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震讲书系【共10册】康震讲王安石+诗圣杜甫+诗仙李白+欧阳修 曾巩+李清照+三苏+苏东坡

康震讲书系【共10册】康震讲王安石+诗圣杜甫+诗仙李白+欧阳修 曾巩+李清照+三苏+苏东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康震 著
图书标签:
  • 历史
  • 文化
  • 传记
  • 文学
  • 诗歌
  • 宋词
  • 王安石
  • 杜甫
  • 李白
  • 苏轼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全程在线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30515
商品编码:24427792041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8-01-01
套装数量:10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康震书系(十种)  总定价:406.00

 

《康震讲王安石》

书号:978-7-101-13051-5

定价:48元

在“唐宋八大家”中,王安石应该说是*独特、*不寻常的一个。他的官职*高,争议也*大——他曾两度担任宰相,又两度被罢,他不管是在生前还是死后都围绕着无数的话题。梁启超先生说他胸怀如千里湖泊,气节如万仞高山;列宁称他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并赞同他的土地国有政策;司马光对他的政治生涯全盘否定,说他是喜欢播弄是非、破坏朝纲之人;而朱熹虽赞赏王安石的品格却认为他的变法是不识病症而给人下猛药,*后置人于死地……王安石的千秋功罪也许永不会有确切的答案,然而本书作者康震教授却不以政治、阶级、情感的立场为出发点,只为读者讲述一个真实的王安石,相信读者看完,自会有内心的判断。


《康震讲诗圣杜甫》

书号:978-7-101-12720-1

定价:38元

中国诗坛群星璀璨,特别是在唐代,更是诗人辈出,其中有很多人的诗才完全可以与杜甫比肩,可是为什么偏偏是杜甫被奉为了“诗圣”?这“诗圣”的名号又是由谁*先封给杜甫的呢?更为重要的是,是什么样的环境和生活经历塑造了杜甫高尚的人格,促成了他在诗歌创作上的巨大成就,使他*终成为了“诗圣”?康震教授捡拾有关杜甫及其生活时代的历史碎片,结合诗歌中所折射的杜甫生活的点点滴滴,精彩呈现了杜甫的成“圣”之路!


 

《康震讲诗仙李白》

书号:978-7-101-12866-6

定价:39元

在中国诗歌史上,李白绝对是一座无法*越的高峰,他的一篇篇旷世之作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虽跨越千年却光彩依旧。说到李白,就不能不说到盛唐,人们喜欢用盛唐气象来形容那个恢弘浪漫的时代,而李白与他的诗,正是盛唐气象*典型的人格与艺术象征。李白不仅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也是民间知名度*高的古代诗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等等这些耳熟能详的诗句,千百年来感动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培育着我们对祖国、亲人、朋友,对自然山川的深情厚意。李白不仅是唐朝、唐诗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同时李白又是一个矛盾体,他经历过盛唐的太平盛世,也饱受过“安史之乱”的战争苦痛,他的文学成就与他的仕途经历构成了他人生中的两个冷热极端,命运总是让他在成功与失败间游走。他到底是怎么样一个人?该书通过详实的史料、客观的分析,为我们还原出一个真实的李白,一个伟大的李白,一个痛并快乐着的李白。


 

《康震讲欧阳修 曾巩》

书号:978-7-101-07626-4

定价:52元

说到唐宋散文,我们自然就会想到“唐宋八大家”。那一篇篇洋洋洒洒如行云流水般的文章,宛如一望无垠黄灿灿的麦田,成熟而富于生机。而在“八大家”中,欧阳修与曾巩这对师徒却显示着截然不同的风格与面貌。欧阳修是一座大山,山间林泉磊落,万木竞秀,生机勃发,郁郁苍苍;曾巩是一方青砚,纯正坚实,温润如玉,尺寸虽小,墨韵悠长。他们的品格与风骨映照后世。康震教授通过丰富的史料、对诗文的别具一格的解读,精彩揭示了北宋一代文豪欧阳修和曾巩的成才之路。


《康震讲李清照》

书号:978-7-101-12975-5

定价:39元

李清照的词,清新秀丽,感伤多情。生活于传统社会中的李清照,只能被局限在闺阁庭院之中,从无可能参加科举,步入仕途,更不可能像男性作家那样周游四海,广交朋友。然而她的诗词文章却总是透露出一种健朗、开阔的气质,总能表现出较为成熟的政治眼光与知难而上的政治勇气。书中讲述了“一代词宗”李清照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分析了:仅仅存世的几十篇作品,怎样成就“一代词宗”的美誉?在传统礼教日盛的南宋时代,她为何再婚又毅然迅速离婚?“人比黄花瘦”的闲适,“凄凄惨惨戚戚”的悲凉,“生当作人杰”的豪迈,哪一个是真实的李清照?李清照为什么能够具有这样开阔的眼界与见识?为什么能够取得这样令世人瞩目的艺术成就?是何种环境陶养出李清照压倒须眉的才情?在本书中,康震教授为您一一解答。


 

《康震讲三苏》

书号:978-7-101-12728-7

定价:46元

在中国历史中,北宋的苏洵、苏轼、苏辙父子兄弟三人可谓是一家人同登文坛*高峰的典型代表。苏洵是一株老树,根深叶茂,繁密成荫,在他的近旁,新松茁壮,材堪栋梁;苏辙是一座火山,表面沉静,内心炽热,为人谦和敦厚,为政刚柔并济,处置有方;而苏轼更是文坛领袖,从古至今令无数中国人为之敬仰崇拜,成为融入民族血液的人格样板。康震教授在本书不仅讲述了苏洵、苏轼、苏辙三人的代表性经历以及对三人诗词、散文的品读,更延展了对子女的教育以及当时的社会风貌,作者借古喻今,对今天的很多问题都有借鉴意义。

 

《康震讲苏东坡》

书号:978-7-101-12969-4

定价:46元

在中国文化史上,苏轼以他的天才灵动、超逸多情,为后人留下一笔笔精神财富。他的诗词成为我们滋养、丰富精神世界的重要源泉,成为我们提升寻常生活趣味的涓涓溪流。然而,这些令我们着迷的诗句究竟是如何写出来的?其中又蕴含着苏轼怎样具体的人生况味?千百年来,苏轼如此受到人们的喜爱,他的人格魅力究竟体现在哪里?书中对苏轼这样一位文化巨人的传奇人生进行了精彩品读。


《康震讲韩愈》

书号:978-7-101-12958-8

定价:30元

康震教授以渊博的学识和极富魅力的语言,深刻解读了韩愈这位散文大家的文学成就以及他在政坛的荣辱得失、成败进退。书中写出了韩愈前半生逆境奋斗的精神;也写出了在理想和谋生两难之中、在真理和权威对立之间,韩愈的选择;还有八仙与韩愈的故事;更有文弱书生勇冠三军的壮举。康震教授还原了一个历史上的韩愈,与此同时,也带着当下我们每个人心中的诸多问题去解读韩愈。此书中韩愈的风骨、才情让我们欣赏不已,他在现实中的选择、在困惑中的坚定也启发我们当下的生活。


 

《康震讲柳宗元》

书号:978-7-101-07228-0

定价:29元

在丰富的史料的基础上,对诗文的别具一格的解读,细致地展现了柳宗元的一生。如:精细地讲解了柳宗元前半生的少年得志、仕途顺畅,后半生的被贬往荒远的小郡,穷困潦倒,蹉跎余生,但没有丢掉自己的气节与志向;也介绍了,柳宗元由于远贬永州、柳州,一个形单影只的流放者,在边荒之地面对自然吐露内心的苦闷,却也形成了独特的诗文风格,成就了不朽的文学成就。康震笔下的柳宗元,精彩且鲜明,前后人生的对比,照见了人生的百态。有些凄冷,却也温暖。

 

《康震讲诗词经典》

书号:978-7-101-12867-3

定价:39元

本书为康震教授长期浸淫古典诗词的心得之作,全书共收录自先秦至清代的古代诗、词作品一百余首。每一首作品大致分为四个部分:作者介绍,简要介绍诗词作者的生平行迹;“导读”部分主要介绍诗的出处、诗题含义、诗歌大旨和诗词创作的历史、文化背景等;注释部分主要对诗词中的重点、难点字词进行必要的注疏和解释,个别难解的诗句则对整句进行串讲;“延伸阅读”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诗题相关的文化史知识进行简要的介绍,二是简要介绍古今学者对本诗词的点评,三是古代文人学者与诗词作者的唱和酬答及怀念之作。


千古风流,字字珠玑:穿越时空的文化盛宴 这套精心编纂的文化读物,如同一扇扇通往历史长河的窗户,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些闪耀着智慧与艺术光芒的伟大灵魂。它并非简单的传记汇编,更不是枯燥的学术考证,而是一次沉浸式的文化体验,一次与古人思想的深度对话。每一本书都如同一个精心打磨的琥珀,将一段璀璨的历史、一位传奇的人物、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凝固其中,等待着知音的开启。 王安石:时代的革新者与诗坛的砥柱 在宋代浩荡的政治与文化浪潮中,王安石无疑是一位最引人注目的弄潮儿。他不仅是那位大刀阔斧推行“变法”的政治家,更是那位以深邃思想和精湛笔力,在中国诗歌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文学巨匠。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回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深入理解王安石的政治抱负,探究他变法的初衷、过程及其深远影响。我们不仅仅是旁观者,更是置身于那个时代,去感受改革的阻力与阵痛,去体会他“欲与尧舜争一席地”的雄心壮志。 然而,本书绝不仅仅止步于政治层面。王安石的诗歌,才是他留给后世最为宝贵的财富之一。他的诗,有着“石破天惊逗秋雨”般的力度,有着“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般的韵律。本书将细致解读王安石的代表性诗作,从《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千古名句,到《梅花》中“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孤傲清绝,乃至那些描绘市井生活、抒发人生感慨的篇章。我们将一同领略他诗歌中蕴含的哲理思考、人生感悟,以及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通过对王安石诗歌语言的解析,理解其如何将平实的叙述升华为艺术的境界,如何以简练的文字勾勒出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意蕴。本书将呈现一个立体、鲜活的王安石,他既是力挽狂澜的改革家,也是情系万物的诗人,更是那个时代一股不可忽视的智慧力量。 杜甫:忧国忧民的“诗圣”情怀 杜甫,这个名字本身就承载着沉甸甸的民族情感与文化印记。他被誉为“诗圣”,不仅仅是因为他诗歌的艺术成就,更是因为他那颗永远跳动着忧国忧民之心的伟大灵魂。本书将是一次对杜甫生命历程的深情回溯,一次对他内心世界的细致探寻。我们将一同走进那个饱经离乱、民生多艰的唐朝,去感受安史之乱带来的巨大冲击,去体会颠沛流离的生活对一个诗人灵魂的锤炼。 从“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触目惊心,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家国之痛,杜甫的诗歌,宛如一部波澜壮阔的唐朝史诗,又如同一个时代最真实的写照。本书将精选杜甫一生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对其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我们将分析他诗歌中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理解他如何将个人的悲欢离合融入时代的洪流,如何用笔尖蘸满悲悯与关怀,去记录底层人民的疾苦,去抒发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本书更将关注杜甫诗歌的艺术魅力。他的语言,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朴实中见深刻;他的意象,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生动而凄切;他的情感,真挚而深沉,直击人心。我们将从多个角度剖析杜甫诗歌的艺术技巧,如对仗的精妙,音韵的和谐,以及叙事、抒情、议论的巧妙结合。透过这些解读,读者将更能体会到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之美,感受那种饱含历史厚重感与人文关怀的力量。本书将呈现一个真实的杜甫,他不是高高在上的圣人,而是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血肉之躯,他的诗歌,是我们理解那个时代、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基石。 李白:浪漫奔放的“诗仙”风采 如果说杜甫是沉郁顿挫的现实主义大师,那么李白便是浪漫奔放的“诗仙”。他的诗歌,如同一股自由不羁的清泉,喷涌而出,涤荡心灵。本书将带领读者走进李白那传奇而瑰丽的人生,去感受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迈,去领略他“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丽想象。 李白的诗,充满了奇特的想象、磅礴的气势和洒脱的情怀。他笔下的山河,是如此的雄浑壮阔;他抒发的感情,是如此的真挚热烈。本书将精选李白最能体现其“诗仙”风采的作品,对其进行深度赏析。我们将品味《静夜思》的淡淡乡愁,感受《望庐山瀑布》的震撼人心的自然之美,体味《将进酒》的狂放不羁与人生感慨,领略《行路难》中的壮志难酬与乐观豁达。 本书将深入挖掘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质,分析他如何将个人的情感体验与壮丽的自然景象融为一体,如何用大胆的比喻、夸张的手法,创造出令人目眩神迷的艺术效果。我们将探讨他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如月亮、酒、剑,以及它们所承载的象征意义。同时,本书也将关注李白诗歌语言的特点,那种飘逸、洒脱,又极具音乐性的文字,如何能如此自然地流淌,又如此有力地触动人心。我们将试图理解,为何李白的诗歌能够超越时代,至今仍能引起无数读者的共鸣。本书将呈现一个充满生命力的李白,他既是才华横溢的诗人,也是追求自由、蔑视权贵的“仙人”,他的诗歌,是中华文化中最闪耀的星辰之一。 欧阳修、曾巩:宋代文坛的璀璨双星 欧阳修和曾巩,是北宋文坛上并肩作战、各展风采的璀璨双星。他们不仅是各自领域的杰出代表,更是宋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为文体革新和文学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书将深入探究这两位伟大文人的生平事迹、思想主张以及文学成就。 欧阳修,这位历经宋仁宗、英宗、神宗三朝的政治家、文学家,以其豁达的胸怀、卓越的政治才能和非凡的文学造诣,赢得了后世的尊敬。本书将重点解读欧阳修的散文,如《醉翁亭记》中对自然美景与人生哲理的融会贯通,《秋声赋》中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与深刻感悟。我们将分析他散文的特点,那种冲淡平和、委婉含蓄的风格,以及其中蕴含的政治抱负和人生智慧。同时,本书也将关注欧阳修在诗词创作上的成就,他开创了婉约词派,为词坛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曾巩,作为欧阳修的得意门生,同样以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精湛的文笔,在文坛上占据重要地位。本书将重点解读曾巩的议论文和记叙文,如《墨池记》中对书法精神的阐释,《道州城南井记》中对地方风物的描绘。我们将分析他散文的特点,那种平易流畅、简明扼要的风格,以及其中体现的儒家思想和士大夫情怀。本书将展现这两位文人之间的师生情谊,以及他们如何共同推动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如何以“唐宋八大家”之名,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通过对他们作品的赏析,读者将更能体会到宋代散文的独特魅力,以及两位大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李清照:婉约词风的千古绝唱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女性词人,她的名字,代表着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巅峰。她的词,如同一泓清澈的溪流,流淌着细腻的情感,诉说着动人的故事。本书将带领读者走进李清照的世界,去感受她“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少女情怀,去体会她“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家国之痛。 本书将精选李清照最具代表性的词作,从早期充满少女的娇憨与爱恋,到后期历经国破家亡、颠沛流离后的凄婉与哀愁。我们将细致解读《如梦令》、《一剪梅》、《声声慢》等经典名篇,分析其艺术特色。李清照的词,最大的特点在于其“女词”的风格,她善于运用白描手法,细腻入微地刻画女性的心理活动和生活场景,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本书将深入剖析李清照的语言艺术,理解她如何用最寻常的词语,营造出最深刻的情感意境。 然而,李清照的词并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时代回响。本书将结合她的生平经历,探讨她的词作如何反映了宋代社会的变化,尤其是靖康之变给无数女性带来的深重灾难。我们将理解,为何李清照的词,能够成为那个时代女性心灵的代言,成为后世女性文学的楷模。本书将呈现一个集才情、命运与坚韧于一身的李清照,她的词,是中华文化中最柔软却又最坚韧的篇章。 三苏(苏洵、苏辙、苏东坡):父子三人,文坛三杰 “三苏”,即苏洵、苏辙、苏轼父子三人,他们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门三杰,更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代表。他们不仅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更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影响了中国文学的发展进程。本书将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深入探究这三位杰出文人的生平、思想与文学成就,展现他们之间亦师亦友、薪火相传的深厚情谊。 苏洵,作为“三苏”之父,他以其深邃的政治见解和精辟的议论,在文坛上享有盛名。本书将解读苏洵的《六国论》,分析其历史观和政治思想,理解他为何能以史为鉴,对当时的政治格局提出深刻的警示。我们将关注苏洵在散文创作上的特点,那种雄健严谨、逻辑清晰的风格,以及他如何为儿子们树立起治学做人的榜样。 苏辙,作为苏洵之子,同样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家和政治家。本书将重点解读苏辙的《黄州快哉亭记》、《上枢密韩太尉书》等作品,分析其散文的平实自然、蕴含哲理的特点。我们将探讨苏辙在政治上的抱负与实践,以及他如何秉承父辈的家风,在官场上保持清廉与正直。 而苏东坡,无疑是“三苏”中最耀眼的一颗明星。本书将用相当的篇幅,深入解析苏东坡的文学成就。他的诗、词、文,无不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深情,再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哲思,苏东坡的文字,包罗万象,意境无穷。本书将细致解读苏东坡的代表性作品,分析其豪放派词风的形成与特点,探究其散文的汪洋恣肆与幽默风趣,以及他诗歌中对人生、对自然的深刻理解。 本书将特别强调“三苏”之间的家庭传承和思想交流。我们将看到苏洵如何引导儿子们学习,如何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我们将看到苏轼与苏辙之间的兄弟情深,他们互相扶持,共同面对人生风雨;我们将看到“三苏”的思想如何一脉相承,又如何各有发展,共同构成了宋代文坛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通过本书,读者将不仅欣赏到“三苏”各自的文学才华,更能感受到一个书香门第的传承之美,理解他们为何能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不朽传奇。 总而言之,这套系列读物,是一次全面而深入的文化探索。它不仅仅是对历史人物的介绍,更是对他们思想精髓的提炼,对他们艺术成就的赏析,以及对他们人生价值的解读。它将带您穿越古今,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领略文字的魅力,体味人生的智慧。这是一场属于所有热爱文化、渴望精神滋养的读者的盛宴。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手头有一本关于宋词的语言学分析的论文集,这对于我这种对文学形式有洁癖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这本书完全摈弃了传统的才子佳人叙事框架,而是从音韵学、词汇选择、句法结构等方面,对宋词的音乐性和表现力进行了硬核解构。例如,书中有一篇专门分析了北宋词人如何运用叠字和长短句的错综变化来模拟口语化的情感流动,这比泛泛地赞美其“婉约”要有说服力得多。作者甚至利用数据分析的方法,对比了不同时期“柳”“花”“月”等意象在不同词调中的出现频率和组合模式,这种科学化的视角,让宋词的艺术成就变得清晰可见,不再是虚无缥缈的“风流韵事”,而是高度成熟的语言艺术的体现。读完后,我对词这种文学体裁的精妙结构,有了更深层次的欣赏和理解。

评分

最近读完了一本关于唐代边塞诗派的评论集,简直是大开眼界。这本书的焦点集中在盛唐时期,那些戍边将士的生命体验如何淬炼出慷慨悲壮的诗篇。我特别欣赏作者处理诗歌文本的方式,他不仅仅是做字面上的解读,而是将诗句置于具体的地理环境和军事背景下去“复原”当时的场景。比如,分析王昌龄的边塞诗时,作者会细致描述河西走廊的气候、敦煌古城的地形,甚至当时军粮补给的困难程度,这种扎实的考据让诗歌的意象不再是空洞的抒情,而是带有铁锈味的真实。书中对于“出塞”主题中蕴含的家国情怀与个人命运的张力分析得尤为到位,它揭示了盛唐气象背后,那一代人对功名、对边疆、对民族精神的复杂情感交织。读完后,我再回头看那些熟悉的诗句,仿佛耳边响起了马蹄声和胡笳之音,感觉自己也参与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评分

说实话,最近翻阅的这本中国古代史学思想史的专著,绝对是近十年来的扛鼎之作。它彻底颠覆了我过去对“史家之笔”的刻板印象。这本书的精彩之处在于,它没有采取线性叙事,而是聚焦于几个关键的断裂点,比如司马迁的“发愤著书”与清代考据学派对“实录”的执着之间的思想张力。作者的论证极其宏大且细腻,他对比了不同时代史家如何处理“褒贬”与“存真”之间的矛盾,尤其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家在政权更迭中的生存哲学进行了深刻剖析。书中对“史鉴”功能的讨论更是振聋发聩,它探讨了史学究竟是为现实服务,还是应保持独立批判的立场。读这本书就像是走进了古代史官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的挣扎与坚守,让人对历史的记录本身产生了全新的敬畏。

评分

哎呀,这本《康震讲书系》简直是穿越时空的对话!我最近迷上了一本关于明代中后期思想流变的书,那本书的作者深入剖析了王阳明心学如何与当时的社会现实碰撞出火花,尤其是在地方士绅阶层中的传播路径和影响。作者没有停留在理论的梳理上,而是结合了大量的地方志、族谱等一手资料,描绘出了一幅生动的地方精英群体如何理解和运用“致良知”的图景。读起来,那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思想的张力扑面而来,让人不禁思考,在任何一个时代,知识分子如何与权力结构、地方势力周旋,最终实现自己的抱负或妥协。那位作者的文字功力也是一流的,行文老辣,逻辑缜密,对于复杂概念的阐释清晰而不失深度,不像有些学术著作那样晦涩难懂。这本书让我对明代士大夫的群像有了更立体的认知,远比教科书上的描述要鲜活得多。它探讨了哲学思辨如何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治理实践中,那种由内而外的变革力量,真的让人震撼。

评分

我最近沉迷于一本宋代园林艺术与审美变迁史的著作,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没有将园林仅仅视为建筑或文学的附庸,而是将其提升到宋代文人精神生活美学的核心来审视。作者巧妙地梳理了从北宋的皇家园林到南宋私家园林的风格演变,重点阐述了“理学”对造园理念的影响——那种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如何在叠山理水间被物化和体现。书中对细节的描写令人拍案叫绝,比如如何通过对太湖石的挑选和摆放,来模拟自然山川的“势”与“气”,以及文人在其中题咏的匾额和诗句,如何反过来塑造了园林的文化价值。这本书的配图也十分精美考究,很多是罕见的宋代画作和园林图录的摹本,让读者即使身在斗室,也能领略到宋人那种“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趣”的雅致生活。

评分

很棒!慢慢品读!

评分

很棒!慢慢品读!

评分

超喜欢,正版,值得收藏,物流快

评分

很棒!慢慢品读!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家长很喜欢,但孩子不喜欢啊

评分

家长很喜欢,但孩子不喜欢啊

评分

发货速度挺快的,第二天就到了。包装也很结实。给学生看的。

评分

家长很喜欢,但孩子不喜欢啊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