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中论颂:梵藏汉合校.导读.译注 |
| 作者: | 叶少勇 |
| 定价: | 68.0 |
| 出版社: | 中西书局 |
| 出版日期: | 2011-06-01 |
| ISBN: | 9787547502396 |
| 印次: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32开 |
| 内容简介 | |
《中论颂》是公元二三世纪时印度论师龙树的代表作,是大乘佛教的义理基石。该论上承般若经,下启中观派,阐述“一切皆空”的思想体系,主张一切存在唯是名言而无对应自体。这一思想不仅影响了后世所有的佛教宗派,在人类思想也独树一帜。 5世纪初鸠摩罗什将青目释《中论》译汉,对中国佛教的义理研习和宗派沿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龙树由此被誉为“八宗共祖”。 本书辑《中论颂》梵藏本以及什译于一处,力求汇校善本并吸取学界研究成果。书中附上笔者直接译自梵文的现代汉语译注,并在每一品的开头添设“导读”以疏通文义,希望能为有志研习《中论》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
| 目录 | |
总序 缩略语 前言 导论 校勘说明 第1品 缘之考察 第2品 已行、未行、正行之考察 第3品 处之考察 第4品 蕴之考察 第5品 元素之考察 第6品 贪着与贪着者之考察 第7品 生、住、灭之考察 第8品 业与作者之考察 第9品 取者与取之考察 第10品 火与燃料之考察 第11品 轮回之考察 第12品 苦之考察 第13品 真实性之考察 第14品 和合之考察 第15品 有与无之考察 第16品 缠缚与解脱之考察 第17品 业与果之考察 第l8品 我与法之考察 第19品 时间之考察 第20品 因与果之考察 第21品 生成与坏灭之考察 第22品 如来之考察 第23品 颠倒之考察 第24品 四圣谛之考察 第25品 涅槃之考察 第26品 十二支之考察 第27品 见之考察 引用文献 术语索引 |
从内容结构上看,此书的编排逻辑性极强,层次分明,循序渐进。它似乎并非简单地堆砌资料,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知识组织结构。导读部分想必为读者构建了一个宏观的哲学框架,让人们在深入细节之前,首先对所学内容的地位和意义有所定位。这种自上而下的学习路径,极大地提高了知识吸收的效率。特别是对于需要进行系统性研究的人士来说,这种结构化的呈现方式,无疑是构建自己研究体系的绝佳蓝图。每次翻阅,都能发现新的关联和启示,证明了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绝非浅尝辄止的入门读物可比拟。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阅读”,不如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它不仅仅是将晦涩的古代典籍呈现在现代读者面前,更像是搭建了一座沟通古今智慧的桥梁。我特别欣赏它在文本处理上的严谨态度,无论是对每一个词语的考量,还是对不同语种间细微差别的捕捉,都展现出了扎实的学术功底。这种细致入微的解读,使得原本难以触及的深层概念变得相对清晰可辨,极大地降低了普通学习者进入这一领域门槛。每每在感到困惑之处,总能从附带的导读和译注中找到及时的指引,仿佛有一位经验丰富的智者在身旁耐心解惑,这种学习体验是极其宝贵的。
评分这本书的译注部分,简直是功德无量。对于非专业人士而言,直接面对梵藏文本的对照无疑是天书,但高质量的译注就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为迷航的读者指明方向。我注意到,译者在处理那些极具印度哲学特色的概念时,并没有采取一味直译或简单套用现代词汇的做法,而是结合了大量的背景知识和历史语境进行阐释,力求贴合原意,同时又不失其思想的穿透力。这种平衡的艺术处理,使得文本在保持其原汁原味的同时,又能有效地与当代读者的思维模式进行有效衔接,真正做到了“信、达、雅”的统一。
评分与其他同类书籍相比,这本书在学术严谨性和可读性之间找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平衡点。它既能满足顶尖学者的校勘需求,通过精细的梵藏汉对照展现了无懈可击的文本基础,又能够引导有志于深入了解中观思想的初学者披荆斩棘,步入殿堂。这体现了一种极高的编辑和翻译的责任感,即对经典抱持敬畏,同时又致力于让这份智慧能够跨越时间与语言的障碍,惠及更广大的群体。能够拥有一本如此全面、细致且富有洞察力的参考书,对于任何致力于研究东方智慧的人来说,都是一件幸事,极大地拓宽了我的思考边界。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中带着古朴的气息,光是捧在手里就能感受到它厚重的文化底蕴。纸张的质感也十分考究,触感细腻,墨色的印刷清晰锐利,即便是繁复的梵文和藏文校勘对照,也能保持极高的可读性。封面设计上,或许采用了某种象征性的图案或者书法元素,暗示了其中蕴含的深邃哲理,让人在阅读之前就已经进入了一种肃穆的沉思状态。这不仅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像是一件精心制作的艺术品,体现了出版方对经典文本的尊重与匠心。从第一印象来看,它就成功地为接下来的深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人相信里面收录的资料一定是经过严谨细致的整理和校对。这种对外在形式的极致追求,往往也预示着内容上的精益求精,让人对其内在价值充满了期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