“权威”的盲目崇拜。毕竟“中华汉英大词典”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气场。但真正用起来,我才体会到,这种“大”不仅仅体现在收词量上,更体现在它对词义理解的深度和广度上。它没有那种浮于表面的简单对译,而是深入到语境、文化背景乃至细微的感情色彩去捕捉每一个词汇的“魂”。比如,面对一些中文里那些看似意思相近,实则微妙之处大相径庭的词语,这本书总能给出令人茅塞顿开的解释。我特别喜欢它在处理那些成语和俗语时的处理方式,那种既忠实于原文的结构,又巧妙地融入了地道英文表达的平衡感,让人感觉作者对中西文化的理解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境界。这已经超越了一本普通词典的范畴,更像是一部浓缩的文化比较指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