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的骚动 | ISBN:9787532769377 | 定价:35.00元 |
| 旅行的艺术 | ISBN:9787532747528 | 定价:30.00元 |
| 身份的焦虑 | ISBN:9787532747511 | 定价:35.00元 |
| 拥抱逝水年华 | ISBN:9787532747450 | 定价:26.00元 |
| 幸福的建筑 | ISBN:9787532747504 | 定价:30.00元 |
| 爱情笔记 | ISBN:9787532747481 | 定价:33.00元 |
| 吻与诉说 | ISBN:9787532747467 | 定价:26.00元 |
| 工作颂歌 | ISBN:9787532749584 | 定价:30.00元 |
| 爱上浪漫 | ISBN:9787532747474 | 定价:35.00元 |
| 哲学的慰藉 | ISBN:9787532747498 | 定价:30.00元 |
| 写给无神论者 | ISBN:9787532757794 | 定价:35.00元 |
| 机场里的小旅行 | ISBN:9787532751549 | 定价:25.00元 |
| 无聊的魅力 | ISBN:9787532763009 | 定价:26.00元 |
|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 精装:32开 | 总价:396.00元 |
编辑推荐
1.阿兰·德波顿——书作家、英伦才子阿兰德波顿*力作, 版权售至澳大利亚、美国、中国等近十国,《纽约时报》、网站专文推荐
2.关于新闻的独特视角——生花妙笔为你报道“新闻”,再掀阅读狂潮。几乎没有一个角落能够躲避新闻的不断轰炸,但我们很少意识到新闻强大的影响力:新闻不仅能左右我们对现实的观感,还能塑造我们的心灵状态!
3.《东方早报》社长、澎湃新闻CEO邱兵作推荐序
媒体评论
继书《写给无神论者》之后,阿兰德波顿将目光转向了新闻。在他看来,新闻在日常生活中占据了狂热奇特的位置,他用招牌式的机敏和智慧探索了我们与“新闻”的关系......该书机智诙谐,涵盖不同类型的新闻,保证您从此不再以过去的眼光看待名人故事或者政治丑闻的报导。
——网站推荐
《纽约时报》
这一次,德波顿将矛头指向了新闻,称之为无处不在,无事不报,又无甚启迪。在德波顿看来,新闻机构过于潜心收集资讯,以至于忘了其真正使命,乃是让大众受益于资讯,新闻机构应该调整惯常的高姿态,写出更接地气的报道。德波顿认为,新闻机构正面临解体的时代,各种渠道的信息供应,在时效性方面展开全面竞争,给与了大众眼花缭乱的选择,人们不再因为新闻来自BBC就必定信服。而对于许多新闻机构标榜的客观中立,德波顿也有自己的见解:人们总以为偏见是新闻的天敌,任何新闻机构只要和偏见沾边就会臭名昭著,但其实偏见就像掠过事件的一幅放大镜,且亦有好坏之分,相比古板的中立,好的偏见更能让读者洞察事件本质。
——《纽约时报》
26年后的3月底,出版社让我为阿兰德波顿的新书《新闻的骚动》写序。诚惶诚恐中,读到书中的一段文字。他说,查阅新闻就像把一枚海贝贴在耳边,任由全人类的咆哮将自己淹没。借由那些更为沉重和骇人的事件,我们得以将自己从琐事中抽离,让更大的命题盖过我们方寸前的忧虑和疑惑。
26年里,很多次从长江尾的上海飞往长江头的重庆,忍不住透过飞机舷窗寻找那片长江边的鱼塘,还有那个在塞北和我争吵的身影,还有他的思想记者的梦。每一个清晨,那个人会不会把海贝贴在他的耳边,倾听这个星球和这个国家惊心动魄的声音,让他忘记延庆县绵延的山路,和我们曾经无望的忧伤。
但是极目之中,只有那条悠远的河流,仿佛是岁月的眼泪汇成,清澈着、混沌着、奔腾着、遗忘着、燃烧着、毁灭着,长流不息。
——《东方早报》社长、澎湃新闻CEO邱兵作推荐序
阿兰德波顿惯于从无声处听惊雷,于平淡处见风景。他对当今政治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名人新闻、灾难新闻和消费新闻进行独出机杼的分析,认为新闻现状尚不令人满意。他针对某种新闻的弊端,开出乌托邦式的良方。
——《身份的焦虑》译者、上海外国语大学英美文学副研究员陈广兴
内容推荐
《新闻的骚动》
几乎没有一个角落能够躲避新闻的不断轰炸,
新闻的喧嚣纷杂已经渗入自我当中,
但我们很少意识到新闻强大的影响力:
新闻不仅能左右我们对现实的观感,还能塑造我们的心灵状态!
一场饥荒、一座遭到洪水淹没的城镇、一则八卦、一个政府的垮台、一位经济学家对于明年发展趋势的预测......这类外在的骚动,很有可能就是我们获得内心平静所需要的东西。一场饥荒,一座洪水淹没的小镇,一个在逃的连环杀手,一届下台的政府,某经济学家对明年救济人口的预测--这样的外界骚动也许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好以此换取内心的平静。
当新闻支配了我们的日常生活,需要有人帮助我们去回应和思索新闻造成的影响:包括心中因此出现的羡慕与恐慌、激动与受挫,以及裹挟在不断向我们涌来的新闻大潮中,偶尔会怀疑自己如果不知道是否会比较好的种种情境。
的才子型作家德波顿由此出发,解析六大类型的新闻报导——政治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名人新闻、灾难新闻、消费新闻,用他的生花妙笔与透彻观察,引导我们产生适当的观点,使我们体会到──与新闻报导的暗示恰恰相反──其实没有什么事情真正算得上是新奇、值得讶异,或者恐怖至极。
目录
《新闻的骚动》
I. 前言
II. 政治新闻
III. 国际新闻
IV. 经济新闻
V. 名人新闻
VI. 灾难新闻
VII. 消费新闻
VIII. 结语
作者简介
阿兰德波顿(Alain de Botton),英伦才子型作家,生于1969年,毕业于剑桥大学,现住伦敦。著有小说《爱情笔记》(1993)、《爱上浪漫》(1994)、《吻与述说》(1995)及散文作品《拥抱逝水年华》(1997)、《哲学的慰藉》(2000)、《旅行的艺术》(2002)、《身份的焦虑》(2004)、《无聊的魅力》(2005)、《幸福的建筑》(2007)、《工作颂歌》(2009)、《机场里的小旅行》(2009)、《写给无神论者》(2012)。他的作品已被译成二十几种文字。
阿兰·德波顿的这套文集,我入手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每次翻开都能发现新的感悟。他的文字有一种独特的魔力,能将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些习以为常、却又难以言说的情感和哲学思考,梳理得井井有条,清晰可见。比如读他关于“拥抱逝水年华”那部分时,那种对时间流逝的喟叹,并非是消极的悲伤,而是一种带着哲思的接纳,让人在感叹生命短暂的同时,更加珍视每一个当下。他总是能用一种极其现代、贴近生活的例子,去剖析那些古老的哲学命题。我记得有一次,我在咖啡馆里读到他描述“爱上浪漫”的章节,那种对完美爱情的向往与现实中的平庸之间的拉扯,简直就是我内心的真实写照。那种细腻入微的心理描摹,让人忍不住拍案叫绝,感觉自己那些模糊不清的想法,终于找到了一个精准的出口。这套书的装帧也很精美,上海译文出版社的出品果然值得信赖,硬壳精装,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翻阅起来也格外有仪式感,让阅读本身变成了一种享受。
评分这套文集最让我感到震撼的地方在于,它成功地构建了一种“哲学的日常化”路径。德波顿的书很少涉及宏大的宇宙论或纯粹的逻辑推演,他总是将哲学锚定在具体的场景里:一幅画、一次约会、一次失败的旅行,甚至是一次与朋友的争执。这种写作手法,极大地降低了哲学的门槛,让普通读者也能参与到深刻的思考中去。我个人认为,这是他区别于很多学院派哲学家的关键特质。例如,他在阐述某种美学观点时,可能会突然跳到对某个城市建筑风格的批判,然后又巧妙地联系到人们的社交焦虑,一气呵成,逻辑严密又充满趣味。这套书的字体排版和纸张质量也为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加分不少,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这对于我这种喜欢一气呵成读完的读者来说,非常重要。
评分说实话,我之前对“工作颂歌”这类主题的书籍总是抱着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总觉得那是大道理说教,读起来会很枯燥。但德波顿彻底颠覆了我的印象。他探讨的不是如何更有效率地工作,而是工作对我们精神世界的影响,我们如何在工作中寻找意义、对抗虚无。他笔下的职场世界,不再是冰冷的KPI和竞争,而是一个复杂的文化场域,每个人都在其中努力塑造自我,同时也可能被异化。我特别喜欢他那种带着戏谑和自嘲的语气,用一种近乎旁观者的角度审视现代人的“工作崇拜”。读着读着,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对待工作的态度,不再仅仅是为了糊口或晋升,而是思考它在我的生命结构中究竟占据了什么位置。这本书的译文流畅自然,没有那种生硬的“翻译腔”,很多复杂的概念被处理得如同娓娓道来的闲谈,使得这种深层次的思辨变得极其亲民。
评分购买这套精装版,很大程度上是冲着上海译文的品质去的。我收藏了不少他们的引进作品,他们对经典文学和哲学著作的选材与翻译一向保持着极高的水准。这套“阿兰·德波顿文集”的装帧设计是典型的现代简约风格,既有学术的严肃性,又不失作为案头读物的优雅。更重要的是,全套13册,涵盖了他不同时期的重要作品,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阅读下来,你会发现他贯穿始终的核心关怀——如何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现代世界中,过上一种更审慎、更有美感的生活。这种关怀是普世的,无论你是学生、职场人士还是退休后的长者,都能从中找到共鸣和慰藉。我尤其欣赏他那种平衡感,既不盲目推崇理性,也不溺于感性,总是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理性的平衡点。
评分很久没有读到如此令人感到“被理解”的文字了。德波顿的文字有一种特殊的共情能力,他总能捕捉到我们试图隐藏或否认的那部分人性弱点。比如,那种对“成功”的焦虑,我们嘴上说着不在乎,但内心深处却被社会主流价值裹挟着往前奔跑。他把这种矛盾剖析得入木三分,让你既感到一丝被看穿的窘迫,随之而来的却是释然——原来不止我一个人这么想。这种“精神上的陪伴”是这套书带给我最大的收获。它不是教条,而是陪伴你一起探索人生的意义。我将它放在书架上,时不时地会抽出一本,随意翻开一页,总能被其中某一个精妙的论断或绝妙的比喻所吸引,让人忍不住停下手头所有的事情,沉浸其中。这套书,绝对是值得反复品读的佳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